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若宇
郭军
枕江襟水的青山,因山色长青而得名,江水涵养了这里的风物,也涵养了这里的人。在郭军眼中,家乡的起伏丘陵、蜿蜒江色,都深深烙印在自己的记忆中。这些记忆,渐渐被生活加工成了对美的一种执着——山清水秀即为美。朴素的人和朴素的美学情怀相交织,让郭军在平凡的美术教学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环保路。
十六年前,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一方山水于民,仪征市政府将霸棕祝区西北侧丘陵建设成为枣林湾生态园。这处飞鸟结伴而至、乱花簇簇迷眼的园区,成了郭军最愿意前去写生的地方。“当阳光照耀在这里的草坪、湿地、花丛中时,才能真正感受到颜色的鲜活。这种自然最纯正的颜色,让眼睛里的所有灰蒙都无所遁形。环境保护能够还给自然最本质的色彩,这也是自然本身应该享有的权利。”枣林湾森林湿地覆盖半数以上的生态园,不仅是苏中地区生态环保最好的地区,更是郭军对青山碧水的家乡最深沉的眷恋。
当眷恋与挑战相颉颃时,激发出的能量,或许会改变一个人,也或许会改变一群人。作为美术教师的郭军,在课堂上,看到了一位同学绘就的水彩画。“我清楚地记得,孩子的画面里,森林颓靡缩小,空气灰沉沉的,而地球的海水则化作眼泪。”郭军仿佛舔舐到了泪水的苦涩,孩子们笔下的颜色真实地反映着现实。
彼时的郭军陷入沉思,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成为为孩子们挑灯引路的人,虽然很多家长更关注在校的成绩,但并不能因为这种单一的指标而忽视对孩子们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现在,孩子们看到的蓝天白云、星空月光已经与以往不同,我们要抓住他们接受教育的时光,培养他们感受自然、爱护自然的行为习惯。”郭军发现,美术其实是能够还原环保主题的教育方式之一。鲜亮的颜色不仅代表着干净的世界,也代表着一种鲜明的环保力量,于是,他秉着环保教育的原则,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开始对孩子们着手环保教育。
把课堂设在大自然,探访龙山、寻访长江、栽花种树、垃圾分类,郭军用一点一滴的改变,让教学变得更加深入童心,与其相伴相随的是将环保意识注入孩子的思想中。
今年春天,郭军特意邀请了学者,在长江仪征段一边欣赏母亲河的波光,一边了解长江的历史。“为什么长江要实行十年禁渔计划?”“长江的水资源如果受到污染怎么办?”这些来自孩子们的问题,学者一一给予了解答。“如果在教室里,孩子们不仅画不出来如此真实的江景,也思考不到如此深刻的问题。”郭军说,走到自然中,让孩子们了解所居之地、所饮之水,同样也在心底升腾起热爱长江、保护自然的情感。
富有思想的绘画作品,是有力量的。在郭军的环保启蒙下,学生们不仅喜欢上了绘画,还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2021年,当时真州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钱若晞在扬州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芍药国际竞赛组委会举办的书画大赛,获得了特等奖。在郭军的印象里,正是因为对自然的热爱,钱若晞越来越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越来越好,她告诉郭军,她要成为一名用画笔描绘祖国秀丽景色的画家。郭军很欣慰,他明白,孩子们眼中和笔下的家乡风景,正表达了她们对家乡环保事业的支持,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必将会影响学生一生。
郭军说,通过开展环保活动,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会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养花种树,他们都在多维度地改变着,虽然仅仅是一点一滴,但这些汇聚在一起,就成为改善家居、校园和社区环境,肩负保护地球、保护家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磅礴力量。特别是不少孩子,回到家里后开始告诉家长要珍惜资源、热爱环境。郭军说:“正是这种传导,提升了很多人参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最美四月天”“好看的花一定要分享给你”,在郭军的短视频账号里,能看到校园四季的花,也能看到仪征这片土地上金色的稻、天空绚烂的晚霞。他希望通过新媒体影响更多的人。
郭军期待,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为生态环保宣传创造了条件。“我是一名美术教师,课余时间才有空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关于环保的小视频等。参与人从最初的学生逐步扩展到他们的长辈和亲友,从学校组织辐射到家庭社区,进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去。”
在新媒体平台上,郭军因为关注环保,所以被称作“环保老师”,在他看来,这是对他美术教师工作一份难得的褒奖。
“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不只是单纯培养学生在造型方面的观察力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愉快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环保老师的概念,其实就是一个有责任的美术老师的概念,而这种责任感才是环保践行的初衷与动力。
郭军说:“我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为学生播撒环境保护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把环保教育渗透到每一名学生心中,使学生从小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我还会将环保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让环保理念四处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