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中音乐的叙事性功用研究

2023-09-17 20:20何莎莎
电影评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音乐

众所周知,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作为时间艺术的代表,恰到好处的音乐能够渲染电影场景的气氛,刻画和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串联起一部影片的结构,并带动它整体的叙事节奏。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赛尔·马尔丹曾说:电影中音乐以其自身具备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构建叙事的新选择和手段,其构成的听觉形象与原有视觉形象有机整合,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构想和美学准则[1]。我们把这种明显参与影片叙事的音乐行为称为影片中音乐的“叙事性功用”。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曾认为:“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于对环境诗意的再现,同时它又在细节中保持了生活的真实。当诗意和生活的细节转化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时,就足以震撼人心了。”[2]动画电影的艺术语言相对传统电影更加依赖造型艺术,相较于物理拍摄、真人表演的传统电影,其叙事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需要对创作客体进行抽象概括。不管是二维平面上的绘制,还是三维空间建模中的动画电影,其人物角色的表演都是符号化的,虽无法与真人演员一样承担复杂的心理诠释和情感表达能力,但却有着更为自由的镜头语言空间和表演调度的可能性。因此,在动画电影中,音乐元素往往更加夸张,其叙事性功用也更加突出。通过音乐来渲染氛围、推动叙事、塑造人物的动画电影,往往包含着导演自身的想象和艺术加工,又体现音乐艺术创作者对剧情叙事的思考,更能凸显电影艺术中所推崇的“诗意”感。

另外,由于国内电影产业的市场化引导,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一直在强调其“全龄化”的定位发展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中少年儿童仍然占了较大一部分。由于他们年龄相对较小,对事物的感知力和敏感度也會更强,更容易被叙事内容引导。因此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还是必须以儿童受众的感知为主,以“保护”和“善待”儿童受众的价值观念、情感导向作为根本任务。在这个前提下,动画电影音乐就需要帮助受众迅速且精准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剧情的前后逻辑和剧中场面氛围的渲染等,对儿童受众细腻的内心情感做出精准的关照。

一、推动情节——铺设叙事过程以及引导叙事节奏

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中,恰当地设置电影中音乐所出现的时间和方式非常重要。好的音乐在配合电影渲染气氛的同时,可以把控影片的叙事节奏,还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到推动情节叙事的作用。为了吸引儿童受众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创作者往往会在动画情节的铺设中大量使用无音源音乐,以产生声音和画面的共时性表现,从而吸引孩子更久地观看。而当无音源音乐配合影片情节发展而变化的时候,音乐情绪和情节发展相辅相成,音乐对情节的推动功能更加明显。

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优秀国产动画电影,其情节编织往往有大量脱离日常的幻想类情境,配合音乐渲染可以突出其轻松奇幻的故事基调。如果在创作的同时能精准把握音乐的排布结构,就能够让电影的情节进程更加自然流畅,使影片的主题、价值观和整体风格表达得更加精准和饱满。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剧情中,哪吒出生前,故事整体节奏是轻松欢快的,配乐也多为舒缓悠闲的大调音乐,相得益彰;然而,由于申公豹的阴谋在剧情中展现,随着悬念逐渐铺设其中,整个场景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恰时,创作者不时加入悠远的长笛声,这是一个与整体和弦相悖的不和谐音,使整个静谧安详的画面中隐隐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担忧,配合着故事情节埋下一个悬念,暗示着观众,小哪吒的出世绝不会顺顺利利,其实在整个事件之中,都隐藏着暗流涌动的危机。

另外,在把控情节节奏、推进故事叙事时,音乐的叙事功用需考虑儿童受众的接受习惯。作为特殊受众,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且会根据身边人的态度和事件的发生而随时发生变化。所以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剧情,国产动画电影音乐种类的变换往往是比较明显和繁复的,会用到各种夸张的音效作为情节的补充,且跟随着剧情的发展方向随时变化节奏、调性和风格。这也是动画电影的音乐区别于真人影片音乐的特性。

