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分析

2023-09-16 04:32李佳鑫
新楚文化 2023年7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茶文化

【摘要】茶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与茶相关的茶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源远流长。茶文化与古代文学之间,二者具有极强的内在关联性。文人墨客在文学创作中,也往往融入茶文化,表现出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底蕴。探讨茶文化起源与发展,分析茶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融合基础与逻辑框架,梳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与茶文化相关的优秀思想,对其文学价值和文化传承给予全面挖掘。

【关键词】茶文化;古代文学;融合逻辑;茶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7-0022-04

茶源于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作为文化符号,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事实上,茶文化之所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与其深远的道德规范,包含了更多的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富有诗意、富有审美、富有哲思的高端文化意象。由此可见,茶不仅仅是大自然馈赠的绝佳饮品,更因其丰盈的意蕴文化内涵,承载着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思索和升华。

一、茶及茶文化起源与发展

(一)茶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云南、浙江、福建、江西、贵州等省种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茶元素与茶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据史料记载,茶源于周朝,在汉唐得到快速发展,兴盛于宋明。关于茶的起源,有三种假说。一种是茶的药用说,将茶作为药,发挥茶的药用功能。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另一种是茶的饮用说,将茶叶用水煮泡,提高水的品质。还有一种是茶的食用说,茶作为一种食材,焙炒后揉碎,与其他食材烹制成不同的美食。从种茶到饮茶,茶逐渐形成一种饮食习惯。南北朝时期,南方是主要茶叶种植区,南方民众多以茶作为饮品。北方天气寒冷,对茶饮品的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魏晋学者王肃在《洛阳伽蓝记》中进一步强调茶与酒的地位,也让茶具备文化符号作用,深受国人的推崇。

(二)茶文化发展

唐开元年间,在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中记录与茶相关的文化知识,催生茶文化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大唐盛世,对外贸易措施开拓逐步完善,古代中国在向邻国输送商品时,丝绸、陶瓷、茶叶成为重要商品,而茶文化也作为一种对外文化,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细究茶文化的形成,陆羽在《茶经》中强调“精行俭德”,认为在茶文化中,高尚的品德是其根本。茶文化与“茶德”的融合,丰富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的发展,由茶元素上升到茶意境,古代诗歌、文学作品中,与茶相关的文学创作,升华了茶的意象表达。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多以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高尚、自律的品格追求[2]。茶与水的融合,清冽、甘醇、回味无穷,与酒相比,茶具有明目、清醒、高雅的趣味。茶与佛教文化的融合,“茶禅一味”思想,让茶文化更显高雅。唐人文书《茶酒论》中,茶与酒相斗,茶更胜一筹[3]。诗人杜甫、王维等也在其作品中极力推广和宣扬茶的高洁品性,夯实了茶文化在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坚实地位。

二、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的

融合逻辑

(一)茶在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基础地位

从文学层面来审视茶文化,对于茶,更多的文人以茶为创作素材,将之融入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有诗词、诗歌、歌赋等。这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潛移默化中丰富了茶文化,也让大众认识、接纳茶,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意蕴。古代文人对茶文化的解读,以追求自然,健康养生为主。从茶文化中汲取做人的道理,体会修身的思想。茶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融合,两者在内容和思想上具有相通性。一方面,茶叶作为饮品,具有解渴、消暑、明目、醒脑等功效,饮茶也是古代文人墨客交友、创作的重要媒介,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寄情,茶与文学创作的融合,为文人提供更多创作灵感。另一方面,饮茶与文学创作,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古代社会,饮茶成为体现生活品质、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志,茶文化的社会属性更加凸显。当然,对茶文化的全面认识,还要辨析其迂腐性、传统性、封建性。在古代贵族阶层,茶文化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要给予辩证看待。可见,茶文化与古代文学之间的联结是深刻、广泛、长久的。

(二)茶文化与古代文学创作的内在逻辑

细数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茶相关的文献典籍很多。茶与文学的融合,最具特色的有饮茶作诗画、民间采茶创歌舞等。诗词、画作中融入茶文化,让作品增添宁谧、清雅的格调。唐代皎然对饮茶尤为推崇,“常说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茶不仅可以消祛病疾,还能荡涤人心,赶走忧愁。宋代苏轼有诗云“仙人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将茶比作灵草,盛赞茶叶之功效。南宋刘松年在《撵茶图》中,对点茶制茶工艺进行生动描绘。从点茶的制作过程,强调用石磨来磨茶,用开水来煮茶,邀约儒士雅人相聚饮茶,展现饮茶的高雅与高洁情趣。西晋孙楚在《山歌》中写“姜桂茶荈出巴蜀”。明朝以来,茶事活动得到发展,与茶相关的歌舞小戏精彩纷呈。采茶歌,以山歌形式,表达采茶劳作的美好情感。“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各地采茶小调,人物情节多样,个唱、联唱不一。茶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融合,让文学作品博远而多元,甘醇而悠久。茶文化超越了茶事本身,在与文学创作融合中,其茶思想所营造的文化氛围,赋予古代文学作品鲜明的智慧。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彰显了民族精神,茶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融合,也让茶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

