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英
跳绳在我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唐称“透索”,宋称“跳索”,明称 “跳马索”,清称“绳飞”,清末以后称作“跳绳”,是一项集游戏、锻炼于一体的全身性、综合性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较好的运动价值与民俗文化传承价值,跳绳在幼儿园里越来越受重视与欢迎。连续跳绳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大班幼儿提出的一项运动目标要求,是幼小衔接要达成的一项关键体育运动技能指标。本文从大班幼儿户外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跳绳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困难入手,分析大班幼儿不能连续跳绳的原因与影响因素,经反复探索与实践、运用,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五步节奏练习法以培养大班幼儿连续跳绳的能力。
在幼儿园里,跳绳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幼儿园期间开展跳绳运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弹跳力、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值得注意的是,跳绳运动能显著促进大班幼儿生长发育,实现其身高的快速增长。《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均指出,幼小衔接中幼儿身体准备与跳绳学习的必要性;《指南》对大班幼儿动作发展也明确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能够连续跳绳。”所以,本文以五步节奏练习法为切入点,试图解决大班幼儿在跳绳运动中所面临的不能连续跳绳的问题,助力幼儿学好跳绳、掌握连续跳绳的技能。
一、大班幼儿在跳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过程枯燥
跳绳属于技能性活动,对于协调性较差的幼儿而言,要学会跳绳,掌握连续跳绳技能是比较困难的。学习跳绳的过程较为枯燥乏味,我们在组织大班户外体育活动时,幼儿往往因为在初学跳绳多次尝试失败后失去兴趣,出现了很难坚持学习下去的普遍情况。
(二)学习目标矛盾
《指南》指出:“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但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是,能连续跳绳的孩子普遍都经过大量的练习,而且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非常明显,不进行大量反复的机械训练,又要掌握跳绳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在跳绳的教育过程中给一线教师们带来了教学的矛盾与困惑。
(三)学习存在难点
幼儿跳绳的技术大致分为三步:拉绳(准备)—摇绳—跳跃。连续跳绳是拉绳—摇绳—跳跃—摇绳—跳跃—摇绳—跳跃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常存在手脚动作不协调,配合以后不连贯两种问题。手脚不配合表现为幼儿手脚同步一起动,而跳绳需要的是手先动,脚再动;配合以后不连贯表现为拉绳—摇绳—跳跃—拉绳—摇绳—跳跃,区别于拉绳—摇绳—跳跃—摇绳—跳跃—摇绳—跳跃,大部分幼儿跳跃过绳后停顿再次拉绳,不能连贯。
二、大班幼儿不能连续跳绳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儿不能连续跳绳的原因可大致归纳为3点:
(一)缺乏兴趣
根据“人类动作发展”规律提出的“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模型”来看,跳绳属于过渡性动作技能,而幼儿园所面对的幼儿处于6岁以下,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以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为主,像拍球、跳绳这类过渡性动作技能的项目,对于大多儿童而言极具难度,甚至是超越其能力范围的,是造成幼儿跳绳兴趣缺失的根本原因。
(二)缺乏练习
一线的教师们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在幼儿掌握跳绳技能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大量的反复尝试练习才能稳定掌握,没有一个幼儿能看一次、玩一次就会跳绳的。由于《指南》中教育建议明确指出“不能以数量为目标机械的训练”,所以,老师们受限于自身有限的跳绳教学经验,又不能机械训练,结果往往是放任自流,开展活动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造成孩子在跳绳过程中常常只是自我经验的简单重复探索,没有原基础经验的提升与发展。
(三)缺乏技巧
跳绳有多种多样的跳法,有双脚合并跳、单脚跳、单双脚交替跳、勾脚跳、开合跳、花样跳,等等。但不管哪种方法都要建立在能连续跳的基础上,跳绳时绳头拉直,手自然往下放,左右手两侧高低一致,不上下过度摆动,前脚掌宜着地,摆绳与跳跃动作的重点是协调合拍,一摇一跳技巧掌握,中间不停顿,动作连贯才能连续跳绳。
三、利用五步节奏练习法培养大班幼儿的连续跳绳能力
