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尹善道《孤山遗稿》中的汉诗分为咏物诗、咏怀诗、叙事诗、纪行诗、山水诗、酬赠诗、神游诗、挽诗、思亲思君诗等,并对这些诗歌的内容以及诗歌中政治抱负的言说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尹善道是个仕途失意的文人,他对政治理想进行言说的素材极为广泛。只是这种言说有时是正向的,有时则是反向的,山水诗中则出现了“零言说”现象。
【关键词】尹善道;汉诗;理想;政治;言说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7-0030-04
一、引言
尹善道(1587年-1671年),字约而,号孤山,是李氏朝鲜王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大家、卓越的时调诗人,擅长以优美的韵律描绘山川美景。除了朝鲜语文学作品,其文集《孤山遗稿》[1]中共收录有258首汉诗,其中第一卷250首,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集古诗,此外第六卷中还收录了《钱塘春望》《冒雪访孤山》等8首长诗①。这些诗歌按照创作年代排序,以作者14岁(1600年)时所做的五言绝句《自国岛廻舟》开篇,时间上横跨作者一生,是珍贵的域外汉籍资料,在研究其文学思想和文学成就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韩国古典翻译院[2]认为目前学界对尹善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朝鲜语文学作品上,对其汉诗与散文等文学作品的研究不够重视,指出尹善道汉诗数量大,是其朝鲜语诗歌的4倍多,作者在自己的各个人生阶段都留下了汉诗作品,且认为汉诗有其独特的诗歌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由此指出我们应该对这些汉诗作品加以重视,对之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中韩两国对尹善道汉诗的思想进行过研究的学者主要有Oh Sun-Ju[3]、金艺铃[4]等,他们认为屡遭流放的尹善道志在“朝堂”却因性格关系不得不一次次面对“江湖”,指出其诗歌旨在表达对“朝堂”理想的渴望。目前的研究多着力于对尹善道汉诗思想性的提炼,对其汉诗内容与文本本身的研究较少。本文在以上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细读文本,对尹善道汉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探讨引发尹善道言说“理想”的题材特征,分析各类题材对“理想”的言说方式。
二、尹善道汉诗歌题材的多样性
(一)咏物诗
尹善道善于托物言志,通过对日常器物、动植物等吟咏寄托感情。《孤山遗稿》中《咏砚滴呼韵》《咏一日花》《咏小砚》《咏鸡》《咏灯花》《咏房中共盆松梅》《古琴咏》《消冰花》等诗。如:《咏砚滴呼韵》②:
形似仙桃落九天,口如鹏噣举波边,胸中云梦惟泓识,丽泽多年意犹坚。
这是尹善道早年写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砚滴”的描摹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达了坚守自我、坚持理想、不改初衷的意志,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了作者高雅不俗的生活情趣。再如《咏一日花》:
甲日花无乙日辉,一花羞向两朝晖,葵倾日日如冯道,谁辨千秋似是非。
这首七言绝句写于1618年作者第一次被流放期间。此诗歌通过对“一日花”的吟咏,表达了自己虽遭流放,但仍然怀揣一颗坚定不移的忠君爱国之心,坚持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冯道与田千秋的嘲讽,表达了对朝中曲意逢迎者的不屑态度。
(二)咏怀诗
《孤山遗稿》有不少咏怀诗。其中直接以“咏怀”为题的诗歌便有两首。一如《次韵谦甫叔丈咏怀两首》之第二首:
人间轩冕断无希,惟愿江湖得早归,已向孤山营小屋,何年实着芰荷衣。
这首诗写于1616年尹善道第一次出仕时期。作者发现他所在的朝堂并不是他理想的朝堂,自身性格与官场上相互倾轧的现实格格不入,很难实现当上高官这样的朝堂梦想,于是便渴望投身江湖。对《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的态度与品格。再如《用前韵咏怀》:
谁将七尺马牛裾,宜与化翁游太初,义是人间男子路,仁为天下丈夫居,潜心四象两仪理,着眼三皇五帝书,大鼎珍烹何足羡,兴酣菰米配鲈鱼。
