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琨
【摘要】 祇园南海为日本江户诗坛代表性的汉诗人,其一生所作诗歌甚多,也有几部相关诗论作品传世。“影写”说与“境趣”说是南海代表性的诗歌创作理论,其诗作大部分都是在这两种理论指导下写成的。在他的主要诗论著作《诗学逢原》《诗诀》以及《明诗俚评》中,都有对“影写”说及“境趣”说的描述。通过对其诗论著作具体内容的分析,可知这两种诗论的创立都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理論的影响。
【关键词】江户; 祇园南海;汉诗;中国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5-004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5.015
日本汉诗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奈良平安时期(646—1192)、五山时期(1192—1602,大致对应历史分期中的镰仓、室町时代)、江户时期(1603—1868)以及明治维新以后(1868—)。奈良平安时代,汉诗还处于起步阶段,创作汉诗的主体为宫廷贵族。到了五山文学时期,由于受到由中国传入的禅宗文化的影响,位于镰仓和京都五山十刹内的禅僧都开始习作汉诗文,并通过汉诗文来表达、传播禅意,日本汉诗进入发展时期。进入江户时代,由于町人文化以及印刷业的发展,汉诗不再是上层人物独享的文化趣味,此时的汉诗创作主体变成了社会上的儒士,一般庶民也有很多从事汉诗创作,汉诗真正开始向民间渗透,进入到鼎盛时期。明治以后,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汉诗才渐渐走向衰微。由此可见,汉诗在日本已经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期间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汉诗人以及优秀作品,各种汉诗流派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又以江户时代最为盛。本文的研究对象祇园南海便是江户时代诸多汉诗大家的代表之一。
一、祇园南海及其作品介绍
祇园南海(1676—1751),名瑜,字伯玉,初名正卿,通称余一,号南海、蓬莱、铁冠道人等。出自新罗三郎义光源氏一族,所以又叫源瑜,也自称阮瑜。生于和歌山藩医世家,为家中长男。因其父祇园顺庵长期从仕于江户,故南海幼年便随父住,在江都长大成人。
元禄二年,十四岁的南海入木下顺庵门下,在顺庵门下勤奋学习。顺庵虽为大儒,却也爱好诗文,其门下弟子大都颇有诗才,与南海同期的木门弟子,如新井白石、南部南山、雨森芳州等,都是后来在江湖诗坛上大放异彩的诗人,南海在其师及先辈的影响下,对诗文的兴趣也日益高涨。南海天性聪颖,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其非凡的诗才便立刻展现了出来。
进入木门不久,一日南海与白石、南山、霞沼等诸位先生在雨芳洲的寓所会面,一同作题为《边马有归思》的诗。先生即兴作七言律诗一首:
远逐将军度雪山,九秋大漠剑华间。胡尘四起风悲塞,羌笛一声月照关。
却恨曾逢伯乐顾,长伤未得旄头闲。沙场几岁摧毛骨,何日华山休战还。
此诗一起,震惊四座。白石赞曰,此诗雄浑悲壮,甚为斯文。
南海十七岁那年,时值春分之日,自测开始作诗。从午时至子初,共作五言律诗一百首。到秋分时节,又置酒宴,与诸宾客座谈对笑,不觉间又成诗六十篇。未至夜半,先生已作好百篇诗,才思泉涌,俊语频出。此百首与此前春分之日的百首,竟然无一句雷同之处。众人皆惊叹,顺庵也惊叹万分,以之为奇才。至此,南海乃闻名于天下。
南海的诗集,有《南海先生文集》①。此书收录了南海生前所作诗四百九十首。由于南海所做诗文都没有稿,其中之诗是经过其门人多方搜集才编成的。此书共五卷五册,诗四百九十首,并且收录文章十五篇。其中的诗包括风雅二首、四言古二首、五言古十六首、七言古三十七首、五言律百二十六首、五言排律十三首、七言律诗八十八首、五言绝句四十首、六言八首、七言绝句百五十八首。
