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菊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广东深圳 518112)
政治学科基础薄弱学生通常表现为对政治学科不感兴趣,学习习惯和能力相对较差,对学科知识难以掌握知识体系的全貌,把握知识零碎且混乱,在政治学科试题解答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因此,这类学生政治学科的学习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应付,很少在这一学科学习上体验成功。
造成学生政治学科基础薄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生自身原因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学习习惯较差。高中政治学科囊括的内容较多,特别是新教材涵盖四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知识容量大,内容交叉且庞杂。政治学科具有极其明显的现实价值,内容时政性强,试题情境一般以时政素材为载体,更新快,千变万化。高考试题呈现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考查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科必备知识,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锻炼学科关键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而政治学科基础薄弱的学生习惯性被给予,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钻研精神。他们课前不爱预习,或不会高效预习;在政治课堂上不主动参与或无能力参与学科讨论,或走神,或不认真听课,无法完成课堂任务;在对待作业方面,他们难以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政治作业,不会归纳整理错题;在师生交流方面也显得比较被动,不爱或不会提问。
其次,学习方法欠佳。政治学科基础薄弱的学生对高中三年缺乏科学规划,对要考试的各个学科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对待政治考试寄希望于教师发提纲,考前临时抱佛脚;单纯地机械式背书,照搬照抄知识点答题,不会结合材料,不注重做题方法的总结。平时练习大多完成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随笔写两句,或是堆砌教材知识,或是照抄材料文字,甚至直接留空白。按照这样的习惯学习政治学科,难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长此以往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心理因素制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对政治学科的学习价值存在偏差,他们或认为政治学科不重要,或对政治学科存在考前突击即可的刻板印象。另外,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或不客观评价,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乃至对抗的情绪,也可能导致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动机偏弱等问题,进而对该学科提不起兴趣,缺乏信心甚至厌学、畏学。
一是教师不够重视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师生互动也是由教师选择和牵引。因此,在课堂上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也是带有主观色彩的。通常教师与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互动频率较高。现在的高中在班级设置方面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大班制,学生众多必然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课堂参与不均衡性。二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是照顾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基础薄弱学生因学习能力的限制难参与课堂表达互动,学生出现学习障碍,跟不上教学进度,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因此导致他们不愿学政治,在心理上产生惧怕和回避。三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高中政治学科每周课时安排少,学科内容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灌输式教学,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总结答题模板,学生死记硬背等方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基础薄弱学生而言更是助长了其“等靠要”的心理,不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适应题目灵活的新高考。
笔者认为,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从完善评价机制、优化教学方法、巧用信息技术、增加情感投入等方面着手。
教师提高政治学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设法增强这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他们在政治学科上收获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1.丰富课堂评价方式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具有调控教学行为、诊断教学成效与问题、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等诸多功能。对待政治学科基础薄弱学生,教师尤其要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基础薄弱学生本身内在知识积淀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照顾到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探究问题的设计应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训练不同层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要进行及时点评,保护其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对基础薄弱学生的教学评价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对其某个教学环节的正面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对其自身纵向进步进行肯定。例如,笔者在“经济与社会”模块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家庭收入来源的小调查,在课堂上设置这样的问题:一是说说你家收入来源构成。二是结合教材内容,尝试分析这些收入来源属于哪一种分配方式。在这个探究活动中,需要学生运用归纳和描述、分析和迁移知识这两个层级的思维能力。第一个问题属于描述性表达,能力层次要求相对较低,笔者让基础薄弱学生充分表达,让其在课堂参与中体验成功,增长自信;在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在学生回答中引导其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带领其走出思维误区,锻炼思维能力。然后,笔者对他洪亮的声音和清晰的逻辑进行高度赞赏,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种细节赞赏评价,极大地鼓舞了他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政治积极性。此外,教师也可以从字迹工整、笔记认真、课堂延伸专注等方面进行细节肯定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加分奖励等形式,从多角度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重视作业的落实和反馈
