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困境与对策

2023-09-15 05:14:58贾晓娟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困境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以及教育价值都较为深远。因此高校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引起重视,通过思政教育去普及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践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了提高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力度,本文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对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困境以及对策开展深入分析。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181—03

引言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在悠悠岁月中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也是我国人民思想行为的准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作用。高校需要发挥其作用,做好思想引领,让学生以复兴民族大任为己任,成为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各文化都具有自身特色,将其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可以为我国民族精神继承与发扬奠定基础,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理念,并且还能在极大程度上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以及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了解较为先进的文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高校做好二者融合工作能为学生传递我国的民族价值准则,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思政教育改造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掌握其实际含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据,约束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品德。教师在融合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决定我国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需要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让学生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端正自身行为以及思想,提高自身内在修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一)思政教育未引起重视

根据现阶段大学教育体系研究发现,目前大学教育重心仍是专业学科教学,而对于思政教育以及以文化普及都没有引起较大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为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学生对于我国优秀的文学著作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学生的文化根基较为薄弱,在传播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基础,这无疑加大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难度。加上信息技术的冲击,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息较为多元化,而学生判断力较弱,无法识别不良信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二)课程体系缺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高校将二者进行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思想认知,将优秀品质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施政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融合过程中,教学目标以及理念都较为缺失,教师缺乏明确的方向,其融合随意性较大,不同教师的综合水平都具有一定差异,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困难重重。加上大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主要是以马列主义与近代史为主,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入力度较弱,即使部分高校设置了专业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但是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其教学深度浅显,无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学生的思想仍没有得到改善。

三、应对其困境的有效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在融合过程中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面临的挑战较多。高校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解决融合过程中的问题,让二者融合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清晰的认知,并将其作为学习生活的准则,在自身行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一)建立规章制度,完善保障体系

建立规章制度能有效完善保障体系,让教师在融合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切实提高二者的融合力度。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合理建设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其保障信息更加全面、规范,实现标准化教学,提高教育效率。

首先,高校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地位,轉换传统的思想理念。高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去借鉴其余高校的先进经验,设立专门的必修课程,进而让文化全面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

其次,教师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人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将会直接决定二者的融合水平。为了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奖惩机制,高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优秀传统文化教授效果将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对于表现良好、提出突破性意见的教师,可以给予与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让其余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创新融合路径,让融合工作更加先进化、现代化。而对于学生,高校管理人员也要做好政策保障,对于成绩优异、思想品德突出的学生,高校管理人员可以给予政策倾斜,在评优评奖过程中对学生优先考虑,进而让学生了解优秀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再次,建立循环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让教师准确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了解二者融合中的挑战,根据其机制合理制定教学方案,进而保证教学方案的科学性。例如,高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选派优秀教师对外学习,通过参观展览方式了解其与学校的融合经验,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优化与创新。在选派教师外出参观时,需要尽量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拥有外出进修的机会,进而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由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团队数量庞大,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了解到先进的融合方式,端正外出进修教师的思想态度,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在每一次教师完成进修以后召开经验交流会议,共同探讨出合理的改革措施,让改革方案能更具有可行性。

最后,管理人员还需要完善评估体系,在传统的教学评估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理论授课成绩为考核标准,而这样会导致评估工作缺乏全面性,并且会遏制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利用评估体系的鼓励作用,让学生能走出课堂,开展不同的课外活动,进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践行优秀品质,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将其作为考核标准之一。

(二)做好舆论引导,提高学生认同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会接受到诸多思想,其中就会存在不良思想,所以高校要做好舆论引导,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进而端正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掌握准确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

首先,做好网络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杜绝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网络环境管理,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发现校园网络环境存在不良信息,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逐步融入学生的思想领域,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其次,从学校层面入手,做好学术性宣传,举办大型的讲座或者研讨会,并且教师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讲座和研讨会过程中,根据相应主题开展材料收集,撰写自身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教育的广度以及深度,让二者能全面融合。同时做好行政宣传,可以为教师普及我国所推崇的文化思想,以典型案例为依据,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引导,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再次,利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作为我国新时代下的产物,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传播速度以及范围良好,并且广受学生喜爱,因此高校需要挖掘新媒体技术的辅助教育功能,做好网络宣传工作,通过先进的教学工具建立线上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相应问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阐述。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为学生进行解惑。教师在解惑过程中可以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正确的生活方式,从根源上降低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丰富其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感上形成共鸣,進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

最后,教学工作者作为宣传的主体,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该了解自身在舆论引导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不同方面做好舆论导向,例如行政管理人员需从行政角度入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班主任、高校辅导教师、授课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在开展理论学习时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掌握其精髓。心理教师则需从思想层面入手,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让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教育工作,进而加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全面融合形成全过程教育体系。

(三)基于时代特性,创新融合方式

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影响思政教育力度,还会导致二者融合发生问题,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全面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端正学生的思想水平,就要转化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将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及积极性,进而让学生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加大学生品质建设力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师应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学习个性以及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创新,让其教学工作符合学生的思想认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为二者融合夯实学生基础,创造相应的平台。

首先,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去主动阅读经典文献,学习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与同学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与交流,进而在相互探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高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将优秀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激励作用与导向作用,让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据,端正自身的学习与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人格。

其次,学校还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对家庭教育引起重视,而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频繁的场所,家庭中是否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会直接决定学生的思想状态,因此高校教师需要转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导向作用,将宗族理念融入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中,让学生了解国家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约束自身行为,为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奠定基础。

再次,优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做好课程资源开发,转化传统的教育形式,在传统教育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罗列事迹、陈述影响以及意义的方式发展教学,而这样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水平,并且会导致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存在脱节。因此教师需要以时代为背景,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当代优秀人物事迹相结合,进而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影响作用,让学生以时代为背景,掌握新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精神,为其教育工作赋予时代气息。

最后,教师还应该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加强宣传力度,转换传统宣传形式。可以根据思政教育内容提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点,将其作为虚拟化数字产品,在学生的生活领域中进行无死角宣传,加强学生的互动力度。如校园网络、实践基地、课外活动、现场理论教学等,为二者进行融合提供良好平台,赋予持久的生命力,进而让其优秀传统文化能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为了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高校应该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做好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以及爱国情怀,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高校需要将其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以思政教育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让学生能肩负起时代复兴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崔佳卉,祖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才智,2022(32).

[2]王竞婕.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才智,2022(29).

[3]胡萱,胡小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4).

[4]张俊,董泽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与协同[J].长治学院学报,2022(3).

作者简介:贾晓娟(1986—),女,汉族,山西平遥人,硕士,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困境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48:12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2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20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