例如,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变身”的一段情节,其搭配的无声源音乐的变化,表现了人物的心境变化以及因之产生的行为变化,为电影情节的下一步转折作足了铺垫。在哪吒生日宴之前,影片的音乐是阴郁和诡异的,支离破碎般的节奏感更能让观众提前感知到人物的命运将走向迷失。在这段音乐创作当中,大提琴在逐渐低沉的声调中逐渐消失,此时镜头画面也从申公豹和哪吒五五分对立的构图,拉远至最终模糊,两人之间交谈的神秘感在大提琴的声调渲染之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当剧情真正进展到生日宴场面上时,音乐的设置就十分短小精炼了。随着一声“小寿星登场”,以尖锐的锣声和闪电为开场,逐渐上升的大提琴与小提琴之间的结合和穿插让情节变得更加紧张刺激——此时音乐的旋律并没有停止,而是随着哪吒的变身场景同步变化,最终转为人声、提琴声相辅相成的宏伟交响。交响乐响起,既突出了哪吒变身后英气逼人的形象特征,又标志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进入了高潮。

可见通过视觉图像和音效音乐的紧密配合,动画电影从声音的维度补足了抽象化的动画角色相较真人演员缺失的信息量,从而达成精彩纷呈的视听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动画电影更适合少年儿童群体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仍处于发展期,对人际交流中细腻的情感还在学习阶段,真人演员通过精密的表情体态和对话传达出的复杂信息,难以被少年儿童充分理解。相较之下,动画角色夸张明确的表情动作更易于观众理解,而与之紧密配合的风格迥异、情绪起伏明显的音乐则更能带动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整个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带有中国民族元素的音乐在国产动画电影中倍受欢迎的,它风格多变,独具民族特色且素材广泛。但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音乐对于推动叙事情节,应该是匠心独运和信手拈来的,并不应该受制于音乐的类型。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一部表现中国传统神话经典故事的电影,它的音乐形式并没有拘泥于纯粹的“中国风”。而是大胆使用西洋乐器,追求其中西结合所碰撞出的奇妙效果——提琴和和声的常态运用,辅以二胡、锣等乐器作为点睛之笔出现,两者结合产生了更加具有感染力的节奏属性,从而对电影情节起到了预示性作用。将世界性的元素用于中国动画电影,让电影艺术的表现力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够激发观众的感知力,从而产生对于下一阶段电影情节的心理预想和心理期待。

综上,在国产动画电影中,不同种类、调性的叙事性音乐精彩变幻,能对剧情起到推动作用,让观众在音画结合的视听刺激中,感觉到剧情转折、悬念铺设;并在对之配合进行情感渲染的基础上,对剧情起到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优秀的电影音乐结合蒙太奇手法和切镜的运用,体现了创作者丰富的艺术语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叙事主体,也能帮助影片的剧情展现更加条理清晰,张弛有度。

二、辅助塑造人物——展现情感力量和强调个性弧光

除了推动电影情节和引导叙事节奏外,音乐的叙事性功用同样可以强势作用于人物塑造环节。叙事过程中,当音乐以歌曲或乐曲的形式出现时,不仅可以客观地强调角色的形象,甚至能刻画出画面中难以表达的人物内心情感。在国产动画电影中,儿童受众对于音乐本身的感性认知,会加深他们对相对扁平、单一且客观的动画角色形象的初步了解。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将这种感性的听觉认知和理性的叙事读解相融合,可以帮助他们将叙事人物的内心外化,表达出人物在客观外在条件下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感受过程,由此将人物塑造得更为细腻、立体和饱满。

盘点近年来表现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发现朗朗上口的歌曲、乐曲或者节奏鲜明的打击乐往往都会成为在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当音乐与画面和情节结合时,朗朗上口的原创类歌曲能够用来展现儿童的纯真与朝气蓬勃,刻画出儿童的内心世界,获得小观众们的情感共鸣。另外,近年来随着“全龄化”动画电影概念的提出,也随着《十万个冷笑话》《大护法》《白蛇:缘起》等影片在商业上大获成功,国产动画电影已经脱离了“低幼”的刻板印象。动画电影不再仅仅是面向儿童的作品,而是面向家庭类受众。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走进影院后都能够欣赏电影叙事,感受其所表达的情感和产生的共鸣。优雅唯美的音乐加入其间,更能够给全龄段观众带来艺术熏陶,提升电影的整体艺术价值。

