近十年土地科学领域研究方向、热点与展望
——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选题指南和立项项目的分析

2023-09-20 02:41严金明蒲金芳夏方舟
中国土地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选题领域

严金明,蒲金芳,夏方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生态之依[1]。土地科学作为一门以土地为核心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交叉学科,长期以来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国家重大战略诉求,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在国际学术话语中,土地科学领域相关研究也是核心的研究议题。国际社会在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经历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到“全球土地计划(GLP)”[3-4],进而到“土地变化科学(LCS)和土地系统科学(LSS)”的一系列发展[5-7]。在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7 个目标与土地科学领域相关[8]。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土地作为一切空间的载体,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利益冲突点、是改革的必要着力点和重点发力点,其涉及主体千丝万缕、利益关系千头万绪、改革方案千变万化,其鲜明的问题特征越来越要求我们在土地与社会经济各个要素交错融合的现实中抽丝剥茧地挖掘规律[9]。因此,在战略要求、理论支撑和现实问题的多重目标导向下,积极推进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探索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具有凸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作为众多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资助渠道,是国家关注和学界认可的项目类别,具有突出权威性和影响力[10]。与国家自然基金不同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课题指南中会给出具体的研究条目,对学科研究具有较强的方向引导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各个立项项目作为众多学者在未来将要开展的科学研究,更直接关系到未来学科发展方向。因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往往聚焦学科前沿、面向国家战略和关注现实问题,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学科研究的重点方向、热点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探讨土地科学领域热点和未来方向的研究多见于各个研究问题的文献综述[11-12],或是具体领域的重点进展评述[13-16],或是关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相关总结[17],仍未有系统研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视角下土地科学领域研究应当关注的重点和前沿。基于此,本文梳理了2013—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筛选出与土地科学领域相关的选题条目和立项项目形成了土地科学领域选题与立项数据库,从而分析了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条目的总体特征并据此划分了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而挖掘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格局和研究热点,最后提出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土地科学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一段时期土地科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热点走向提供参考性建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选题特征与方向划分

本文首先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网站(http://www.nopss.gov.cn/)中提取出2013—2022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招标选题(以下简称“重大选题”)和2013—2023年的年度课题指南(以下简称“年度指南”),以“土地”“国土”“自然资源”“耕地”“宅基地”“生态”“房地产”等为关键词对重大选题和年度指南条目进行筛选并确定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数据库。其次,本文试图进一步提炼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总体特征,并对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范畴进行研究方向划分。

1.1 土地科学领域选题的总体特征

从选题数量上看,2013—2022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选题和年度指南(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中属于土地科学领域的选题总共463项,其中年度指南选题数量远高于重大选题,占比85.31%。在2023 年的年度指南中,土地科学领域的选题为32 项(图1)。从土地科学领域选题占选题总量的比例来看,重大选题和年度指南选题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选题数量的比例分别为2.17%、2.15%。这表明在重大选题和年度指南中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数量比例相对一致,不同项目选题数量差距主要源于既定的总量限制。从年度变化特征上看,土地科学领域项目选题数量总体上呈现上下波动、总体稳定的特征。从不同选题指南来看,重大选题和年度指南中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数量均呈现相对稳定态势。

图1 土地科学领域方向选题数量年度变化Fig.1 Annual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selected topics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不同于重大选题主要以综合性、交叉性的选题为主,年度指南按照23个学科将选题条目进行了划分,土地科学领域并没有独立的学科划分。根据年度指南的学科类别,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条目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应用经济、管理学、理论经济、法学、社会学等12个学科。具体来看,应用经济的选题数量最多,占比37.47%,其次为管理学、理论经济、法学和社会学,分别占比21.52%、13.92%、11.39%、7.59%(图2)。由此可见,虽然其他学科也有少数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条目,但是总体而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关注土地科学领域在应用经济、管理学、理论经济、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下进行选题。

图2 土地科学领域选题在各学科数量特征Fig.2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ed topics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in each discipline

1.2 土地科学领域研究方向划分

鉴于土地科学领域研究对象的多样性、涉及学科的多向性、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目前对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并没有公认的分类标准。因此,本文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数据库,对土地科学领域选题重点词词频展开分析,将土地科学领域研究方向的核心范畴进行归纳分类,从而将其划分为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经济市场、产权权益、调查评价、空间规划和修复保护7 个研究方向,进而识别各个研究方向的关键内涵(表1)。

