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莉
(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 枣庄,277000)
无痛性心肌缺血又称隐匿型冠心病,指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包括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临床上没有典型的胸痛,并缺少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是临床常见冠心病类型,根据文献报道,隐匿型冠心病占冠心病发病率的30%~73%[1]。而随着病情进展,无痛性心肌缺血可逐渐进展为心绞痛,严重者会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甚至猝死,严重威胁患者健康[2]。因此,予以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控制病情进展,同时消除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利因素、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效能,对改善远期预后十分必要。纽曼护理程序是上世纪70年代俄罗斯护理学家贝蒂·纽曼提出的护理系统模式,它将健康视为一种“活能量”,认为压力影响机体最佳功能状态,主张维持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在环境与社会中动态平稳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消除引发个体紧张和不稳的各种压力和刺激,从而维持这种“活能量”[3]。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近年基于该护理程序予以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干预收效理想,现对此进行报道。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4 例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 例。试验组中,男性25 例,女性22 例;年龄61~82 岁,平均年龄(68.73±2.24)岁;既往史:高血压35 例,吸烟史28 例,血脂异常22 例,冠心病心肌缺血家族史21 例,糖尿病14 例。对照组中,男性26 例,女性21 例;年龄60~84 岁,平均年龄(69.26±2.10)岁;既往史:高血压33 例,吸烟史27 例,血脂异常24 例,冠心病心肌缺血家族史19 例,糖尿病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审核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冠状动脉CT 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但患者无明显胸痛,既往无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病史,本次以无痛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入院,符合《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关于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岁的老年患者;③住院病例,住院时间≥7 d;④认知功能与交流正常,可自主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以猝死为首发症状;②合并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影响疾病康复及研究;③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一般状况差;④严重高血压,血流动力学不稳;⑤合并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情况;⑥合并心力衰竭;⑦临床资料不全。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护理,主要措施:予以患者一般住院宣教与健康知识教育;遵医嘱予以患者治疗用药,嘱按时按量服药;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协助患者日常生活,帮助养成良好健康习惯;出院前予以常规宣教,嘱定期复查,院外出现不适及时联系医生和护士,必要时入院。
试验组予以患者基于纽曼护理程序护理干预。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带头,科室主管护师与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任组员,预先接受纽曼护理程序与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相关培训,提升组员知识储备与护理技能,为护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查阅患者病历等方式,全面掌握患者个人信息,包括本次病情、整体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患病前后情绪与心理状态变化、疾病知识知晓度、认知能力水平、个人生活习惯等,以此为依据分析患者压力源,结合无痛性心肌缺血疾病特点与患者实际病情,制订并实施个体化三级预防护理措施。一级预防:入院之初,加强对患者的情绪安抚,日常多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交流,给予患者陪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信任感。向患者初步交代病情及治疗方案,介绍既往成功治疗病例,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抚,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消除患者疑虑,提高治疗信心,避免和减少引起应激反应。二级预防: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患者系统的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识别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出现的伴随异常体征,指导患者疾病自我防护及应急处理方法,指导患者科学饮食、生活及用药,反复向患者说明心肌缺血自我管理及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利用CSMS 量表精准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薄弱环节,以此为依据制订和实施专项宣教,包括制作《不良嗜好、心肌缺血与冠心病》系列短片,以短视频的形式向患者讲解心肌缺血与冠心病间的关系,以及吸烟、酗酒、油腻饮食、暴饮暴食等不良嗜好对心肌缺血和冠心病的不利影响,树立患者健康意识,强化患者摒弃不良习惯、追求健康的决心;组建心肌缺血症状管理微信群,嘱患者和家属定期上报体征变化及心肌缺血症状发作情况,为护士给予个体化症状管理建议提供依据;指导患者正念减压训练与正向认知训练,增强患者情绪自控能力与情绪认知管理能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向患者推送无痛性心肌缺血相关知识,嘱患者坚持阅读和学习;根据患者心功能水平为其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在患者耐受前提下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以散步、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为主,可根据患者喜好及个人身体活动强度灵活选择,具体运动时间依据病情而定,以耐受及保持适宜心率为原则。一般认为心肌缺血上午多发,运动避开上午6~10 点,注意做好安全防护。三级预防:出院前嘱患者坚持居家康复,认真遵医嘱用药及功能锻炼,出院后3 个月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症状管理群坚持汇报,加强监督与指导,延长患者有效自我管理效能。
