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志娟
幼儿园德育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是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重点难点所在。体育区域活动通常以自主游戏为主,旨在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是对其进行品德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合理开展渗透式的品德启蒙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品德启蒙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对幼儿道德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养成爱惜公物等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自信勇敢的性格等。基于此,文章探究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如何开展渗透式的幼儿品德启蒙教育。
一、幼儿园品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幼儿园中开展德育的主要载体是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了开展有效的品德启蒙教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必须具有综合性特征,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参与,这样才能让幼儿认真与教师交流,才能让教师据此给予幼儿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以此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另外,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依据,传授给他们有益的社会经验,如开展传播正能量的体育游戏等。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陈鹤琴说过“凡是幼儿能做到,都应让他自己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启蒙教育的目标之一。尤其是现在很多孩子多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长辈的溺爱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差。因此,教师需在一日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品德教育,促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习惯,能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整理自己物品。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幼儿自主收放游戏材料,自主探索游戏,尝试解决问题,以此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父母,成长为崇尚仁义之礼的谦和之人。
(三)发展幼儿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每日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还可發掘幼儿之间的榜样行为,如可以在班级中选出表现良好的幼儿,引导他人向同伴学习,或者通过游戏中的“哇时刻”分享、绘本故事或经典动画片等形式与幼儿一起寻找出其中的真善美人物,引导幼儿感悟其身上所存在的优秀品质,以此引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模仿,促使他们在游戏中不断提高自身对事物对错的判断力。
二、体育区域活动中品德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优良品德
要想让幼儿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需使其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幼儿出现身体生理性反应,如疼痛、酸胀以及疲劳等,容易触发怕累、怕疼等消极情绪。基于此,在体育区域活动回顾环节,教师可以科学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勇敢地克服这些问题,形成勇敢坚强、不惧困难的意志品格。
(二)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在体育区域活动中,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需要完成相应的运动负荷标准,从而确保身体的良好发育。因此,幼儿园开展的体育区域活动,不仅要有科学组织体育区域活动的课程模式,游戏情境、游戏材料也要丰富多样,同时还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能完成足够的运动量,并且能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比如,教师需引导幼儿在规定区域内玩曲棍球游戏,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引导其制定游戏规则并遵守约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夯实基础。
(三)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互助精神
幼儿园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旨在通过体育区域活动提高幼儿的体育运动激情,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体育区域活动不仅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实施模式,还有本土特色的游戏情境,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标准,各项游戏内容都具有非常明显的集体性特点。因此,幼儿只有具备坚强勇敢的品格、果断敏锐的思维、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同伴相互协商,才能推进每一项游戏的深入开展。所以,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有效引导,促使他们相互尊重,团结合作,体验到共同合作后的成功,以此不断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三、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的主要特点
第一,环境开放。创设体育区域环境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园户外操场的优势,结合本土文化元素,把周边环境与运动区域进行巧妙结合,呈现安全性、开放性强的运动区域,且没有空间的限制。
第二,活动自主。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意愿,结合个人喜好来自由选择游戏区域,自主做计划,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材料和创设游戏场景、玩法。这是体育区域活动自主性的充分体现,有利于提升幼儿自主运动能力和组团运动能力。
第三,内容丰富。根据幼儿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及好奇心、探索欲望、求知欲强等特征,发挥幼儿园的优势场地,创设骑行区、自主区、挑战区、海趣区、劳作区、球类区、建构区七大户外体育区域。不同的游戏场景能玩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挑战区在树与树之间创设了软梯、滑索、爬网等;海趣区创设了趣味海钓、沙上建构、沙中寻宝、踩水车等游戏场景;劳作区提供梯子、篮子、纸箱、瓶罐等废旧用品类,做到一物多玩、组合多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让幼儿在体育区域活动中获取多方面的成长。
第四,人际交往频繁。体育区域活动打破传统的班级、年龄的因素制约,通过同龄和异龄之间的互动,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交往和互动合作的机会,从中培养他们大胆主动、自信阳光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其社会性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开展渗透式品德启蒙教育的具体策略
