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周晨星
【摘要】《庄子》内篇中塑造了一系列貌丑心善、身残德备的“畸人”形象,庄子以深刻的眼光,超越了人物外在条件的不和谐,揭示了“畸人”内在精神的秀美,并运用审丑的表现方法赋予他们以审美内涵。这些“畸人”形象寓意深刻,是庄子思想观念的寄寓。
【关键词】《庄子》;畸人形象;外在内里;审丑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3-000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3.001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古典诗词“和诗以歌”的校园实践探索——以广西大学本科生为例》(项目编号:202110593077)。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一天倪” ①,《庄子》作为先秦哲理散文的代表性著作,在哲学、文学、美学上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明末金圣叹将《庄子》列为我国“才子书”的前茅,其文学价值由此可见一斑。作为文学上的杰作典范,《庄子》一书中塑造了一系列庞杂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一批特殊的人,他们或形貌丑陋,或身体残疾,被视为“畸人”,但是,他们貌丑而心善,身残而德备,这一系列“畸人”形象寓意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关《庄子》一书的成书年代、版本问题、“内”“外”“杂”篇目划分及作者考,前人学者多有见解研究,现不在此多做赘述。本文将以2007年7月商务印书馆出版、陈鼓应注译的《庄子今注今译》为依据,对《庄子》内篇中的“畸人”形象展开分析。《庄子》内篇共有七篇,分别为《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其中共刻画了“畸人”形象九个,分别为《养生主》中的右师、《人间世》中的支离疏、《德充符》中的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驼它、闉跂支离无脤、甕盎大癭和《大宗师》中的子舆。本文将围绕《庄子》内篇中的“畸人”形象展开,浅析其形象特征,探究其形象内涵及成因。
一、“畸人”的形象特征
(一)先天形残
1.右师(《养生主》)。右师“介也”,林云铭说:“‘介,特也。特足故谓之‘介。” ②公文轩看见右师后惊奇地问道:“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 ③右师并未回答,公文轩却自答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张默生说:“‘曰字,非右师答语,乃公文轩惊疑后自悟之语。”) ④为什么不用右师回答,公文轩就能自己领悟呢?想来是右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让人无法忽视的恬淡自若,令公文轩顿悟了“道与之貌,天与之形”的真谛。这里通过写右师之介乃属自然之貌,要在破除形骸残全的观念。⑤
2.支离疏(《人间世》)。“支离疏者,颐隱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 ⑥,庄子充分发挥想象,用极尽夸张的笔法塑造了这样一个“脸部隐藏在肚脐下,肩膀高过头顶,颈后发髻朝天,五脏腧穴向上,两条大腿和胸旁肋骨相并” ⑦的“畸人”形象。虽然长相奇怪丑陋,甚至有些骇人,支离疏却并未因此而过度自卑厌世,畏畏缩缩,相反,他能做到淡然处世,凭借自己的能力,靠替人家缝衣洗服、簸米筛糠,足够养活十口人,而且因祸得福,不但可以免于兵役、劳役,还能领到政府发放的赈济,因残形者无所可用于当政者,得以“养其身”,全生免害。这不正是庄子的“以无用为大用”的思想的体现吗?
3.哀驼它(《德充符》)。哀骀它无权势、无利禄、无色貌、无言说。⑧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男子都愿与他结交,女子皆愿嫁他为妻妾,其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庄子在此借孔子之口评价其为“才全而德不形”。“才全”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坚守内心的宁静和谐,不为外物所役。既然凭一己智慧无法预料世事变迁,那么便不使之进入内心,不因得失扰乱心灵的和顺通达。另一方面,虚己顺物,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与物推迁,随物更生,和谐统一,方能内心愉悦。⑨“德不形”即指德不外露,有内涵却不张扬,此所谓“内保之而外不荡”。
4.闉跂支离无脤、甕盎大癭(《德充符》)。一个跛脚、驼背、缺唇的人和一个脖子生大瘤的人前往游说,分别得到了卫灵公和齐桓公的喜爱,说明只要有了过人的德行,外在的不足、残缺就会被人忽略。这里突出了人的心灵、内在之美的重要性。
5.子舆(《大宗师》)。一天,造物者忽然将子舆变成了一个“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 ⑩的怪人。但他却心中闲适而若无其事,并且丝毫不为此感到嫌恶。子舆认为人力不能胜天,因而乐得待之以乐天安命、安时处顺的态度。
(二)后天致残
1.王骀(《德充符》)。兀者王骀,行不言之教,而有潜移默化之功。王骀的弟子与孔子相若,孔子也要拜他为师。王骀能“守宗”,“保始”,把握事物的本质;“物视其所一” ?,把万物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心灵能作整体观,则不拘限于一隅。王骀之过人处,在于他具有统一的世界观。?