①疾病自我管理效能:以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肌缺血自我管理能力,Cronbach's α=0.913,量表共27 个条目,分别从不良嗜好、症状、情绪认知、急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治疗依从性7 个维度进行评价,采用1~5 分五级评分法,取各项计分之和,得分范围27~135 分,得分越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效能越好[5]。②心功能水平:护理前及出院后随访3 个月,予以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与心脏指数(CI),比较观察指标差异。③心理状态与睡眠:护理前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AS)(Cronbach's α=0.824)和抑郁自评量表(SDS)(Cronbach's α=0.784)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量表满分均为100 分,分别以50 分和53 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重[6];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Cronbach's α=0.845)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量表从入眠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等维度进行评价,得分范围0~21 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7]。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试验组CSMS 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护理后,实验组CSMS 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SMS 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SMS 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试验组47 9.94±1.8318.22±1.678.66±1.8415.79±2.3811.54±2.0817.32±2.546.45±1.2213.17±1.53对照组4710.52±1.7916.30±1.548.70±1.6313.16±2.5411.23±2.2614.79±2.086.79±1.6011.82±1.66 t 1.553 5.7940.112 5.1800.692 5.2831.159 4.100 P 0.124<0.0010.911<0.0010.491<0.0010.250<0.001
续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SMS 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SMS 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试验组479.71±1.5820.34±2.768.65±1.3816.17±2.235.59±1.4011.20±1.9460.04±11.32 112.21±13.65对照组479.26±1.4717.35±2.918.91±1.7713.90±2.065.66±1.29 8.87±2.1361.27±10.95 95.99±14.28 t 1.430 5.1110.794 5.1260.252 5.5440.535 5.629 P 0.156<0.0010.429<0.0010.812<0.0010.594<0.001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LVESV、LCEDV 与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护理后,试验组末次随访,LVEF 与CI 高于对照组,LVESV 与LCEDV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s)
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与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护理后,试验组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s,分)
SAS 评分组别例数SDS 评分PSQI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试验组4748.32±6.8542.70±5.8453.36±7.9145.21±6.8812.95±2.737.51±1.94对照组4747.55±6.4045.96±6.1953.89±7.6450.43±6.5213.06±2.6610.83±1.52 t 0.5632.6260.330 3.7760.198 9.235 P 0.5750.0100.742<0.0010.844<0.001
无痛性心肌缺血有导致猝死的可能,临床护理此类患者,以快速稳定患者病情为关键[8-9]。另外,本病属于冠心病的初期阶段,控制不当会逐渐进展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早期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患者长期坚持科学康复是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的关键和重点[10-11]。本研究基于纽曼护理程序予以患者护理干预,通过循序渐进的三级干预措施,逐渐减轻患者压力反应,利用健康教育传授患者疾病自我管理与康复的方式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控制病情,同时掌握疾病自护技能,为远期科学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CSMS 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结论相符[12-13],表明基于纽曼护理程序予以试验组护理干预,通过查找压力源,抓住护理重点,以此制订和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护理精准度,更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无痛性心肌缺血多见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心理敏感,当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时,容易出现心里恐慌,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应激,打破机体和谐稳定的状态,不利于疾病康复,甚至会导致加重病情[14]。因此,护理不仅要注重改善患者生理状态与心肌功能,亦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本研究基于纽曼护理程序予以试验组护理干预,二级预防中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能够在保证运动耐受与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合理锻炼,可以提升心肌代谢,帮助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症状,提高心脏工作能力,改善心功能。此外,针对患者负性情绪予以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疏导,树立康复自信心,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为护理服务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同时,稳定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平稳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对控制患者病情有益。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LVEF、LVESV、LCEDV 与CI 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SAS、SDS 评分与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结论相符[15],肯定了试验组护理方案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综上所述,基于纽曼护理程序予以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效能与心功能,优化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有益,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