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醒,景玉川,王 毅,韩启亮,张浩楠,王建雄
(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山西 忻州 034000)
晋西北地处山西高原西北边缘,生态环境复杂,昼夜温差大[1]。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家对该地区农业新政策的实施和科技部门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地农民的思想观念和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作物单产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人口数量总趋势的增大,耕地面积的缩小,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为保证种植效率,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还需要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复种指数,来增加土地单产和产值。
玉米、马铃薯套种是一种利用作物间互利关系和光照、温度、水、肥等资源,通过提高土地时空利用率,充分发挥土地生产率,从而既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又增加了农产品种类,优化种植业结构的栽培措施[2,3]。五寨县属于晋西北高寒冷凉区域,海拔高、气温低,耕作制度单一,玉米、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因地制宜变换种植模式,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五寨试验站科研人员于2019 年、2020 年在五寨县进行了高寒区玉米、马铃薯带型密度套种试验,目的是研究在不同套种密度下对玉米、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玉米、马铃薯套种密度和栽培技术措施。
试验地位于山西省五寨县前所村,该地区属于晋西北丘陵地的平川区,海拔1 398.8 m,年均降水量478.5 mm,主要集中于7 月—9 月,日平均气温4.9℃,年日照时数2 872 h,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无酷暑,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10~130 d[4]。
试验田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播种前经土壤养分测试,土壤有机质22.1 g/kg,全氮0.62 g/kg,有效磷18.29 mg/kg,速效钾210.9 mg/kg,属中等地力。
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希森6号,生育期90 d,玉米品种选用并单16 号,生育期116 d。试验田在播种前统一施农家肥(鸡粪)300 kg/0.067 hm2、脲甲醛控释复合肥50 kg/0.067 hm2(N 26%,P2O510%,K2O 12%),其余同大田,收获时按小区全部收获计产。
试验小区面积40 m2(小区宽4 m,长10 m),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玉米覆膜播种,马铃薯起垄人工点播,严格按试验方案种植(见表1),试验共设5 个处理,处理代号:D1、D2、D3、D4、D5;D1、D2、D3为带型套种模式,玉米、马铃薯双行套双行2 m为一带,每小区种植2带,即每小区玉米共种植4行,马铃薯共种植4 行,设3 种密度;D4、D5为玉米、马铃薯单作,作为套种模式对照,密度参照大田,即玉米4 500 株/0.067 hm2,马铃薯3 300 株/0.067 hm2,玉米单作每小区种植8 行,马铃薯单作每小区种植8行,小区周围设2 m保护行,小区间设0.5 m走道。
表1 试验方案Tab.1 Test scheme
数据分析用DPSv 7.05和Excel 2007软件。
根据试验产量结果数据,对D1、D2、D3不同密度套种模式处理的产量结果和D4、D5玉米、马铃薯单作处理的产量结果进行对比及方差分析,分析在不同密度套种模式下对玉米、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比试验产量结果数据(见表2、表3),D1处理下玉米折单产1 063.0 kg/0.067 hm2较D4处理单种玉米折单产838.8 kg/0.067 hm2,增产26.7%;马铃薯折单产2 114.9 kg/0.067 hm2,较D5处理单种马铃薯折单产2 102.7 kg/0.067 hm2,增产0.6%;D2处理下,玉米折单产867.1 kg/0.067 hm2,较D4处理单种玉米折单产838.8 kg/0.067 hm2,增产3.4%,马铃薯折单产2 073.8 kg/0.067 hm2,较D5处理单种马铃薯折单产2 102.7 kg/0.067 hm2,减产1.4%;D3处理下,玉米折单产740.4 kg/0.067 hm2,较D4处理单种玉米折单产838.8 kg/0.067 hm2,减产11.7%,马铃薯折单产2 071 kg/0.067 hm2,较D5处理单种马铃薯折单产2 102.7 kg/0.067 hm2,减产1.5%。
表2 2019年、2020年小区产量Tab.2 The output of the plot in 2019 and 2020
表3 小区年平均产量、产值Tab.3 The average annual output and output value of the plot
根据表3中小区平均产量数据分别计算不同处理下的土地当量比(LER),D1处理下LER=1.11,D2处理下LER=1.0,D3处理下LER=0.93;套种增产率在D1处理下为11%,D2处理下为0,D3处理下为-7%;计算结果表明,在D1处理下套种增产率为11.1%。
