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燕
当阳市半月初级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目前学校内有五亩种植区、四亩林地、三亩养殖区和二亩水面。依托这些校内资源,学校围绕“接地气”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让课堂“接地气”。学校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学校拥有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果园、苗圃、鱼塘等丰富的农业资源。学校鼓励各教研组将各学科与劳动课程进行整合——《铁锨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通过修理断了的铁锨掌握惯性的知识,通过用脚踩铁锨挖地学到压强的知识,通过用铁锨端土学到杠杆的知识等;生物整合课《覆盖地膜的作用》,通过带领学生在基地观察、测试覆盖地膜对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生长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基本种植技能,同时渗透生物知识。
教师充分发挥自主性,将生活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运动是教育的中心,应当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师生的生活中去寻找知识信息来充实、丰富、拓宽、深化教学内容,“学生活中的数理化,读身边的政史地”,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获得社会生活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
让活动“接地气”。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活动,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活动提升阅读能力。学校以“世界粮食日”为契机,在七至九年级学生中进行手抄报、海报设计和主题班会活动。在资料的查阅整理中,学生懂得了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深化了他们对农业的认知,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农村的豪情壮志。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对知识及信息的高效提取、整合、转化、运用和再创造的能力。
活动提升表达能力。演讲比赛是一次完全由学生参与的活动。学生演讲,学生当评委。活动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行为表达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活动提升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是学生的自主发展方式,是学习能力的生成过程。在“我和红薯有个约会”主题体验活动中,学校设计了六大环节:纸上谈薯、实地识薯、快乐挖薯、舌尖品薯、心有所“薯”、我秀我薯,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动手的能力和思辨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让课程“接地气”。学校充分利用本土优势资源,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生态,构建绿色、开放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人格,力争让教育成为顺应学生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努力办好为学生幸福一生奠定基础的教育。
打造生长课程体系。通过对学校文化的充分提炼和发掘,加强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具有鲜明乡土特色的以“生存、生命、生活”为主体的生长课程体系。
开发劳动教育读本。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发出《田园广记》《田园觅语》两本劳动教育读本。《田园广记》包含乐事农桑、乐拍自然、乐写生活、乐说心情、乐享成果等内容。《田园觅语》根据不同的时令、节气,开展大型实践活动:我和红薯有个约会 、一叶知秋DIY、粽情端午、蔬果沙拉节等。立足田园,《田园觅语》寻觅的不仅是农耕文化,还有与之相关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劳动教育的本质与特色。
学校劳动教育“接地气”,为学生的未来奠基,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今后,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扎实开展劳动教育,科学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让劳动教育的种子扎根学生心中,最大限度地彰显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使劳动教育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