政治学科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作业落实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要提高其政治学科学习效果,必须抓好作业落实。在作业的布置方式方面,根据基础薄弱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弹性要求这类学生的完成情况。在作业内容选择方面,既要符合基础薄弱学生实际,也要符合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作业题目的设计应涵盖高中政治四本必修和三本选修模块的必备知识,聚焦高考的常考点、反复练习学生的易错点、突破课标上的重难点。此外,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时政性强的特点,作业设计还应以社会热点情境为载体。在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涵养学科素养。在作业批改方面,基础薄弱学生的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尽量面批面改,全面掌握学情,及时做出反馈。在作业评价方式上,应坚持自评、学生互评和师评相结合。教师的作业评价反馈对其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作业评价为渠道,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作用和指导作用。在作业评价中,教师要客观公正地指出学生作业的优点,并指出其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找到提升的方向。作业评价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文字点评,在评价中渗透教师的关心和正向期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1-3]。
教师要从教法转变、学法指导等方面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构建活动型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新课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构建活动型课堂。政治学科基础薄弱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构建活动型课堂,创设丰富真实的情境,可以减轻学生的负面情绪。以活动任务为引领,可以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探究欲望,消除其对思政课枯燥乏味的偏见。因此,要想紧紧抓住基础薄弱学生的心,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水平,精心备课,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心智特点和知识储备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合理设计学生任务,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推进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以“经济与社会”模块第二课第二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例,本课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如果按照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理解起来非常吃力,更不用说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了。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主题,推进三个具体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调研身边的国有企业—中广核,并总结中广核集团在深化国企改革中的经验;第二个任务是调研家乡最出名的农特产,并围绕这一农特产打造过程中的经验或面临的困难;第三个任务是在深圳这座城市创新创业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帮助?深圳市政府应如何帮助非公有制初创企业解决这些痛点?该课堂设计全程以学生任务作为引领,问题设置有阶梯性,基础薄弱学生也能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加深对本课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既培育核心素养,锻炼学科关键能力,也能达成知识目标。
其次,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政治学科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学,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支撑。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基础薄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介绍科学方法学习思想政治学科,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利用奖励表扬等手段监督执行;指导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预习;提醒学生课堂听课记笔记;训练学生在做政治练习时专时专用,提高学习效率;善于利用思维导图及时总结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夯实学科必备知识;梳理自己的错题资源并反复总结反思;归纳政治学科试题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提升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等等。总之,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预习、听课、阅读、作业、反思、总结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形成适合学生的学科学习方法,政治学科学习效果自然会提升。在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监督、抽查学生的落实情况,并给予及时鼓励性评价[4-5]。
高中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高中政治教师应利用合适的新技术为政治课题赋能,增强课堂吸引力,调动基础薄弱学生的多种感官沉浸到课堂知识探索中。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具有极强的时政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辑和播放视频资源,吸引学生的感官。以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课为例,在论证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这一抽象论题时,笔者播放了视频“献礼建党100周年,这盛世如你所愿”。全班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革命先辈无私付出,情感得到了升华,提升了政治认同,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针对基础薄弱学生不愿不敢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上复习课时,尝试改变复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利用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功能,将易错易混点知识导入进去,生成知识Pk竞赛,并用点名工具随机选择学生上台PK,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整堂课无一学生不认真准备、全程投入、无一学生走神犯困。这样的复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基础薄弱学生被充分调动,复习效果大大提升。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思政课教师责任更是重大,利用各种渠道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思政课教师,其与学生的沟通不应仅仅限于知识传授上,而应深入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塑造层面。基础薄弱学生更需要如此。教师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关注。这种关注既包括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给予更多课堂表达和参与机会;也包括容许基础薄弱学生提问、试错;还包括关心学生非学习方面的问题,关注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加强与基础薄弱学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基础薄弱学生虽然在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上存在障碍和问题,教师只要善于引导,他们终将迎难而上,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