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结合体质指数预测PICC 最佳置管长度的效果

2023-09-16 08:39徐红霞金爱云
护理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肋间尖端理想

封 凤,徐红霞,胥 喆,王 铃,金爱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31000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留置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使用的导管分前端修剪和后端修剪两种。前端修剪的导管因能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加压注射、流速快,可以满足临床需要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前端修剪的导管有一体成形的特点,需要依靠体外测量预测导管置入长度。如果预测长度过短会造成导管尖端无法到达最佳位置,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接处(CAJ)[1];如果预测长度过长会导致外露较长,增加感染风险。因此,预测长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导管尖端位置。临床常用Rountree 法预测PICC 导管置入长度,然而部分研究显示Rountree法预测长度比最佳长度长1~2 cm,我院静脉置管室根据身高结合体质指数(BMI)构建前端修剪PICC 导管长度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临床运用[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6 月—9 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 置管的病人。纳入标准:符合PICC 置管适应证,签署知情同意书;体表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年龄>18 岁。排除标准:精神不正常、不合作和强迫体位;心房颤动及其他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术后;孕妇等不宜摄片者;大量胸腹水导致纵隔移位或横膈上抬的病人;病情危重,不能站立测量身高、体重的病人;床边摄片的病人;脊柱侧弯病人;胸部CT 代替胸部摄片的病人。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纳入病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置管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穿刺静脉、导管类型、模型预测长度、置入长度、理想长度、臂围。

1.2.2 预测置管长度

本研究使用模型预测法和Rountree 法两种方法预测置管长度。Rountree 法以第3 肋间~第4 肋间作为PICC 导管理想位置体外测量标志,病人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测量从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再90°向下反折至第3 肋间~第4 肋间,两次测量的总和即为预测长度。身高结合BMI 仅测量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再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和BMI 值预加6~9 cm,预加数值的具体计算方法见图1。

图1 身高结合BMI 预测模型

1.2.3 置管过程

本研究使用聚氨酯材质的单腔耐高压导管、双腔耐高压导管和耐高压瓣膜式导管(SOLO)3 种导管。置管均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按操作规程实施:1)病人取平卧位进行心电监护,获取体表心电图。2)评估病人预穿刺肢体的静脉,消毒穿刺侧肢体,建立最大无菌屏障。3)B 超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操作者将无菌尺的0 刻度对准穿刺点,另一端递于助手,测量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分别记录Rountree 法和模型预测法的体表测量长度。4)置管按模型预测法确定的导管长度,导管送至预测长度观察腔内心电图P波,腔内心电图P波的振幅没有改变需要外撤导管5~10 cm,调整后重新送管,见腔内心电图P 波特征性改变后撤血管鞘,P 波的起始段出现心电图基线下方的负向P 波,停止送管并外撤导管至小负向P 波消失,导管留在P波正向最高位置。5)撤支撑导丝,封管。记录导管置入的长度、外露长度。6)胸片X 线正位摄片,观察导管头端位置,确定导管的理想长度。PICC 导管尖端最佳位置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接处,X 片显示位于气管隆突下3~4 cm 处,即“心凹”位置。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百分比(%)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614 例病人,其中男382 例,女232例;年龄(57.0±13.9)岁;身高(164.7±6.5)cm;淋巴瘤207 例,白血病127 例,肺癌86 例,肠道疾病29 例,骨髓瘤25 例,胃癌23 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20 例,胰腺癌18 例,乳癌16 例,食管癌10 例,妇科肿瘤8 例,肝癌6 例,胆 管 癌5 例,口 腔 癌5 例,肾 癌5 例,其 他 疾 病24例。病人置管情况见表1,PICC 导管尖端对应胸片上不同的影像学标志见表2。

表1 PICC 置管情况(n=614)

表2 PICC 导管尖端对应胸片上不同的影像学标志(n=614)

2.2 理想长度与模型预测长度的差值

计算理想长度与模型预测长度的差值,若差值为0,表明模型预测长度等于理想长度,若差值小于0,表明预测长度较理想长度偏深,反之则偏浅,具体差值见表3。

表3 理想长度与模型预测长度的差值(n=614)

2.3 模型预测法和Rountree 法与理想长度的相关性分析

Rountree 法预测长度为(41.88±2.28)cm,模型预测 法 预 测 长 度 为(39.30±2.44)cm,理 想 长 度 为(39.01±2.20)cm。模型预测法、Rountree 法与理想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49,0.853,表示模型预测法与理想长度的相关系数更高,见表4。

