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 岑(广东省佛山市外国语学校,佛山 528000)
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 是近年来教育界课程学习的新趋势,由美国CASEL 组织最先提出,个体能通过社会情感学习获得核心能力[1]。具体而言,社会情感学习是指个体认识并控制自身的情感,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做出负责任的决策,建构并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高效处理各类问题的学习过程[2]。
研究表明,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显著影响[3]。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由此改善班级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获得班级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实现教师关爱及师生互相支持的班级氛围;另一方面,拥有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学业动机更强,以更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习,更容易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
社会情感学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并且对心理健康在焦虑、抑郁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有差异性影响[4-5]。此外,社会情感学习在预防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中起着积极作用[6]。在学校开展社会情感学习有助于预防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7-8]。
综上所述,开展社会情感学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层面有着积极影响,而心理健康课程是向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若能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广东省佛山市某学校三至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共发放1930 份问卷,其中男生1094 人(56.7%),女生836 人(43.3%)。
采用我国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SEL)项目组编制的社会情感能力问卷(学生自评版),该问卷包括六个维度,分别为自我认知(5 道题)、自我管理(5 道题)、他人认知(5道题)、他人管理(5 道题)、集体认知(5 道题)和集体管理(5 道题),共计30 道题。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学生自我感觉该项能力越强。该问卷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总体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08,分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746、0.871、0.838、0.834、0.829 和0.844。
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总体情况及各维度情况进行描述统计,见表1。
表1 社会情感能力描述统计表(N=1930)
结果显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总体水平较高,平均分为4.38,标准差为0.50。各个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中等水平的设定值3,具体表现为:集体认知>自我认知>集体管理>自我管理>他人管理>他人认知。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差异F 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他人认知、他人管理和社会情感能力总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事后比较的结果发现,在他人认知方面,六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在他人管理方面,五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在社会情感能力方面,六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五年级。
表2 社会情感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统计表(M±SD)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和社会情感能力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
表3 社会情感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统计表(M±SD)
当前,中高年级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水平较高,他人认知和他人管理水平相对较弱。因此,在心理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情绪觉察能力,提升学生对他人的情绪感知能力。
本研究发现,他人认知、他人管理和社会情感能力总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而言,六年级学生的他人认知水平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较好,五年级的他人管理水平较弱。这提示我们,在心理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较为平衡。此外,在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和社会情感能力总分上,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即男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这提示我们,在心理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男生正确认识他人和集体,提升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水平。
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当下小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现状,以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从社会情感学习的视角,进行了主题为悦纳自我、珍惜友谊、热爱集体的课程设计,以期在心理课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具体见表4。
表4 社会情感学习在心理课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构想
1.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人员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利用两周一次的心理课进行教学。社会情感学习视角下的心理课教学实施包括四个环节:热身活动、学习活动、练习活动、自主任务。热身活动主要是通过与主题相关的游戏和学生建立心理联结,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学习活动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呈现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明晰主题内涵。练习活动是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内化。自主任务主要是设置独特的课后作业,最好能利用家长的力量,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2.教学实践
在此以三年级主题课“边界初体验”为例阐述教学实施过程。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人际交往中的边界感,在身体边界和心理边界被破坏时,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热身环节, 首先, 请学生观看动画短片《Border》,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边界线?边界线的意义是什么?”在问题抛出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此过程中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联结,并顺势引出主题。
在学习活动环节,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感受身体边界。教师邀请A、B 两位学生面对面戴眼罩站立,随着身体的移动,他们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其他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这两位学生摘下眼罩之后的反应。学生通过这个游戏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人际距离不同,外在的行为表现也会不同,从而初步理解身体边界。
在练习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感受心理边界。活动需要小组所有人员在一张纸上画房子,房子的样式不限,大小不限。有些小组的作品会有很明显的界限,而另一些小组虽然没有分界线,但是他们会非常默契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小组作品完成之后,请学生思考“当别人把房子画到你的位置,或者没有经过你的允许就和你的房子挨得特别近,你的感觉如何?”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别人的房子画到我的位置上了,我会很生气!如果别人不经过我的允许就和我的房子挨得很近,我会觉得不舒服。”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和人的心理边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是真实存在的。
整体而言,本课结构很清晰,从认识边界(身体边界和心理边界)到守护边界,环节紧凑,逻辑清楚,连接性强。故事的选择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采用短视频和漫画图片的形式呈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活动选择上,“画房子”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边界感;“角色扮演”能让学生体验并学习到守护边界的方法,在课堂上实现了助人自助。
1.课程实施
前期的调查研究表明五年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水平相对较弱,因此在小组团辅教学中,招募了五年级具有社会情感学习需求的10 名学生。其中缺乏自信的女生2 名、男生1 名,情绪易激惹的男生2 名、女生1 名,亲子关系不佳的男、女生各1 名,同伴关系不佳的男、女生各1 名。
招募的10 名学生会在每周二的社团课来到宽敞的心理辅导室,课程内容主要以绘本阅读和影视赏析为主,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寻找细节,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自身的情绪,消除人际困扰,提升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2.教学实践
在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赏析课中,讲解完绘本内容之后,教师请学生们画出自己的情绪小怪兽,用颜色或线条代表不同的情绪。提示学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言说的情绪,也可以尝试用画情绪小怪兽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由于小组团辅的参与人数较少,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在关注到小组内每名学生的同时,适时给予积极正向的反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绘本故事的浸润下,将自身的困扰表达出来,教师可利用小组内的朋辈力量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增加学生的社会支持资源。
情景创设与绘本选择要以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现状为根据,选择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景,使学生能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之上,将情景体验中的收获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从而生成新的认知,更新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社会情感学习框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学生社会情感需求的群体共性与个体差异性,针对群体共性的需求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针对个体差异性的需求采用小组团辅的形式。除此之外,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应当以干预和预防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以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这六个维度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体验、观察和感知自身与他人的情绪变化,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之间寻找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细节,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在情景建构方面,可尝试用讨论式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课堂,从被动的观察者转变为故事的主人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在师生互动方面,可尝试用正念的方式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采用游戏的方式,游戏作为具身认知的手段之一,不仅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与同伴和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让学生具身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提升社会情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