通过对D1、D2、D33 个处理的玉米、马铃薯产量分别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表5),在不同密度套种模式下,D1处理的玉米、马铃薯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标准,D2、D3处理玉米、马铃薯产量未达到极显著标准。
表4 D1、D2、D3方差玉米产量分析结果Tab.4 Analysis results of variance of D1,D2 and D3 maize yield
表5 D1、D2、D3马铃薯产量方差分析结果Tab.5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of potato yield D1,D2 and D3
通过对考种数据分析,在D1处理下玉米达到显著增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减少占地面积,发挥玉米株高优势和边行效应,充分利用生长空间,提高光合利用率,使玉米穗长平均增加1.5 cm,百粒质量平均增加3.1 g。马铃薯由于行距增加,通风透光好,因此套种产量较马铃薯单作产量没有较大差异;D2处理下,玉米产量较单作玉米产量增加,马铃薯略有减产但不明显,该处理之所以没有达到显著标准,与处理所采用的株、行距不同有很大关系;D3处理下种植密度很难实现玉米、马铃薯增产、增收。
按照当地种植成本计算种子、肥料、地膜、人工投入,玉米330 元/0.067 hm2,马铃薯600 元/0.067 hm2。玉米产值按照2019 年、2020 年市场平均收购价2.2 元/kg 计算;在不同处理下,马铃薯商品薯率差异不显著,计算时取2年考种数据平均值:商品薯率为85%,价格按市场平均收购价1 元/kg计算,小薯率为15%,价格按市场平均收购价0.4元/kg计算。
根据小区产值结果(见表3),D1处理净产值1 599.1 元/0.067 hm2,较D4处理净产值1 515.8 元/0.067 hm2提高5.5%,较D5处理净产值1 213.5元/0.067 hm2提高31.8%;D2处理净产值1 417.4 元/0.067 hm2,较D4处理净产值1 515.8 元/0.067 hm2降低6.5%,较D5处理净产值1 213.5 元/0.067 hm2提高16.8%;D3处理净产值1 290.6元/0.067 hm2较D4处理单种玉米净产值1 515.8 元/0.067 hm2降低14.9%,较D5单种马铃薯净产值1 213.5元/0.067 hm2提高6.4%。
根据小区年平均产量结果计算小区年平均产值(见表6),然后进行多重比较,得出小区年平均产值多重比较结果(见表7),根据表5 分析结果,D1处理产值较其他处理达极显著标准,D2、D3处理产值较其他处理不显著。
表6 小区平均产量及产值Tab.6 Plot annual average output and output value
表7 小区年平均产值多重比较结果Tab.7 The result of multiple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annual output valu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晋西北高寒山区日照充足,降雨量偏少,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 月—9 月,正常年份能够满足马铃薯、玉米的生长所需。玉米喜高温,覆膜后生育期间≥10℃有效积温可增加250℃~300℃,播种期可提前15~20 d,马铃薯耐低温且喜阴,前期生长快,与玉米套种后可正常生长发育。马铃薯、玉米套种较马铃薯单作和玉米单作可充分提高对光照、积温、降雨的利用率。张鹏[15]、周旭[16]晴研究表明,马铃薯套种玉米可延长作物共生期,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王平义[17]研究表明马铃薯与玉米在二套二模式下经济效益最高,这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一致。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套种宜选择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玉米宜选择早熟、耐密低秆品种,为充分发挥套种优势,种植时宜选择南北行向为最佳。宋红军[18]、张炯[19]、王江俊[20]等研究认为对于马铃薯玉米套种,马铃薯品种尽量选择抗逆、早熟、抗病品种,玉米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早熟或中晚熟品种,这与本试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玉米覆膜后可以与马铃薯同期播种,但玉米出苗期比马铃薯早20 d 左右,所以在苗期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而马铃薯喜冷凉,在出苗期时也处于适宜生长环境下,经过增加马铃薯行距后,不会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马铃薯的开花期也是块茎形成期,高温会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在套种模式下由于玉米株高是马铃薯株高的2~3 倍,可为马铃薯起到遮阴、降温的效果,同时马铃薯的茎叶覆盖地面,还可减少田间水分蒸发量,确保玉米正常发育水分需求。
本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玉米、马铃薯双行套双行2 m 带型模式,玉米密度在4 800 株/0.067 hm2、马铃薯密度在3 700 株/0.067 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玉米密度在4 500 株/0.067 hm2、马铃薯密度在3 500 株/0.067 hm2时,单位面积产量及效益不佳;玉米密度在4 200株/0.067 hm2、马铃薯密度在3 300株/0.067 hm2时,单位面积产量及效益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