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淼
导读:“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艺术”是一种文化,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要想让幼儿理解音乐、美术、舞蹈作品,就应鼓励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听觉、感官及身体动作感受艺术,进入优美的境界。幼儿处于充满幻想的年龄,许多想法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但惊喜和成就感能成为幼儿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原始动力。
美术教育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让幼儿做被动学习者,一味模仿,没有范画就不知怎么画。另一种是接受创新思想后走入误区,放任自流,让幼儿盲目创造。因为忽视专业辅导,片面强调情绪抒发,幼儿不仅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没有掌握一定的表现技能,难以用美术的语言表达情感。这两种倾向培养出来的幼儿都是不成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主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如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现与大家分享。
在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方面,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创造都源于生活,《纲要》也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要想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就要让幼儿尽可能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感受美、发现美,萌发创作欲望。
在选择低年龄段美术活动教材时,我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题材,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如幼儿喜欢小动物,我设计了“可爱的小兔”“小花猫玩球”等绘画活动;创编了“可爱的蜗牛”作为纸工、泥工的活动内容;选择幼儿熟悉的玩具、物品作为题材,通过“会变魔术的纽扣”活动开展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以美术教育为例
(一)活动基本情况
1.活动名称:一根刺的小刺猬。
2.活动资源:经典名著《一根刺的小刺猬》,张晋霖/文,洪毅霖、林恩发/图。
3.活动班级:小班。
(二)活动目标
1.观察刺猬的外形,会用长线条、短线条表现刺猬的刺。
2.养成正确取笔、放笔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绘本PPT、人手一幅没有刺的小刺猬、勾线笔。
(四)活动过程设计
1.导入
(1)出示图片:刺猬
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教师:告诉你们,他是小刺猬,那么小刺猬身上有什么呀?可是它身上有吗?(没有)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讲述故事
秋天到了,鸟儿们正在寻找筑巢的工具,小刺猬在散步看到了鸟儿们问:“你们是不是在找什么东西?”鸟儿们站在树枝说:“我们在找做巢的工具,你身上的刺能做针可以借我们一些吗?”小刺猬很乐意地说:“好呀。”于是鸟儿们上前拔掉了小刺猬身上的刺,小刺猬剩下小小的一根。夜深了,小刺猬回到家,刺猬妈妈开了门:“你是谁呀?是不是走错了?”小刺猬伤心地躲进了树洞:“妈妈不是不要我了?它只是不认得我了。”
教师:小刺猬身上的刺借给了谁?
教师:那它的妈妈还认得它吗?
教师:小刺猬的妈妈不认得它了,都躲进树洞里哭了,我们一起帮帮他找回它的刺好吗?
2.作画
(1)出示画纸。
(2)将刺猬的刺局部放大:小刺猬的刺是怎么样的呢?(幼儿自由发言)
(3)小结范画:小刺猬的刺是从它的身上长出来的,所以我们要从它身体里往外画,有的长长的,有的短短的。小刺猬身上长满了刺,你看,旁边也长满了刺。请两位小朋友来试一试。
(4)交代作画要求:每个幼儿一幅只有一个刺的小刺猬,从笔盒中拿出一支笔帮助小刺猬,然后再将笔送回笔盒。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活动评价
(1)将幼儿的图画贴在自己的胸前。
教师(放PPT):瞧,你们帮助了小刺猬,它与妈妈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它还要去找朋友呢?
(2)放音乐与幼儿玩音乐游戏:碰一碰。
二、亲近生活,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
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世界万物的形态,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教师可以运用照相机拍摄各种图片,定格幼儿感兴趣的动画镜头,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在生活游戏中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及时表现美、创造美。如我組织的综合活动“螃蟹”,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创作,我事先鼓励幼儿收集各种图片,再通过饲养观察实物、听自创音乐《螃蟹》、做手指游戏等方式,渗透看、听、说、做多种元素,让幼儿的作品符合日常实际。同时引导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名画,因为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美术作品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方面有所创新。在美术角,我放置梵高的《向日葵》和希菲乐德的《鲜艳的水果》,带领幼儿感受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另外,指导幼儿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幼儿感受美,从而大胆想象创作,并将教师创作的作品、优秀儿童作品张贴在小画廊里,用渗透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艺术的魅力。
三、引导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自主创新,自由表达
(一)运用以绘本为支架的组织方式,激发幼儿美术创造的欲望
例如,结合绘本《圆》,引导不同年龄的幼儿用添画的方法画出气球、苹果、车轮、太阳、笑眯眯的脸、救生圈、表、皮球、盘子、猫、兔子等物体。到了中、大班还可以进行圆的畅想。我不仅要求幼儿将具体图形展现出来,还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创造力、想象力。
(二)情境再现,帮助幼儿理解主题
教师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再现情境,进行情绪渲染,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创作,充分想象。如初次学习画人物,师幼展开如下对话。
师:杰杰去广州已有半个月了,我很想他,你们呢?