该诗写于1646年作者隐居期间,作者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他无心政治与朝堂,在江湖生活中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尹善道无论是为官期间,还是隐居期间,其咏怀诗都透露着对政治的不屑与对江湖的向往。本文认为这是对其自身理想的反向言说,是作者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时的一种自我安慰与解嘲。正如他1642年《乐书斋偶吟》所感叹的那样:
眼在青山耳在琴,世间何事到吾心,满腔浩气无人识,一曲狂歌独自吟。
“满腔浩气无人识”,一语道出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伤与落寞。政治理想不得施展,只能隐遁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美景与雅乐中似乎忘记了人世间的烦恼,但一转头,却又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黯然神伤。
(三)叙事诗
尹善道的叙事汉诗一般写日常琐事。如《女奚破盥面老瓦盆》:
莫为破匜嗔小鬟,客居买取任他艰,山家奇事天教我,从此前溪抔洗颜。
这首诗作于1616年至1617年作者第一次遭流放期间。将“脸盆破了”这一生活琐事入诗,有叙有叹,借小事抒发流放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与之类似的还有1641年隐居期间写的《玩月》:
玩月苍岩下,飞蚊作雷声,畏之欲入室,无由抱秋明,宁将遍身痒,博此一心清,啖咋任汝为,霜风会有时。
作者从“赏月时被蚊子叮咬”这一小事出发,以“蚊”喻人,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向黑暗势力妥协的意志。
(四)纪行诗
《南归记行》是一首纪行长诗,写的是1611年作者南下回故乡海南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用“征马迢迢渡汉水”“平川荒垄重重隔”“玄黄拒地鞭无力”等表達路途遥远,崎岖不平,极言一路之艰辛;用“曲直溪山六十里,长短书屏三百叠”“万谷喧轰沸笙钟,千峰照耀妆珠玉”记录路途中或秀丽或壮观的风景;以“姑家夫子情款曲,细酌软语永今夕,马粟掩牢奴饭白,西窗桂影唤人行”等诗句言说一路上亲故们的热情招待;用“小弟踉跄越门限,季妹娅奼语罗幕”“疾病饥寒疑始释”等诉说长途跋涉后终与家人相见时的激动与欢喜。在这首记行长诗的末尾,作者发出了“幽人从此莫远游,远游亦勿过时复”的感叹。
这虽然是一首纪行诗歌,但作者也不失时机地表达了自己的朝堂梦想:
是日陌上逢高轩,云是岭南新方伯,仆从扬扬马如飞,前队朱衣鸣画角,丈夫得志岂易得,愿苏颠崖百万亿。
作者路上见到官员的车马,便祈愿这位官员能拯救黎民。这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渴望实现政治抱负,忠君爱民,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生理想。
(五)神游诗
尹善道虽然没有来过中国,但对中国的一些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這种向往体现在他的神游诗里。其神游诗如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钱塘春望》,年老隐居时写的《客心洗流水》等。这两首诗歌分别写“我”在“西湖”与“峨眉”“蜀地”等处神游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长诗《钱塘春望》从春日西湖与其周边美丽繁华的自然人文景观描写入题,一番怀古咏叹之后,复以西湖与周边的自然人文景观描写收尾,通过对西湖及其周边自然、人文、社会景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以西湖以及杭州的向往之情。同时,通过对发生在西湖周边的朝代更迭事件的感慨哀叹,表达了作者爱国慕贤、渴望英雄出世的情怀以及求之而不得时的伤感与惆怅[5]。
(六)酬赠诗
《孤山遗稿》中收录最多的汉诗是酬赠诗。这些酬赠诗记录了作者与亲友之间的交往唱和,寄托着亲情友情等各种情感,同时也是作者表达自己人生与价值观念、抒发情感的重要通道。如1608年《赠梁秀才呼韵》:
梁家秀才曰子浩,被体以褐怀宝玉,长松落落立远峰,上有孤鹤下琥珀,龙钟于世悔有耳,今日幸听峨洋曲,凭君莫谓久无事,良弼不曾弃圣辟。
从诗中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尹善道,是非常珍视、欣赏这位能弹奏“峨洋曲”的朋友的。作者是爱音乐,爱乐器,爱懂音乐之人。晚年的酬赠诗中,还有一首《赠别权伴琴》是写给乐友的:
