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云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高职课程开发和建设紧密对接产业升级,体现技术变革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起着基础性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课程对接国际数字贸易领域的新业态,以构建新场景为突破口,实施“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评价、条件保障”全要素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了“六维融合”的理实虚一体化课堂。“岗课赛证相融合”的课程内容:基于岗位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将“1+X”证书中跨境电商销售岗位以及外贸业务岗位的职业要求、“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竞赛的考点融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行业规则标准;“自建外引相融合”的教学资源:自建微课、自编立体化教材、活页式工作手册,引入企业案例、实际业务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1];“传统现代相融合”的教学手段:依托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辅之以学习通等信息化工具,开放实训室,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仿真实战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情境再现加强重点突破难点;“课内课外相融合”的教学时空:课程的学习过程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满足了学生泛在学习的需求;“三方五度相融合”的教学评价:引导知识巩固、技能强化、素养提升,对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六维融合”的一体化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强化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见图1)。
图1 “六维融合”理实虚一体化课程示意图
结合数字贸易新业态发展、岗位要求、“1+X”证书考试内容、技能竞赛标准,重组课程内容,解决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
针对教学中专业知识枯燥难懂的问题,课程开发了动画、视频、企业案例库、在线随机测试等形式多样的立体化资源,让学生易于接受[2]。
通过课堂的实时互动、反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理实虚一体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随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课程通过深度校企合作的课堂延伸拓展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其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加以体现,这种跨越时空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课程以项目制任务驱动,通过仿真实战完成项目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主动探究、合作分享、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素养,从而达到“六维融合”基础上的教学培养目标。
课程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数字经济时代外贸发展新业态推陈出新的背景下,依托合作企业的产业优势,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扩建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活用教学方法、融通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评价,设计开发联通岗位、对接生产过程、促进综合能力发展的专业课程学习模式[3]。课程充分发挥“六维融合”理实虚一体化优势,通过“课前导学找不足、课中探究强技能、课后实战促内化”三段教学环节,将“学生自学、同学互学、教师帮学”融为有机整体,打造富有成效的生本课堂。
(1)“岗课赛证相融合”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 “岗课赛证相融合”,在对行业充分调研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科学化设计,打破了原有的一个业务流程贯穿到底的课程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多个业务流程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螺旋式提升架构,建立了以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的项目制教学方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4]。课程以学生自创外贸企业为起点,引导学生将中国特色产品作为虚拟仿真训练的产品,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课程全过程,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奠定基础;在增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内容紧贴考证内容和竞赛项目,体现了数字贸易的新业态和行业发展的高标准[5]。贴近岗位、体现行业特点的教学内容更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自建外引相融合”的教学资源。
“自建外引相融合”建设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充足保障;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通过自建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微课86个,以故事、视频、动画、仿真操作演示、实战直播链接、实际业务资料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课程题库中双语习题近500道,通过随机组卷,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巩固创造条件;不断更新经典案例、时事信息等拓展资料近300个,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进行深入学习;引进外贸实务教学系统、SIMTRADE实训软件、POCIBi +实训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训平台提升实操技能;与数十家合作企业合作设置实践教学项目,共同开发教学案例,为学生专业拓展提供有力支撑[6]。自编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双语教学资料、活页式工作手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3)“传统现代相融合”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进行,传统教学与现代数字化教学手段融合,通过“一个主平台+多个辅平台”共同发挥作用。传统的板书、PPT有助于强化重难点问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印象;数字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7]。课程突出“浙江省在线精品课程平台”的作用,通过课前导学、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线上的答疑辅导,了解学生自学及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上运用多个线上教学软件(App)及专业网站、专业公众号等数字化教学工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专业教学过程。如运用学习通App进行课程抢答、猜词等游戏,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使得专业课程不再枯燥乏味,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效果。
