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星
就电视这个传播媒介而言,得益于权威信源、专业采编以及占据传播优势,进而控制了舆论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在以宣传为重心、以媒体为中心的宣传模式下,往往忽略受众,没有结合受众需求生产传播作品,受众可选择的媒介传播路径与渠道十分有限,所以传统电视媒体具有“霸主”地位。然而时至今日,在当下短视频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和地位急速下降。短视频相较于传统电视媒体更加机动灵活,制作周期短,消耗人力、物力更低,与受众的互动性更直接更强,这些优势恰恰是传统媒体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融媒时代,短视频异军突起,自媒体MCN机构、主播、UP主等利用更多元化、更开放性的媒介平台优势站稳了脚跟,根本原因是自媒体创作者和机构在“读者观念”方面下足了功夫。无论是人设的打造还是播出形式的革新,从短视频评论和直播互动都能看出当下新媒体从业人员更加注重与受众的交流,仅仅围绕受众需求生产传播内容。
除了上述差异之外,现在的媒介平台也降低了准入门槛,这不仅让更多人有机会利用媒介平台向大众展示自己,同时也让播音员和主持人这个形象更加多元化,虽然这仍是一个专业的职业,但如今的受众显然更喜欢多样化且更具接近性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面对这样的挑战,传统媒体的主播应将以宣传为主的、单向的传播思维调整为开放的、互动的、多样化的传播思维,并充分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素养。首先要熟知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操作和使用,这其中也要包括互联网运营思维,因为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都有其独特的社群,面对受众的分众化和个性化,需要做到精准传播。例如短视频的特点就是短平快,在视频的1-2秒内若无法抓住受众的兴趣就会被受众无情“划走”。要想实现有效传播,既要考虑传播内容也要深入研究受众需求,所以在融媒环境下播音员和主持人要具备多媒体的整合能力,熟悉各类媒体运营方式,精准锁定受众。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除了要苦练新闻传播行业的基本功,还要融入融媒环境,积极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思想和能力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传媒教学部基于传统新闻传播教学经验在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并根据时下该专业的就业现状和专业特点走出了一条符合该学院专业的创新之路。
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文科类专业的扩招幅度明显高于理工科。2006年入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合计为39.8万人,较1998年增加了4.5倍,其中经济管理类增加6.1倍,文学类增加6.2倍,法学类增加4.6倍,工学类增加4倍。当下是互联网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旨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各自为政、故步自封的局面。我国一直在推进学科交叉,但一些学科交叉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有的学科交叉甚至只是为了获得项目和资源。鉴于此,新文科建设要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推进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1]
新文科建设既要推动学科融合、培养时代新人,还要担负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而建设重点,就是要把创新课程和思政学习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对课堂持有长久的兴趣,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这点对播音主持专业尤为重要,毕竟该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更多的是走向传媒岗位。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以唯物主义视角看待新闻报道和媒体工作,形成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立足于新时代社会发展和高教改革的实际,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自己,不能违背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还要遵守我国的宣传纪律,不可逾越政策红线。
新闻采写实践:从选题策划到成片制作,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优秀的新闻作品离不开前期策划与后期制作,对在校学生而言,时效性太强的动态消息选题不太适合,所以教师主要从以下三大类进行实训安排。
第一类是基础类,如对成都市主城区几大居民菜市场、公益性公园、知名人文景观等进行介绍性采访,这些地方人员结构多且杂,有利于提升学生和各类人群打交道的能力。第二类是根据党的宣传政策和方针寻找选题,例如“大学生村官”系列和“乡村发展”系列,这类选题一般先由教师划定总体范围,学生具体实施。第三类是和成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成都全接触》主档新闻合作,由当周值班制片人给出时效性较弱的社会类新闻选题,由学生进行采写制作。
传统电视媒体的社会新闻时长往往在3-5分钟,这个时长适合习惯收看电视节目的受众,但是今天受众早已习惯小屏收看,所以学生在进行采写新闻时时长均应控制在3分钟以内。3分钟以内的时长既能满足一般社会新闻的基本叙述要求,也符合短视频对新闻故事的提炼和概括要求,进一步可以做小专题片,退一步可以剪成符合短视频新闻。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非语言类符号及语言类符号相结合。符号可以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和触觉的。事实上,在任何人类传播中,很大一部分信息是从非语言的信号中得到的。[2]
