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君
爱是教育的底色,有爱的教育才有温度,有爱的教育才有未来。爱学生是老师们谨记于心的至理名言,但是到底怎样去爱才是好的教育?做怎样的教育才算真正的爱?杨雪梅老师的《特教班主任的非常叙事》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真挚的诠释,从“特殊的童心”“特殊的教育事件”“特殊的家校之间”到“特殊的班级”,杨老师的娓娓道来,描绘出一幅师生和谐、岁月静好的美好画卷。细读慢品,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三真三味”:真心,人情味;真实,烟火味;真知,深意味。杨老师用这“三真三味”温暖了一个个幼小稚嫩的心灵,温暖了一个个求知若渴的灵魂,温暖了一个个悄然觉醒的生命。我恍然大悟,也许“三真三味”的温暖教育就是最真的爱、最真的教育。
真心,人情味
杨雪梅老师用一颗纯净的真心呵护敏感的童心,无论怎样特殊的孩子在杨老师笔下都是淳朴可爱、散发光芒的,无论孩子们说什么、做什么,杨老师都无条件接受并给予恰当引导。“你在这面,我却在另一面”“不是每种爱都适合高高捧起”“一株被遗忘的吊兰”“让他飞,就别折断翅膀”“让批评‘转个弯’”“用心灵的磁场去回应成长的诉求”……这些案例的背后凝聚着杨老师对孩子真挚的爱,真心最能直抵人心,一口气读完前两章仍然意犹未尽,我被书中一个个智慧生动的故事吸引,被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感动,被字里行间浓浓的人情味震撼。
突然我想到了我的学生磊,那个口齿不清、反应迟缓的男孩,入学第一周就成为老师们眼里最令人操心的孩子,其他先不谈,单是写字就让老师们甚是头疼,因为几乎没有人能看懂他写的是什么。磊的书桌抽屉脏乱不堪,座位下面纸屑满地,同桌同学叫苦不迭,多次提醒不见效果后跟我“控诉”磊的“斑斑劣迹”,包括不讲个人卫生、常错拿别人文具、上课喜欢随意说话等。在与其他同学交往中,磊近乎讨好式地到处交朋友,甚至不惜用金钱“收买”,但是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磊的讨好行为大家并不领情,反倒觉得他很幼稚。随着时间的推移,磊的言谈举止愈发“格格不入”。这个12岁的孩子是正常升学到初中的,按照以往经验来说,不应该同别人产生这么大差距,在与家长的几次沟通中,我明显感觉其家长避重就轻,不直面孩子学习和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也很无奈。只能静下心来手把手地教他收拾桌子、整理文具、保持卫生,每周至少与他谈话3次,询问他的生活学习情况,也叮嘱班委给他多一分爱心和包容,但是一学期下来,磊的变化微乎其微,我内心很是失落。新学期开始,磊还是老样子,我心想只要他安全顺利毕业就好,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没问题就各自安好吧……读完《特教班主任的非常叙事》,我不禁扪心自问:对待学生,我的真心够“真”吗?杨老师面对那么多特殊的孩子,即使教育效果不佳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效果,都能一如既往关怀备至,想方设法呵护童心,而我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时却失去了耐心。心中猛然一惊,我对孩子们的爱似乎是有条件的:有效果我就信心百倍,没有效果我就渐失耐心。原来我的一颗真心并没有那么“真”!
为什么别人头疼的孩子,在杨老师面前能变得温顺乖巧?为什么调皮嚣张的孩子,在杨老师的教育下能遵规守矩?为什么冷漠自闭的孩子,在杨老师的沟通中能笑靥如花?无他,唯真心尔!孩子们之所以亲近尊敬杨老师,只是因为感受到一颗真心,打心底里喜欢有人情味的杨老师。我恍然大悟,暗暗下决心,下次站在磊面前的我一定是个真心待他的李老师,站在所有学生面前的一定是个有人情味的李老师。
真实,烟火味
一本书能让读者爱不释手、读之不倦,一个人能让大家交口称赞、信任追随,一定是真实不虚、真才实学。读《特教班主任的非常叙事》就是如此真实的感觉,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晦涩的论证,有的是一个个真实具体的故事和人物,细细品来不仅洗涤心灵而且能指导实践,实在珍贵难得。
“为一位母亲放手”案例中,杨老师提到了“阳光家长课堂”,从生活真实案例出发,与家长们聊一聊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无独有偶,我在学校的“和美家长课堂”中开展过“敬畏规则,和合共生”的讲座,也讲到了亲子沟通问题,当时给了家长们三条建议:一是“好好说话”,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比内容更重要;二是“倾听孩子”,平等对话,少说多听;三是“观照情绪”,做个善于观察的家长,照顾、梳理好孩子的情绪。书中,杨老师经过一番调查预热后,抛出了两个问题: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因为我们不会“听话”?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话不好听?这样的问题直击痛点、抓人眼球,比直接给出建议更加高级有效。
“从原生家庭的底板上洞察成长之惑”案例中,提到老师们发出的慨叹:现在的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越来越多样繁杂,教师对问题也愈发显得束手无策,身负教书育人职责的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这样的慨叹真实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听到很多老师说过类似的话,尤其是青年教师问过我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以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反思心得与他们交流,总是感觉思路可以理清,但是方法路径却难上加难。杨老师从“成长中照见的镜子是否有光”和“生命的成长是否经历过风雨”两部分进行阐述,说明孩子成长中无法解开的结一头连着身心成长,一头连着原生家庭,如果为人师者费尽心力却依然无法破解,不妨换个角度,去看看原生家庭的底板上到底刻了什么样的影像。读到这里,我的内心豁然开朗,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总能发现点什么。
以上只是阅读思考的两个片段,书中真实的案例总能引发我内心深处的思考与共鸣,整本书在真实叙事中散发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真知,深意味
《庄子·大宗师》曰:“有真人而后有真知。”杨老师用通俗质朴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真实又深刻的道理,映射出一位真人的真知灼见,这背后的意味崇高且深远。
“彼时童心,此刻师心”,这是换位思考、反思共情的真知;“撬开一道缝隙,让光进来”,这是智慧引领、呵护心灵的真知;“共生共育,将教育围观之局变为全员参与之势”,这是整合资源、有机融合的真知;“从‘博物’到‘博悟’:‘穿针引线’助成长”,这是聚焦现实、拔节创新的真知……一个个案例真实生动,发人深省,背后皆凝聚着一位教育者的智慧思考和谆谆教导,而这样的情况就发生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身边,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极强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杨老师用她特殊的“三真三味”点燃了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的火焰,点燃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火焰,也点燃了教育守正传承的火焰。我再次扪心自问:到底怎样去爱才是好的教育?做怎樣的教育才算真正的爱?心底有个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做“三真三味”的温暖教育,就是最真的爱、最真的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育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