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逸图书馆述略

2023-09-16 13:23张佳佳
新楚文化 2023年7期

【摘要】喜洲苍逸图书馆,位于云南大理喜洲镇,为私立图书馆,是由云南早年著名实业家严子珍先生捐资,是云南首批乡镇图书馆,于20世纪30年代末建成开放,是大理历史上第一座图书馆,也是喜洲白族居民建筑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本文通过多方搜集严子珍生平事迹及梳理“永昌祥”商号的建立,考证其捐建过程,对于进一步了解苍逸图书馆或大有帮助。

【关键词】永昌祥;严子珍;苍逸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7-0077-04

一、近代图书馆产生的背景

中国在近代社会以前是没有图书馆的,很多书籍多散落分布在官宦富商大贾之家。在清末时期,无论是公立图书馆还是私立图书馆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图书馆的数量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增长。图书馆创建之后,为了达到铭记历史的目的,时人便刻石立碑,苍逸图书馆也不例外,要探寻图书馆建立的背景,便需了解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史[1]。

在明清时期,西方的很多观念、思想,科学技术伴随着西学东渐而来,而耶稣会士在其中无疑扮演者核心纽带作用。在这一时期里,“耶稣会传教士是以知识传教模式打开中国大门,在中国立足发展的”[2]。随后,西方的各种思想传入我国,而图书馆的思想便伴随于中。其中有一本书是《职方外纪》,是为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所作,书中详细介绍了世界地理的中文文献,由于中国当时没有“图书馆”的名称,书中将西方的图书馆翻译为中文的书院,而在之前,中国只有藏书楼、藏经楼的概念,全然不知图书馆为何。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是伴随着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产物,从18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由于太平天国战争,英法战争接连不断,封建藏书楼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冲击,由许多开明士大夫带头,学习西方思潮渐渐多了起来,有关西方图书馆的观念和思想也传入我国,随着西方图书馆思想的冲击,封建经济的解体,封建文化日趋没落,藏书楼也渐趋解体。19世纪末,随着戊戌变法的开展,一些开明的维新派人士纷纷要求设立新式学堂,建立公共藏书楼。据统计,在1896年前后,共成立学会87所,学堂131所,报馆91所,并纷纷搜集新学、西学文献,设立藏书楼和阅览室。1902年,我国第一座图书馆——古越藏书楼建立,图书馆设置章程,公开借阅。古越藏书楼虽沿用旧式称谓,但它是晚清藏书家徐树兰仿照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建立起来的第一所中国近代新型图书馆。此后,湖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也纷纷建立。在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随后各地图书馆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藏书楼虽然以私家的形式依然存在,但总趋势是日趋减少,图书馆从数量到规模陆续扩大,藏书楼以私家居多,基本不对外开放,以保存书籍为主,图书馆则存在藏书和借用两方面,以公用居多,从藏书楼到图书馆这个转折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转折的一个缩影。

辛亥革命胜利,促使清末以来建立的各省立图书馆对外开放,并陆续建立了各种公共性质的图书馆。同时,又颁布了有关图书馆的法令、法规。国民政府提倡办图书馆和民教馆,这一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据中华图书馆协会统计,1925年全国有图书馆502所,藏书310万余册,其中公共图书馆259所,学校图书馆171所,其他类型图书馆72所。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十年时间内,图书馆就发展了十余倍。据《申报年鉴》统计,1936年国统区各类型图书馆总数达5196所,其中学校图书馆2542所,普通图书馆l502所,机关团体图书馆162所,民众图书馆990所。最大的北平图书馆(原京师图书馆)藏书50万册。但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图书馆事业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只剩下300多所。

苍逸图书馆便是在民国提倡建立图书馆的背景下建立的,在苍逸图书馆碑刻中曾言“欧美之人,无论男女,莫不富于公共之观念。固凡关于公共之设施,糜不备具,如图书馆……最大者为巴黎之图书馆,所藏之书,共三百万部;次为伦敦之图书馆,所藏共一百万部;又次为圣彼得堡之图书馆,所藏共一百五十万部”[3]。可知,当时人们对西方图书馆的馆藏观念,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

二、严子珍创办苍逸图书馆其事

谈及苍逸图书馆,不得不提严子珍和“永昌祥”商号,作为苍逸图书馆的捐建者,他所经营的“永昌祥”无疑为他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严镇圭(1871-1941),字子珍,晚号苍逸老人,大理喜洲人。幼年随生母董氏改嫁而到严家,13岁时在继父严承园开设于下关的“永兴祥”日杂店做学徒。1903年与江西的商人彭永昌、喜洲北村人杨鸿春3人,加之12个合作伙伴入股成立“永昌祥”商号,利用他们原来建立起来的商业网络,将经营规模和流通范围扩大,迅速占领了川滇的半壁江山。“永昌祥”商号在创业之初,就建立了各項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盈余分配和经营管理条款,非常详细,一直遵循经商。严子珍、彭永昌和杨鸿春共同经营了“永昌祥”商号14年,1917年彭永昌和杨鸿春退伙,“永昌祥”商号由严子珍单独管理经营。

