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晓非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如果能够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消防灭火救援中来,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还能够大幅提升消防工作的开展效率。因此,对基于“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该机制构建的可行性与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全民救援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灭火救援的需要,消防机制需要构建得更加完备[1]。随着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也为构建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互联网+”模式应用于消防灭火救援,对消防报警信息接收、出警路线规划、消防形势判断等工作都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将先进的卫星定位技术、图片传输技术、导航技术与消防工作结合起来,创造更为完善的消防救援灭火机制,推动消防事业的不断发展。
1 “互联网+”的含义
思想观念的不断革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都为“互联网+”模式的到来提供了良好契机。所谓“互联网+”就是以创新2.0和信息化技术融合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任何行业、部门都能够通过“互联网+”使自身受益,还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先进技术能够为企业所用,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着企业创新发展,因而将“互联网+”与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升灭火救援工作的质量,还能够更大程度上维护消防救援人员与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2]。
2 基于“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的重要作用
2.1 能够顺利对接报警工作
在报警人员将发生火情的原因、地点以及具体状况告知消防部门时,往往由于其自身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或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等因素,无法清晰明确地传达清楚火情的相关信息,导致消防人员不能准确地得知发生火情的位置及火情形式,从而降低了消防出警的效率,消防救援行动无法依据实际火情状况进行有效的安排,严重扰乱了开展消防救援工作的秩序,甚至威胁到被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如果能够将互联网和接警结合起来,接警人员就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确定报警人员的位置,从而确定发生火情的位置,这样,即使报警人员描述的信息存在误差,也不会影响消防出警。
2.2 能够顺利实施出警工作
当前,消防指挥中心所下发的消防救援任务,依然是消防出警的重要依据,大部分消防救援灭火工作都是以此展开的。但在这种形势下,消防人员无法掌握具体的火情信息,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灭火救援行动,浪费了宝贵的救援时间,使得消防救援工作陷入被动中。但如果能够将互联网技术和消防救援工作结合起来,消防人员就能够获取有关火情的图像信息,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消防救援人员也能够将灭火救援工作与实际火灾情况结合起来,最大程度上提升消防救援灭火的效率,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3 能够顺利开展救援决策
在消防人员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时,往往会在火灾现场遇到很多不可控因素,正是这些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和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降低火灾现场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就必须要将火灾实际情况作为制定灭火救援方案的依据,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3]。而消防指挥人员作为开展消防救援工作的总指挥,更应当将火灾实际情况作为开展指挥工作的依据。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防指挥人员和消防灭火救援人员能够保持持续、有效的沟通,确保消防救援灭火行动安全、顺利实施。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及时传递火灾现场发生的变化,便于及时调整灭火救援方案,即使消防指挥人员没有在火灾现场,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火情信息,从而为有序开展消防救援灭火行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能够高效调查火灾原因
明确发生火灾的原因也是消防人员的重要职责。每结束一次消防救援行动,消防人员都要复盘整个灭火救援行动,分析其中的不足与经验,为以后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并且只有明确发生火情的原因,才能够掌握容易导致火情的因素,从而有效预防火灾发生。当前往往在消防救援行动结束后,才能够通过实地走访火灾现场调查火灾发生的原因,而这种调查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如火灾现场人员不固定,火情信息、数据获取困难,甚至会影响到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能够将互联网技术引入火灾原因调查中,调查人员就能够借助互联网设备开展调查工作,火情信息的采集也会更加容易,也能够将调查到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给消防指挥部门,從而为以后消防救援指挥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3 基于“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的可行性
3.1 当前需要具有公众网络报警功能的平台
现阶段,人们已经习惯了运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获取讯息、分享信息。在发生火灾后,如果人民群众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设备向消防部门报警,提供火情信息,既能够实现精准报警,还能够将火灾情况更为准确地传递给消防部门,有助于消防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火灾情况,迅速做出反应,携带有针对性的消防装备,以最快速度扑灭火灾,避免火情形势进一步扩大,减少火灾对人民群众的威胁以及对建筑物的破坏。
3.2 消防安全建设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随着火灾的破坏性、危害性进一步被群众知晓,群众的救援意识和救援知识不断增强,逐渐意识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而消防灭火救援机制的优化是现阶段严峻火灾形势下消防队伍的重要任务,为了提升消防救援质量,就需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消防安全建设当中来[4]。消防安全工作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民群众愿意为消防安全建设添砖加瓦,为基于“互联网+”构建全民灭火救援制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4 基于“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的方法
4.1 建立相应的网络报警救援平台
网络的普及逐渐改变了人们分享生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当前电脑终端以及手机移动端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通过手机报警和求助将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消防部门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建立相应的报警救援平台,这样人们在发现火灾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在平台上求助,消防部门不仅能够迅速获取火情信息,减少电话接警浪费的时间,还能够根据报警人提供的图片等信息,对火灾现场情况做出初步判断,迅速做出救援部署。
例如,建立相应的网络报警救援平台,首先消防部门应当明确报警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根据消防灭火救援的工作内容,网络报警救援平台应当具备两大功能:一是报警信息与火情数据的填报功能,支持报警人根据定位填报火灾发生的详细地点,还应当支持报警人拍摄、上传图片。二是支持火灾调查功能,能够根据系统信息,找到火灾现场当事人,进行询问和调查等。其次,在建立网络报警救援平台时,要充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果所在地区容易因环境因素发生火灾,网络报警救援平台就应当多倾向于户外,反之,如果所在地区发生火灾的多为人员密集的区域,那网络报警平台就应当多倾向于室内场所。最后,各个地区的消防队伍要及时、准确地将火情数据在网络报警平台上公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为人们敲响警钟,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相似的火灾事故。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造成消防资源的浪费,消防部门要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甄别,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对恶意提供虚假报警信息的人进行处罚,而对及时、准确提供火情信息的人员进行奖励。