表1 土地科学领域研究方向分类Tab.1 Classification of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整体上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条目更加侧重制度政策和经济市场类研究,在重大选题中占比为42.65%,在年度指南中占比为57.47%,其中制度政策类研究在年度指南中占比达32.15%。从不同项目来看,重大项目和年度项目选题方向的分布与总体格局类似,更多关注土地科学领域的公共政策和经济属性。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格局与研究热点

本文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中对土地科学领域立项项目按照提取选题条目的方法进行筛选,时间范围为2013—2022 年,项目类型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得到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据库。基于此,本文从立项数量、机构和学科等方面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格局和方向变化特征,进而剖析土地科学领域的立项热点。

2.1 立项格局及其方向变化

2.1.1 立项格局分析

从立项数量上看,2013—2022 年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共有1 350 项,其中一般项目占比最高,为56.30%,重大和重点项目占比最低,分别为5.78%、6.00%。近十年来,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目的2.66%,重大、重点、一般、青年和西部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2.60%、2.46%、2.69%、2.47%、3.12%。分年度而言,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总量的比例呈现总体相对稳定的波动态势,大体稳定在2.17%~3.62%(表2)。具体来看,重大项目和西部项目呈现增加趋势,西部项目增长趋势较为明显。重点、一般项目每年立项数目相对稳定,青年项目近5年立项数目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表明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科学领域青年人才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指导和支持。

表2 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特征Tab.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mber of projects approved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由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主要源于给定的选题条目,尤其是对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本文进一步探析了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数目与立项数目的关系(表3)。研究发现,土地科学领域总立项数目是总选题的2.92倍,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立项数目是总选题的2.38倍,这表明土地科学领域每个选题的立项数目要高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平均水平。具体来看,土地科学领域重大立项数目是选题的1.22 倍,年度立项数目是选题的3.22 倍,均高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平均水平(分别为0.95、2.62 倍),并且均呈现年度增长的趋势。高于平均的选题与立项比例表明土地科学领域的选题受到了学者们的更多关注和申报,在研究申报书中也体现了高于平均水平的研究能力和质量,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立项,而此类“用脚投票”现象也更凸显了土地科学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表3 土地科学领域立项与选题数目比值关系Tab.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topics selected and projects approved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从立项机构来看,2013—2022年期间共有442个科研机构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项目立项(图3),整体呈现立项项目分散的特征。从数量上看,中国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在近十年的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最多,均为16项,60.86%的科研机构在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仅为1~2项。从频次上看,只有不到5%的科研机构能够保持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平均1项/年,其中63.64%的科研机构属于985/211层次高校。

图3 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机构数量特征Fig.3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approved institutions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从立项学科来看,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指南中所列23 个学科中,土地科学领域立项项目所属的学科类别共有17个(图4)。从学科类别上看,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占比在10%以上的学科为应用经济(34.75%)、管理学(17.92%)、法学(13.44%)和理论经济(11.87%),这些学科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下开展土地科学领域研究的主阵地。就趋势而言,应用经济和理论经济学科中的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管理学立项数目呈现增长趋势,法学立项数目总体相对稳定。此外,土地科学领域立项项目在个别年份还涉及到哲学、体育学和国际问题研究,从而充分说明了土地科学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广泛性。

图4 土地科学领域立项各学科数量特征Fig.4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s approved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in each discipline

2.1.2 立项方向变化

总体上看,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立项项目所涉及的7个研究方向中,制度政策和经济市场类研究立项数目最多,分别占比22.67%、22.59%(表4)。这表明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土地科学领域研究侧重社会、经济和政策属性,较少关注自然属性。从趋势来看,产权权益、调查评价、修复保护等方向的立项数目呈现增长趋势,其中调查评价类研究增长幅度较大;而经济市场、空间规划、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类立项数目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关注自然属性的调查评价类研究立项数目所体现出的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的关注重点正在逐步转变,未来可能体现出更为突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表4 土地科学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立项数目Tab.4 Number of projects approved in each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项)

