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明,兰雨燕,陈乐春,陈水金,张幻真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推拿部,福建 福州 350003;2.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腰肌劳损指腰骶部肌肉及其附着点周边软组织的损伤,腰部一侧或双侧的弥漫性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常因长时间的体力劳动,静力性劳伤及急性创伤后失治而形成[1]。常用治疗方法有口服消炎药、物理治疗、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短时效果确切,但容易复发,原因在于腰肌劳损患者的腰椎功能不足,受限明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往往动作不慎致使腰部反复扭伤,甚至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因此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尤为重要[2]。寻求能够增强腰椎功能的方法被逐渐重视,近年来功法锻炼防治腰肌劳损越来越得到认可。目前传统功法锻炼治疗骨科疾病被广泛应用,已证实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少复发[3]。各类功法中以八段锦习练者众多,八段锦始终强调“以腰为轴”,配合患者的主动意识、肢体运动和呼吸吐纳,可达到舒经通络、强健筋骨和调养气血等功效,对于运动系统疾病疗效显著[4]。本研究旨在验证八段锦改善腰肌劳损患者腰椎功能的应用价值,随机选取2020 年8 月—2022 年8 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就诊的60 例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八段锦锻炼与常规腰背肌锻炼后的腰椎功能评分、腰椎活动度和肌力、腰背肌肌张力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28~60 岁,平均(43.52±1.21)岁;病程3~10 个月,平均(6.3±0.5)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 例;年龄25~58 岁,平均(44.63±1.34);病程3~12 个月,平均(7.1±0.6)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腰肌劳损”的诊断描述患者;②年龄25~60 岁患者;③病程≥3个月患者。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②患有腰椎骨折、椎弓根裂、椎管内占位、腰椎椎管狭窄、严重骨质疏松等其他脊柱病变患者;③2 周内接受过本病相关治疗,或者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任何治疗患者。
干预流程:①成立运动培训小组。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八段锦及常规腰背肌锻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3 年所编的八段锦套路,常规腰背肌锻炼包括飞燕式和五点支撑。②前2 个疗程,患者到医院运动治疗室进行训练,共10 d。③后2 个疗程锻炼在家中进行,康复师通过微信群视频带领,共10 d。
观察组由康复师带领进行八段锦训练,八段锦有八式:①两手托天理三焦;②左右开弓似射雕;③调理脾胃须单举;④五劳七伤往后瞧;⑤摇头摆尾去心火;⑥两手攀足固肾腰;⑦攒拳怒目增气力;⑧背后七颠百步消。30 min/次,1 次/d,5 d 为1 个疗程,进行2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力求动作标准规范,2 个疗程后患者能熟练练习。
对照组由康复师带领进行常规腰背肌锻炼:飞燕式和五点支撑,30 min/次,1 次/d,5 d 为1 个疗程,进行2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力求2 个疗程结束后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①比较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得分越低表示肢体功能障碍越轻。0~4 分表示无肢体功能障碍;5~14分、15~24 分、25~34 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重度肢体功能障碍;>34 分表示肢体功能完全丧失[5]。
②使用脊柱测试评价训练系统(Tergumed)检测仪检测腰椎3 个平面的活动度和肌力的变化,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随着腰椎功能改善,测得的活动度和肌力数值提高。
③比较腰背肌肌张力-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使用Tecnobody 体位治疗床对人体后表链肌张力状态进行评估,通过压力传感系统客观量化压力传感层的负重分布,再经过软件计算得出肌张力系数K 值。操作过程为:先将Tecnobody 体位治疗床调至180°水平,让研究对象仰卧其上放松,记录此时研究对象对治疗床产生的压力值(M),再缓慢将治疗床调至120°,记录此时压力值(N)。软件将治疗床180°及120°角度下记录的压力值自动计算得出的数值即为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 值,公式为K=(M+N)/M。随着腰椎功能的提高,K 值会降低。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锻炼后观察组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ODI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ODI 评分比较[(),分]
?
锻炼后观察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活动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锻炼后观察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肌力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比较[(),cm]
表2 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比较[(),cm]
?
表3 两组患者腰椎肌力值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腰椎肌力值比较[(),N]
?
续表3
表3 两组患者腰椎肌力值比较[(),N]
?
锻炼后观察组K 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腰背肌肌张力-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 值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腰背肌肌张力-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 值比较()
?
有研究证实腰肌劳损的病理变化主要涉及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但腰背部肌肉肌张力升高、肌力下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6]。肌肉疲劳时会导致肌张力增高,肌纤维异常短缩,肌肉无法正常收缩,肌力随之减弱[7],肌力不足后姿势控制能力减弱,腰部易发伤痛,肌肉疼痛时会保护性地引起肌张力进一步增高[8],进入了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的恶性循环。异常的肌张力增高会引起骨骼肌的结构病变,包括肌纤维损伤和微血管、神经卡压变性,继而发展为肌肉劳损[9]。腰肌劳损患者腰椎关节骨质增生、软组织退化后腰椎逐渐失去灵活性,加上肌张力增高后腰部更加僵硬,导致腰椎活动度降低。腰椎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估是腰椎功能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锻炼疗效的主要依据[10]。因此,本研究采用观察腰椎肌张力、肌力和活动度以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来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腰背肌肌张力K 值(1.37±0.03)低于对照组(1.57±0.02)(P<0.05)。陈丽媛[11]将八段锦结合推拿应用于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结果显示K 值(1.26±0.02),低于对照组(1.36±0.04)(P<0.05),与本研究结果共同验证了腰肌劳损患者锻炼八段锦后腰背肌张力明显降低。八段锦通过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大幅度的腰部活动,能有效牵拉腰背部肌肉,改善肌纤维的延展性和顺应性,降低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的血供和缓解神经卡压,进而促进劳损肌肉的修复[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腰椎3 个平面的肌力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陈丽媛[11]在其研究中运用等长最大肌力测评系统测得患者八段锦锻炼前后腰椎肌力变化:锻炼前前屈后伸(109.37,135.60)N、左右侧屈(106.11,103.28)N,锻炼后前屈后伸(153.11,217.28)N、左右侧屈(148.56,145.45)N,显示肌力有明显提高,与本研究共同验证了八段锦能有效提高腰椎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肌力。本研究增加了左右旋转肌力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左旋转肌力(340.47±95.55)N、右旋转肌力(327.53±87.27)N 高于对照组(242.38±86.18)、(231.90±82.47)N(P<0.05),验证了八段锦强化腰椎旋转肌力优于常规腰背肌锻炼。腰椎的旋转功能有赖于腰方肌、多裂肌、腹内外斜肌等核心肌群,强化核心肌群能提高腰椎稳定性,腰部在动态和静态状态下都需要腰椎稳定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13]。八段锦强调“以腰为轴”,通过腰部屈伸、旋转等主动运动,不仅强化腰背肌,还能增强脊柱核心肌群肌力,增加腰椎的稳定性[14],从而增强腰椎功能。本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增加了观察腰椎3 个平面的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3 个平面的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八段锦可以有效提高腰肌劳损患者腰椎活动度。八段锦通过大幅度的腰部活动,如“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可达到滑利腰椎关节的作用,同时降低肌张力,进而提高腰椎活动度[15]。锻炼后观察组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八段锦可明显改善腰肌劳损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八段锦通过提高患者肢体功能、腰椎活动度和肌力,降低肌张力,有效改善腰肌劳损患者的腰椎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