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尚功 房丽婷
草莓果实为鲜红色,果形似心形,果肉多汁,酸甜可口,气味芬芳,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被誉为“水果皇后”。我国虽然是草莓起源地之一,但由于野生种果小、味酸、 口感差,一直没有人工种植。20世纪初西方大果型“凤梨草莓”传入我国才开始有零星栽培,成为上层社会的奢侈消费品。改革开发后,我国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特别是保护地生产技术的发展,促使草莓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大幅提高,草莓已成为大众美食。
目前,濮阳市的草莓种植面积约为1000 km2,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种植为主,每667 m2收益达6万元。近年,在全国蔬菜水果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中,草莓的农药残留超标率居高不下,农药品种以杀菌剂为主。草莓为即食水果,储藏期短。如何搞好绿色防控,降低农药残留已成为目前的重要课题。濮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通过对草莓生产园区的多点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草莓绿色生产技术,与大家共享。
一、园区规划
(一)环境选择
草莓园区应远离工矿企业、医院、垃圾场、污水沟、铁路、干线公路、生活区等污染源,在生态环境良好、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无污染的地区建设。灌溉水源应是灌排方便的深井水或水库等清洁水源。园区土地肥沃,土壤质地应为壤土、沙壤土等。灌水及空气质量符合NY/T391—2021规定的要求。
(二)温室大棚朝向
草莓温室建造应长为东西方向,正面向南,两端均可留门,挂棉帘挡风。
(三) 保护要求
草莓园区和常规生产区之间应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防止草莓产地受到污染而影响果肉品质。
二、种苗选择
草莓保护地生产根据本地栽培方式和市场需求应选择短休眠、抗病、耐低温、花粉量大、果色鲜艳、口感香甜的品种,如丰香、章姬、红颜等。种苗要求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苗高20~25 cm,叶色浓绿,幼苗带叶5~7片,茎基粗在1.0 cm以上。优先选择脱毒苗。
三、栽培措施
(一)高温闷棚
5月中下旬,上茬草莓收获后,棚室内的枯枝残叶和杂草清理干净,密闭闷棚50 d以上,以杀灭残存害虫、病菌。
(二)整地
草莓栽植前要翻耕起垄,每667 m2基施腐熟牛羊粪5000 kg,氮磷钾复合肥50 kg,深耕耙平。南北向起垄,垄宽70 cm,垄宽25~30 cm。
(三)定植
草莓栽植一般是一壟双行,行距25~30 cm,株距15~18 cm,种植密度依品种而定,一般每667 m2种植8000株。8月中下旬定植,草莓栽植时要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后要浇透水。离地150 cm加盖遮阳网,摘除老叶、腋芽及匍匐茎。定植后,若有缺苗断垄现象要及时补苗。
(四)覆膜
10月上旬盖棚膜,顺行向铺设滴灌带。10月中旬覆黑色地膜,起到保温、控湿、抑草、减少烂果的作用。覆膜后及时掏苗,露出心叶,老叶压于膜口使地膜紧贴地面,尽量减小覆膜破口,杜绝悬空漏风。
(五)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应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保障养分充足供给,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50 %,根据有机肥磷钾投入量相应减少无机磷钾肥施用量。覆膜前实行沟灌,间隔5~7 d覆膜后采取滴灌。草莓开花期停止灌水,降低空气湿度,促进授粉坐果。草莓全生育期一般追肥4~5次,覆膜后第1次追肥,坐果后第2次追肥,以后每茬草莓采摘完都追肥1次。追肥随滴灌施入,氮磷钾施肥比例以15:15:10为宜。
(六)温度管理
温室覆膜后温度保持在28~30℃,午间及时放风,冬季应加盖棉被保温,日间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温度不低于5℃。
(七)株型管理
草莓株型管理除了主茎留2~3个侧芽,留叶5~7片,其余侧芽、匍匐茎、老黄病叶及果实采收后的老花茎要全部摘除,并带出室外集中处理。每花序留果3~5个,摘除顶端花序及后期无效高级次花序,以减少营养消耗,有利于坐大果,提高商品性。一般1片叶留1颗果。
(八)激素调节
芸苔素内酯具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的双重作用,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还可促进花茎伸长,减少烂果。用芸苔素内酯0.01%水剂3000~5000倍液喷雾,在盛花期和花败后7 d各喷施1次。
(九)放蜂
温室大棚冬天密闭不通风,没有自然昆虫授粉,放蜂可以促进授粉提高坐果率,每座温室放1箱蜂,置于温室中部,离地30~50 cm,在开花前7 d搬入温室。施药期关闭蜂箱或搬出温室。放风口设网罩防止蜜蜂外逃。
四、病虫害防控
草莓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枯萎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蜗牛等。要坚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方针。
(一)农业防控
通过栽培措施,减少病虫为害,选用无滴膜,减少棚膜滴水,降低棚室湿度;铲除温室周边杂草,减少虫源。
1. 轮作倒茬。草莓连作不超过三茬,收获后清理残枝枯叶,减少病原残留。
2. 选择优良品种。草莓栽植应选择抗病、耐湿、耐低温、花粉量大、休眠短的优良品种。
3. 培育壮苗。草莓生长期间要控制氮肥使用量,防止旺长,增强植株抵抗能力。保护地栽培夏秋季遮阳控温为主,深秋及冬春季以保温为主,要适量通风,降低棚室湿度,减少病虫为害。
(二)物理防控
