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慧君,叶佳怡,李若帆
城市慢行空间具有不可替代性、人居环境密切相关性与人本性等特征,是城市中心区更新的重要要素,而国内大都市在规划和建设城市中心区时更重视综合层面的交通规划,普遍存在慢行空间品质不佳的情况。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应作为城市发展的代表,对慢行空间品质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采用多主体参与的方式,对上海浦东新区小陆家嘴的慢行空间进行后评估与更新策略研究。
本研究的范围为小陆家嘴区域,即浦东南路、东昌路内(图1)。小陆家嘴用地功能比较单一,是典型的商业办公街区,仅有少量住宅用地。由此引发的慢行空间问题也是中国其他城市中心区的共性问题。
1 小陆家嘴范围
以《黄浦江沿岸E14 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根据用地性质,将小陆家嘴慢行单元梳理为居住、商务、休闲、综合单元4 种类型,具体呈现为城市不同功能的街区(图2)。共有13 个商务单元、3 个休闲单元、4 个居住单元及3 个综合单元,以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慢行单元展开横纵向的对比研究。
2 小陆家嘴慢行单元分类
实地调研发现,小陆家嘴慢行空间功能复合程度低,连续性较弱。功能复合上,非机动车道与步行空间以交通功能为主,仅在道路等级较高的地面步行道和人行立交上设置有景观休憩节点。连续性上未达到规划要求:规划的立体步道贯穿小陆家嘴滨江单元、银城中路和世纪大道,各地块通过人行天桥紧密联系。而现状仅在局部保留了连廊系统,不再具备整体联通的步行网络化特征[1](图3)。
3 小陆家嘴立体慢行系统现状与规划对比
慢行空间尺度上,小陆家嘴部分路段有明确的非机动车道,但在曾经的非机动车禁行区域内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2]。地面步行道尺度两级分化,平均10m 以上的宽幅步行道与广场节点集中在明珠环和世纪大道两侧,而滨江单元、沿滨江综合单元和居住单元的步行道收紧至2~4m(除商务单元街角局部放大,图4)。
4 小陆家嘴非机动车道与地面步行道尺度分析
慢行空间环境上,小陆家嘴有大量非开放式界面,如居住单元界面的不透实墙;商务单元界面为大堂等非活力业态,对外开放性不强;中心绿地除出入口外的界面均为栅格金属围墙结合绿植,无论是对周边地块的上班族还是附近居民而言,都欠缺良好的可达性[3]。
通过实地调研和美团数据分析发现,小陆家嘴慢行界面的业态分布与类型沿世纪大道呈现出南北两侧的分异(图5)。餐饮购物业态集中在世纪大道南侧单元,南部滨江慢行道的商业设施也丰富于北部滨江。世纪大道北侧慢行界面业态分布相较南部更稀疏,集中在明珠环节点,且囊括了银行金融业态。
5 基于美团数据的店铺数量与慢行界面业态分布
根据百度热力数据分析(图6),小陆家嘴慢行空间潮汐现象严重,缺乏全时段活力。因其功能设施复合度弱,白天的城市空间活力依赖工作者和游客,集中在商务单元与综合单元。非工作时间段场地活力大范围冷却,仅在上海中心、上海经贸中心地块区域以及南侧居住单元有一定活力。
如徐渭《南词叙录》对南戏的考察并没有盲从当时南戏系统已经出现的《南九宫》,而是认真考证了南宋“永嘉杂剧”阶段南戏有着“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14](P240)的体例特征,从而在这一史实基础上,推导出结论:南戏在宋元两朝其自身原本“乌有所谓九宫”[14](P240),没有宫调系统,故从明初流传至嘉靖初的《南九宫》也属“无知妄作”[14](P240)。
6 小陆家嘴白天夜间热力图对比,来源:2020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参赛图纸
总而言之,小陆家嘴的慢行空间现状存在以下问题:功能需求上功能复合程度低,连续性较弱;形式环境上空间尺度不均,界面活跃度不高;经济运营上沿世纪大道南北两侧分异;时间动态上缺乏全时段活力。在此基础上对小陆家嘴慢行空间进行多主体评估和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慢行空间的建设过程及成果与各社会群体紧密相关,其中有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管理,也有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的介入,并且直接影响场所中的居民、通勤人士、游客的空间体验。而各主体由于社会属性、社会分工、自我意识的差异,以及主体利己性、偏好性的特征影响[4],在对慢行空间后评估以及更新的意见中存在客观差异性。因此,在针对小陆家嘴慢行空间的评估以及更新策略研究中,利用科学方法融合多主体的需求十分重要。
