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的实施分析

2023-09-20 08:01林丹丹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剪纸绘本

林丹丹

导读: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国教育事业呈现越来越优质的发展趋势。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更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向长远性、综合性方向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融合,不仅能使美术课程更充实,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更有助于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创更多实用性教学方法,实现艺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本文从传统民间艺术的融合价值出发,就其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的融合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传统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合进课程中既是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传统课程变革的强大助力。在传统教学中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偏低,无论课时还是课堂内容的设置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也有待提升,这不利于学生在艺术方面进一步发展。小学是成长与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成的素养都会对未来的学习与实践形成深远影响。教师要善于在这一教育关键期,通过传统民间艺术的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程效果,逐步推进美术课程的发展。

一、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融合传统民间艺术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

针对小学美术课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渗透进教学的全过程中,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几方面能力及思维的培养,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对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产生影响。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历史发展中流传下来的重要文化载体,不仅蕴含着历史文化,还承载着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素养及内涵。将其融合进美术特色课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有很大帮助,其中的精神及文化元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学生能通过民间艺术领略民族精神,提升对艺术的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对艺术的理解、表达、创新,提升艺术创造能力及表现力;民间艺术中还包含很多艺术技艺,通过学习学生也能提升对艺术的认识,完善美术知识面,掌握更多艺术技巧,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二)有助于丰富美术特色课程内容及内涵

美术特色课程涉及丰富的美学知识,能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多样,既能让课程内容更充实,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接触更多艺术元素,对艺术文化产生更广泛的认识,其中的文化精神也能使课程内涵更丰富、深刻,促使课程发挥更大价值。

(三)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传统民间艺术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肩负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将传统民间艺术渗透进美术课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其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其在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了解民间艺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與发扬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美术特色课程艺术融合现状

当前小学美术特色课程融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了解不足,且渗透意识不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关键人物,小学生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都源于教师的渗透,学了什么、学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期间并未设置系统的计划,没有认识到融合民间艺术的重要性,渗透意识不强、渗透能力不足、渗透方法不当,导致融合效果不够理想。学校也并未充分关注这一情况,很少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教学要求较宽泛。其次,教师采取的文化融合方式比较单一,渗透深度明显不足。很多教师采取的渗透方式就是简单展示,告知学生艺术作品的名称,没有讲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精神等,导致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浅显,课后很快忘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融合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未来教学过程中应主动促进艺术的融合,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融合质量,有效改进当前存在的各项问题,通过教学意识的转型升级,促进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发展。

三、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融合传统民间艺术的教学策略

(一)为教师提供民间艺术培训,提升教师艺术融合意识

针对教师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了解不足且渗透意识不强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对美术教师的实际需求加以关注,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提供民间艺术培训,或组织教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民间艺术学习,有意识地将其融合进美术课程中。此外,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设置民间艺术的融合目标,向教师表明学校渗透民间艺术的决心,并将渗透效果纳入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这不仅能提升教师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还能激发教师自我提升、课程创新、艺术融合的积极性,让教师更自主地学习更多民间艺术文化,创设更多教学方法提升艺术融合质量。总之,学校及教师要从上至下重视传统民间艺术的融合工作,通过艺术水平、教学技能的提升,共同营造美术特色课程的全新面貌。

(二)合理选择民间艺术内容,促进民间艺术顺利融合

民间艺术类型有很多,但并不是每种民间艺术都能被运用于美术课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甄选,才能提升内容的合理性,有效促进民间艺术在课程中的顺利融合,帮助学生建立美术知识与民间艺术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框架,在积累美术知识的同时有效学习、理解民间艺术,提升艺术感知能力。教师在选择时主要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内容和文化内涵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标准,便于学生理解。第二,艺术类型要符合学生兴趣,如果过于枯燥、难度过高,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并逐渐失去兴趣。教师可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加以调整,顺利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对艺术的好奇心,愿意自主参与学习与研究。第三,民间艺术应与美术课程的内在教学规律相联系。教师不能盲目、随意地向学生展示民间艺术,需要借助民间艺术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斟酌内容选择,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情况。

比如,在学习“泥玩具”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泥雕”这一民间艺术引入课程中,将泥雕与当前学生喜欢玩的黏土相结合,播放不同时期泥雕艺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瞬间被吸引注意力,产生动手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讲解泥雕的历史及其与泥塑等艺术的区别,通过不同地区泥玩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及艺术美感,给予学生时间相互讨论,让学生阐述对泥玩具及泥雕的理解,分享学到的认识,在直观的情境中学会体验、感受艺术的神奇,运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创作。此外,还可以推荐有关泥塑的绘本,如《泥塑的小老鼠故事》《别让太阳掉下来》等,让学生体会泥塑的魅力,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理解、创新、实践等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研发多元化艺术融合方式,推动美术特色课程创新

渗透民间艺术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对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渗透效果。教师要善于选择、调整教学方法,尽可能提升民间艺术渗透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已经涌现出大量教学方法供教师使用,如多媒体教学法、微课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等。以微课教学法为例,它是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常用的一种策略,主要以短时长的微课视频为呈现形式,具有灵活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比如,在学习“剪纸”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运用微课视频向学生讲解剪纸的民间艺术文化,搜集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展示阴刻及阳刻剪纸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刻法的区别及特点,对剪纸艺术产生深层次理解,还可以播放剪纸发展历程,鼓励学生分析剪纸背后蕴含的文化。将微课运用在民间艺术渗透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更直观、动态、生动地展示艺术、讲解艺术、分析艺术,为课程教学提供诸多便利条件。

以任务教学法为例,它是近年来涌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任务的方式达成既定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方法更强调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理解、运用知识,教学效果将更明显,学生的自主性及积极性都会有明显提升。教师运用这一方式在课程中渗透民间艺术,能推动学生通过实践主动了解民间艺术,自主将其与美术课程联系起来,对民间艺术及美术知识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让学生以一学期或某一学习单元为单位完成绘制绘本的学习任务,模仿《陕西寻宝记》这一绘本对秦腔、皮影戏等陕西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描绘,或阅读《雷的女儿》《飞天船》《骄傲的武士》等融汇剪纸艺术风格的绘本,学习剪纸知识。绘本是当前小学流行的教学工具之一,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与传统民间艺术相关的美术绘本。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绘本,将美术课程与民间艺术结合在一起。这种长线任务的方式能让学生养成绘制绘本和学习美术的习惯,以绘本为支撑提升艺术感知能力,养成自主学习意识,逐步了解各类民间艺术。此外,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短线任务,以“剪纸”及“泥玩具”这两部分知识为例,先在课程中展示剪纸或泥雕的民间艺术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中对相应的民间艺术产生系统了解。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學生布置学习任务。针对课堂完成的任务,需要适当安排、调整时间、范围及方式,如完成绘本阅读和创编,与伙伴一起完成泥塑作品,在课下查询不同地区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在课堂分享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的融合具有重要价值。教师需要挖掘当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且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为美术特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养成助力。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剪纸绘本
绘本
绘本
剪纸
绘本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剪纸
剪纸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剪纸鉴赏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