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冉 | 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强调教师要“看懂”儿童并为儿童发展提供鹰架支持。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倾听力是有效连接儿童观察和教育支持的重要环节,即教师积极主动地运用多种感官聆听儿童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对幼儿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识别、分析、判断,并给予适时适度的回应和支持,具体包括倾听关注力、倾听理解力、倾听回应力。
目前,幼儿园教师倾听力存在价值取向缺失、倾听方法失当以及倾听理解和支持深度不足等问题。X作为新入职教师,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在倾听理解及支持幼儿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需求。笔者以幼儿学习路径为理论基石,以“时间去哪儿”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非参与式观察,评估不同结构程度教育现场中教师X的倾听力发展情况,为其提供帮助与支持。
倾听理解:幼儿为何如此表现。教师对幼儿语言及行为的理解是有效连接教师倾听与支持的桥梁。在“时间去哪儿”活动交流中,幼儿M说:“我计划早上起床后做三件事,7:00起床,7:02分洗脸刷牙,7:03分梳辫子。”教师X认为“M的时间管理能力比较强,能够条理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间段在做什么事情”。
事实上,幼儿M所操作的钟盘显示7:02的长针指向数字2,表明幼儿无法正确识别时间。时间认知作为时间管理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评价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X在倾听过程中没有综合分析,对于幼儿有关“时间”的学习规律认识不清,难以对幼儿的发展做出深入全面的评价。
倾听支持:如何支持幼儿发展。教师的倾听支持是以倾听关注和倾听理解为基础的,由于教师X的幼儿发展理论知识素养不足,导致倾听支持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环境创设、材料提供为主,而创设支持性教育活动的能力较低。比如,当幼儿关注沙漏流速与时长等问题时,教师X表示“不知道怎么设计活动来支持幼儿继续探究时距问题”。
学习路径是对儿童与教师共同建构特定知识或能力的发展过程的描述,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发展进阶、教学任务和策略三个要素。
导师引导式理论渗透:以学习路径知识引领倾听取向与结构。笔者联合成熟教师与教师X建立“二对一”导师制,两位导师分别以理论引入者(W)和理论优化者(S)的身份,通过理论先行、理论伴随以及理论诠释等方式支持教师X研习并优化幼儿学习路径知识。
第一,理论引入支持,明晰倾听关注取向。导师W和教师X分别针对幼儿时间管理能力发展设计学习路径图,要求设计图呈现学习路径三个要素(学习目标、发展进阶、教学支持)以及时间管理能力四个维度(时间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管理、时间调控)。
第二,理论优化支持,调整倾听内容结构。导师S与教师X共同对两份设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并修订完善。教师X表示“阶梯图示相比括号图能够清晰展示幼儿能力的发展轨迹”,同时导师S引导教师X进一步思考教育支持水平的进阶,最终将教师教育支持作为外部支持因素加入幼儿时间管理学习路径图。
幼儿学习路径知识明确了教师X的理论视角,将教师的关注重点聚焦在“幼儿时间管理能力发展”上,解决了教师X“为什么倾听”以及“倾听什么”的问题。
情境任务式实践研磨:设计幼儿进阶发展的倾听活动及方法。教师X掌握了基本的幼儿学习路径知识,但是无法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下通过倾听幼儿来理解判断幼儿的发展阶段,这主要是因为教师X缺乏倾听实践经验和方法。倾听要基于一定的情境,幼儿所呈现的学习与发展会因情境变化而变化,倾听的过程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回答“此时此地此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第一,情境沉浸式教育活动,呈现多样化倾听样态。笔者围绕幼儿时间管理的学习路径,通过创设教育现场情境、视频影像情境以及案例故事情境等多元化的样态呈现幼儿关于时间的活动内容,教师X在不同的活动情境中倾听幼儿语言、行为以及观察作品,获取有关幼儿时间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的信息。例如在“挑战1分钟”活动后,教师X表示:“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处于感知时间水平,基本都能够在1分钟内完成自己预期目标。”
对于教师X而言,低结构活动中信息源相对复杂,采用案例情境呈现,能够聚焦核心问题,使其倾听关注更加有方向,生动有趣的学习故事也更容易激发教师X的倾听内驱力。
第二,任务追踪式倾听工具,归纳针对性倾听方法。笔者依据教师X的倾听水平建立了个性化倾听“智能库”,由基础性倾听方法和相应的工具组成。例如,在研究幼儿时间管理能力表现的基础上,设计了检核表对活动中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从而指向性地倾听幼儿的发展。
在“时间清单”中,教师的主要倾听任务是“幼儿是否能够自主设计时间清单,计划将要做的事情以及所花费的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要求教师X能够针对幼儿的图画及符号表征进行分析和访谈,因此,教师X选用作品分析法和材料刺激访谈法来了解幼儿的时间管理及调控水平。
共同体反思式审议支持:识别幼儿学习轨迹并优化教育支持。教师对幼儿的倾听理解本质上是依据专业知识对识别的教育事件进行解释和推理的过程,而个人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建立研究共同体,拓宽知识边界。2位指导教师及其带教的5位新教师组建了儿童研究共同体,通过自主反思、同伴对话、审议支持,推动教师X从多元视角对幼儿的发展轨迹进行倾听理解和优化支持。
第一,前置性审议,拓宽幼儿学习路径的知识边界。幼儿探索时间概念的过程是感性经验内化为抽象经验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认知规律。笔者组织研究共同体围绕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及预设支持策略等相关知识进行前置性审议研习。我们发现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受到个体内部因素(幼儿年龄、数概念认知等)和外部环境因素(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幼儿时间管理发展路径中不仅要呈现教育支持,还需要综合考虑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
第二,过程性审议,提供幼儿学习轨迹的循证支架。过程性审议是基于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对教师教育支持的有效性进行审议的循证过程,循证的方式可以灵活使用幼儿自评、教师评定以及同伴互评等方式开展。例如,在时间清单活动中,教师X利用任务打卡的方式支持幼儿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和调控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利用检核表支持研究共同体成员对幼儿进行教师评定,通过循证结果的对比发现幼儿对于自己的时间管理和调控能力存在高估的情况,这主要与幼儿在复杂的思维活动评价上存在困难有关。
第三,追溯性审议,优化支持幼儿发展的行动策略。追溯性审议主要是对教师的教育支持的行动效果、行动智慧和策略进行总结性审议,进一步发展理论观点,形成“实践性理论”。例如,在幼儿时间管理系列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X总结时间管理教育策略,包括“关注与发现”“体验和感受”以及“巩固和内化”三个方面。经过研究共同体的追溯性审议,我们发现还可以从基于幼儿时间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角度提出幼儿时间管理教育策略,比如幼儿访谈显示幼儿的数概念水平偏低,从而影响其时间认知发展,可以设计专门的整点半点教学活动来支持幼儿发展。
新教师的倾听理解更深入。学习路径研究介入后,教师X通过马赛克方法对幼儿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倾听,能够逐渐基于幼儿发展理论知识对其时间探索行为进行识别和解读,发现大部分幼儿处于感知时间水平,少数幼儿处于时间管理阶段,极个别幼儿处于时间调控阶段。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对幼儿的倾听理解是深入而全面的。
新教师倾听支持更多元。在倾听幼儿关于“时间”的经验时,教师X发现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发展的整体规律,同时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X针对不同幼儿分层进行教育支持:针对大部分幼儿创设时间管理集体活动,比如“精彩十分”;针对少数幼儿创设项目活动,比如“时间漏斗”;针对个别幼儿开展家园活动,比如“周末时光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