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
2023年高考,近1300万人的报名人数再次刷新纪录。一直以来,高考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都很令学生和家长头疼。现如今,市场上存在着不少帮助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机构、网站,各大自媒体平台的高考志愿规划师也颇具热度,仅B站就有近百个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自媒体账号。
2023年4月,“90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话题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感慨:“大学上着上着,自己的专业没了。”还有网友表示:“感觉该撤的不是专业,而是专业内容与现在的实际社会情况不符。”事实上,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新增与撤销专业的情况每年都在发生,各院校通常会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这的确让部分高校学生面临“进校时选择的热门专业,出校时却发现热度已冷却”,或是毕业后所学专业被撤销的情况。
仅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增备案专业就多达1641个。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 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改革方案》答记者问时表示,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有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
教育部在2023年4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也列入了21种新专业,其中大多数专业或与民生联系紧密,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增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无障碍管理;或与城乡建设息息相关,如海南大学新增的乡村治理;还有的紧扣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如东南大学新增的未来机器人、电动载运工程等。专业调整的背后,是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经济发展趋势、就业市场压力等正在倒逼高等院校加快变革步伐。而被撤销的专业,多数是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扩张的专业,往往缺乏相应的学科布局和培养条件来支撑。
近年来,科技正在与不同类型的专业交叉融合,大众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科技化、智能化,与此相关的新设专业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高校专业设置更加强调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一些新增的专业具有热度高、行业领域优势明显、符合国家发展趋势等特点。据教育部历年公布的数据,2012—2022年新增数量最多的专业(前20名)中,与科技、人工智能、互联网相关的专业达近半数;而裁撤专业前25名中,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列第一,均被裁撤了114次。与此相对的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所获的关注度不减。夸克发布的《2023高考志愿报告》显示,本科热门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热度最高,其中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关注度上升最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临床医学三个传统热门专业依旧牢牢占据前三。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学、美术学、生物医学工程、侦查学、麻醉学等小众专业也备受考生关注。
近几年,人工智能领域颇受大众青睐,除了关注度高之外,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2022年,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未来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生产制造、大数据、能源环保等行业招聘需求持续上升。其中,人工智能人才平均年薪最高,达到31.04万元。根据脉脉高聘人才智库数据,在企业发布的年薪3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人才招聘岗位方向中,人工智能方向需求最大,占中高端人才招聘总量的15.40%。截至目前,有10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在脉脉高聘高薪中寻找中高端人才,既有百度、阿里等科技巨头,也包括一些科技类创业公司,发布的招聘岗位类型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填报志愿作为高考后的重要一环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选择通过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决策效率。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88.1%的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而由于目前高考生缺乏获取高考填报信息的渠道,加上高考录取人数逐年递增,高考志愿报考行业付费需求增多,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已达8.8亿元。据天眼查数据,2013年以前,国内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全部状态)年度注册数量仅为个位数。近十年来,相关企业的注册增速呈波动上涨态势,不断有“张雪峰们”入局志愿填报领域,使得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2023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相比2022年增加82万人,达到1158万人,众多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导致就业压力增大。这使得高考生变得更加现实,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首先考虑就业前景及薪资,另有部分学生会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专业。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选择专业自然非常重要,但认识到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样必要。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招生办主任许伟通认为,很多考生追捧计算机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电子类、电气类、金融类、法学类等“热门”专业,对生化环材、土木机械专业则不怎么看得上眼,甚至集体厌弃。事实上,专业的冷热取决于市场的现实需求,而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填志愿时的“热门”专业毕业时不一定依旧热门,当年的“冷门”专业也不一定在几年后依然门可罗雀。往往很多相对冷门的专业,如化工、机械等,毕业时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属于就业热门专业。
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经济研究员曲强从以下三点,为高考生选择专业提供了建议。
第一,大学起步时选择什么专业,并不会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多变的社会中,唯一不变的就是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对未知事物的热情和兴趣。大学以来习得的种种“杂学”,会变成自己的底层知识和思维方式,它们不断叠加形成极大的复利效应,丰富了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为迎接新的工作挑战提供了优势。
第二,重视自身的真实想法。经济技术周期不停变化,但成年后一个人的心性则是相对稳定的,与其从众选择一个暂时为人所羡慕的专业或人云亦云的好岗位,不如正视本心,选择一个自己长期热爱、具有长期意义的工作。长期的热爱才是最好的定力与动力,对个人而言,也只有自己热爱的才算得上真正的好专业。
第三,如果对某个专业领域感兴趣,可以多向这个领域的从业者请教,或查阅该领域的相关书籍或专业网络论坛等,而不是人云亦云或偏听培训机构的介绍。只有真正做过才有发言权,才了解这个行業的真实细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在持续深入推进,成千上万的学科专业往往令人无从下手。面对这样的现状,每位高中毕业生都应结合实际综合考量,做好充分研究后再作决定,盲目追逐“热门”专业是不可取的。须注意,专业的“冷”“热”交替是市场的普遍现象,没有人能够百分百准确预测哪个专业是否由热变冷,或由冷变热。高考生们面对逐年增长的毕业压力和不断调整的专业设置,如何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才是需要掌握的能力。当然,如果本身对某个专业并不感兴趣的话,更要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