南海的代表性诗论著作,有《诗学逢原》②《南海诗诀》③(简称《诗诀》)以及《明诗俚评》④。这三部诗论,都是南海没后而编纂的。《诗学逢原》的序文中,编者有如下记载:
后每有诗参者,辄以此影写法启发之矣。且与子弟夜话之次,引诸家诗话参以自家之说,讲究斯旨。以俚言方语,笔以为册,题曰诗学逢原。
《诗诀》序文中,江村北海也有如下记载:
是为祇伯玉诗诀。盖尝所口授其门人小子者。门人以国字录之,以为帐秘。
由此可见,《诗学逢原》和《诗诀》所载皆为南海生前口授弟子的内容。虽然《明诗俚评》中没有明确提到其内容由口授弟子而出,恐怕其也是南海为教授弟子的讲义。
《明诗俚评》中,南海从既存的明诗选中选取了一百余篇明诗进行赏析评论,以此来阐述自己认为应该怎样读诗,怎么进行诗歌创作的相关观点。《诗诀》开篇先对唐代李峤所作《日》《月》《雾》《帷》《李》五首诗进行赏析,然后用四部分阐述自己的诗学观,分别名为《诗法雅俗辩》《记诵古诗》《吟咏》和《古风近体异同》。其中《诗法雅俗辩》为此书重点,占据了大多篇幅。《诗学逢原》则是比《诗诀》更为系统的南海诗论,分为《诗语常语、取义》《诗有境趣》《雅俗》《诗有轻重·清浊·大小·缓急》《字眼》《豪句雄句并敏捷》《诗有强弱》共七个部分。
比较《诗诀》四部分和《诗学逢原》的七个部分,两者有重复之处。作为南海诗学论的主要观点应该以《诗学逢原》为主,但是关于雅俗的议论,则是《诗诀》更详细。《明诗俚评》则可以看作是南海以在《诗学逢原》和《诗诀》中所阐述的诗学观为基础来具体评析明人诗作的作品。
在此三部著作中,都有对南海自创诗论“影写”说的描述,并且这三本书,都是基于“影写”这一诗歌创作理论而完成的,欲在“影写”说的指导下,启发读者领悟正确的作诗以及诗歌鉴赏方法。所以要想探究影写说的理论来源,就应该以此三书为主。
二、影写说与《沧浪诗话》
在《明诗俚评》中,南海对“影写”说有如下定义:
凡所谓影写,古人又谓之镜花水月,或曰风影。影写即映照物体本体之意……所谓诗必映照物体之面影,读者读之可自悟,犹如其物就在眼前……凡此法即为诗中第一义谛,即为诗之本来面目。(王越《边城春雪》评)
从南海对于影写说的定义,我们很自然地能够联想到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描述以下描述:
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明朝诗坛,前后七子大放异彩,他们主张“诗必秦汉,文必盛唐”的复古主义,将唐诗特别是盛唐诗奉为作诗的模范。而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则因为持有相同的诗学主张,受到了前后七子的大力提倡和赞扬。受到明诗坛的影响,江户时代前中期的诗坛也掀起了尊唐的尚古主义潮流,严羽的《沧浪诗话》广为流行,以至于荻生徂徕的萱园一派将《沧浪诗话》和李攀龙的《唐诗选》奉为诗学宝典和学诗之必读书目。而作为徂徕萱园一派尊唐的先导,木下顺庵所开创的木门一派更早地就提出了尊唐的主张,主张以明诗为阶梯,来追溯汉、唐之诗,并且通过学习《沧浪诗话》来进行诗歌创作。松下忠就曾指出,木下顺庵在论绝句之难易时的“兴趣含蓄”“写意外之妙”就是来自《沧浪诗话》的⑤。而作为木门的代表人物,南海更是在自己的诗论中直接引用严羽《沧浪诗话》的语句。如在《诗学逢原》的“诗有强弱”条南海在论述诗歌体制时就说:“故沧浪曰,诗有别趣非关书。”由此可以确定,《沧浪诗话》一定是对南海产生影响了的,而南海关于影写说的定义,基本就可以确定其来自《沧浪诗话》。
南海对于影写说的定义,是通过赏析明朝诗人王越的《边城春雪》而引出来的。
边城春雪
二月中旬雪尚飞,边城草木得春迟。
不知上苑新桃李,开到东风第几枝。
南海曰:“题中赋边城之春雪,但三、四两句却言上苑之花,此法甚奇。此诗只第一句言雪,余下三句所言皆与雪无关,但却不离主题,此即为影写法。”虽然主题为春雪,但是只首句咏雪,三四句皆咏花,并给人雪仍残留之感。不直接吟咏主题,而是吟咏与主题相关的其他事物,却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自身体会到诗之主题,这便是影写说的含义。