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的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融入体育游戏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他们运动能力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体育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非常高,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发展七大基本动作,还能更好地进行幼儿品德启蒙教育,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游戏,提升合作能力的同时实现健康成长。
(一)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时,需以幼儿特点、实际环境作为创设依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对区域体育游戏的参与兴趣。
例如,幼儿园可以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体育区域材料的可变性和价值性。春天的草地茂盛,教师可以将草地作为一个天然的运动场所,让幼儿在舒适、柔软且安全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奔跑、玩游戏;利用绳索、木梯、轮胎等一些常见物品,精心制作成能投掷、拼摆、攀登等有利于培养幼儿运动能力的器械;利用纸箱、爬垫、木凳、竹竿等材料,设置地道、碉堡,创设“穿越封锁线”的体育游戏情境。让幼儿扮演解放军叔叔,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机智穿越一系列如过草地(爬垫)、钻爬网、跨水沟(跳竹竿)、走独木桥等障碍;利用低结构材料塑料袋、灌木丛来搭建简易的迷宫。
挑战性、趣味性强的游戏情境能让幼儿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由此,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选择多元材料创设游戏情境,以提高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确保体育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
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重视人际交往,使幼儿在交往过程中逐步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的行为,形成道德认知。幼儿在游戏中可深切感受到不好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可以思考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自我控制及改正,久而久之意识到遵守规矩才能被他人、被社会接受。
在体育区域活动中,虽然幼儿有充分的自主权,但他们在活动前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为了能更好地参加游戏,幼儿需学会如何相互协调与合作,学会如何控制自身行为与情绪,学会平等待人,学会分享、合作、谦让以及遵从等社会性行为。
比如,在自主区活动时,幼儿自行或通过合作的方式把所有轮胎搬到活动区并进行组合,活动结束后还把器械還原。然而,幼儿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冲突,这就需要具备协商能力,能统一意见,协调行动,达到目的。有一次,幼儿在劳作区玩“运水果”游戏时,运水果的幼儿为“谁先过桥”而争执起来。这个说“他已经上桥了,让他先过”,那个说“自己运的水果又多又重,应该让自己先过桥”。这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商量,制定“过”的标准。统一意见后,幼儿又愉快地玩游戏。在区域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幼儿逐渐懂得什么是对错,学会换位思考。
(三)活动中渗透“五爱”教育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幼师必须注重从小培养幼儿的“五爱”品格。对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在开展热爱家乡的主题教育时,教师把“五爱”教育巧妙渗透到形式多样的体育区域活动中,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大班幼儿自主区民间体育游戏为例,幼儿开展了融合角色、表演、建构为一体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融入家乡的本土文化,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利用纸筒、轮胎、木板、梯子等搭建“传声筒”与“表演台”,体验低结构材料的变化与有趣;通过扮演角色、情境表演等方式表现家乡的“北管”、板凳龙、七星灯等民俗。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以幼儿兴趣为基础,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玩耍,引导他们从中体验到体育游戏的快乐与满足。同时,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自主创设的游戏情节,可以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感到身心愉悦,在良好的心境中乐于游戏,在动手动脑中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以及主动收纳玩具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说是真实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能在游戏体验、同伴自主合作、操作交流、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的过程中习得交往技能。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方法,如游戏中的角色扮演、移情训练、使用非攻击性解决方法等,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提高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在挑战区“抢占山头”竞赛性游戏情境中,大班幼儿创设游戏场地,尝试协商、分配角色及任务,以小组对抗、闪躲、抢占最高点的游戏方式与同伴交流与合作。教师通过分享取得胜利成果的小组游戏经验,让幼儿明白只有大家达成一致的意见、步伐一致、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完成任务,才能快速到达终点获得胜利。竞赛性强的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促进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并获得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促使其语言表达和心智得到发展。
(五)规范幼儿的道德行为
幼儿期是人生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组织体育区域活动时,除积极带动幼儿参与体育锻炼、丰富游戏内容之外,还要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如游戏中表现出伤人、任性、豪横等行为,及时介入,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通过倾听、协商、共情、榜样等方式帮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引导幼儿逐步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正确行为和方法,合理解决矛盾冲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交往。
例如,在开展大部分幼儿非常喜欢挑战区“趣味野战”游戏时,幼儿需自主协商游戏情境里的角色、材料等,会出现某些幼儿不喜欢这个角色、争抢玩具枪、破坏器械等行为。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后的幼儿行为表现及冲突的严重情况决定是否介入,并对幼儿的表现行为进行记录,在游戏回顾环节引导幼儿看照片或视频讨论交流,探讨出现这种情况要怎么解决。师幼需共同梳理出游戏中爱惜玩具、轮流、分享等友好行为经验,以此提高幼儿的道德行为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内开展渗透式的品德启蒙教育,教师需以实际园情、幼情为依据,不断丰富体育区域的游戏活动,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促使他们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同时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含帮扶项目)专项课题“渗透式幼儿品德启蒙教育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xczx22-2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