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3-09-14 02:28:46王浩
科学咨询 2023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王浩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浙江宁波 315012)

一、背景

为了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开展职业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

二、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该研究目的:探究技工院校英语课程在核心素养(职业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程思政途径、方式方法,旨在让职业学校的英语学科课程更有生命力,发挥出应有的更大的作用;让“课程思政”途径宽广多样,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英语学科思政教学建设方案,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服务。

(二)意义

该研究有助于:探究技工院校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的关系;确立包括英语课在内的文化课以应有的地位;明确“课程思政”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四个自信”明心立志,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的地位;明确“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扣好纽扣”,不偏不倚,走好人生路;“以德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推动职业教育教改和课改;拓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校园文化建设。[1]

三、理论基础

(一)核心素养理论基础

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016年研制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2017年北师大林崇德教授作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指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核心素养真正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爱因斯坦说:“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素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所著《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综合实践,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通过教育来发展。

(二)课程思政理论基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涉及到两个概念,即课程和思想政治。无论是课程还是思想政治,其教育对象都是人,都是对人的素养和思想的教育,两者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如果说课程是对人的专业素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那么,思想政治就是对人的思想教育,往往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先于行动,可见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2]。我国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师必须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理念,始终保持思想不滑坡,行动有方向。课程思政就是要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2.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的逻辑关系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课程思政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一方面要有理论自觉,另一方面要创新实践。要“三全育人”,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所有课程当然都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全课程)。

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课程思政,都是围绕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展开的。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程思政研究本质上是“一体两翼”或者叫思政教育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心,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为基本点。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3]。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既是方向也是手段,各司其职,相互融合,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

四、解决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主要解决五个问题。第一,解决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生存立业之本的大船,那么,“课程思政”就是确保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不偏离正确航向的指南针。对学生而言,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缺一不可且不可偏颇。第二,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改变英语课只管英语教学、语言应用,少管或不管德育教育、素质提升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藩篱。第三,树立英语教育和教学活动融入课程思政的思维意识。第四,探究英语课程思政的策略、方式方法和途径。第五,对英语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4]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注意事项有三点。第一,不是为了融入而融入,而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第二,不是在职业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之外另搞一套,而是继续深化职业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使之提升为思想文化素养融入学科教学。第三,不是每一节课程、每一个章节里都要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只有在有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用起来才更有效,不至于“弄巧成拙”。

五、对策

(一)分析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课程思政实质上既是一种课程观也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不论是“三全”育人还是“十全”育人,其体现的正是协同育人的理念。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既是手段,又有各自职责,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

(二)教学对策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核心素养已成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技工院校英语课程要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将语言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持续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当前技工院校课程思政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课程思政要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技工院校英语课程要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贯彻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体现职业英语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自主学习四大素养;围绕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将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走明暗两条线,从而使课程思政教育、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以及英语课程教育三者之间形成交叉、融合、补充的内在关系。

第二,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教师要围绕英语课的“语言技能和人文交流”课程目标特点和思政课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文化因子,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爱国主义、民族自信心等元素,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不走歪路,发挥隐性思政教育功能。

第三,教师讲课要改变英语教学偏重词汇、语法讲解、句子结构分析、应试技能,忽略文化课本身的德育功能的方式。教师要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分析,讲好中国故事,如中国的“中国制造”“新四大发明”、航天科技以及“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进行有温度有力量的教学展示,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英语课程的育人效果和思政教育水平。

第四,结合学生特点捕捉教学契机,进行科学引导。如讲授西方美食的时候,教师可针对烹饪专业的学生,干净卫生习惯、整齐划一的服装、栩栩如生的雕刻技能等都可以渗透中国的传统美德和美学,从而跨越语言层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五,课堂教学注重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成效成果、评价反思改进,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信息化手段+语言学习融入专业技能+思政教育。

第六,增加英语选修课这个教学辅助手段。如教师可给学生开设中国故事的英文视听、书法选修课,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和中英文书法美的同时,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七,编写包含中国智慧、体现价值引领、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注重趣味性、人文性、易读性、经典性的“课程思政”英语教材。如教师可在教材中加入学习强国APP中的每日金句、二十四节气、中国民俗、中国传统节日、国际妇女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教师节、植树节、环境保护日等,时事政治中的国家大事、英雄事迹、好人好事等。

第八,利用同龄人或身边的励志人物故事,感染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自信,提高思政效果。

第九,结合时事政治,围绕社会热点和党史学习教育,渗透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提高核心素养。

六、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想的载体。语言教育是社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英语语言教学应成为学生培根铸魂的思想武器。英语教育教学必然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学生需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感知文化,提升能力,以语言、文化和思想为载体,全面提高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是对当下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路径和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是将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尝试,必将推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技工院校育人质量,为新时代新格局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