从不同项目类别来看,一般项目立项数量最多,占比56.30%,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立项数量占比较低,分别为5.78%、6.00%,这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总体格局一致(表5)。由于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一般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热点问题等,强调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2013—2022年土地科学领域并非每年在不同研究方向都有项目立项。然而,一般项目的立项格局特征与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总体特征类似,土地科学领域各个研究方向在一般项目中每年都能有一定比例获得立项。青年项目是青年土地工作者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优先选项,是继一般项目之后立项最多的项目类型。青年项目中,制度政策类立项数目要高于经济市场和法律法规类,经济市场与修复保护类立项数目相当,其关注点与一般项目存在一定差异。西部项目强调西部地区科研工作者重点围绕西部地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服务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西部项目立项中制度政策、修复保护和调查评价类立项数目最多,这与西部地区独特的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表5 不同项目下土地科学领域各研究方向立项数目Tab.5 Number of projects approved for each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under different projects (项)

2.2 土地科学领域立项热点

2.2.1 立项演进脉络

为了进一步分析土地科学领域立项项目的特征,本文首先利用Python 软件在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提取,并对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合并;而后利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2013—2022 年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时区图,展示土地科学领域立项在时间维度的知识图谱(图5)。在2013—2022 年土地科学领域立项中,“生态补偿”“生态保护”“土地流转”“宅基地”“房地产”“自然资源”“土地制度”等关键词在近十年一直被学者们所关注,这些也是土地科学领域重点研究内容。当土地科学领域某个方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立项数目也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例如随着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推进,“三权分置”“空间规划”等相关立项数目也随之增加。这表明了土地科学领域立项不仅保持着对基本问题的关注,更强调对新型研究内容的延续和创新。从演进视角来看,土地科学领域研究的演进逻辑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关注地区密切相关。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国家公园”等重点关注区域。

图5 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演进脉络Fig.5 Evolution of project approvals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2.2.2 立项热点透视

(1)法律法规类:农村土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关立法和法治研究。如图6所示,法律法规类研究主要关注土地科学领域不同研究对象的立法、法制、法理、法治等方面。在研究对象上,除了以土地本身如农地、建设用地、湿地等基本对象外,还包括自然资源、住房、规划和生态等延拓对象。特别是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对象的法律法规研究近年来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需求和热点问题所引发的法律法规诉求,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相关立法、生态环境补偿的法治保障等。还有农村土地法治项目长期以来均为关注热点,如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农用地流转等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尤其是与宅基地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关注最多。

图6 土地科学领域不同方向研究热点Fig.6 Research hotspot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of land science

(2)制度政策类: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政策效果评估和优化方案研究。制度政策类研究是国家社会学科基金项目资助的重点领域,土地科学领域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战略为主要背景,重点关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政策成效和优化方案。在研究对象上,主要关注土地、住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借助史料对历史土地制度政策梳理、自然资源制度政策改革与体系构建、住房制度保障及其福利效应、土地相关政策改革的效应评估、住房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改革等。其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工作成效评估、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等。

(3)经济市场类:土地要素流转路径、价值实现和市场化改革研究。经济市场类研究重点关注土地、房产、矿产资源等要素在市场中合理定价、有序流转、价值实现、效益提升和有效分配等问题,旨在推进土地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其研究对象包括土地、自然资源资产、房地产、矿产资源、生态产品等,近年来以生态产品价值相关研究体现出逐渐增加趋势。在研究内容上,该方向主要关注持续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情况、适度规模经营导向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及其市场风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等研究。研究热点是以土地要素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如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路径、房地产市场经济风险、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现机制和土地要素市场化优化配置等研究。

(4)产权权益类:“三权分置”产权制度改革和自然资源资产权益保障研究。产权权益类研究是以产权权能为基础,探讨如何改革和完善现行产权制度,从而提升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和完善收益合理分配。其研究对象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监管权、水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财产权、宅基地资格权等,特别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背景下,宅基地、农用地等土地的产权权能安排和收益分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研究内容上,多关注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自然资源权力结构与体系的构建、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现与保障、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等。研究热点是“三权分置”土地权益保障及其对农户福利的影响、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负债表编制等。