三、古代文学作品中

与茶文化相关的茶思想

茶文化,积淀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与茶文化相关的茶思想,更增添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与茶相关的古代茶专著

探究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专著更是精彩夺目。茶专著,以讲述茶文化为主体的文学作品,既呈现了与茶相关的文化,又推动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其作用功不可没。最具代表性的是陆羽的《茶经》,《茶经》是专门讲述茶学相关的专著,也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集大成者。在《茶经》中,对茶、茶文化等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建构,其影响深远,无出其右者。《茶经》中,其内容涵盖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与制茶相关的工艺、器具,以及茶叶采制、蒸煮茶叶的方法,饮茶的功能等。《茶经》对茶文化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其文化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茶经》文风上行文严谨、结构明晰,不同章节重点突出、议题鲜明。尽管各节内容不同,但却对茶文化进行了全面论述。另外,从《茶经》的语言特点来看,整部《茶经》七千的字,但却字字珠玑,语言锤炼,文风古雅而隽永。解读《茶经》其思想聚焦于“精行俭德”。茶叶既可以作为饮品,又可以作为医用,从饮茶到茶文化,将茶与人生、社会相联系,强调人的个性与修养,饮茶所传递的文化情操,更成为自我提升的重要精神财富。所谓“精行”,要求饮茶人品行端正,遵守规范、恪守传统道德精神,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的品格和修养[4]。陆羽在《茶经》中强调,饮茶既是自勉,也是对茶人修养的集中体现。《茶经》所展现的茶思想,将茶与茶人、茶德贯穿起来,也为茶文化传播奠定了人文基础。

(二)与茶相关的古代茶诗

中国的唐宋诗词文化,数量多,承载着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茶思想。诗以传情、达意,在茶诗中,将茶叶的高洁品质,通过诗文形式来表达独特的人文情感。茶诗中,赠茶以示君子之交,茶诗与社会交际相融合,催生茶诗的多彩。同样,创作茶诗来表达谢意,或者借助于茶诗来赞颂可贵的情谊,在唐宋时期蔚然成风。张九成在《勾漕送建茶》中写“勾公道义重,不与炎凉并”。在与友人送别时,以茶相赠,既颂扬友人的高尚品格,又表达别离的真切情感。托茶言情,在古代诗词创作中,往往用茶来表达难得的亲情、友情、思乡情。王安石在《寄茶与平莆》中写“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表达了对弟弟的关怀与想念,以茶托情,写出了殷殷叮嘱。杨万里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写“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對双井茶的茶形、茶色、茶汤进行了生动描写。“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反观自己,独在异乡,漂泊孤寂,从饮茶中传递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张扩在《碾茶》中,蔡襄在《造茶》中,通过诗文创作,对制茶工艺进行描写。还有《煎茶》《和张岷斗茶歌》等诗作,着重强调对煮茶过程以及评茶情景进行描绘。从饮茶到茶诗,品茗既是一种饮食行为,又融入文化审美情感。古代文人对茶的热爱,甚至一些文人嗜茶,集中体现在茶与茶文化、茶艺等文学创作中。蔡襄曾主持北苑御茶,深入茶山,了解茶艺生长环境,参与龙茶制作,改进和完善制茶工艺。尽管蔡襄衰病,但对茶叶颇为喜爱。在《和诗送茶寄孙之翰》中,从饮茶到写茶诗,将人生的感悟与饮茶相结合,表达蔡襄乐观、豁达的价值追求。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中写“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凄凉情感。

茶诗从创作风格上,呈现多样化特点。古代茶诗,因诗体等差异,其文化寓意也不同。唐朝的茶诗,以五言、七言为主,在七言茶诗中,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更是佳作。该诗从连饮七碗茶写起,写出了卢仝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并从饮茶中来表达这份喜悦之情。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中,以赠茶为媒,抒写友谊,寄托真情。刘禹锡的《尝茶》,以绝句的诗体,来表达对茶的美好体验;元稹的《一至七字诗·茶》,以宝塔茶诗形式,来颂扬品茶的美好意境。古代茶诗创作,在语言手法上,既有平铺直叙之法,又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之趣。古诗与歌的结合,以口语化虚词来增添诗文的情感,具有通俗易懂的艺术效果。比如,白居易在《闲眠》中写道:“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郑愚在《茶诗》中写道:“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茶诗在意境表达上,充满了闲适、清幽、恬静、淡泊的情趣。古代茶诗创作,多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相关联,从茶诗中寄托隐逸情趣,表达宁静致远的豁达人生。白居易在《重题》中写道:“长松树下小溪头,班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从描写森林、溪流、药铺、茶园等景物中,展现了恬静悠闲的世外桃源。茶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融合,赋予文学作品崇尚自然、禅茶一味的思想气质。