2.申徒嘉(《德充符》)。兀者申徒嘉,与郑子产同以伯昏无人为师。子产自恃宰相身份高贵,以与受刑而单足的申徒嘉同行为耻。子产作为一国宰相,非但不体恤有残疾的人,还以其高位而傲视他们。通过二人的对话,可以了解到,申徒嘉认为,既然明白命运无法改变,那么不妨顺之安之,不断追求内心的健全与完善,而不要纠结于外在形貌的美丑。申徒嘉的重“心”与子产的重“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真正的“德”在于顺应天命,提高自身德行素养,而并非以在“形骸之外”用外貌来衡量他人。
3.叔山无趾(《德充符》)。兀者叔山无趾因追求道德的完美而前往拜访孔子,孔子蔽于形而不知德,见叔山遭刑致残而对他抱有偏见,叔山认为自己虽然亡足,但“犹有尊足者存”。贵孔子“蕲以诹诡幻怪之名闻”,而不知死生一如,是非平齐之理。?这里也体现了孔子未能摆脱“形”对“德”的桎梏,故叔山无趾认为他还称不上“至人”。
二、“畸人”的形象内涵
(一)庄子“齐物论”思想的体现
庄子在《齐物论》里的中心思想就是“丧我”,即去除成心、扬弃我执,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强调万物平等。从庄子“道”的思想出发,万物平等,万物相通,并不存在绝对的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美丑之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是根据某种主观需求而人为设置的。“毛嫱、西施,人之所羡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毛嫱、西施是世人公认最美丽的,但是鱼儿见了就要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就要飞向高空,麋鹿见了就要急速奔跑。这里,庄子通过列举人、鱼、鸟、鹿对“正色”的不同判断标准,阐明了自己对事物美丑的认识,说明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主观评判。所谓“畸人”,庄子在《大宗师》中借子贡之口问孔子,“敢问畸人。” ?孔子答曰:“畸人者,畸于天而俟于人。” ?即指那些与世俗相抵牾而同天道相契合之人。在庄子看来,这些人形残而德全,形“畸”而德充。甚至比一些形体健全、外貌姣好的人在精神层面上更加富有。如兀者王骀,“立不教,坐不议” ?却能使人“虚而往,实而归”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恶骇天下” ?的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让孔子也由衷地感叹“是比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从庄子“齐物论”观点来看,人的形体的残全、外在的美丑都是相对的,“畸人”和普通人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强调了人的精神、内在的“德”比外在的健全、美丽更重要。
(二)“无用之用”观点的表达
“‘无用是庄子的独家之言。”是“庄子关于养生自保的独特说法。”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可正是因为它看似无用,得以“不夭斤斧” ?,逃过被砍伐的命运,继续生长。无独有偶,《人间世》中的“栎社树”,匠石认为“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 ?,由于“无所可用” ?,最终不被砍伐、利用,得以长寿。这里以树为喻,写无用之树得以免遭斧斤之患,得出了全生远害的方法在于以无用为大用。树如此,人亦然。有才者“以其能苦其生” ?,只有“无用”,从而不被统治者所役用,方可保全自己,进而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间世》中的支离疏就是这样。正是由于他的形体支离不全,因此可以免于徭役、兵役;在政府放赈救济贫病的时候,可以领取补助,最终得以“终其天年” ?。这里,世人眼中的“无用”,却是“大用”。
(三)最高理想“道”的寄寓
“道”,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学者张采民认为,《庄子》中的“道”的涵义大致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指宇宙大本源,二是指事物的自然本性,三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法则,四是指行为的准则、方式、方法,五是指人的某种精神境界。?在《大宗师》中,集中论述了“道”,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及“安化”的人生态度。《大宗师》中的子舆,因病变形,变得丑陋甚至有些吓人,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忧愤郁闷,反倒心中闲适而若无其事,并且丝毫不为此感到嫌恶。这正是因为子舆认识到了“身体是精神的暂时寓所,要摆脱形名之累,安时顺化,懂得死生一如和是非平齐的道理,追求人生心灵和精神的绝对自由” ?。适应自然,安时顺化,这正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道”的寄寓。
三、“畸人”形象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史记》中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由此可知,庄子生活在战国中后期。这个时期,战乱频仍,各国企图通过兼并战争扩大自己的领土版图,社会动荡不安,百姓人人自危。统治阶级昏庸无道,亲佞远贤,处在这样一个昏王乱相、民不聊生的时代,能够自保已实属不易。而庄子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列御寇》中,有国君想要延聘庄子,庄子回答道:“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这里庄子以“牺牛”自比,说明自己不愿意入仕为官,表达了其不愿为君主利用、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拒绝了统治者的聘用。《史记》中,太史公评价庄子“其学无所不窥” ?,这样一个有才学的人,却不愿为官施展自己的才华,原因何在?正是因为统治阶级无道,朝廷黑暗,吏治腐朽,即便做了官,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样做,既是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是为了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这都是现实社会的黑暗导致的。于是,庄子塑造了这一系列“畸人”形象,他们貌丑而心善,身残而德备,庄子有意用形体的丑来反衬人格的美,与现实中那些形全而德亏之人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内在德行的重要性,讽刺了那些徒有其表的人。而其中写到“畸人”或因刑罚致残,或因生病变异,他们大都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在这个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时代里,艰难地生活着,也体现了庄子对他们的同情,表达了对黑暗现实及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