“永昌祥”具体经营品种有棉花、布匹、茶叶、黄丝、猪鬃、大烟、金银、外汇、山货、药材等。其中,黄丝、猪鬃、金银销印度、缅甸等国和香港地区,供英、美等国,再运回洋纱、洋布、百货等;茶叶主要销四川,然后从四川收购黄丝销缅甸,因此有“川销滇茶,缅销川丝”之说;在缅甸和我国香港、云南之间做外汇买卖。经营地区遍及长江以南诸省,曾在上海、武汉、香港、广州、重庆、成都、嘉定(乐山)、宜宾、西昌、万县、柳州、保山、腾冲、昆明、下关、丽江、拉萨等70余处设分号,还在缅甸的仰光、曼德勒、新街、腊戌,印度的噶伦堡、加尔各答等地设国外分号,在缅甸开丝厂,到美国贩运货物等。此外,曾先后开办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喜洲猪鬃厂、四川黄丝厂,有职工3000余人。还投资个旧锡矿、合力公司、个碧石公司、宝明电力厂、顺宁茶山、万新纸厂、瑞成公司、玉昌商行、惠昌、永顺、三和行、新宜化工厂等企业和商号。遍及中国大江南北,远至国外,成为云南省首屈一指的著名民族资本企业。在1917年散伙时,“永昌祥”商号的资金仅有32381两白银,到1937年严子珍退隐时,“永昌祥”的资本达到了1825900两白银。[4]“永昌祥”的成功无疑为严子珍奉献社会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云南省政府曾多次对他进行表扬褒奖,见图1、图2。

严子珍虽是早年辍学经商,但他生性好学,在各地行商时,每到一地就留心地方掌故,与当地文人墨客相交,深感教育文化的重要,而喜洲地区,学习气氛浓厚,魁儒迭出,小学中学教育很发达,学生众多,严子珍先生见图书短缺,学生只知课本,遂捐资兴建图书馆。馆名为苍逸者,即严镇圭别号也,开馆之日有中外人士参加立标仪式,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1月1日大理县长王仲杰、杨勉率绅民恭颂。里人观三赵甲南撰文、大理县长王仲杰书,标记石碑永志纪念。著名白族文人赵甲南先生在图书馆开馆时曾撰一副贺联:“落成于二十九年,此馆可长存不朽,搜集有三千余卷,何人能遍阅无遗。”楹联中所写所落成于二十九年,搜集有三千余卷皆是对建馆历史和藏书规模的纪录。苍逸图书馆有馆藏图书达三千七百多种,共计一万多册,图书馆设备配置齐全,室外环境雅静,可供玩赏。图书馆始建于1938年1月,于第二年9月竣工。总计有九间十室,共花费新币十二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元,合国币六万二千一百八十一元。馆藏以古籍为主,有《资治通鉴》《万有书库》等,藏书编有书本式目录。1953-1954年初,大理县文化馆接收了苍逸图书馆的书刊约2.8万册,其中大量是古籍,并有民国时期的报纸杂志《云南日报》《正义报》《新华日报》和《中学生》《新少年》》等报刊[5]。

三、读者眼中的苍逸图书馆

苍逸图书馆落成后,由于紧靠学校,便成为师生看书读报、课余休闲的好去处,为知识普及和传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4年,喜洲师范毕业,分配到大理县五台镇(喜洲所在地)中心学校任教。学校校本部就设在著名民族资本家严子珍创办的“苍逸图书馆”里。馆里藏书丰富,报刊较为齐全,环境幽雅。武昌迁滇华中大学当时也在喜洲,文风鼎盛……苍逸图书馆里有一份《国语千字报》(重庆出版),短小、浅显,适合小学生阅读。我的处女作《我的家乡》《我的爸爸呢?》就是在上面发表的。”

苍逸图书馆的建成,无疑也为喜洲当地的居民提供了便利的读书环境,有着良好读书环境,有着浓厚的读书氛围,这大概是喜洲魁儒迭出的原因,以严子珍为首的喜洲商帮深谙文化兴邦,教育振国之真理,怀一颗拳拳报答父老乡亲和故乡哺育之恩的热心,开云南建乡镇图书馆之先河,在旧中国谱写了一曲开启民智、教育乡民的激情壮举之歌[6]。

四、郑天挺与图书馆

郑天挺在访古日记八月五日至十三日里曾多次提到苍逸图书馆,1944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西南联大部分教授应邀为大理修方志与华大教授韦卓民、许烺光、包渔庄、林之棠等对当地风俗文化的考察调研。对于这次合作,时任西南联大总务长的郑天挺教授在这次活动日记里有详细的记载。

“又晤林之棠、黄秋浦、卞彭年、肖之的、包渔庄、傅子嘉(懋勣),均华中大学教授。于渔庄处见鸡足山传衣寺(今俗称袈裟殿)石刻明慈圣太后像,墨本作观世音莲花座,容甚丰,上有‘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之宝,御制像赞曰:‘唯我圣母慈仁,天感斯嘉兆,阙产瑞莲加,大士像勒石,流传延国福,民霄壤同坚。下题:‘大明万历丁亥年(1587)造,隆武丁亥年十二月初八日,弟子林云志重刊,勒石于鸡足山传衣寺侍奉。此隆武纪年在滇中甚少见,向传滇中未尝奉正朔,且隆武亦不应有丁亥十二月。六时,还苍逸图书馆。”