例如主题曲音乐中,作为全龄化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案例,1999年上映的《宝莲灯》就采用刘欢演唱的流行音乐《天地在我心》作为主题曲。歌曲采用二段式结构,第一段在低音部分进行,随着委婉伤感的旋律响起,歌词中“每一个孤独的深夜里,你是否知道我,默默地思念你”的深情诉说,将沉香孤苦伶仃的形象鲜明地展现出来,他对母亲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更是随着歌声传递到每个观众心中,感人至深。而歌曲的第二段在重复第一段旋律的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八度,激昂热烈,气势恢宏,不仅继承了第一段旋律的思念情感,而且将情绪不断地推向高潮,主题曲中“拥有你的爱,相信我会创造奇迹”的歌词,也是沉香立志反抗命运、夺回母亲的奋力高呼。一曲终了,沉香已从懵懂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歌曲以“天地已融化在我心里”的绵绵低音作为结束,少年沉香也将踏上救母之路。这首主题曲是主人公沉香的个人独白,既是角色内心丰富复杂情感的集中表达,也彰显了角色内心走向坚定成熟的转折。可以说,音乐就这样和影片的角色塑造建立了奇妙的联系。

除此之外,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主题曲《何须问》,也有着相似的功用。这首歌曲在小白许宣二人江上泛舟的时候第一次响起,此时二人刚刚相识,初次结伴而行,小白失去记忆,对自己的一切都感到迷茫。许宣为了安抚小白,为小白唱歌,邀小白对唱,却被小白拒绝。这一段《何须问》是男声独唱,孤舟漂流青山碧水云天中,悠扬歌声婉转缠绵,也暗示着在许宣的真心相待下,两人互生情愫,感情渐行渐近。随着叙事推进到结局,许宣救下小白,自己却元神俱灭。弥留之际,《何须问》再一次响起,这时的歌曲由男声独唱变为男女二重唱,小白终于应和了许宣的邀歌,可生死相隔,两人已无法再次合唱。随着所有的回忆从小白眼前闪过,许宣的身体完全破碎,这一瞬间万籁俱静,随即钢琴和大提琴、小提琴为主的交响乐齐奏,歌曲与人物情感同时迎来了高潮的爆发,将这场跨越种族和生死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感天动地,震撼人心。在这部动画电影的高潮中,人声合唱和大提琴乐器的结合运用,使音乐的叙事性功能不但能够升华整部电影的主题,同时也把这种合唱和西洋音乐融合的艺术与电影审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3]此时,观众能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感受角色人物的高光时刻,也能够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和品味音乐之美。这就是叙事性音乐塑造人物魅力的所在。

三、从结构出发——彰显影片的叙事风格和营造整体环境氛围

在国产动画电影中,音乐的叙事性功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在创作者整体叙事结构展开的过程中,帮助其作品定位风格,以及提升整体气质氛围。这一点,就音乐艺术的本身属性而言,带节奏性和律动性的感官元素能格外地感染观众的观影情绪,表达创作者的内心视像以及强有力地渲染影片气质。音乐的选择和运用其实就是一种创作者风格的彰显,或可直接称之为导演风格的一种强有力的输出。

美国学者罗伯特·考尔克(Robert Kolker)说过:“电影的魅力在于在电影中看到一个事物,就会带给人们一种十分接近事物本身——就是接近‘真实的一种感觉。”[4]在动画电影中,这种接近真实的感觉由于动画系统中的抽象提取和夸张,会引起观众接受一定程度的间离。这个时候,创作者往往会利用音乐刺激引导受众的听觉系统,帮助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共情画面,营造作品的整体氛围。

例如,在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创作者根据故事背景的不同,制作了不同主题的音乐来渲染场景中的气氛——为了表现江流儿的幼年时期是欢快明朗的,创作者多用笛、箫、鼓等乐器来突出环境,这些乐器的高音很清晰,中音欢快而甜美,明亮轻快的节奏中突出了儿童世界的纯真,又表现出主人公活泼和善良的人物性格;而当孙悟空一行人来到妖怪客栈时,为了告诉观众这里的环境变得充满危机且不可琢磨,创作者立刻以洞箫和忽远忽近的古筝配乐,影片整体气氛立刻变得诡异且萧瑟起来。仿佛在对未来要发生的打斗情节做出一种悬念性的预设,以刺激观众对情节期待的。这种为氛围营造增添叙事效果的音乐在这部作品中比比皆是,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由于影片整体的叙事内容是落魄大圣和他深深共情的江流儿的感情故事,其音乐曲风和调性的差异性变化十分明顯。在猴子与江流儿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是遇到危险还是嬉笑打闹,电影的配乐始终都是轻快的中国式曲风,让观众能够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随着电影情节发展,当影片进行到大圣的“打戏”时,影片的音乐转为宏伟雄壮的西洋交响乐,即预示着影片风格从大圣人物性格中的“逃避”“等待”变成“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和“不破不立,敢作敢当”的英雄气质,大圣也从那个和江流儿嬉戏打闹的猴子蜕变成九霄龙吟的齐天大圣。在整个惊险刺激的动作场面中,观众的内心随着打斗的场面更加跌宕起伏了,同时给影片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突出影片的整体气质。