表4 模型预测法、Rountree 法与理想长度的相关性(n=614)

3 讨论

3.1 身高结合BMI 预测PICC 导管长度的理论依据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沿纵隔右侧下行注入右心房,是纵隔内最大的中央静脉干,有研究采用CT 测得306 例成人上腔静脉长度为(72.5±10.8)mm[3]。临床相关研究也测得胸锁关节距离上腔静脉下端中点的距离为4.18~9.58(6.78±1.67)cm[4],该距离与病人的身高呈正相关,因此,相同BMI 的病人,身高越高则预加长度也越长。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BMI 与身体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5]。肥胖病人腹腔内脂肪堆积,横隔不同程度抬高,从而使心影上抬。章哲华等[6]认为成人BMI 越高,在同一部位置管时插入的长度越短;潘爱君等[7]推导出每10%的体重比代表1 cm置管深度变化。因此,构建身高结合BMI 模型,既考虑身高的因素,又结合BMI 对导管预测长度的影响,矮胖型病人在导管预留时适当少加,否则容易导致导管预测过长,外露过长,影响导管固定;相反,瘦长型病人心影狭长,在预测时可以适当多加。

3.2 构建身高结合BMI 预测模型的必要性

Rountree 法通过测量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和右胸锁关节至第3 肋间的加值作为导管预测长度,而实际导管走向并不完全遵循测量路径,因此测量长度往往偏深[7-10],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低,需要多次调整到位[11],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12]。且Rountree法需要充分暴露病人测量定位的部位及骨性标志,部分肥胖病人第3 肋间体表不明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寻找。相对于传统PICC 体外测量Rountree 法,身高结合BMI 通过病人身高和体重估算导管长度,简单便捷,容易操作,可以缩短置管时间,保护病人隐私,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3.3 身高结合BMI 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本研究纳入病人的导管理想长度为(39.01±2.20)cm,Rountree法预测导管长度为(41.88±2.28)cm,Rountree 法预测导管会偏深,这与以往研究的结果[8-9]相符。模型预测法预测的导管长度为(39.30±2.44)cm,更接近理想长度,与理想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949(P<0.01),高于Rountree 法的0.853(P<0.01),表明模型预测法比Rountree 法更为准确。可能是因为Rountree法的体外测量路径为“横L 型”,而PICC 导管的实际路径更接近抛物线形,且第3 肋间~第4 肋间是一个较大的范围,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因此,Rountree 法预测的导管长度在实际置入过程中偏深。模型预测法则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和BMI 计算预加值并确定最佳位置,充分考虑了病人本身的情况,因此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理想长度。本研究中92.2%的病人导管尖端位于T7 或T8,符合既往研究中理想尖端的位置[8],表明模型预测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3.4 前端修剪导管预测导管长度的注意事项

前端修剪的导管一体成形,一旦修剪后其长度不能改变,如果导管置入过深尚且可以通过外撤导管的方式进行补救,一旦预测偏短,导致导管置入过浅,导管与上腔静脉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夹角,输注刺激性药物后,导管尖端局部静脉壁的药物浓度过大,而静脉流速不能达到上腔静脉下端2 000~2 500 mL/min 的流速[13],造成局部内膜受损,继而形成静脉血栓;过浅的导管,因静脉压高,容易出现堵管。对于偏深的导管在不影响导管固定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适度外拉的方式继续使用导管,但偏浅的导管则存在血栓堵管、异位等风险。由于体外测量长度与体内静脉的解剖长度不完全一致,因此笔者认为前端修剪导管在预测时“宁深勿浅”,本研究中遇到测量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为非整数时,采用四舍五入法,如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的长度为30.5 cm,计算导管长度时按31 cm算。本研究中117 例病人导管偏深1~2 cm,通过外拉导管1~2 cm 的方式继续使用导管,同时不影响导管外固定。

4 小结

综上所述,身高结合BMI 预测模型在前端修剪PICC 预测最佳长度,既考虑身高对预测长度的影响,又兼顾BMI 对预测长度的影响,且操作方便,可有效提高体外预测置管长度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可以为临床PICC 置管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肋间尖端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基于位移相关法的重复压裂裂缝尖端应力场研究
加速尖端机床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