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教育开展的日本路径

2023-09-14 20:52:19李弟恩黄宇
留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创造力科学日本

李弟恩 黄宇

日本在19世纪中叶被迫打开国门,卷入世界发展大潮。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日本对标当时欧洲诸国提出的“文明国标准”,派出大量人才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19世纪末,日本发展为与欧洲列强比肩的主权国家,奠定了其在人文社会制度方面全面学习西方的主基调。

顺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改革教育理念

在教育方面,出于军事和国防需要,日本积极借鉴西方经验,引入实物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法开展科学教育。1872年,日本颁布学制,将科学课程分为物理、化学、生理等科目,并改革小学理科教科书,让一流学者参与教科书编修,提升科学教育质量。20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日本科教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强化了学生系统学习现代自然科学文化知识、从事基础研究的兴趣爱好,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奠定了通过“创造力教育”培养拔尖人才的社会基础。

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前期积累的经济增长和教育改革成果几乎葬送,拔尖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被忽视或废除,创造力教育也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二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主导下进行政治改革,重振经济,继续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文化,形成“第一代引进,第二代模仿,第三代更新”的“日本式创新精神”,推动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1951年起,日本政府陆续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科学教育振兴法》《新的长远经济规划》,促进科学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人员,扩大“熟练技工”的比例,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为原则、以技术的现实应用为核心的“应用性创新力”概念。

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开始探索适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1978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发表电视讲话,称:“日本在经济赶超时代依靠模仿,但今后必须开发具有独创性的能力。”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本政府在1981年提出“技术立国”,并在1995年确立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方针,每5年制定《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围绕鼓励创造、发展科学的主题推动创造力教育的发展。2006年,日本在《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创新日本”计划,将创新定义为通过洞察力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自此,日本确立了有特色的创造力理念,从模仿和创新先进科学技术走向自主研究创造。

21世纪以来,经历了宽松教育的改革和反思,日本提出后工业时代知识密集型社会所需人才的特质,包括有效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善于解决问题、自我反思和管理、批评与创造、学习新事物、跨文化流动、跨行业流动、承担责任、为不确定的前景和不安全的现状做好充分准备等,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方向。2008年后,日本提出新学力观,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创造力的发展,把创造力视为国民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该理念,日本切实开展教学与课程改革,逐渐从以知识系统为中心、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的教学转变为以儿童自身设定的课题为中心、主体式互动式的学习,在课堂与教学上强调思维与内容并重,从封闭式“习得”转向开放式“学习”,让创造力教育呈现新样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真实情境中探索、发现并解决真实问题。

基于“学习共同体”营造的体系建设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日本在创造力培养方面逐渐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校外教育为支撑、以产业界和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协作网络为框架,从幼儿园到研究生一体贯通的体系,切实构建回应人才实践需求和科技创新要求的“学习共同体”,聚集多方优势和力量,落实人才培养战略。

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主要通过学科融合和专门课程两大方式进行,贯穿幼儿园到大学阶段。学科融合,即将创造力培养寓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凸显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专门课程,依托综合学习时间开展。1998年,日本修订了《学习指导要领》,把综合学习时间作为正式课程,自小学三年级起实施。尽管2008年再次修订课程后,减少了课时数,但它仍是开展跨学科、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的重要领域和实施创造力教育的主要途径。例如,仙台市幼儿园以“培养科学思想,促进好奇心和创造力萌芽”为主题,带领幼儿研究种植毛豆的土壤,通过毛豆栽培活动,以自然环境体验为核心,让幼儿反复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京都教育大学附属桃山小学和兵库教育大学附属小学则融合了语言、音乐和数学建模,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能力,促使其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展现内在的真实自我。福岛大学附属中学在所有学科中设立促进创造力激发学生思考的课程计划,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完成任务,从独特角度观察和思考,开放性地看待同侪的思想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高中阶段,创造力教育更多与真实的科学研究和职业需要相结合,如茨城、金泽等地高中开展科学课程和工程课程,强调学习和思考相融合、创意和设计相融合,培养能支持创造性研究活动、能运用已有知识建构理论和发明技术的创新人才。

校外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是学校教育的延展和补充,通过提供学科课程、课题研究、海外研修来培养包括创造力在内的综合科学能力。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联合大学、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开设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补充教育活动,在报名选拔时,这些项目选拔“资优生”而非“绩优生”,重视学生主观意愿和自主性,将其视作个人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东北大学“全球科学校园”项目提出,选拔学生时,不考虑学业成绩,而是以自我表现力、对科学的兴趣和活动经验为标准。学科课程包括科学专业课程、科学前沿讲座、学科融合课程和综合课程等,以选修制和合作对话式学习为教学特色。例如,北海道大学为中学生提供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复合的高自由度课题,同时也有以水产学部附属实习船“忍路丸”号远洋航行和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渔业领域实训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规划研究课题的能力。另外,课题研究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开展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活动。此外,为加强学生的研究能力、增强他们的研究体验,学校每年为学生提供众多海外研修项目,与海外高校合作,让学生出国访学,开阔眼界、提升能力。

強调整体和面向现实的经验启示

日本在创造力教育方面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和大正时代,但“二战”后,在美国实证研究的影响下才开始相关理论和实践活动,并形成独特模式。日本认为创造力可以育成,重视产业需求和技术创造,强调教学实践和能力评价,通过教育改革和政策引导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国家创造力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首先,需要构建创造力教育支持体系。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科学素养及对待科学创新的态度,是科学创造性研究的土壤和基础。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科学氛围,形成良性且高效的优秀人才成长体制,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对培养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这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协同,共同打造创造力教育支持体系。政府要制定政策来指导和调控改革方向,为计划的运行提供制度性保障。另外,在管理体制上强调不同部门的有机协调,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有效的产政科教合作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结合。通过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将创造力教育与实际产业需求融合,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其次,根据现实需要改进教学实践。日本创造力教育发端于企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这决定了高校通过教学实践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价值取向。日本重视实践、教学研究、实用创新和技术创造,在观念上,强调要转变重学术轻实践的取向,注重人才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参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内容上,强调以解决地区、社会乃至世界的现实问题为主题,拓展科技人才的全球视野和胜任力;在方式上,强调开发基于真实情境的课题探究活动,重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使其体验完整的研究过程、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考虑到科学发展日趋复杂化、交叉化,团队合作是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式,沟通协作能力是高精尖人才完成重大科学发现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人才不仅要拓宽学科边界形成跨学科视野,还要具备跨学科工作的能力和跨学科合作的精神。为此,日本额外关注合作学习,强调对儿童“自主性”“主体性”的培养,打造开放度和自由度更高的课堂,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具有创造力的未来人才,也培养善于表达、善于沟通、善于合作、具有领导力的未来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猜你喜欢
创造力科学日本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20:24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科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