虽然《诗学逢原》《诗诀》和《明诗俚评》的大多内容都是南海后半生在教导弟子时所传授的内容,但事实上,南海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在诗歌创作中使用影写这一手法了。在《南海先生文集》的七言绝句部分有一首名为《捣衣》的诗文,为南海十七岁时同诸木门子弟会宴时所作,其内容为:
谁家少妇惊秋梦,玉杵夜寒捣练用,夜夜凤城月色高,朝朝燕山雪花重。
此诗作成之后,众人评价曰:“四句中说题只一句,其余三句不与捣衣相关,可惜矣。”南海却回答道:“其所不显言捣衣,即是得题意者。”后来南海又在此条注释后添加道:“予一生说诗主影写,创于此诗云。”由此可见,南海很早就开始将影写法运用于诗歌创作了。十七岁时,南海正在木门学诗,而当时其师顺庵和同窗们对《沧浪诗话》的推崇,势必会对南海产生影响,南海就是在此影响下,将“影写”法不自觉地应用到诗歌创作中了。
三、境趣论与《三体诗》
除了影写说之外,南海还有一个重要的诗论,叫作“境趣”论。《诗学逢原》的“诗有境趣”部分中,南海对其有以下的描述:
诗由境、趣组成,此外别无他物。虽千变万化,但不出此二物。境即境界、景色。凡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之物皆为境……皆为我身以外之境界……趣即意、趣向。凡我心之所想、所思、所知、所忆之物,凡心之用,皆为趣。
由此可见,在南海看来,一篇诗是由境和趣所组成的,境即为耳目可以触及的对象、景色,趣则为心中情思。接着南海又指出:
《三体诗》中将境趣以虚实,即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加以区分。其名虽变,实则相同。
《三体诗》为南宋著名诗人周弼所编的诗学著作。周弼不满当时宋诗的议论说理之风,因而编纂了此书,欲通过此书而将诗坛引入他所认为的正确道路。因此他选取了唐朝的七言绝句173首,七言律诗150首以及五言律诗201首进行赏析研究,并且通过对诗歌结构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七绝、七律和五律诗的创作理论。在这些理论当中,又以“虚实法”最为重要。其中的“实”对应南海境趣论中的“境”,“虚”对应境趣论中的“趣”。周弼指出,七言绝句有实接和虚接两种,即第三句可以是写景物的内容,也可以是抒情的内容。如果第三句为写景的内容,那么诗的形象性就会大大增强,如果为抒情的内容,那么诗歌就会更加的活泼且有韵味。除了七绝之外,七律和五律又各自有四实、四虚、前虚后实、前实后虚的写作方式。不同的构成也会使得诗歌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早在五山文学时代,随着中日两国禅僧之间的交往,《三体诗》就被传到了日本,成为五山禅僧创作汉诗的理论指南,许多有关《三体诗》的抄本和讲义不断问世,一直到江户时代,《三体诗》还是和《唐诗选》一样,成为江户汉诗人们接近唐诗,模仿唐诗进行创作的重要理论指导书。南海既为倡导唐诗的代表性木门弟子,也将《三体诗》奉为经典进行研读。
南海在《诗学逢原》中,便通过《三体诗》的“虚实”论来讲解自己的“境趣”论。他以七言绝句为例,论述了七言绝句的五种结构形式,分别为:境趣中分法(《三体诗》前虚后实法)、前趣后境法(《三體诗》前虚后实法)、四句皆趣法(《三体诗》四虚法)、四句皆境法(《三体诗》四实法)境三句趣一句法。在对每种结构加以说明时,南海都举有具体的诗例。限于篇幅原因,现举出其中几例。
境趣中分法
枯松倒影半溪寒,数个沙鸥与水安。曾买江南千本画,归来一笔不中看。
在此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作者实际看到的江南景物,为境。曾经买过画江南景色的画千万卷,但看过江南的美景之后,便觉得这些画不中看了。下两句在抒情,为趣。
四句皆趣而含境
昔年曾见此湖图,讵识人间有此湖。今日乍从湖上过,画工还欠着工夫。
