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鹄(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农业植保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将无人机引入农业植保中,可有效满足农业作业中高效率、低成本的作业需求。在农业植保领域推广的无人机技术,讲究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应用基础,同时秉持高效、便捷、智能的研发理念,以此显著提升了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价值[1]。由于我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之间的作物特性、种植模式不尽相同,传统地面机具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此背景下,对植保无人机进行推广,除去可缩减农户的工作量,推进现代农业体系的重新构建,还可助力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升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无人机凭借其操作便捷、灵活运行、实时精准等特征,已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推广。虽然我国无人机发展起步偏晚,然而伴随我国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应用研究[2]。如今,无人机除去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农业、林业发展中表现出高度的应用价值。通常而言,无人机在执行农业任务期间,可依托地面遥控或者导航飞行控制,以完成对喷洒设备的有效操控,进而完成喷洒作业的农业任务,为农业作业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呈逐年增多趋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为6500架,截至2019年12月,我国总计生产各类植保无人机达到170余种,保有量5.5万余架,作业面积突破8.5亿亩次。2020年,我国植保无人机数量达到10万架;2021年,我国植保无人机数量达到16万架。
通过长期应用实践可了解到,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优势,并且植保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可完成诸多植保任务。现以农药喷洒类植保无人机为例,其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喷防效率显著。如今,市面上无人机基于油电动力差异,载药量普遍在5~30kg之间,一些机型则能够达到80kg,喷药效率则可达到每小时3~4hm2,喷防效率可达到传统人工的30~50倍之多。二是适用范围广泛。植保无人机不论是其远程控制,还是其空中作业、垂直起降,都可有效摆脱地理因素的影响,并可在水田、丘陵、山区等各种特殊环境下正常运行,在各式各样地形、作物的植保中都表现出较高的适用性。三是农药利用率高。基于超低量喷雾技术,植保无人机可实现对农药的适量均匀喷洒,并且依托无人机飞行期间的下压风场,还可保证农药喷洒的覆盖面、穿透性,进而实现对作物茎叶、根部等的全面覆盖。四是应用成本低。植保无人机凭借其显著的喷防效率、良好的农药利用率等优势特征,让其应用成本要明显低于传统人工,并且还可减少作业中作物受损、生态污染等潜在成本,切实提高农业综合发展效益。
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无人机所能实现的一系列的功能,诸如高空飞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等。对此,为进一步提升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效果,应加强无人机技术研发,提升植保无人机应用水平。应加强研发可实现更突出数据采集能力、飞行续航能力等性能的无人机技术,进而提升植保无人机的综合性能,提升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效果[3]。
在农业植保领域,为实现对无人机的有效应用,应推进对无人机航迹的科学合理规划。面对当前复杂实时变化的作业环境,应探寻更为合理的飞行路径,保证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有序运行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比如,可依托无人机导航系统提供信号,保证无人机可准确前往预定区域,保证农业植保搜索数据速度及精确度,提高无人机航迹质量[4]。
对于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应进一步推进植保无人机标准化体系构建,特别是抓紧建立行业迫切需求的基础类标准,诸如推进植保无人机及其部件生产标准、维修标准、市场监管标准等的建立。而对于这些标准的具体内容建设方面,则应当尽量提供全面详尽的测试数据标准及测试方式方法,如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最大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等。依托全面详尽的测试数据标准及测试方法,可实现对生产商产品合格率的有效评定,为植保无人机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及市场监管提供可靠支持[5]。
因为植保无人机应用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所以为实现其在农业植保中的更好应用,应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以此为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提供可靠人才支持。首先,应推进对植保无人机的规范操作,助力农业植保的标准化发展。其次,应加强专业化植保无人机操作人才队伍建设,为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唯有配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方可更好地保证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效果,进而切实助力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植保作为农业生产作业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为切实提升农业植保的整体效益,将无人机引入其中是顺应时代的做法,以此不仅可推动无人机的广泛应用,还可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依托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所能实现的一系列应用优势,可显著提升农业植保工作效率,开展好对作物的防护工作,进一步实现农业与无人机产业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