(三)与茶相关的茶小说、茶戏剧

唐、宋时期,茶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无论是诗歌,还是辞赋创作,文人多将茶文化融入其中,增添文学作品的茶思想。除了诗词外,与茶文化相关的小说、戏剧创作也得以盛行。小说和戏剧创作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就小说和戏剧中的茶文化,以及茶文化相关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在元、明、清后发展到高峰。最具代表性的有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还有刘鹗的《老残游记》等,作品中也有诸多描写饮茶、茶事场景及相关活动。以《儒林外史》为例,该小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着重描写士林的日常生活。据统计,在《儒林外史》的五十六回中,每一回都有茶事描写[5]。在茶事描写上,有上茶待客、吃茶用法、介绍饮茶场所等内容。喝茶、茶事活动,不仅体现了丰富的中国茶文化,还彰显了茶礼及民俗风情。在第一回中,端茶是待客之道。翟买办一到秦老家,就吩咐儿子“烹茶”。第二十八回中,萧金铉等人去僧官家谈租房之事,僧官见面一脸都是笑,并“煨出新鲜茶来”。谈妥后,僧官唤人打扫房间,并更换茶以待客。在第四十九回中,高翰林宴请万老爷,管家“点上一巡攒茶”,次日秦中书宴请众人,“茶上捧进十二样的攒茶来”。说明在古代礼仪文化中,茶礼是必备程序,吃茶是迎客送往的必要礼仪。关于吃茶用法的介绍,在《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山燎的滚热,送与众位吃”,在第二十九回,杜慎卿请众人吃饭后,“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条,每人一碗”。另外,在介绍茶叶类别中,《儒林外史》中有“苦丁茶”“六安毛尖条”“真天都”“银针茶”等,还有“铅壶”“宜兴砂壶”“宣窑的杯子”等茶具。《儒林外史》提及的饮茶场所有茶馆、茶室、茶棚、茶桌、茶舫、茶寮、茶亭、茶社等。对茶文化的细致描写,非《红楼梦》莫属。《红楼梦》中介绍的茶叶种类很多,如“千红一窟”“暹罗进贡茶”“老君眉”“枫露茶”“普洱茶”“龙井茶”等。这些描写饮茶的生活场景,不仅推动了文学作品情节的发展,更彰显了贾府的贵族生活。小说、戏剧作为明清时期重要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描写可谓是栩栩如生。《红楼梦》中对煮茶水的介绍,有“露水”“雨水”“雪水”“井水”等,对茶碗、茶壶的描写也细致入微。

(四)与茶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

在古代文学中,除了诗歌、小说、戏剧、专著外,与茶相关的其他文学形式,如茶联、茶谣等,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茶谣,多是记录社会生活中与茶相关的事件。茶谣篇幅相对较短,但文学寓意深刻。如《采茶调》,主要以采茶、炒茶为场景,描写具体细节和过程。茶谣本身所寄寓的情感,多是劳动人民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期盼。如《湖南·古丈茶歌》中的“阿妹采茶上山坡,思念情郎妹的哥……阿妹若肯嫁与哥,哪有这般相思苦”,以茶谣的形式表达阿妹对阿哥的一往情深。关于茶联,主要将茶文化、茶思想、书法、对联等艺术形式进行综合凝练,以表达深厚的价值与寓意。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和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相糅合而得,极具茶文化特色。郑燮的“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作为茶联也别具一番意境。

四、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与茶相关的茶文化,其艺术形式多样,意蕴深厚而丰富。茶文化源自茶,茶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文人雅士表达和俭、清雅、淳朴意念的重要载体。茶专著、茶诗词、茶小说、茶戏剧,以及茶谣、茶联、茶画等文学艺术形式,赋予了茶文化独特的人文神韵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夏霖,王俊勇.《茶经》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5(02):6-11.

[2]吴聪聪.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读[J].福建茶叶,2022,44(07):196-198.

[3]潘斌.茶酒争胜与文化张力:以《茶酒论》为中心的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02):30-36.

[4]彭博.宋代新儒学与茶文化的普及[J].现代交际,2021(22):103-105.

[5]闫茂华.海州文脉:明清小说中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播——《西游记》《儒林外史》《镜花缘》例举[J].江苏地方志,2023(01):39-43.

作者简介:

李佳鑫(1994-),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茶文化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