在这部电影当中,业界争议相当大的点在于摇滚风歌曲《勇敢的心》的使用。部分学者认为摇滚风的歌曲和中国风动画电影的气质不相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未尝不是创作者对电影叙事风格的尝试性创新。诚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内核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可在这种题材的作品中使用充满现代色彩的摇滚风配乐,可以让本片在保持民族独特性的同时,又以现代的新型音乐来彰显影片个性。与其相似的动画电影作品是《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在电影叙事性音乐的运用中突出了东方之美,但和风与中国风音乐的交汇和碰撞很明显。和风和中国风同属于东方音乐,但不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音乐气质,两者结合又是一种更加新奇的感受。这种感受不再同于传统正统的中国风歌曲和配乐,而是展现了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在音乐中的交融。[5]人们更能够从中体会到文化的包容性。当奇妙的和风元素配上唯美、婉转的动画风格,在这种音乐语言中被强调和突出的时候,这部本就具有奇幻色彩的中国风动画更增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尤其在影片中湫奉献和牺牲的情节中,这种音乐气质配合将电影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大鱼海棠》古风与和乐的交汇中,观众能够感受到,这种带有神秘东方色彩的音乐,在红白黑的配色中轻柔地渲染故事背景设定的古老和优美,在主人公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无比深情和震撼,让电影的画面更加灵动,情节更令人印象深刻。

由此可见动画电影中音乐的叙事性功效的作用。无论是片中浓浓中国风的现代小曲,还是中间插入的摇滚风,抑或是宏大场面中的交响乐,都符合当时影片的整体氛围,表现创作者匠心独运的个人风格。当《西游记之大圣回来》中的孙悟空在西洋摇滚乐的背景中风驰电掣和潇洒不羁;当《大鱼海棠》中湫随着和乐和古风结合的音乐骑着鲲,在画面摇曳生姿……人们不禁领悟到,动画电影中的音乐叙事参与没有任何的限制和束缚,只要能够精准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此时的场面氛围及作品风格,那么它就是恰当合适的。

结语

总之,音乐作为一类情绪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在与动画艺术绚丽的光影色彩进行有机结合之后,能够让受众体会到更独特的观影感受。音乐艺术在参与国产动画电影叙事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功能:与动画作品本身密切结合,对电影的情节发展、起承转合有特定的指向性引导;与故事情节密切结合,配合画面中场景的氛围和人物的表演,利用变换的旋律和恰当的节奏来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反映影片中背景设定的独特文化氛围和突出影片的气质风格,从而更好地表现故事的主题和思想等。这些内涵的指向性突出了国产动画电影中音乐的叙事性功用。

因此,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们不仅要熟谙音乐艺术的情感性功能,更要研究音乐的叙事能力。正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学家于果·明斯特伯格所说:“电影的存在依靠于技术和社会,但电影感动观众和让观众获得感知的手段则要依赖于心理对于艺术作品的接受和反应。”①动画电影的制作和接受都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能够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转化为对精神意义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进而能获得极为丰富的,难以用语言符号和视觉体验来描述的心灵感受,而电影创作者们在这个过程能感受到的美妙,远不止于此。

参考文献:

[1][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滏,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12-13.

[3]丁翔.合唱音乐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以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为例[ J ].当代电影,2018:149-150.

[4][美]罗伯特·考尔克.电影形式与文化[M].董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7.

[5]景鹏,王淼.近十年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研究[ J ].当代电影,2018:173.

【作者简介】   何莎莎,女,江西九江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音乐叙事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技术环境下交互电影叙事研究”(項目编号:20YTC03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一般项目“中国互动影视发展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M202110028014)阶段性成果。

①参见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学家于果·明斯特伯格在其作品《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明斯特伯格这部著作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并且借助心理学来研究电影。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音乐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音乐从哪里来?
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
2013年中国动画电影综论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