在建筑策划CRS 的决策对象体系1)[5]基础上,结合实证调研工作中发现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关慢行空间评价体系[6-7],最终选取功能需求、形式环境、经济运营、时间动态4 个部分作为决策对象,建立三级评价指标。根据SD 语义学解析法2)[8]设定对决策对象的评价形容词,从而进行定量评估[9](表1)。
表1 基于多主体评估的城市中心区慢行空间评价体系
主体的社会分工以及主观能动性导致不同的主体存在多样的社会分工、社会属性以及介入环境的方式。由此可见,主体之间必然具有客观差异性,在决策中是不可以忽视的[10]。通过责任、信息以及影响力原则来区别与界定决策主体,将其归为4 类:政府、公众、专业人士、利益相关人[4]。可将小陆家嘴慢行空间的评估主体分为:A-政府工作人员(规土局、街道办)、B-相关领域专家、C-公众、D1-房地产开发投资者/开发商、D2-小陆家嘴居民与通勤人士、D3-小陆家嘴以外的浦东新区居民、D4-上海市民、D5-游客(图7)。
7 小陆家嘴慢行空间后评估主体
建筑策划群决策理论在决策对象信息处理上采取定量化研究方法,提升计算效率,寻求效益最大化。利用建筑策划群决策计算机分析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输入相关评估主体,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评估主体的权重(W),系统通过群决策运算方法对评估对象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得出决策结果(图8)。
8 多主体评估分析方法示意
小陆家嘴慢行空间后评估与更新有4 个评估对象,分别为:功能设施评估KA、形式品质评估KB、经济运营评估KC、时间动态评估KD。计算方法为:每一个决策对象的评估与群决策值=每一个主体的偏好×该主体的权重的加总求和[11],即:
本研究基于多主体参与展开调研,采用线上问卷以及现场问卷访谈两种形式,时间自2021 年7 月至2021 年11 月,持续约4 个月。共得到有效问卷结果324 份,在8 类评估主体(图9)、4 类慢行空间(图10)上分布均衡。
10 各类慢行单元评估主体数量
(1)慢行空间连续程度。多主体对商务、综合以及居住单元的非机动车道连续性满意度较低,这与机非混行有关;对各类慢行空间的人行道连续性皆较满意,且认为立体慢行步道有效缩短了世纪大道两侧的心理距离,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可见立体慢行系统对小陆家嘴慢行空间非常重要。
(2)功能服务设施配置。针对休憩交往设施,多主体对慢行休闲单元的满意度最高,但其他3 类慢行空间的满意度较低,需要相应的补充。慢行遮阳设施设置率和非机动车停车设置率的评价都较低,反映出小陆家嘴全域的慢行空间均需要进行相应设施的补充提升。
(3)公共空间节点。公共节点数量满意度在慢行休闲单元中最高,这与休闲单元自身的空间公共性有关。在综合、商务与居住慢行单元中则有明确的公权与私权空间的分野,未达到满意标准。
(4)人群活动意愿。慢行休闲单元的人群活动意愿最为丰富,但功能复合度评价不高,其他3 类慢行单元功能复合度更低,与人群日益增长的活动意愿不匹配,需要通过复合使用空间提升活力(表2)。
表2 各类慢行单元功能评估结果整合 加权值<1.5加权值>3.01.5<加权值<3.0
表2 各类慢行单元功能评估结果整合 加权值<1.5加权值>3.01.5<加权值<3.0
(1)慢行空间尺度。多主体对4 类慢行单元的慢行道尺度评价比较低,现有的慢行尺度两极分化,休闲单元人行空间充足,而商务、综合以及居住单元的慢行尺度较窄,使用体验不佳。
(2)慢行空间环境。在物理—心理环境的评估中,家具人性化程度和沿街界面活跃度没有满足多主体的需求。同时,各类慢行空间对多主体的吸引力普遍较低,其中骑行吸引力比步行吸引力更低,说明在小陆家嘴骑车体验不佳(表3)。
表3 各类慢行单元形式评估结果整合 加权值<1.5加权值>3.01.5<加权值<3.0
表3 各类慢行单元形式评估结果整合 加权值<1.5加权值>3.01.5<加权值<3.0
小陆家嘴慢行空间中的消费意愿主要为中等消费,较高消费次之。业态配置的评估结果为“较为单一”,即主观感受上小陆家嘴慢行空间界面未提供比较丰富的商业业态。价值配置的评估结果中,“配置多样”和“配置单一”的加权值非常接近,具有评估主体偏差,可见小陆家嘴慢行空间的价值配置仍需要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优化(图11)。
11 各类慢行单元经济评估结果整合
11 各类慢行单元经济评估结果整合
小陆家嘴慢行空间缺乏全时段活力,各主体普遍认为非工作时间段活力较匮乏,而丰富的临街商业、街头文艺活动、方便易达的景观节点、周末集市以及完善的立体慢行体系具有较高吸引力(图12)。
12 小陆家嘴慢行空间非工作时间段活力吸引点
(1)构建完善立体慢行系统。立体慢行系统可以实现垂直方向上的人车分流,优化步行环境,增强交通站点和商办空间的联系和可达性。同时通过统一材料、完善过街设施、限定慢行空间功能区域,提升慢行道连续性(图13)。
13 小陆家嘴完善立体慢行系统示意
