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知规律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3-09-19 07:53:05陈晨子汪琪
文教资料 2023年9期
关键词: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陈晨子 汪琪

摘 要:在人的认知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认知的基本过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体化培育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理性和非理性认知情况,进一步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选择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合理链接思政课课程内容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使其发挥更优教育效果。

关键词:学生认知规律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协调解决各学段衔接问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和实效。而如何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一项难题。

一、学生认知规律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内涵探析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理性通常是指人们的逻辑思维,如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系統的思想、理论学说。非理性是指人脑中非逻辑性和非规范性的精神现象,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能、无意识等先天的心理因素;二是情感、意志等社会化心理因素;三是灵感、顿悟等直觉性的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论是理性因素还是非理性因素都会对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进而构成人的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已有不少学者论述了掌握学生认知规律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例如,梁燕华提到思想认知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认知心理规律,教育过程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要求提供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3]李寒梅指出,要想改变大中小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孤立”“分散”的状态,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衔接,关键是在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有效结合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尤其要尊重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4]但目前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研究尚不够系统深入,没有从方法论的层面剖析认知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本研究认为,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系统建设,须在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发挥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协调作用。

二、学生认知规律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一)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存在“非理性—理性—实践”的升华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过程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三个阶段,首先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其次是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最后只有将已经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在指导实践、实现自身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非理性认识是人对来自环境中的信息构建主观解释的过程,只有通过非理性阶段,人们才能够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人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实践是人在信息的接收加工、储存和提取过程中伴随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策略组织等一系列与记忆过程有关的记忆者本人的认知活动,是将非理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用于指导实际生活的过程。

人的思想认识水平是一个由非理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逐步升华过程,是“非理性—理性—实践”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性认识为主导,其间伴随着非理性的信念、情感、意志等因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表现为无论在大中小哪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理性和非理性认识都发挥着一定的效用。因此,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整体进程中,思政课教师既要重视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又要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对学生的激活、驱动作用。

(二)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思政认知水平的提升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表现和心理特点具有差异性,例如,今天的我们既不同于昨天的自己,又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自己有很大的差别。人的发展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成熟,也包括心理上的成长。认知发展主要是指随着身体的成熟,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进而根据各学段教育对象的理性和非理性认识,采取有针对性的协同教育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

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中,一般来说,学生的理性认识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只有发展到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的升华时,学生才能主动地接受、认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才有可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要求内化为信念,随着信念的增强,才有可能产生行为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如果简单地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那么学生仅为应付教学而死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便无法有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组合设计和具体实施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理性认识,又要充分发挥学生非理性认识的积极作用,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5]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通常又是它从属的更大整体的组成部分。[6]系统由元素、关系、功能三个要素组成,具备目的性、协同性、动态开放性的特征。据此,我们可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个复杂系统,其目标及功能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由思政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育主客体和教育环境等系统元素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系统内任一元素发生变化,整个复杂系统都会发生变化。教师和学生作为复杂系统中的重要元素,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在理论灌输过程中既要注意到学生的理性认识,也要兼顾到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非理性认识。系统学理论下构建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协同机制,要求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不能抛开理性认识来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应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磨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志,做到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相互作用,进而完成立德树人的一体化培育任务。

三、学生认知规律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为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利用各学段学生的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有效实施需要在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三个层面精准施力,积极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平台,着力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着力推动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方式的相互贯通,着力提升思政课课程内容的质量水平,为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功能的有效发挥、育人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保障。

(一)打造家校社一体化教育平台,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

体系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从教育环境及教育内容上强化平台的一体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定期举行教育交流活动,打通资源壁垒,促进沟通交流,努力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的最大效用。

在教育环境方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建设,就是要创造一种文化场域,帮助各学段学生认清自我,帮助思政课教师厘清各学段学生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过程既需要通过社会实践进行价值建构,又需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理论灌输和家庭教育引导。学校要主动对接社会上各类实践教学基地与红色景点,积极支持与社会有关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也要充分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家庭,充分发挥家庭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从而发挥学生非理性认识的积极

作用。

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德育来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其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以智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以体育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以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以劳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增强其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实质上也是提升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的有效教育举措。

(二)选择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推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相互贯通

方法是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的渠道,采用不同的方法所达到的效果不尽相同,而合理使用方法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7]

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树立系统观念、共同体意识,打破“各自为政”的教学壁垒。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以非理性认识为主,认知水平尚处在发展阶段,思政课教师可采用讲述红色故事、聆听红色歌曲、讲述英雄事迹等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中初步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力量。中学阶段的学生以理性认识为主,初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处在日臻完善的阶段,缺乏相应的政治生活经验,政治意识薄弱,思政课教师可使用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剧展示等方式,通过理论灌输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大学生的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相比中小学学生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增长,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深入调查研究、到访红色地点、参观革命圣地、社会实践体验、思政宣讲活动等方式来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由情感共鸣转化为实际行动,进而激励广大学生争当伟大梦想的筑夢者、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强化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和见证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可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常态化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促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相互贯通。

(三)挖掘思政课课程内容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提升思政课课程内容的质量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是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思政课教师应当注重把握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都应符合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调动各学段学生的非理性认识,有效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适应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小学阶段的思政课应注重学生的非理性认识,强化学生非理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做到知行合一。中学阶段的思政课应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启发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对所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建构,鼓励学生在理性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态度、立场,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逐步将政治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持强大的前进动力。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应以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为主,并以提升非理性认识为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四史”教育,让学生正确理解世情、国情、党情,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要增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固情功能,开展长期化社会实践锻炼,多渠道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 [2]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34,20.

[3] 梁燕华.认知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J].领导科学,2020(24):2.

[4] 李寒梅.论思政课政治认同培育目标的一体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1(6):65-70.

[6] 詹成付.深入理解“坚持系统观念” [N].人民日报,2020-11-12.

[7]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高校、家庭、社会协同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研究” (19JYD004)。

猜你喜欢
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3:51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4:37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0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环球时报(2016-07-30)2016-07-30 1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