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娥 张 静
(1.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山东 枣庄,277599;2.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枣庄,277599)
新生儿肠造口术是新生儿危重急腹症临床治疗领域中的常用术式,可通过对新生儿粪便排出通道的临时改变解除患儿肠梗阻症状[1-2]。作为一种暂时性的治疗手段,术后3~6个月会开展造口闭合治疗。尽管新生儿肠造口术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治疗,但因该术式导致的并发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3]。常见并发症为造口周围皮炎、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缺血坏死、造口肠管脱垂等,其中造口周围皮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造口周围皮炎后患儿的康复时间会有所延长,并且增加了患儿的非计划再入院风险和病死风险[4]。因肠造口新生儿住院时间通常较短,家长掌握的造口护理知识与技能有限,患儿出院后的造口护理难度较大,出院后更易发生或加重造口并发症。延续护理是临床护理服务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是为了确保患儿回归家庭、社区后依旧可以获得持续的护理随访与护理指导[5]。针对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患儿,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保证患儿在家庭可以得到更好的照料,顺利进行二期手术。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延续性护理在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中的应用价值,现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0 例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首次进行肠造瘘术的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者,其中男性41 例,女性29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70 例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 研究组中,男患儿19 例,女患儿16 例;年龄1~12 d,平均年龄(6.51±0.87)d;体质量1.65~3.07 kg,平均体质量(2.36±0.32)kg。对照组中,男患儿22 例,女患儿13 例;年龄1~12 d,平均年龄(6.72±0.80)d;体质量1.61~3.05 kg,平均体质量(2.31±0.36)kg。依据国际伤口创面评定标准,所有入选患儿造口周围皮炎皮肤损伤程度均为Ⅱ度以上刺激性损伤。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认真阅读和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审核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完成肠造瘘术术后造口周围皮炎者;②患儿进行新生儿肠造口术时年龄≤28 d;③患儿家属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安排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具有良好的依从性;④患儿家属均无听力障碍、认知障碍等,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并配合医护人员各项操作与随访调查;⑤患儿家属均有智能手机设备,能够熟练应用微信。
排除标准:①患儿首次进行新生儿肠造口术时年龄>28 d;②患儿家属配合度不佳,难以协助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操作;③患儿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患儿家属无法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无法进行患儿资料调查与随访;⑤患儿家属无智能手机及微信。
对照组患儿出院时予以常规造口护理及健康宣教,向患儿家属讲解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患儿家属示范造口周围皮肤的基础护理方法及造口袋更换方法,患儿家属亲自动手操作时护理人员在旁指导,将造口护理手册交给患儿家属,嘱患儿家属定期复诊。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微信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延续性护理的实施主体,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2 名主任护师,1 名主任医师,5 名主管护师;其中主任护师负责培训、考核、监督延续性护理的实施;主任医师主要负责医疗知识答疑,收集相关医疗资源分享给组员;主管护师主要负责整理并发布健康宣教内容,同时基于微信平台落实延续性护理服务;②建立微信网络平台,准备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资料;③患儿出院时,家属接受造口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并加入微信信息平台,由专科护士向患儿家属进行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护理知识宣教并发放肠造口术后造口护理手册供患儿家属学习,鼓励患儿家属参与科室每周在微信上举办的造口知识讲座课程,家属加入新生儿造口之家微信群并接受微信随访与指导;④通过微信每周进行视频随访一次,出现问题要及时予以相应护理指导,做好每位患儿的护理随访记录,登记并归档;随时接收患儿家属的咨询并及时进行解答、回复,严密观察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情况、腹部情况,准确了解患儿居家照料期间情况,掌握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及心理诉求;⑤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及患儿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基于微信开展个体化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如患儿所面临的问题经微信远程指导后未能予以解决,积极协助患儿家属预约门诊复诊;⑥每周定期推送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护理知识二维码2 次,供患儿家属进行学习,每月进行循环推送,并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推送。具体内容包括“小儿造口皮肤护理”“造口新生儿如何科学照护”“新生儿造口常见并发症处理方法”等。
观察两组患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的预后情况、出院至出院12 周复诊期间因造口并发症再入院率及患儿出院后12 周复诊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
①患儿预后情况按照国际伤口创面愈合标准进行评估,疗效标准:患儿出院12 周后,如创面面积全部愈合、无临床症状为痊愈;患儿出院12 周,后如创面面积较出院时缩小75%、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患儿出院12 周后,创面面积较出院时缩小25%、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好转;患儿出院12 周后,创面面积较出院时缩小≤15%,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6]。痊愈率=(痊愈例数/每组病例数)×100%;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例数/每组病例数×100%。②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护士对家属支持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为Margaret S.Miles 编制,内容效度为0.91,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包含4 个维度与21 项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其中4 分为非常满意,3 分为满意,2 分不满意,1 分为非常不满意,总分在21~84 分之间,得分与护理满意度呈正比。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预后方面,研究组出院12 周后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的预后情况 [n(%)]
在再入院率方面,研究组出院至出院12 周复诊期间因造口并发症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至出院12 周复诊期间因造口并发症再入院率 [n(%)]
研究组患儿出院后12 周复诊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出院后12 周复诊时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 (±s,分)
表3 出院后12 周复诊时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 (±s,分)
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造口的位置、造口选择的类型、造口感染情况、患儿病理特征、患儿营养情况、患儿家属的造口护理能力等[1,7]。对于新生儿肠造口术后患儿来说,良好的预后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促进患儿身体质量的增长,进而为新生儿肠造口术后择期进行肠造口回纳术创造更好的条件。但结束住院治疗后患儿主要照护场所发生了变化,从医院转变至家庭,患儿家属需要长时间对患儿进行造口居家照护。如何从安全的医院环境逐步过渡到家庭护理并持续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如何通过护理指导提高患儿家属的居家照护能力以改善造口周围皮炎的预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8]。延续性护理是上世纪4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首先提出的一种护理理念,实施延续性护理对于减少患者再入院率与医疗花费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延续性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
结合护理、多学科共同协作等方面的理论建立延续性护理模式,可以为患儿提供持续不间断的护理服务,改善造口周围皮炎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出院12 周后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患儿出院后积极开展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儿临床预后。
鉴于新生儿肠造口术是暂时性造口,后续需要择期进行二期手术,为了确保二期手术顺利进行,预防肠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出院至出院12 周复诊期间因造口并发症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减少患儿再入院率具有积极意义。新生儿肠造口术后患儿通常会在无陪护的病房接受医护服务,专科护理人员能够为患儿提供专业的造口护理,但与患儿家属之间缺少合作,患儿家属很难掌握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出院时通过常规健康宣教、临时培训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儿家属对相关照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0]。因新生儿肠造口术后对造口护理的专业性要求较强,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发生造口周围皮炎较为普遍,出院后患儿家属的照护难度较大。患儿从医院环境过渡到家庭环境后,因患儿家属照护能力有限,可能因护理不当导致造口周围皮炎加重,引起非计划性再次入院。本研究中,通过积极开展延续性护理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能力,护理随访服务能够在第一时间与患儿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解决患儿居家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避免了造口周围皮炎加重和其他造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非计划性再次入院率。
肠造口新生儿的家属一方面要承受患儿生病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一方面因缺乏造口护理知识对患儿居家期间的造口护理感到难以应付。基于延续性护理护理,人员能够给予患儿家属专业的护理技术指导,并为患儿家属提供一个便捷的咨询平台,使患儿家属在需要时及时获取指导和帮助,正确解决肠造口新生儿居家造口护理期间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1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出院后复诊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助于增进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新生儿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炎患儿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指导方案,适宜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