1. 加盖地膜。垄面加盖地膜不但可以提高地温,还可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水分,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虫草害发生。地膜表面光滑,也可有效阻止蜗牛为害。
2. 防虫网。温室大棚的放风口设置防虫网,可阻止外界害虫侵入棚室,棚室门口挂防虫帘。
3. 黏虫板诱杀。棚室内离地100 cm左右处悬挂黄板,每667 m2放置30~50块,可以黏除蚜虫、飞虱、潜叶蝇等小飞虫。
(三)化学防控
农药种类选择及安全施用标准参照NY/T 393—2020执行。防治同一种病害时不同药剂应交替施用,以免产生抗药性。根据《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及生产实践,以下药物可以有效防治草莓病虫害,用量及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1. 吡唑醚菌酯。用吡唑醚菌酯50%水分散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雾,每667 m2用药15~25 g,施药2~3次,每次间隔7 d施药。每季草莓最多施药3次。
2. 克菌丹。用克菌丹5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草莓灰霉病,每667 m2单次最大用药量为180 g。每次施药安全间隔期3 d,每季草莓最多施药3次。
3. 嘧菌酯。用嘧菌酯50%水分散粒剂防治草莓炭疽病,每667 m2用药15~30 g喷施,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施药1~2次,每次施药应间隔7~14 d。每季草莓最多施药2次。
4. 木霉菌。用每克含2亿孢子木霉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每667 m2用药100~300 g喷雾。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开始施药,连续施药3次。防治草莓枯萎病,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350~500倍液灌根,每隔7~10 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
5. 枯草芽孢杆菌。用每克含100亿孢子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每667 m2用药120~150g喷雾,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不可在强阳光下喷雾,晴天傍晚或阴天全天用药效果佳。此菌不能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在低于25℃的干燥阴凉处保存。
6. 啶酰菌胺。用啶酰菌胺50%水分散粒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每667 m2用药30~45 g喷雾。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可连续用药3次,每次施药应间隔7~10 d。
7. 多抗霉素B。用16%可溶粒剂多抗霉素B防治草莓灰霉病,每667 m2用药20~25 g喷雾,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每隔7~10 d施药1次,每季草莓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3 d。
8. 氟菌唑。用氟菌唑30%可湿性粉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每667 m2用药量15~30 g,发病初期喷药,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
9. 戊唑醇。用戊唑醇25%水乳剂防治草莓炭疽病、白粉病,每667 m2用药20~28 mL喷雾。每季草莓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
10. 苯醚甲环唑。用10%水分散粒剂苯醚甲环唑防治草莓炭疽病,每667 m2用药60~80 g喷雾。草莓炭疽病发病初期用药,每季草莓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5 d。
11.苦参碱。用苦参碱2%水剂防治草莓蚜虫,每667 m2用药30~40 mL喷雾,采用二次稀释法,现配现用,不宜与化学农药混用,需与化学农药间隔5 d。每季草莓只能施药1次。
12. 吡虫啉。用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防治草莓蚜虫,每667 m2用药20~25 g,兑水50 L,喷雾。草莓蚜虫发病始盛期施药,安全间隔期为3 d,每季草莓最多施药2次。
13. 联苯肼酯。用联苯肼酯43%悬浮剂防治草莓红蜘蛛,每667 m2用药20~30 mL喷雾,每季草莓只能施药1次。
14.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盐。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水分散粒剂防治草莓斜纹夜蛾,每667 m2用药3~4 g喷雾,安全间隔期为7 d,每季草莓最多施药2次。
五、采收
根据草莓果实的硬度与销售运输距离决定收获时间,成熟度越高口感越好,商品性也越好,但耐储运性降低,一般以果实表面着色80%以上时开始采收。鲜食的一般以八成熟采收为宜,远距离销售的一般七成熟时采收,采摘和即食的可以全熟时采收。采收宜在清晨露水已干或者傍晚转凉后进行,采摘时注意不可伤害到花序及临果。
六、包装与储存
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单位、生产地址、采摘日期、保质期,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在12月至翌年2月,草莓果可在常温下保鲜2~3 d;3月后最好随采随销;将包装好的草莓存入0~2℃的冷库可保鲜5 d。
(责任编辑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