山门晚出送吾君,人世闲忙此路分,借问何时随我去,集仙台上弄晴云。
作者希望这位朋友“权伴琴”能和他一起远离尘世烦恼,做个洒脱的神仙。同样是面对“知音”,年轻时的尹善道劝对方入世上进,争取为朝廷效力。晚年时的尹善道则劝对方出世逍遥。这种矛盾同样可以在尹善道的诗歌找到答案。他在1645年创作的《对案》中称“谁曾有仙骨,吾亦爱纷华”,表达自己原本也是个热爱世俗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仙风道骨的。所以,此处尹善道劝“权伴琴”与自己一同出世做神仙,并不代表尹善道晚年时放弃了朝堂理想,而是坎坷人生经历使他在求而不得时学会了自嘲,习惯了对理想的反向言说而已。
(七)挽诗
《孤山遗稿》中共收录有30余首挽诗。这些诗歌有悼念亲人长辈的,悼念朋友以及朋友家人的,还有悼念自己妇人和儿子的。1639年,刚刚结束了一段流放生活的尹善道听闻自己庶出的爱子尾儿被天花夺去的幼小的生命,不禁心如刀绞,遂赋长诗一首,诗名“悼尾儿”。《悼尾儿》先用“途中闻汝死,未哭心先悸”言说自己的丧子之痛,然后铺展开来,回忆自己中年得子的喜悦,称赞尾儿的懂事,再现父子相处的暖心细节与分离后的思念和牵挂,表现对失去尾儿的自责与痛心,最后用“修短实有命,伤生为道累,何为无益悲,理遣吾庶冀”句进行自我安慰。
如上所述,在《悼尾儿》的末尾,作者认为太过看重生死就会影响对“道”的追求,劝说自己从没有用的悲痛之中走出来,希望能用理性战胜感情上的悲伤。此处的一个“道”字,表达了被朝廷重新启用的尹善道,在踌躇满志赴任路上,希望自己快点忘记伤痛,理性理智地投身到自己的朝堂梦想中。
(八)思亲思君诗
尹善道在被流放期间创作了不少思亲思君题材的诗歌。如《次乐忘韵》中的“人间百事已忘情,一念君亲耿耿明”“圣主恩天地,微臣偶此身,杜门思改过”,《属患头痛无聊展读九歌有感复用前韵》中的“伊昔行吟子,忧君不计身”,《复用前韵》中的“去留惟帝命,生死任君仁”,《晓行》中“遥想高堂秋梦觉,昧儿安否苦相思”等均是表达父母、君主思念之情的诗句。
《以降日有感》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思亲诗,现摘录如下:
当日爷娘鞠育时,岂知伊蔚③[6]乃如斯,衰迟更念恩勤意,不是囚山泪欲垂。
作者在自注中交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1660年,尹善道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三次流放。阴历六月廿一,在流放地三江,作者迎来了人生中的第74个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者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引用《诗经》“蓼莪”中的意象,把自己比作愧对父母的不成器的杂草“蔚”,最后一句“不是囚山泪欲垂”更是正话反说,表达了垂垂老矣的作者仕途上一路碰壁,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一生郁郁不得志的辛酸与悲伤。
(九)山水诗
在朝鲜语文学方面,尹善道是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生前热衷于园林造景,他在韩国全罗南道莞道君建造的芙蓉洞园林,因为具有较高的历史与审美价值,1992年被韩国政府认定为368号历史遗迹。其文学作品也成为现代园林美学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资料。作者一生创作了不少山水田园诗歌,我们从其中一部分山水田园诗中仍能读出作者对理想或正向或反向的言说。如晚年隐居时的一天,在作者亲自命名的“洗剑亭”里,天下着雨,亭边枫叶似火,耳边响起宴乐的歌声。尹善道为此作了《甲辰仲秋初五日登洗剑亭》:
天作之台人作亭,大江小涧肯廻萦,燕姬惯唱江南区,楚客偏伤泽畔行,万谷笙钟添醉兴,百林金碧恼游情,清澜准备龙泉洗,好手谁屠偃海鲸。
这首诗歌主要写美景、音乐、宴饮带来的享受与舒畅、快意心情。同时诗中的“楚客”“斩鲸”等意象也隐约表达着作者的政治抱负。但在部分山水田园诗歌里,却完全看不到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言说。如1642年,作者得到了一个洞窟,将它命名为“金锁洞”,因作《初得金锁洞作》:
鬼刻天悭祕一区,谁知真箓小蓬壶,琼瑶万仞神仙窟,山海千重水墨图,兔跃鸦腾窥断嶂,风颠雨暗在平芜,登临记得前宵梦,玉帝何功赐与吾。
再如第二次流放期间,他看到翠屏瀑布下方的岩石平坦宽阔如瑶席,瀑布后方山势高耸如玉楼,便写了《雨后戏赋翠屏飞瀑》:
云锦屏高瑶席上,水晶帘迤玉楼傍,如何有此豪奢极,自笑幽人忽滥觞。
