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艳
乡村旅游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并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城镇快速化发展的结果是城市人口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城市学龄儿童缺乏对乡村文化、生活习俗和农耕知识的了解认识。乡村旅游就是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为城市人口提供休闲娱乐、放松度假和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同时使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民提高经济收入。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多位于城郊,出游路程近、出行时间短、消费成本低,能够满足旅客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需求。
一、河南省内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地域优势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面、西面、南面分别环绕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
脉;河南省境内河流遍布,地跨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流域,山水资源极其丰富。山地土壤虽然不利于种植传统农作物,但区域内农事民俗旅游资源、山水休闲资源丰富。
(二)交通优势
截至2022年10月,河南全省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28万km。河南省以“市市都有示范县、县县都有示范乡、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为目标,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69个,其中16个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外通内连、畅乡通村”的农村地区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三)市场优势
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强省和人口大省。2022年底,全省常住人口9872万,受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农村人口流入城镇等因素影响,城镇人口持续增加,新型城镇化质量稳定提高。全省城镇常住人口5633万,农村常住人口4239万。城市人口多于农村常住人口,且呈年年攀升趋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老年人和学龄儿童在城市里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鉴于目前这个市场需求,河南省将现有的农村人文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和传统民族习俗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融观赏、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不仅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而且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乡村旅游对农村现状的影响
(一)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的要求较高。在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农村的村容村貌更趋于整齐划一;道路、交通、绿化、水电、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医疗救护等达到了城镇一体化要求。
(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数量多,产业带动能力强。乡村旅游将传统农业升级改造为现代农业,能够促进经济整合,激活城乡闲置资源和闲散劳动力,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河南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等载体,把乡村旅游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发展。
(三)拉动农村经济增长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还可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农田荒废、农业边缘化等问题。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第三产业比例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乡村旅游市场的兴起有助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带动种植、畜牧、水产、蔬菜、花卉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之间的相互延伸。
三、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一)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河南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对乡村自然资源进行规划开发,深入挖掘乡村原有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积极引导游客和当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农村文化、农村旅游资源,降低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沖击,确保本土文化的原真性,建造宜居宜旅乡村。
(二)打造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彰显本土特色文化
河南省应结合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开发,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域一风俗”的鲜明文化;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将本土的民间戏曲、民间传说、乡村风俗等特有文化进行艺术加工,形成乡村旅游产品的艺术文化特色,加大对全省游客的吸引力度。
(三)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养方向和要求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农业、建筑、艺术、手工、民俗等各个行业的当地传承人与创新者。河南省要从旅游和文化的专业性角度出发,加强对乡村文化和旅游从业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培养,提高村民的综合从业素质。
(责任编辑 张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