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薪琪
在被食物香气和热腾腾的白烟萦绕的闹市,即便是夜晚也灯火通明,街道两旁被各式各样的摊贩所占据,小贩们手中动作不停,很快就将香气扑鼻的烤串或炒粉为顾客呈上。
这只不过是城市夜生活的一隅。遭受过疫情重创的城市仿佛在此刻才恢复了人间烟火气,然而这与人们往常印象里的地摊、夜市相比,最近两年似乎大有不同。
以往夜市摆摊的主体往往是满脸沧桑的中老年人,现在却增添了许多年轻的新鲜面孔,他们妆容精致、一个赛一个青春靓丽,贩卖的商品种类稀奇古怪、各式各样。而在他们面前却不约而同地摆放着手机支架和补光灯,在招呼顾客的间隙还要时不时给镜头打个招呼:“直播间的宝宝们好……”
直播与地摊的奇妙碰撞,似乎在深夜的街头产生了不一样的火花。在年轻人纷纷加入摆摊直播队伍之后,人们奇妙地发现,街道的人流量变多了,生意也变好了。从小小直播间转换阵地到充满人气的夜市,不论是网络主播还是屏幕前的观众,都无不为这新奇的体验沉醉不已。
无论是白领宝妈还是在校大学生都纷纷支起摊位与手机支架,就连企业也想分一杯羹,摆摊直播究竟有何魅力?它的商业模式又是什么?
在自媒体横行的当下,摆摊的火爆自然在短视频平台上有所体现。以抖音为主的UGC 平台中,各种有关摆摊的内容更是屡见不鲜。有记录摆摊日常的摆摊日记,分享摆摊技巧、选品方法的摆摊教程,以及游走于各大地摊的“探店”“吃播”等,只要干货够,不愁没流量。
摆摊为何如此受欢迎?这与它的低门槛不无关系。一方面,摆摊对摊主的身份、学历都毫无要求,无论是农民工还是CBD 白领、在校大学生又或者是全职宝妈都来者不拒;另一方面,摆摊基本无须摊位费,商品的类别也没有限制,家里有什么、什么受欢迎就摆什么,试错成本极低,而且在哪儿摆、何时摆全凭自己说了算。
门槛低、成本低、灵活性高,摆摊似乎成了流量密码,在此基础之上,不乏博主对其进行全新的尝试—“摆摊+直播”。比起制作短视频,摆摊直播的技术含量大大降低,既不需要写脚本,也不需要学剪辑,用手机进行直播就能实现线上线下双赢利,不少博主摇身一变成为主播,纷纷投入摆摊直播的怀抱。
其中,一些互联网素人更是抓住了摆摊直播的风口,成功实现了人生逆袭。例如21 岁女生熊玉华@阿华炒饭,因为家境贫寒,她进过厂也当过客服,为了圆一个大学梦,她选择摆摊赚钱积攒学费自考本科,她卖过钵仔糕、雪梅娘,最终发现炒饭的生意最受欢迎。
边炒饭边直播,熊玉华每晚要连续翻炒3 个小时不停歇,左手一度得了腱鞘炎。她清秀的外表与小摊形成的巨大反差瞬间在抖音平台引发大量关注,辛酸的成长经历更是让她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吸粉近百万,自媒体的高收入让她逐步摆脱了寒酸的困境。
除了素人自媒体,不乏一些有粉丝基础的网红也开始了他们的摆摊初体验。不论是靠摆摊成为网红,还是网红成就网红摊,飞速上涨的粉丝数目都证明了抖音用户对摆摊有着极大的兴趣。其中有的是通过观看摆摊直播追寻童年的记忆,有的则是纯粹对摆摊的情景与摆摊人的人生故事感到好奇,不论如何,深夜屏幕中的烟火气始终慰藉着每位观众的心。
情怀归情怀,人们显然更关注更为世俗的问题。“摆摊+直播”与传统摆摊的赢利模式究竟有何不同,人们又是如何抓住机遇一跃实现财富自由的?
