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宝军
提起科技小院,很多人并不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科技小院通过将科技与农业结合,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益。科技小院通常由一个小院子和一些配套设施组成。与传统小院相比,科技小院具有更多优势,比如,研究成果更加先进,能够满足农民对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需求;设施更加完善,能够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实践条件等。
王秋举就是这类科技小院的创办者。6年来,她和学生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科技小院也在接力中前行。初次见到王秋举,她面容清瘦、气质干练、没有任何妆容,说话略微带一点东北口音。刚刚参加完长春国际农业博览会的她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在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南崴子村,有一片大概50亩绿油油的稻田,水田里的螃蟹和小龙虾时隐时现,这幅绝美的田园画卷就是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的试验田,也是吉林省最早的一批科技小院。王秋举最初创立小院的想法就是想让学生不只在课堂上、实验室里学习农业知识。“作为农学专业研究生,应该深入到种植第一线,让我们的农业研究更加扎实,更有依据,对学生的学业更有帮助,为科技助农打下坚实基础。”王秋举说。
科技小院创办初期,困难非常大,科技小院团队的学生们,基本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农业,对真实的农业种植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参加科技小院后,他们要学会自己做饭、洗衣服,自己管理好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期间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久而久之,点点滴滴的坚持,让科技小院的团队成员逐渐发现了干好农业的价值,他们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更大的理想是为农服务,为国家农业战略服务。
科技小院的团队成员还要与当地老百姓打交道,向他们虚心学习种植经验,为农业研究提供更多依据和支持。农忙的时候,同学们在试验田一待就是一整天:测土、种子分析、播种、跟踪水稻生长、虾蟹与土壤分析数据、做施肥与土壤耕作实验,样样不落下,实实在在地让农业科研“扎下去”。科技小院的工作每年要有大半年时间要留在农村,从创立初期至今的6年时间,他们让科技助农在这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6年时光已有同学从吉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他们把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在脚下这片沃土上,并带着吉林农业大学的精神、科技小院的执着,在农业各领域奋斗。科技小院不仅是他们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成了他们心灵的家园。
科技助农“慧”农田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当说到科技小院时,在王秋举的眼里我们看到了坚毅。6年的时光,从无到有,科技小院的茁壮成长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科技小院在服务周边农村的同时,在科技创新领域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18年正式成立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后,2019年,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首次创制“双边沟+分箱式插秧”吉林特色模式,该模式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特等奖”,现已推广超过20万亩。
2021年,科技小院的蟹田大米对吉林省渔米品牌的打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渔米价格显著提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2年,针对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品种、养虾业空白等问题,小院使用中间培育技术,培育出适应北方寒地环境的小龙虾苗。东北的螃蟹一般都长得比较小,经过中间培育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让螃蟹更适应东北的气候。这一成果对稻蟹种养结合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与此同时,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获批成立公主岭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博士工作站,同时成立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吉林省委副书记高广滨等领导前往科技小院参观,对科技小院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其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行为给予赞扬。
“小院”大作为
科技小院的成果不仅得到領导和专家的认可,也为农民带来了经济回报,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真正实现了科技小院的价值——传播科学种植,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实效助农。
科技小院在研究种养结合的同时,也实现了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毕业生不仅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也为自己的求学之路带来一笔无形的财富,同时加快了高校实践教学的步伐。
谈到科技小院的未来,王秋举有很多想法,她希望有更多农业相关企业参与进来,不断扩大小院平台的整合能力,让科技小院成为农业科技的与实际种植最后一公里的中转站,发挥硬核实力。同时还希望科技小院的工作成果有品牌推广的助力,让助农成果不断品牌化,并与市场化接轨,为老百姓创造更多价值。
科技兴农是针对现实国情的正确选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助力器,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源动力,需要更多青年人的积极参与。接地气的科技小院,必将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