以上这两首诗,都抒发作者了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之情,同时,前者表达了对天赐美景的感恩与欢喜,后者表达了作者在心理上对拥有诗中所言美景的极度满足。在神奇美妙的自然山水景观面前,作者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诗歌中完全不見通常对政治理想的正向或反向言说。这种“零言说”现象在尹善道的其他题材的汉诗中是很少见的,这一方面反映了尹善道对瑰丽奇绝的自然风光的极度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自然风光之美对人心理的疗愈作用。
三、结语
首先,本文对《孤山遗稿》中的汉诗按照题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整理,并探讨了各类诗歌的思想特征,考察了作者言说自身政治/朝堂理想的媒介与方法。
仕途坎坷的尹善道一生都在追求政治理想,渴望政治抱负得以施展。他的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各种题材的诗歌里,触发他言说理想的媒介无处不在,一个物件、一件小事、一处风景、一个人、一程路、一首诗、一段静默的时光,都能使作者想到自己的政治梦想。作者诗歌中的物、人、风景、事件、情感多是高雅不俗的,即使需要将世俗的人、物、事、景、情写入诗歌,作者也会用他极具文采的语言,引经据典,以雅写俗。
尹善道对理想的言说,有直言渴望为朝廷效力的正向言说,也有表达对仕途不屑,渴望归隐山林的反向言说。从时间上来看,他在少年与青年时期更多地采用正向言说,在中晚年时期则更热衷于反向言说。从诗歌内容上来看,他的咏物诗、咏怀诗、叙事诗、纪行诗、酬赠诗、神游诗、挽诗、思亲思君诗里均充满着他对理想的或正向或反向的言说。
在对尹善道汉诗进行分类探讨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其部分山水诗歌呈现出了对政治理想的“零言说”现象,这与其他类型的诗歌有所不同。此类山水诗歌纯粹为了表现瑰丽奇绝的自然风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看不到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表达。在作者的现实与日常里,除了能包容万象的自然山水,再没有什么事、物、人、情能让作者忘掉理想,忘掉现实中的不如意。尹善道为什么能成为朝鲜历史上有名的山水诗人?他的朝鲜语诗歌为什么对山水风景情有独钟?这应该与山水美景带给他的物我两忘的极乐的审美体验有关。政治清明的朝堂是他的社会理想空间,美丽的山水风景则是他的自然理想空间。
尹善道的汉诗,就是一个饱学中国文化和文学经典、忠君爱国的朝鲜文人,用感情饱满、诙谐的笔触呈现出的对社会理想空间的向往和对自然理想空间的热爱与赞美。
注释:
①关于尹善道汉诗数目,Ryuh Geun-an称共有360首,这应该是把组诗拆开计算的结果。本文以民族文化促进会《孤山遗稿》的目录为准,一个组诗视为一首。
②本文所选尹善道汉诗引自民族文化促进会(1988),下同。
③“伊蔚”句出自《诗经·蓼莪》,全句为:“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意为:高高莪蒿叶青翠,不料非莪而是蔚,可怜我的爹和娘,生我养我太劳累。
参考文献:
[1]尹善道.孤山遗稿[M]//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第91集.坡州:景仁文化社,1988.
[2]韩国古典翻译院.孤山遗稿译注[DB/OL].[2023-02-01].http://db.itkc.or.kr/inLink?dataId=ITKC_BT_0332A.
[3]Oh Sun-Ju. A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and life of Gosan Yun Sun-do[J].THE KOREAN ESSAYS ON SIJO LITERARY SCIENCE,2005(7):241-260.
[4]金艺铃.略论苏轼与尹善道[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2):82-88.
[5]马瑞.李氏朝鲜时期文人笔下的“西湖”形象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18-20.
[6]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22.
作者简介:
马瑞,女,汉族,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