“大学生靠摆摊月入10 万元”“街边卖泡面奖励自己一辆宝马”……在抖音平台,一个个摆摊致富的案例让人看了跃跃欲试。但先别急,如果不了解摆摊直播的财富密码,沦为“炮灰”也不是没有可能。
无论是摆摊还是直播,能吸引到人毋庸置疑是最关键的步骤。值得注意的是,直播摆摊线上和线下的顾客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因此需要同时把握好两个目标群体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于线下地摊的顾客而言,他们往往是经济型路人,追求商品可触可达、物美价廉;而线上直播间的观众则更注重摆摊的体验感,如果地摊生意平平,观众进入直播间不久后就会兴趣全失。因此,摆摊者需要充分发掘自身的才能,无论是靠颜值或稀奇古怪的商品吸引目光,还是主动出击吆喝、表演才艺,只要有人在摊前驻足,从众效应就会使摆摊之旅成功一大半。
线下的人流量无形中就会影响线上直播间的流量,摊位越热闹,情景就越丰富,被吸引到直播间的观众也就越多。当线上流量稳定之后,还会对线下摆摊进行反哺,大数据会将直播间推送给更多同城的用户,久而久之,慕名而来的顾客也会接踵而至。
线下流量与线上流量的相互作用会形成良性循环,长此以往,不仅摆摊的收益会增加,靠直播收获的粉丝数量也会噌噌上涨。在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之后,变现就不再成为难题。
摆摊难道卖的真的是商品吗?熟悉互联网的朋友们都知道,比起摆摊的薄利多销,流量与粉丝带来的收益才是真正的大头,因此很多直播摆摊博主的目标用户并非大街上的路人,而是直播间的粉丝;卖出去的产品也不是诸如小吃、手工、服饰之类的小商品,而是一种情境。
嘈杂的吆喝声、质朴到有些凌乱的摊位乃至摊主忙碌时额头的汗珠,没有任何剧本布置,种种原生态背景通过镜头呈现在粉丝眼前,使他们足不出户也能够“身临其境”。通过与形形色色的路人顾客隔着屏幕打交道,疲惫的灵魂得到洗刷,封闭的内心也因这烟火气打开了一道小小的缝隙。
无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还是为了寻找内心的慰藉,又或者是学习摆摊经验,粉丝都愿意为了这一情境买单,若是能从情境中再听到点故事,粉丝黏性就会更高甚至还会发生裂变,收到直播打赏,一场直播下来收入比普通主播更为可观。
然而,比起带货直播,摆摊收入与直播打赏姑且只能算作是蝇头小利。在粉丝达到一定量级,品牌HR 与MCN 机构会自行找上门来,只需将商品挂上小黄车或开启直播带货,月入过10 万元根本不是梦。可以说,摆摊不是目的,而是“孵化网红”“粉丝经济”的媒介。
通过“摆摊+直播”的模式达到吸粉目的之后,个人IP 的打造会吸引更多忠实的用户,此刻就可以完成进一步的进阶—从销售商品,到销售情景,再到销售知识。
个人成功的经验会吸引无数有摆摊想法或尝试摆摊失败的人群,复刻他人成功的欲望会驱使这类人群为知识或经验付费,以此为契机向“摆摊+加盟”或“摆摊+知识付费”转变,同样也可以达到变现的目的。
“地摊经济+直播带货”的机遇和挑战已悄然而至,而这一风口的降临,离不开政策与平台共同创造的时机。
后疫情时代,为了挽救被疫情重创的劳动力就业市场,2020 年5 月27 日,中央文明办宣布“不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入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项政策的公布给瘫痪已久的地摊经济带来了一线生机;同年6 月,李克强总理在考察烟台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从此开启全新的地摊时代。
地摊给了无数底层劳动力重新就业的机会,与此同时,3 年疫情足不出户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吹起了直播带货的东风。但“摆摊+直播”能达到如今的效果,离不开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扶持。
以抖音为例,截至2022 年,抖音平台中国用户数量在8.42 亿左右,日活跃用户超7 亿,巨大的基础流量为直播摆摊提供了优质平台。在摆摊政策变更后,抖音算法机制开始频繁地向用户推送关于摆摊的视频,抖音热搜上关于#摆摊#的话题播放量更是暴增30 亿。随后“中视频计划”与“同城推送”功能的上线,降低带货门槛、个性化推流等扶持项目的实行,为直播摆摊提供了基础流量和无限可能。
以拼多多、阿里1688 为主的零售平台更是全力支持地摊经济的复苏,拼多多的“地摊经济专项补贴”、阿里1688 的“地摊经济”帮扶计划、京东的“星星之火”计划等为摊贩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个人与企业的携手共赢给地摊经济带来了百花齐放的机会。
“摆摊+直播”模式的出现为疫情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重建提供了思路,对于个人而言是全新的就业岗位,这种模式的低门槛使人人都能成为地摊和直播间的主宰;对于企业而言,“摆摊+直播”模式为零售、物流、营销等多个市场带来全新的生机;对于社会而言,“摆摊+直播”带来的新零工经济的兴起避免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对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摆摊+直播”模式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弊端,发展还不够成熟,绝不像网络吹嘘的那般“无往不利”。因此,我们在抓住风口的同时也应该保持谨慎和清醒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