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深做实林长制系列报道:弘扬治沙精神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

2023-09-19 00:49王珏
内蒙古林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毛乌素林长制鄂尔多斯市

本刊记者 王珏

巍巍青山似画屏北矗,滔滔黄河如素练三环。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总面积8.68 万平方千米,属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地带,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域。境内有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其中毛乌素沙地的三分之二面积分布于此,生态系统脆弱;该区也是遏制荒漠化向东、南扩展的生态屏障,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曾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融汇渗透之地。近现代,由于过度开垦土地,导致土地沙化严重,鄂尔多斯市土地沙化面积一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90%以上,也成为京津风沙源之一。“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当地农牧民苦不堪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鄂尔多斯各族群众开始了治沙止漠的伟大征程。1964 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乌审召人民热烈响应,开启了一场为黄沙披绿、改造自然的牧区学大寨行动。“沙子治一丘少一丘,一年不行,二年,三年;一代不行,两代,三代,一定可以治服!”凭着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沙漠愚公般的精神,以及兴建多种模式草库伦的治理措施,乌审召用8年时间,修建草库伦6.3 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和用材林4.3 万亩,固定流动沙丘17 万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鄂尔多斯市沙漠治理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第六次与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对比,5 年间,毛乌素沙地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15 万亩,整体治理率达到70%;库布其沙漠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得到绿化,植被覆盖率达到了65%。

2021 年9 月,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在全区率先完成四级林长制体系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林草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防沙治沙 久久为功

百战黄沙穿绿甲,不退沙魔誓不休。在鄂托克旗境内的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防治重点项目一期工程作业区,工人们挥汗如雨,将一根根沙柳枝条插入沙地作为沙障,以固定流动沙丘。

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

乌兰陶勒盖沙地保护区

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防治重点项目建设总任务186.6 万亩,中央总投资4.95亿元,其中天然林保护和营造林61.4 万亩(包括人工营造乔木林3.4 万亩、人工营造灌木林22.6 万亩、封山育林2 万亩、退化林修复33.4 万亩),荒漠化治理(全部为工程固沙)15.4 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09.8 万亩(包括人工种草9.8 万亩、围栏封育100万亩)。该项目一期工程区设计规格为1 米×5 米,采用1 ∶1 带状混交方式栽植沙柳和羊柴;同时,辅助工程固沙,在风沙流动性强的区域设置高10 厘米以上的平铺式条带状阻沙型沙柳沙障。

鄂托克旗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以生态空间治理为重点,严把苗木质量关,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截至2023 年初,已完成营造林11.06 万亩、退化林修复14.55万亩、荒漠化治理4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对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西部荒漠地区的自然生态建设及系统综合治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保护资源 永续发展

历经了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鄂尔多斯已彻底改头换面,实现了从沙尘肆虐的贫瘠高原蜕变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华丽转身。造林难,护林更难。守护好这片绿色,是新时代林草人的光荣使命与政治任务。

乌审旗乌兰陶勒盖沙地管护区总经营面积8.1万亩,下设3 个作业区,其中面积最大的文贡芒哈作业区43953 亩。该管护区原地貌以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为主,伴有部分盐渍化滩地。建设初期仅有天然林0.5 万亩,经过40 多年的生态建设,累计造林面积达5 万亩,辐射带动周边沙地治理达10 万亩,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6 种,国有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达5 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并已成功申报建立文贡芒哈国家沙漠公园。

天然林种质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馈赠,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的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总面积69.9 万亩,是我国最大的沙地柏天然基因库。沙地柏为匍匐灌木,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功能。保护区是国内沙地柏灌丛面积最大、长势最好、最集中连片的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远近闻名。2000 年,国家正式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2021 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保护区共设林长14 名,下设管护员52 人,每天按网格进行巡护,防火、防病虫害、防止乱砍盗伐,以及制止非法占用林地与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行为;先后制定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巡护管理制度》《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管护员管理办法》等,明确了苏木镇、嘎查村及管护员的职责,做到了责任明确、任务落实,进一步规范了巡护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鄂尔多斯市林草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巴彦淖尔市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努力让鄂尔多斯市的底色更绿、生态更美。

繁育草种 填补空白

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赛音乌素嘎查,蔚蓝的天空下,大片紫色的花海让人心旷神怡,不经意间会看到几只蜜蜂正嗡嗡飞舞在花丛中。这里是鄂托克旗赛乌素绿洲草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牧草种子繁育基地。

优质的牧草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牧草种子年产量有限,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牧草种子。进口种子风险很大,其适应性、耐寒性、耐旱性差等问题突出,甚至会大面积死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林草种业,全力推广自主研发的适合我国生长的种质资源,彻底解决制约林草种业发展“卡脖子”难题。自2021 年林长制全面推行以来,鄂托克旗成立了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并依托林长制,探索“林长+产业发展”模式,在种质资源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与技术指导。

2023 年草种繁育基地巩固提升建设项目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赛音乌素嘎查实施,项目承建单位鄂托克旗赛乌素绿洲草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新品种研发工作,并负责扩繁生产、带动周边农牧民种植,及推向市场。该项目区为内蒙古西部最大的草种繁育基地,填补了内蒙古草种资源保护、繁育空白,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保障全区草种资源安全。2023 年,繁育中苜系列等苜蓿品种4 个,目前保有面积7140 亩;新建苜蓿与羊草种子繁育基地5000 亩,每亩补贴500 元;提升改造8000 亩,每亩补贴200 元。

壮大产业 绿富同兴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精准发力,林业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林果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的有力举措。

乌审旗嘎鲁图镇沙沙滩村在林长制的带动下,在旗委、旗政府扶持下,以及旗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业务部门多次勘查和技术指导下,将126 亩荒山荒地建设成经济林果园,包括梨、苹果、杏、李子、桃、海红果等8 大类20 多个品种;并于2022 年5 月,启动特色经济林项目建设,发展成为“乡村旅游+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果树认领、采摘、农家乐乡村旅游,让青少年走进自然,了解植物生长特性,学习制作果品罐头、果汁、果酱、果脯等。2022 年,沙沙滩村果园纯收入30.6 万元。2023 年,为提升果树品质,实现增产增收,更换了多个果树品种(李子、桃、苹果、杏等)共3000 多株。同时,沙沙滩村组建了村民劳务工作队,雇用村民来果园务工,平均每人每年收入可达2 万元。

绿涌草原,大地生金。种下绿、护好绿,更要用好绿,鄂尔多斯市继承发扬先辈们改造沙漠、建设草原的治沙精神,坚持科学防治、系统治理,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在绿水青山的增值增效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绿色美好的未来。

沙沙滩村经济林

猜你喜欢
毛乌素林长制鄂尔多斯市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绿染鄂尔多斯高原
毛乌素花海
毛乌素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颗粒组成动态变化特征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
大医精诚福泽一方——专访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
鄂尔多斯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