(2)重视慢行功能服务设施配置。休憩设施间距宜控制在30~120m,符合人的步行休憩需求,同时关照使用的私密性。应为步行者提供必要的遮阳设施,并设置规范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避免占用慢行通道(图14)。
14 小陆家嘴慢行功能服务设施配置示意,13.14来源:2020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参赛图纸
(3)构建核心公共空间节点。城市中心区需要营造一个聚集人气的区域核心,在可达性上具备吸引人流的优势,并为慢行人群提供独特的空间体验,如城市庭院、城市广场等。以小陆家嘴为例,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以及上海中心占据着小陆家嘴的中心地段,但近人尺度上与城市界面缺乏联系。该区域有良好的条件在“超级建筑”的围合下塑造城市“超级广场”,提供独一无二的慢行空间体验(图15)。
15 小陆家嘴核心公共空间营造示意
(4)提供慢行空间的人群活力支撑。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特点,应在慢行单元中布置相应的符合市民日常活动需求的场地和项目,设计与之相符的景观形象,营造面向全年龄的人性化活力空间。以小陆家嘴为例,可在综合、居住和商务慢行单元中的街角空间、架空空间或企业前区空地设置服务于办公人士和居住人士的美食圈、商务圈、读书角、涂鸦墙、企业展示和倾诉墙等;在慢行休闲单元中增设健身休闲场地等(图16)。以上活动空间皆鼓励复合使用。
16 小陆家嘴慢行空间功能支撑示意
(1)优化慢行空间尺度。地面慢行空间应采用合理的尺度,避免慢行尺度两极分化,规避小于2m的步行道与小于2 排非机动车并行尺度的非机动车道。可通过立体慢行空间解决慢行道尺度过窄的问题,同时营造多样的立体步行廊道尺度,增强空间的吸引力(图17)。
17 小陆家嘴立体慢行空间营造示意,来源:2020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参赛图纸
(2)建构开放的慢行界面。临街的建筑界面应避免过长的实墙,景观界面应避免公共空间的封闭或以栏杆隔离,可在人行道中置入人性化的休憩设施、智慧装置和趣味互动装置,加强景观界面与慢行人群的互动(图18)。
18 小陆家嘴慢行界面优化示意
(1)落实多层级业态与价值配置。“中央活力区”包含金融产业的同时应当孕育其他更丰富的活动,如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经济运营上要提供多层次的价值配置,满足各种消费水平不同的人群在城市中心区消费的需求。
(2)结合现金收益与软收益。提升城市中心区慢行空间的品质和活力,能够给予从业人员更有温度、更具自我价值认可的感受,有利于提升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也有利于增加地块的商业价值。
(1)空间分时设计。可规划尺度适宜、界面活跃的潮汐街道,实行空间分时设计,通勤时间承担交通功能,其余时间行人优先,在特殊时段也可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可利用消极空间或增设立体公共空间节点作为功能弥合场所,也应鼓励商务办公建筑出让部分私权,在非工作时段向公众开放底层空间(图19)。
19 小陆家嘴慢行空间分时利用与活动策划示意
(2)打造智慧街区。城市中心区应进一步加强运营数据的获取与运用,构建城市中心区专属的大数据平台。这将有助于街区灵活运转,适应城市各个时间段的生活节奏;有助于使用者实时掌握城市空间动态,做出最高效的城市空间使用决策;有助于街区根据场地人群需求和运营数据进行持续性的、渐进式的更新(图20)。
20 小陆家嘴智慧街区示意19.20来源:2020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参赛图纸
国内大都市的城市中心区普遍存在慢行空间品质不佳的情况,而慢行空间更新的进程中必定会涉及到多主体利益,难以权衡。因此以代表性的上海市小陆家嘴慢行空间为例,从功能需求、形式环境、经济运营、时间动态4 个方面,总结了既有城市中心区慢行空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多主体评估方法,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希望对上海以外的大城市中心区慢行空间更新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注释
1)建筑策划CRS信息矩阵由美国建筑策划之父威廉·佩纳(William Pena)提出,是建筑策划与后评估领域中经典的信息分类矩阵。他将决策对象分为功能、形式、经济、时间4项基本内容。
2)SD语义学解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由奥斯顾德(Osgood)提出,是一种心理测定手法。以语义学中的“言语”作为相关尺度标准,通过对相应尺度的分析,定量描述研究对象的结构以及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