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出镜时,除了要通过字正腔圆、口齿清晰的普通话传播信息外,也要考虑非语言类符号传播信息的功能。主持人的着装、发型以及播报的形式,这些非语言类符号的变化也会引起受众多方面的解读与猜想,进而对主持人和媒体有新的解读和猜想。优秀的记者在镜头前既会注意着装和形象,也会充分考虑与被采访对象的“接近性”,以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学生在实践中如何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场景、人物,如何进行有新闻价值的采访,在镜头前自己的非语言类符号传播(手势、服装、动作等)是否符合受众的收看习惯,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实训的评判标准。
简单来说,在采访和出镜时不宜戴帽子、不可染发、头发不宜过长,着装上不可穿着带明显文字和图案的服饰,在偏远且环境恶劣的地方采访更是建议穿着无明显品牌logo的衣服,在环境整洁且正式的环境采访则建议穿正装。总之,要在穿着上尽量平和、不突兀,不因为过分夺目或鲜艳的穿着增加与采访对象的距离。上述要求既体现了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良好外在风貌,也规避了因不合时宜的“非语言类符号”而影响到采访质量。
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成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成都全接触》深度合作。一、学生自主采编的新闻短片在《成都全接触》主档新闻播出。作为成都市优秀的本地民生新闻栏目,《成都全接触》自1999年开播以来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其中《成都全接触》主档新闻每天下午六点播出,播出时长一个半小时。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记编班学生全程独立参与采编的新闻短片就在此期间播出过。从笔者2016年进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参与教学工作起,跨越学院2015级至2019级五届学生,共计约30个新闻短片在《成都全接触》主档新闻播出,其中短片《唐昌布鞋》《平凡人的伟大》《装满记忆的市场》《千亩花田 一生情话》等均得到成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制片人的称赞。
二、参与成都广播电视台大运频道举办的“慢跑·我的校园”Vlog短视频大赛。2019年是中国短视频的井喷式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3]在短视频阵地中,Vlog是年轻人颇为喜爱的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这种方式既符合当下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也符合短视频传播的便捷性。正因为如此,学院与成都大运频道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主办的“慢跑·我的校园”Vlog短视频大赛。[4]
成都大运会,是继2001年北京大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举办的第一个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也是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在这一年成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接了成都大运频道的任务,并在多媒介渠道和平台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慢跑·我的校园”短视频征集是成都大运频道在成都广播电视台新媒体APP“看度”上的一次新媒体传播赛事,这个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短视频Vlog形式将成都各大学的特色结合运动元素表现出来。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笔者所在的传媒教学部和大运频道合作并参与了比赛,对成都市区的大学校园分小组进行了策划分析,找出每个学校的特色以及运动元素,最后以Vlog的形式进行拍摄制作。在2020年第一次征集比赛当中,学院19级学生分别获得“最佳短视频奖”“最具运动元素奖”“最具校园情怀奖”“最具创新精神奖”。不仅如此,本项目负责人成都大运频道制片人更是强烈表达了希望部分参赛学生能来成都广播电视台大运频道实习的想法。
如何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对新闻传播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播音主持的学生往往有个误区,他们会将该专业狭义化,认为今后的工作只能是播音员和主持人,殊不知传统媒体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需求在减少,而新媒体环境大大拓展了主持人和播音员的范畴,电竞解说、体育解说、UP主、短视频博主等在一定意义上也赋予了主持人和播音员更广义的定义。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从事此类职业更具有其他学科的优势,那么,如何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就要从新闻传播的方向来解决。学生只有认识到播音主持是从属于信息传播这个大范畴的,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这个专业,也才能打开今后的工作视野,在媒体不断融合之下积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如何在理论知识授课和实践教学中找到平衡点?双师型队伍是传媒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关键。传媒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这需要高校新闻专业教师有一定的媒体从业经验,但实际上大多数教师是从新闻院校硕士乃至博士毕业直接留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并没有从业经验。笔者所在的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传媒教学部在这一点却有独特的优势,该部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的教师有近百分之六十都是目前仍在媒体行业一线工作的优秀媒体工作者,剩下的专职教师也全都参加过一线媒体工作,可想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十足的优势。不过新闻传播教学的理论教育仍然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因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是一所民办艺术类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较弱,因此在讲授纯理论知识时如何能让艺术类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