“观毕回县中。五时,华中大学设宴于王家祠堂,即包渔庄、黄秋浦所居,招待同来诸人。闻渔庄病疟,温度至四十一度六,已不省人事。上午犹自己上街买药,大便后即感昏迷,医生为打强心针二、吗啡针一,并为灌肠,温度所减有限。日前渔庄到大理,三日与余等同诣杨可丞,晚间尚往看戏。四日谓疮疾作不能与吾辈乘船而先回。五日余等到喜洲尚来苍逸图书馆相视。下午余等指之,谈尚甚健。余唯于其殷勤招待时之一刹那间,见其微蹙其眉,有痛苦状,不意隔日之别竟沉重至此。八时天阴雨,归图书馆,卓民、萃田均大醉。(待续)”

“九时至包宅公祭渔庄先生,致赙一千元,送殡至停柩庙。天大雨,衣履尽湿。同来诸公自包宅送至图书馆门前,华中教职员学生送至五台中学门前,余与韦、黄、肖、卡及子嘉、维商送至庙,萃田自图书馆送至庙。泽承腹痛发烧,至图书馆门前体不支,随入喜洲医院。数日以来,泽承在包宅帮事极累且极伤心,遂病矣。”[7]

“九时半,皆乾就、年芳、梦麟、鸾和、俊昌,请泽承、之棠导游三灵庙,由所住苍逸图书馆向西行至村口外通公路处有石坊,已圮,据云乃镕西大哥家者,惜匾额已不见。行三数里,涉一溪,登小山抵三灵庙,门题‘三圣灵宫,有道光壬寅(1842)熊万年题‘惠我无疆额,门殿塑白马于左,红马于右,各以马童牵之。中殿无所祀,已成过厅,左列小塑像十,右列小塑像十一,土俗凡还愿者必塑小神像陈于庙,即此地悬画板皆三灵神迹,惜存其四,更不辩故实。殿后有乾隆已巳(1749)杨联允题‘恩覃碧水额,乾隆二十五年(1760)杨联第题‘圣武昭宣额,又有辛卯一联,不辩年号。”[8]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可知图书馆还承担者外来宾客的接待的功能。由于图书馆环境清幽雅静,郑天挺当时居住在喜洲苍逸图书馆,达十余天之久。在喜洲这些天,郑天挺曾多次参观当地文物史料,并于当时的华中大学教授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对于郑天挺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回忆,对于苍逸图书馆而言,也不失为一种美谈。

五、图书馆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该图书馆由政府接管。1954年初撤销,藏书并入大理县文化馆图书室,房屋转由小学管理使用。1985年由喜洲董永川建筑组修葺一新。2000年后,为重新开放该图书馆,喜洲镇政府及办事处开展了图书征集捐献活动,为重新开放图书做了努力,并逐步恢复了部分功能。2020年10月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展开对苍逸图书馆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并邀请大方书店入驻经营管理。一座好的书店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苍逸图书馆的管理单位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以“委托运营服务”的管理模式,结合其历史属性,引入实体书店,保留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在修缮过程中,图书馆外部均保留着原有的古风古韵,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历史还原,内部在保留原结构和原色调的基础上又加以精致摆件与装备,设有公共以及私人阅读区域,迎合现当代的生活艺术。图书馆还在院落设有“休闲吧”,同时还引入当地扎染、泥塑、甲马等文创作品,将文化融入商业,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

六、结语

“文不经商,仕不理财”,经商和读书在人们认识里不可调和,但在喜洲却特别融洽,独特的地理位置,特色的商帮文化,使这里的很多商贾赚钱后都热衷于本地的教育。苍逸图书馆碑见证了严子珍先生对于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帮助,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严子珍先生还斥资修建图书馆,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有了成就不忘造福乡里的精神,也展现了中国人热心于教育,宣传民族文化的热情。教育培养人才,教育兴国,教育强国,虽然严子珍先生已经逝世许多年,碑刻也经过岁月的洗礼,风吹日晒,但是碑文的内容能保留下来实乃一件幸事,碑文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注释:

①龙云:《云南省政府公报》第12卷第26期,1940年,第14-15页。

②龙云:《云南省政府公报》第11卷第52期,1939年,第27页。

参考文献:

[1]张向月.民国时期的图书馆碑刻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1.

[2]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9.

[3]中国民族百科全书[M].李德洙,杨聪,主编.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4]赵甲南.新建大理史城镇苍逸图书馆记[M]//张树芳,赵润琴,王怀清,主编.大理丛书·金石篇:卷5(续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5]喜洲镇志编纂委员会.喜洲镇志[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199.

[6]张文渤.我的文教情缘[M]//杨恒灿,主编.大理当代文化名人:文史篇.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7]郑天挺.大理访古日记[M]//赵寅松,主编.白族文化研究2002.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78.

作者简介:

张佳佳,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