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常青
我喜欢种花,而且把花种得很滋润。但是有一段时间,我总是种不好芦荟。我很殷勤地给它浇水、施肥、松土,可是结果每每都是“香消玉殒”。后来我看见楼上阿姨家的阳台上种满了芦荟,个个“膘肥体壮”,便去取经。她听我讲完原委,非常讶异,说:“我从来没有管过它,它自己就不停地疯长,芦荟是最耐活的了!”于是我要了一棵,从种进盆里起就将它“遗忘”,现在两年了,活得很好。原来花也有自己的“脾气”,只有了解花的习性,给予它恰当的光照、水分、养料,才能让它茁壮成长。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你给他的不一定就是适合他的。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习性,如同花一样:兰花喜酸,水仙喜碱,芦荟爱干,春羽爱湿……家长对孩子数十年如一日地关注与呵护,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了解他经历了什么,见证他的成长过程。在他进步时分享成功的喜悦,难过时安慰鼓励他,受到委屈时帮助他讨回公道,遇到困难时指导他渡过难关、增强信心。正因为你知道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所以才不会在他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时,落井下石、一味苛求,而是给予他温暖的拥抱,或者方法的指导。即便是他犯了错误,你也能知道前因后果、症结所在,批评他才能有的放矢,让他心服口服。了解孩子,你才有发言权,才能依据事实,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时而异、因材施教,并且教得及时、有度、有效。你对孩子关爱、理解、尊重、帮助,让他信赖你,你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样的家长和孩子是同行者,向着共同的目标互相鼓励、奋勇前进。
我喜欢看书。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教她识字,给她念故事书,分享有趣的情节,让她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我读书会做读书笔记,会把同一作家的不同书都找来读一遍,或是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家的書进行比较阅读。女儿也会像我一样群文阅读,比较异同。每年寒暑假,我会把下学期上课要的相关课件、资料提前准备好。她也跟我一样,在寒暑假提前把要背的古诗文和英语单词背会,下一册语文书中的推荐阅读书籍也找来提前看完。工作之余我会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Excel表格、弹钢琴,或是韩语等。女儿也爱好广泛,弹吉他、练书法,进入大学还辅修了德语。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做这些事,这些纯粹是个人喜好,促使我主动去做的。但是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所以我们家长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给孩子正面引导,而不是负面示范。同时我们自己要加强学习,包括丰富文化知识和掌握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孩子的思维和节奏,知道他在想什么,和他有共同话语,让孩子愿意和你交流,也愿意听你的建议,实现有效沟通,这便是教育之始。
养娃如同养花。一株植物是否开花结果,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种子属性、光照、水分、养料、气候等;一个孩子是否成才,也是由智商、教育、环境、机遇共同影响。尽管结果不可控,但我们仍要努力做好当下的事,即在他小的时候固本培根,为他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健壮的植株才能在时机成熟时开花结果,身心健康的娃,将来才有无限可能。家长不能只看成绩,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孩子才能走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