节奏练习法是通过听觉与本体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将听觉节奏转化为练习者的跳绳节奏的一种练习方法。一方面,节奏练习通过每个节奏间的时间间隔引导练习者建立合理的摇绳频率;另一方面,节奏练习通过节奏内强弱拍的变化引导练习者建立合理的周期内连贯动作节奏。神经生理学家研究表明运动频率和音乐节奏具有同步性。节奏是运动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所有人体协调动作精準配合离不开运动节奏的控制。笔者进行了一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五个步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节奏练习法,以节奏练习引导幼儿形成跳绳的运动节奏,成功解决了大班幼儿不能连续跳绳的问题。
(一)第一步,身体动作的节奏练习
幼儿入门跳绳,首先应从感知自身身体节奏开始,该阶段节奏练习的频率运用节拍器,固定节拍,引导幼儿自下而上逐一进行身体动作的节奏练习。具体操作为:1.原地立脚尖节奏练习,一二立,三四落,反复重复8个8拍,重点练习脚腕的力量;2.原地颤膝节奏练习,一屈一伸,一拍一次,重复8个8拍,重点练习屈膝弹跳性,以保护在后续跳绳中膝盖不受伤;3.原地摇手节奏练习,利用绳球,大臂贴近腰,夹紧,小臂带动手腕,重点练习手腕灵活度,充分自由体会摇绳动作,一拍一次,重复8个8拍;4.手脚配合原地同时颤膝加摇手节奏练习,一拍一次,重复8个8拍,重在练习手脚协调能力;5.最后手脚配合节奏练习,从原地跳跃——手脚配合上下跳跃——手脚配合左右跳跃——手脚配合开合跳跃。
(二)第二步,错误动作的节奏练习
幼儿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授常常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一开始就教授示范正确的动作。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幼儿的跳绳学习中,进入第二阶段,最重要的是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自由跳,让幼儿有机会自己找身体的节奏并大胆试错。这个阶段,教师不需要规定幼儿要怎么跳,只是给到其节拍器固定节拍,让幼儿自己探索自己是怎样手脚配合实现拉绳——摇绳——跳跃的。一般情况下,该阶段大多数孩子出现的是手脚同时动,或脚动手不动,手动脚不动,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幼儿会逐渐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的不协调,感受到节奏的重要性,慢慢进步。
(三)第三步,正确示范的节奏练习
大班幼儿在跳绳中不能连续跳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掌握手先动脚后动的节奏点。当幼儿自身节奏自由探索试错完毕后,教师就可在幼儿已有认知与试错经验上进行正确动作的讲解。先练习错的,再练习对的,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正确跳绳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示范,跟随节拍器,数节拍:数一(拉紧绳头——大臂贴腰夹紧小臂自然放下——摇手——甩绳——往前——画圆——落下——跳——过绳——摇手回举式)——停住——数二(甩绳——往前——画圆——落下——跳——过绳——摇手回举式)。从描述的慢动作分解中我们看到,跳绳的节奏是手先动,下一秒瞬间脚动,如何让孩子领悟到这一点呢?这就要重在讲解强调:每一次甩绳出去,在一的节拍上手要完成的是一整个画圆回准备势(大臂贴腰)的动作。一的节拍收尾双手永远是举式而不是下落式,这就是连续跳的关键技巧。普遍情况下老师和孩子出现的常见情况是喊一的节拍时,手只是画了半圆,一喊完手呈现的是停、绳正卡在向下的脚尖前,能否领悟一的节拍是完成整个圆的动作是孩子能否掌握连续跳节奏点的关键。
(四)第四步,口令巩固的节奏练习
幼儿在学习领悟了正确的跳绳节奏方法后,需要反复巩固练习。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自己边喊节奏边跳来巩固,喊一次跳一次,手上举,喊二时,过绳,手上举。通过自己喊自己跳去理解节奏一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而不是将一分解为一甩二跳两个运动节奏。身体节奏先慢下来,才能进一步领会与掌握一的一个节拍节奏里含有两个动作,才算是掌握了连续跳绳的运动节奏。
(五)第五步,音乐陪伴的节奏练习
在幼儿完成前期阶段的节奏练习后,此阶段加入适合幼儿运动锻炼的音乐。一是能振奋幼儿精神,提高兴趣,巩固练习,在幼儿疲乏枯燥之时增加跳绳动力;二是幼儿在学会自己数节拍以后就能听出音乐的节拍,在跳绳中就能手腿配合轻松自如有规律地进行节奏运动,避免无节奏的运动降低效率与速度;三是音乐里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节拍,幼儿会数、会跳、感知得到节奏点,还能为下一步花样跳打下基础,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切换音乐,加快節奏就加快速度,不同速度、不同跳法植入,如从最简单的并脚连续跳到开合跳、左右脚交换跳、交叉跳、弓步跳、勾点脚跳、左右侧甩等组合就变成了更具有大班挑战性的花样跳。
总之,连续跳绳是幼儿园健康领域培养大班幼儿的一种基本运动技能,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跳绳对大班幼儿健康成长的价值,关注到幼儿在跳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难点,从身体动作、错误动作、正确示范、口令巩固、音乐陪伴的五个阶段的节奏练习法中,科学教授、合理进行指导,从而让大班幼儿轻松掌握跳绳技巧,进一步提升跳绳技能,能从跳绳学习中受益终身,乐在其中,玩在其中,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