4.2 利用互联网技术勘察火灾现场
在消防救援中,消防灭火救援人员只有深入火灾现场才能够切实了解实际情况,如果没有到达火灾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就很难制定有针对性的救援方案,也无法展开有效的灭火救援行动。但深入火灾现场,一方面对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会耽误最佳救援时机,并且如果要求消防指挥人员现场作出判断的话,其决策的正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很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5]。而“互联网+”技术能够利用卫星定位,还能够实现图像传输,即使消防人员没有达到火灾现场,也能够了解真实的火灾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救援判断,大大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勘察火灾现场,运用到了卫星定位技术,消防队伍通过卫星系统,能够实现对容易发生火灾地区的实时监控,如森林、草原等,并且能够对发生火灾的区域进行精准定位,但在运用卫星系统时,需要安排消防人员24h不间断值守,确保能够第一时间接收预警信息,及时安排灭火救援行动。另外还运用到了图像传输技术,消防队伍通过接收图像,能够及时了解火灾形势与周边环境,消防人员能够根据地形地势、风向、周边环境等因素,提前制定救援计划,合理安排救援人数,大大节省了用于判断火灾形势的时间。
4.3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报警效率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实地报警与电话报警是常用的报警方法,实地报警需要报警人前往消防部门,虽然能够通过与报警人直接沟通,明确起火位置与火情信息,但浪费了宝贵的救援时间,降低救援效率。而电话报警虽然节省了报警人浪费在路上的时间,但不同报警人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不同,很容易出现报警人无法准确清晰描述起火位置和火情信息的现象,也不利于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无法及时控制火灾蔓延形式,严重威胁到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互联网报警的应用,报警人可以借助多种方法,如图片、视频等,尽可能多地向消防部门传递清晰的火情信息,从而助力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
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报警效率,在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的第一时间,应当先确定报警人的位置,这时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匹配与查询,将报警人的位置精确到街道与门牌号,并与报警人确定起火位置。同时还可以收集报警人及起火位置周围群众拍摄的照片、视频等信息,从不同角度入手,对火灾形势进行研判,能够有效避免错误研判的情况出现。由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报警效率,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晓并了解利用互联网技术报警的方法和途径,可以选择入企业、入社区培训的方式,手把手教会群众互联网报警的操作步骤。
4.4 利用互联网提升出警速度
在消防出警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交通堵塞、道路施工、违建房屋占道等,这些都会阻碍消防车的通行,降低消防出警的速度。其中如交通堵塞等是可以通过指挥、疏通等人为干预改变的,而道路施工、违建房屋占道等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除,消防车如想到达火灾现场只能改变线路,大大增加了路上行进的时间,很有可能错失宝贵的救援时间,造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6]。由此可见,利用互联网提升消防出警速度的必要性。
例如,要提升消防出警速度,一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完成消防救援線路的规划,当前GPS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路况,播报道路的拥堵情况,还能够根据目的地所在位置,合理规划行驶路线,实现最短时间内到达火灾现场。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公众播报消防出警线路,这样行驶在出警线路上的车辆能够提前知晓并做出反应,为消防车辆让行,使消防出警畅通无阻,为受灾群众赢得了更多生存机会。
4.5 利用互联网技术监测易灾地区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形地势多样,各类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一旦出现火情,很有可能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迅速蔓延,进而威胁特定区域内群众的安全,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影响到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利用互联网技术监测易灾地区的重要性。
例如,火灾多发地区多为人员密集区域与可燃物丰富的区域,如居民区、山区、草原等。一些不正确地使用火的行为也会导致火灾发生,如清明节期间,人们往往通过烧纸表达思念,这个过程中就用到了明火,如果在烧完纸后,没有彻底扑灭,而周围又正好堆积了可燃物,那就很有可能发生火灾。此外,如果火灾扑灭后又引发复燃,不仅扑灭难度更大,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更大的威胁。而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易灾地区的远程监控,一旦发现起火现象,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此外,在特殊节日,消防部门也可以派出无人机进行巡视,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引起火灾的情况。
5 結语
综上所述,本文阐明了“互联网+”的含义,明确了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制定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基于“互联网+”构建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途径。将“互联网+”与消防灭火救援结合起来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提升救援效率,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还能够提升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曹国强.利用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探究[J].精品,2021(4):219.
[2]李小群.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及对策初探[J].江西化工,2018
(1):125-126.
[3]唐光明.当前全民消防宣传工作中的几点思索[J].今日消防,2020,5
(11):121-122.
[4]李洋,金静,王冠宁,等.互联网时代我国全民消防监督管理新机制的构建[J].中国设备工程,2022(5):24-25.
[5]赵云龙.关于构建安全高效灭火救援行动机制的分析与思考[J].今日消防,2021,6(1):69-70.
[6]李林.“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策略探析[J].消防界,2021,7(14):72-72+74.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mechanism based on "Internet +"
Zhai Xiaofei
(Alxa League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Inner Mongolia, Inner Mongolia Alxa 75030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continuously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industries,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ll walks of life. If Internet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it can not only further enhance people's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fire fighting work,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re protection work. Therefor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mechanism based on "Internet+" is briefly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feasibility and approa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are discussed.
Keywords: "Internet +";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mechanism; national res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