(5)调查评价类:生计调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土地绿色利用转型研究。调查评价类研究主要关注对自然资源本底以及居民生计的调查、监测和统计,评价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并探讨优化转型模式,以全面掌握自然资源本底和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为根本目标,从而更好的服务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在研究对象上,主要包括土地、水、森林、草原、湿地等土地资源以及涉及人群,重点强调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和涉及人群的社会经济属性。在研究内容上,关注土地利用现状与农户生计调查、多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耕地资源非粮化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转型及其效应等。研究热点包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韧性评价、“双碳目标”下的土地利用绿色转型等。

(6)空间规划类:基于红线管控、陆海统筹和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空间规划类研究主要是以国土空间为基本对象,在资源环境条件约束下对城镇、农业和生态等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从而有效推进自然资源有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研究对象上,主要包括城镇、农村、生态和海洋空间。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关注空间规划的历史演变、规划社会思想逻辑变化、生态红线划定与管控体系、区域国土空间重构与优化、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等。研究热点包括跨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陆地海洋空间的协同规划与管制等。

(7)修复保护类: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和区域协同保护治理模式研究。修复保护类研究重点聚焦构建国土空间修复保护的机制体制,探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难点与焦点。在研究对象上,主要包括水资源、耕地资源、海洋资源、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湿地资源等。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关注区内与区际生态补偿制度、不同空间尺度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补偿与治理模式、土地退化治理等。研究区域重点关注生态脆弱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黄河流域、三江源地区、国家公园等。研究热点是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安全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协同路径、粮食生产与生态安全协同治理模式等。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土地科学领域未来发展展望

近年来,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土地科学领域的选题条目和立项项目中可以发现,土地科学领域研究对象在不断细化、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展、研究内容在不断创新。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土地科学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关研究中仍然需要牢牢把握核心发展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着力突出土地科学领域的现实回应性、交叉融合性、学科独特性、制度创新性和全球引领性。

3.1 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解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难题

长期以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均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的选题条目和立项项目也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紧密关联。未来,土地科学仍然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主要目标与任务,着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安排与实施。特别是中共二十大报告重点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应作为未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亟待响应的重大战略,其核心特征即是未来中国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就土地科学领域而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地关系,重视老龄化、少子化等人口结构问题和人口总量高位、人口减量化等人口规模问题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深远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区域协同化的国土空间利用,以土地要素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统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保障人民居住舒适,推进土地安全、民生稳定和社会繁荣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聚焦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理念,将山、水、林、田、湖、草和人类社会等多个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相联通,进行全域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走和平道路的现代化要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包括国际公地、跨境跨流域空间治理以及自然资源国际合作治理。

3.2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树立“大国土”“大资源”“大自然”理念

学科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历经“总—分”过程后响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价值回归,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进步的具体表现,也是推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命题的重要路径[18]。土地科学本身即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指南23 个一级学科列举的选题条目中,土地科学领域选题主要分布在应用经济、管理学、理论经济、法学等12个学科,这表明土地科学已然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交叉学科。在2023 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选题指南中,首次围绕关系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设立综合性选题,为土地科学领域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打开了机会之窗。未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土地科学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引导,着力推进国内外不同观点的理论流派融合,形成解决国家战略关键问题的新型融合式方法,实现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交叉融合。此外,从近十年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立项数目来看,纯粹以狭义“土地”为关键词的立项数目正在逐年减少,2023 年年度课题指南只有3 项,而以“大国土”“大资源”“大自然”为理念的立项数目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未来应当进一步通过树立“大国土”“大资源”“大自然”的理念,转变传统土地科学领域的狭义土地概念,将“国土资源”升级为“自然资源”,综合考虑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气候气象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要素,挖掘自然资源复杂巨系统中的时空运行规律和现代化治理逻辑,实现自然资源的统一调查评价、规划管制、开发利用、保护修复和治理监管。