(二)主观原因
庄子思想中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道”,这也是庄子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莊子谈齐物、论逍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不能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畸人”的外貌是丑的,甚至是吓人的,但你很难说他们的内心不是美丽的,他们的精神不是高洁的。这些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外在缺陷而自暴自弃、悲愤郁闷,相反,他们顺应了天命,学会了悦纳自己,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充实自己的内心,反倒让人忽视了他们形体上的不健全。
(三)艺术效果
庄子所塑造的“畸人”形象形残而德全,外在的丑与内在的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其“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的观点,在“忘形”、“无情”的基础上说明贵在德行、重在精神之美,阐明“道与之貌,天与之形,元以好恶内伤其身” ?的审美观念。?正是由于“畸人”形象的内外的鲜明对比,更使得这些形象深入人心,发人深省。同时,这里也体现了庄子“审丑”的美学角度,题材新颖,引人注目。
四、总结
《庄子》内篇中塑造的九个“畸人”形象,或先天形残,或后天致残;或承载了庄子的思想,或寄寓了庄子的理想,他们貌丑而心善,身残而德备。从“审丑”的角度看,这一系列内外反差巨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发人深省。王锺陵说,庄子“将一种恢展的气象注入至弱者的形象之中” ?,这些本该让人同情的弱者,却用他们不被悲惨命运打败,不懈追求道德之美以完善自身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冲击,引人深思。庄子的“齐物论”“无用之用”思想及对理想境界“道”的追求寄寓在这些“畸人”身上,字里行间体现了对他们的同情、欣赏和赞扬。处于那样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固然想要借助构筑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宣传自己的思想观念,但他的万物平等的处世态度、所塑造人物身上的悦纳自己的积极心态及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是留给人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⑨李嘉琦:《浅析〈庄子·德充符〉中的残者形象》,《名作欣赏》2020年第24期,第79-82页。
?颜世安:《庄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采民:《〈庄子〉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版。
?李训予:《解读〈庄子〉寓言中的“畸人”形象》,《时代文学》2013年第5期,第202-204页。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丁彦:《形体残缺 德性全备——试议〈庄子〉残丑人物形象的成因》,《学语文》2012年第6期,第40-41页。
?王锺陵:《心未尝死者——读庄漫笔之八》,《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李嘉琦.浅析《庄子·德充符》中的残者形象[J].名作欣赏,2020,(24):79-82.
[3]颜世安.庄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张采民.《庄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李训予.解读《庄子》寓言中的“畸人”形象[J].时代文学,2013,(05):202-204.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7]丁彦.形体残缺 德性全备——试议《庄子》残丑人物形象的成因[J].学语文,2012,(06):40-41.
[8]王锺陵.心未尝死者——读庄漫筆之八[J].铁道师院学报,1998,(5).
[9]冯坤.《庄子》中的残缺意象:残疾之人与不材之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5):1-2.
[10]吴全兰.心灵的残疾才是真正的残疾——《庄子·德充符》中残疾人形象的哲学意蕴[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50-54.
[11]彭楚怡.《庄子》残疾人形象刍议[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4):7-10.
[12]姚江.边缘者的纸上狂欢:《庄子》畸人形象新解[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1):140-144.
[13]张贺.德形之间——从《德充符》看庄子的生命之道[J].福建茶叶,2020,42(05):261-262.
[14]潘琼.《庄子》中“畸人”形象论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5).
[15]周婷.庄子笔下的残丑人物形象塑造成因分析[J].现代语文,2016,(10).
[16]杜晓平.庄子笔下人物形象的残缺美及其成因[J].南都学坛,2014,34(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