(4)“仿真实战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情境导入、问题分析、项目实施、评价诊改四个环节开展教学,以项目情境、任务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以思维导图、抢答竞猜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以小组讨论、操作演示等方式促进学生合作,以实战演练、多元化评价等方式鼓励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项目化的教学任务设计,运用案例讨论、在线测验等方式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虚拟仿真、沉浸式教学等方法完成模拟外贸业务的操作训练,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全业务操作流程的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发挥校企合作项目优势,引入企业实际业务,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获取企业信息及企业专家的指导,课内课外融通完成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8]。除此之外,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比赛项目,提高了数字化课堂的实际效果。
(5)“课内课外相融合”的教学时空。
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90min,而是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教学场景包括线上的“一个主平台+多个辅平台”,线下的理实一体智慧教室、外贸样品实训室、视觉营销实训室、国贸综合实训室、校企合作“能力站”、图书馆、第二课堂等[9]。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样品间、实训室等场所预习、复习、反复训练课程内容;在课内了解企业业务状况的基础上,课后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力站”,作为高年级学生助手进行真实业务运营实操,巩固拓展课内所学知识技能,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与此同时,课程也为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志愿者活动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拓宽个性化发展路径。
(6)“三方五度相融合”的教学评价。
课程通过学生、教师、企业三方评价进行项目诊改、反思提高,构建了“明目标、探路径、查状态、核成效”闭环控制。同时,从知识掌握度、技能熟练度、过程参与度、素养提升度、学习增值度五个方面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核,聚焦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10]。通过在线测验、作业等多种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程项目的技能操作训练、虚拟仿真操作等形式检验学生技能熟练程度;通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学习成果汇报分享积极性等展现素养提升程度;通过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等方面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通过对每位学生的个人成长进步、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增值度进行综合评价(见图2)。
图2 “三方五度相融合”的教学评价
(1)围绕项目问题展开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度。
教师通过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小组协商,不同组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分析比较的过程就是求同存异、不断优化的过程,也是提炼本质、发现谬误的过程[11]。81.5%的受访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学习方式新颖,学习效果好;超过60%的学生认为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迭代演练完成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技能熟练度。
学生通过数字化的技能训练,从单一项目到虚拟仿真、实践演练。不同项目复杂程度的进阶递升实现技能迭代提升,技能考核成绩与往年相比明显提高。课程对接的“X”证书“阿里巴巴B2B数据运营”中级证书通过率100%。学生参加“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竞赛以及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POCIB省级比赛,荣获多项奖项。
(3)德技融通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升。数字化教学以“自信为魂,创新为向”作为思政主线,基于浙江特色产品信息的收集融入民族自豪感;基于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融入文化自信;基于合同签订,融入诚信操守;基于产品选择与价格核算,融入风险意识,实现了从“自信为魂”到“创新为向”的提升。结合案例学习,促进了学生职业认同感、职业承诺和职业道德的同步提升。
(4)无缝对接企业岗位,促进了教育的增值。
依托与外贸公司共建的校内“校中厂”与SIMTRADE操作软件,将真实的外贸业务操作与系统的外贸知识有机结合,企业专家全程参与现场教学与远程指导,学生在真实项目实践中沟通更积极,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1)创新理实虚一体化教学模式,“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课程借助多家合作企业,在校内共建“能力站”,尝试实践型校企双元管理模式,探索真实业务引领、理实虚结合的教学模式,借助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平台,组织学生以实际项目与理论知识、仿真操作互嵌的形式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在业务训练内容中融入考证技能[12],实现“岗课赛证”一站式学习,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多管齐下构建教学生态系统,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以自编的省级新形态教材和活页式工作手册为基础,以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资源为支撑,以省级重点示范实训基地为平台,校企共同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有机融合校企双主体的物理空间和资源空间,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手段,打造理实虚一体教学支持环境,内容、资源、手段、方法、评价多方面融合、多管齐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生态,助力学生在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实现多元化发展[13]。
(3)推行能力本位“三方五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依据企业任务标准和“1+X”证书考核要求,由学生、教师、企业导师三方共同创新包含知识掌握度、技能熟练度、过程参与度、素养提升度、学习增值度的五度评价体系,强调以职业核心素养为价值引领、以能力考核为主线的教学评价指向,重点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进而聚焦教学效果的提升。
(1)课程整体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聚焦项目、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目前的课程教学设计还是偏重于“主题中心式”的教学策略,依次轮流针对每一项技能进行教学训练,需调整教学整体设计,形成聚焦问题、针对项目中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策略。
(2)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在信息时代,资源的呈现内容和呈现方式都在不断变化,目前的教学呈现方式中动画等流媒体资源还显不足,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在课程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14]。
(3)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不断给予学生成功体验,正向激励。
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通过一些任务环节的设置以及运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进步,成功的体验对于认知层次还不高的高职学生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今后应该设计更多的正向激励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培养多元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继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探索、提炼和总结,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