幼:想,我很想念他。
师:那我们来画下笑眯眯的他留作纪念好吗?
幼:好。
师:怎么画呢?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边用手摸身体的各部分,边感知如何用美术语言表达人物。在水泥地上,可爱的杰杰形态万种:有大头小身卡通式的、有坐在地上的、有单脚侧身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子琪的画,他的表达是:又高又大的是嘉嘉,小一点的是杰杰,最小的是他自己,形象地再现了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身高。
(三)實施游戏法,激发创造的热情
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应力求绘画活动游戏化。如开展“小摄影家”游戏,当听说要当摄影家时,幼儿高兴得又蹦又跳,按下快门前还要提醒同伴:“不要动,笑一笑。”他们模仿起成人来惟妙惟肖,津津有味,并认真画下每一张照片,不仅大幅激发了创作热情,而且陶醉在游戏中,玩得那样开心。另外还有绘画接力、合作画等游戏形式,幼儿都很喜欢,乐于参与。
(四)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展开幼儿想象的翅膀
美术活动中,多采用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情绪。将绘画与音乐、散文、故事、诗歌充分融合,调动幼儿的听觉,鼓励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引发联想,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带领幼儿欣赏一些名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把所听所感画下来。如为幼儿讲述童话《小兔历险记》,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故事高潮后将会发生什么,鼓励多种设想。幼儿敢想了,创造性思维活跃了,自然而然绘画表现就会更积极投入,创作的内容丰富奇妙,充满热情。又如,绘本《小鲸游大海》让人惊艳的是不断变幻的海水颜色,海水有时是红色,有时是黑色,有时是绿色,幼儿在阅读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面的色彩美。
(五)动手做做玩玩,感受创作乐趣
美术动手操作能力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创造力有着重要意义。多给幼儿动手机会,让幼儿手脑并用,是美术创新教育的必要途径。幼儿动手动脑,别出心裁地创作,能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积极设计实践课程,尽可能开展多种手工操作活动,如纸团印画、印章画、吸管吹画、蔬菜拼盘等。
(六)幼儿做幼儿讲,在自我表达中提高创造
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幼儿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我重视给予幼儿机会,让幼儿积极提问,大胆表达所想所感,充分展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有利于教师读“懂”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继续创造。如组织“会变魔术的纽扣”时,我让幼儿自己探索纽扣,激发幼儿说出不同形状的纽扣像什么,让幼儿在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的过程中,说说摆出来的名称什么,有些幼儿说自己拼出来的像小路、像花、像房子。
四、利用激活性启迪和引导性启发,提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想发挥幼儿绘画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坚持“既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改变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传统教学方法,多运用欣赏观察、讨论交流、尝试演示、思考启迪的方法,多出示局部范例,多做出局部示范,少展示完整范例,少进行完整示范,更多地让幼儿自由画、创意画,挖掘创造潜能。如幼儿对人物的临摹只呈现自己的意识,有幼儿手或手脚都画在头上,有幼儿用单线条画手脚。教师可以利用泥工“拼小人”使幼儿了解头和脚该粘在什么部位,粘的位置不同人物的动态就不一样,既传授规律性的技巧,又不框定幼儿的思维。在玩用废旧矿泉水瓶制作的“射水枪”时,教师提问:“射在地上的水像什么?”幼儿在引导启发下观察和想象,立刻进行“水渍画”创意活动并乐此不疲。
五、欣赏和重视幼儿创作成果,提升幼儿创造的自信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往往为了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成人的鼓励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指导家长学会理解幼儿,因为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而成人的思维是抽象的,要想两者达成共识,成人必须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睛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思考,因势利导,才能让幼儿主动学习。当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对作品中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和家长、幼儿一起探讨,以开拓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促使幼儿的潜能在美术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六、结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师要结合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策略,使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幼儿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的能力,联系幼儿生活,尊重幼儿个性,激活幼儿思维,欣赏幼儿创作,探究适宜的美术教育中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