3.3 构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凝练中国式研究范式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9]。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进一步明确“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0]。而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关键在于要“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回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追求”。因此,土地科学也应该沿着该逻辑出发,形成土地科学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发出中国声音、凝练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本文认为,构建土地科学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关键是要重构中国式研究范式。迥异于之前国外理论的参考、引入与应用,未来中国土地科学要以中国现实实践为基石,通过发现真问题、挖掘真规律,凝练中国式研究新型研究范式,构建系统的中国式土地科学新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不仅能够指导在中国独特情景下的实践开展,更能与国外理论对话和辩论,最终升华形成引导全球土地科学理论发展、指导全球土地相关实践的自主知识体系。

3.4 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制度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而土地制度不仅是我国改革红利的发韧点,更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利益冲突点、是改革的必要着力点和重点发力点,其改革能够释放巨大红利、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活力。同时,制度政策类研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土地科学领域重点关注命题,土地科学领域的选题条目和立项项目均超过30%,这充分体现了创新土地制度和政策的重大需求。未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该进一步引导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相关研究,着力盘活土地要素,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体而言,首先,应当继续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地承包经营和产权流转交易制度、深化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的用地入市制度、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其次,加强关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相应制度机制配套,着力化解空间结构性矛盾和提高国土开发质量,支撑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最后,关注如何以治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支撑现代化治理,深入探讨构建土地全要素数据基础融合平台、土地制度改革综合信息操作平台、全周期全维度智能化监控和决策支持平台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土地制度改革效果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3.5 立足国际前沿,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近20 年来,土地科学领域研究经历了由传统的LUCC 到未来地球的核心计划GLP 的系统性转变,各国科学家就人类活动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关注日益增加,土地科学领域研究已然成为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同时,土地系统作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表征,在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人类生计、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减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面对全球变化的挑战,中国土地科学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首先要聚焦世界关注的核心议题,构建全球关注的土地科学领域研究高地;其次要关注土地科学领域的全球前沿热点,以先进理论和实践开展国际对话,抢占国际研究制高点;最后要以系统性思维综合考虑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引领国际研究热潮的热点研究,从而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具体而言,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可以探讨如何塑造全球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如何参与国际标准参与机制、国际平台打造机制和国际标准实施机制,如何在积极担责履约、磋商、谈判过程中发挥作用,如何参与南极、北极、公海等国际公地治理,以及如何构建跨境、跨流域的自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这些正是未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地科学领域需要关注的重点、热点和创新点所在,也是未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可以有序引导的核心方向,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土地科学领域研究向国际一流水平目标不断迈进。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检索2013—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选题指南和立项项目,筛选出土地科学领域的选题条目和立项项目,进而识别了土地科学领域研究方向和关键内涵,分析了立项格局、方向变化特征和立项热点,最后展望了土地科学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发现,土地科学领域选题数量总体上呈现上下波动、总体稳定的特征,其研究方向可以划分为7 个方向;近十年土地科学领域立项项目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总数的比例呈现相对稳定的波动态势,选题平均立项数目高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平均水平,立项机构整体呈现出项目分散、集聚度低的特征,立项学科偏向应用经济、管理学、法学和理论经济,研究方向重点在制度政策和经济市场类,研究热点在不同研究方向各有聚焦;最后,本文认为未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视角下的土地科学领域研究,仍然将秉持充分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难题的根本要求,同时可能将以“大国土”“大资源”“大自然”理念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推进构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凝练中国式研究范式,还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更有可能放眼全球、立足国际前沿、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如此,才能系统回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尽管本文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视角探索了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热点及其展望,但是也应当注意到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有其立项方向的独特特征:重点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基础和前沿问题,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关键问题,强调研究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因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土地科学领域研究方向的引导主要聚焦于土地科学领域的制度政策和经济市场等方向,相对较少关注土地科学领域的自然属性及规律。更要明确的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某些选题或立项在不同的年份存在重复,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在各年份基本都有涉及,选题和立项数目长期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这意味着土地科学领域具有突出的研究必要性和相对明确的核心研究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的背景下体现出一定的学科和表述差异。当然,限于文本分析方法制约,本文所筛选的项目、所划分的研究方向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提观点及框架也仅仅是抛砖引玉。实际上,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扩展人的认知边界、提升人的能力边界,土地科学领域学者只有凝聚成科学共同体,在鲜明自主知识体系和新型研究范式指导下从事学术研究,才能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获得较高的学科相对独立性,才能产生出社会所需要的学科知识。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选题领域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领域·对峙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