此诗为咏西湖之作。其意为,曾经见到过描绘西湖的图画,被画中的西湖美景所震惊,不相信人间会有如此美丽的湖存在。现在来到西湖,身临其境放眼眺望,顿感那画工的画技还有所欠缺,仍未能完全描绘出西湖的美丽。此诗四句皆在表达作者的心中所思、所想,为趣。而且南海还评价此诗道:
全篇境虽一字未言,万境皆含其中。
这种观点可以说与周弼在《三体诗》中解说五律四虚时所说的“谓中四句皆情思而虚也,不以虚为虚,以实为虚,自首至尾如行云流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境三句趣一句法
水阔天长雁影孤,眠沙鸥鹭依黄芦。半收小雨西风冷,藜杖相将入画图。
此诗前三句描写眺望大湖看见的景色,皆为境。最后一句,作者离开湖边,才发觉自己刚刚也置身于这美景构成的图画之中了,为趣。
此外還有前趣后境法、四句皆境而含趣之法等。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南海在自己的诗学论“境趣论”中所列举的五种七言绝句的境和趣的构成方式时,有四种都是从《三体诗》中借鉴而来的。但是“境三句趣一句”这种构诗方法,周弼在《三体诗》中并没有提到,可以说是南海在总结《三体诗》文观点、再加上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四、结语
以上通过对南海在其所著诗学论著作《诗学逢原》《诗诀》以及《明诗俚评》中所讲述的诗歌创作理论“影写”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写”说的创立是受到了以《沧浪诗话》和《三体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学理论著作的影响而创立的。但同时,南海也以自己一生创作诗文而积累的诗学才干为基础,在中国的诗学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使二者在自己的诗学论中实现了高度融合,并对江户后期的汉诗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祇园南海著,田中由恭辑录,葛子琴校阅:《南海先生文集》,1784年刊。
②祇园南海著,金龙道人校:《诗学逢原》,1762年刊。
③祇园南海著,江村北海撰:《南海诗诀》,1789年刊。
④祇园南海著,新井白蛾校:《明诗俚评》,1755年刊。
⑤松下忠,《江户时代的诗风诗论》,明治书院1969年刊。
参考文献:
[1]韩善滨,查清华.衹园南海的“太白医俗”说[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0,(02):534-544.
[2]严明.明清诗风之变对江户汉诗的影响[J].中国比较文学,2013,(04):45-56.
[3]郭颖.日本江户汉诗评价基准与文化自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17-23.
[4]祁晓明.日本汉诗本土化的探索——江户汉诗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对和歌、俳句的借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38-142.
[5]唐千友.日本汉诗的诗学观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5,(01):166-170.
[6]徐臻.日本汉诗对“谪仙”李白的接受[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26(03):64-68.
[7]陈广宏.明代文学东传与江户汉诗的唐宋之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06).
[8]道坂昭广 .江户时代后期日本人对汉诗的认识——以津阪东阳《夜航诗话》为线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