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强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近年来,梓潼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名管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大力挖掘“文昌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推动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围绕“三有”,推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相同步。一是有保障。成立地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11个单位21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梓潼县地名文化保护专家库,匹配200万元专项资金,全面开展地名普查、乡镇行政区划勘界、地名牌制作安装等工作,确保地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人员、经费、机构保障到位。二是有底数。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资料考证、座谈论证等方式,对16个镇(乡)、181个村(社区)、190条街巷地名文化遗产资源开展全覆盖摸底,形成以历史、河流等元素命名的11大类7286条传统地名信息,梳理出卧龙镇、演武镇等9个千年古镇,七曲村、玛瑙村等30个千年古村落和五丁路、安寿巷等10个千年古街巷。三是有支撑。深入挖掘民间工艺、民俗习惯、信仰文化、历史古迹等内涵,先后出版《梓潼县地名故事》、《梓潼县地名文化保护名录》等地名文化保护典籍,收录宏仁堰、酒店垭等83篇地名故事。同时,依法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审慎开展地名更名工作,累计清理3条不规范地名,更改100余条地名,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围绕“三新”,推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服务配套相协调。一是培育新功能。对城乡所有门户楼牌进行合理编排,规范设置路标路牌,统一安装门牌,并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APP完成同步,实现地理信息精准定位,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地名公共服务,既方便群众办事,又利于基层治理。二是打造新名片。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立足梓潼独有禀赋,持续擦亮“祈福七曲山 励志两弹城”地名名片。鼓励支持镇(乡)聚焦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等优势,打造“三国故地 田园卧龙”等16处既有历史文化韵味,又有地方特色的新名片,推动故乡记忆、情感寄托、地域元素有效融合。三是拓展新窗口。积极参与拍摄制作《中国影像方志·梓潼篇》、《地名天府·梓潼篇》等地名文化纪录片,从经济建设、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美景美食等多角度、多形式、多方位展现梓潼地名文化特色。同时,注重高速连接线出入口和邻市、邻县交界处的风貌打造,着重体现“两弹”、“文昌”等地名特色,提升梓潼知名度和影响力。
围绕“三品”,推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促进。一是让文旅品质更“优”。积极探索“地名文化+”新模式、新场景,先后成功举办六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两届科学家精神论坛,并承办第二届大蜀道(梓潼)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有力拓宽地名文化发展广度。立足七曲山、两弹城等地名遗产,加快培育寻根游、研学游等业态。二是让产业品牌更“靓”。推动地名文化元素助力产业发展,将文昌文化融入农产品品牌开发,成功培育“文昌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米面油、中药材等60余类优质农产品在“绵品出川”活动中受到消费者青睐,累计实现销售额16.49亿元。三是让城市品位更“高”。按照“一线两岸三片多点”思路,全力推进城市更新,注重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先后完成文昌干道、崇文广场等改造提升,成功打造文昌公园、崇文湖、状元第商业街等城市新地标。精心改造以著名诗人谢无量命名的无量路、承载梓潼人民烟火气息的滨河路等老旧街巷3条,既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又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