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恒雷
读舒晋瑜撰写的《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很重要的收获就是将一众名家从高高在上的仰望视角请下来,让他们坐到广大读者面前。舒晋瑜化身读者代表,为大家询问创作相关问题。当众位名家打开心扉后,畅谈甚欢,从而借助获奖作品谈出一系列背后鲜为人知的创作心路历程。这些背后的故事丰富多彩,或幽默风趣,或辛酸凄楚,或跌宕坎坷,或酣畅淋漓,不一而足,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与研究这些作家作品。
比如池莉。按照池莉自己的分享来看,那就是她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顺遂,可写作是个例外——“自学医开始发表作品,至今无一字退稿,无一篇压稿,永远都在被约稿被催稿……六十多项文学奖都给了我不小的惊喜。”池莉的写作发表经历大概是所有作家心向往之的了,不过她之所以能够如此获得发表出版的垂青,绝不是幸运能够概括的,依然和她扎实勤奋的付出有关,特别是她十余年来对各种电视节目、文学笔会等的拒绝,改成旅行、种菜等个体活动,让自己有时间充分思考,形成一定意义上的“隐居”状态。这虽然算是其性格使然,但这种创作心路历程显然对她是非常合适的,并且形成了积极的效果。
同样,与池莉写作经历相仿的刘庆邦,被文坛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写了三百多篇小说,写一篇发一篇,从无废稿。王安忆赞赏他的天性里有与短篇小说投合的东西,将其作品拿到自己的创意写作课堂或论文中条分缕析地作为案例。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佳绩,仍然源于其用心的创作态度。刘庆邦早年在农村广播站写广播稿,是为了摆脱农村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后他到了煤矿写小说,是为了拿给女朋友看,显示自己的写作才能,以赢得爱情。调到北京作协当专业作家,写作为了获得文学奖。而到了功成名就时,是为了自我修行,完善自己。恰如他自己所说:“一篇小说,发表时快乐一回,收到稿费快乐一回,得了奖又大大地快乐一回。”这种单纯的快乐也是许多写作者颇有共鸣的。
在《深度对话鲁奖作家》中,舒晋瑜不仅采访了近年来非常活跃的作家们,还对早年获奖、近年鲜有露面的作家们进行了访谈,这些作家在各种文学体裁上都有重要建树,因而这份文学访谈录甚至带有别样的文学简史的效果。众多作家在与舒晋瑜的畅谈中话题越打越开,不仅说出诸多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把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写作经历阐释出来,因而文本也便带有了作家评传的效果。阅读这些访谈录,就像在听一位位文学家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