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具备的十大思维*

2023-09-14 02:24梁宏亮
江苏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质量体系思维

祝 刚 梁宏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特征,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国情出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人类、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主张和平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单独章节予以重点阐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可见,教育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更加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协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的工程,也是一项惠及众多人口、涉及社会多方面改革、战略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来引领。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我们具备不同的思维品质。

在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征程中,我们需要具备政治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全局思维、协同思维、发展思维、辩证思维、比较思维、调查思维和反思思维等十种类型的思维。具备了这些不同的高层次思维品质,有助于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找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方位,从而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

1.政治思维。教育事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即“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生福祉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大政治意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由路径。树立政治思维,需要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做到“四个相统一”,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新时代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

2.战略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中,擘画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如广大专家学者所意识到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具备“大教育观”战略思维,即核心在质量,焦点在提升,重点在体系,投入经费和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主动作为是关键,教育评价改革则是主要路径,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是重要保障。战略思维也需要重点进行四个领域的创新,即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3.历史思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顺应历史潮流与发展趋势,是党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重要战略部署。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在每个历史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倾听人民的呼声,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足感与幸福感。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初心和使命,对建设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了战略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

4.全局思维。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特殊教育体系、成人教育体系等。因此,需要我们树立全局观,不断顺应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方式的要求,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紧紧把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与痛点问题。用全局思维审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以全过程、全质量方式审视教育体系的各方面、各要素、各环节、各领域、各层级,且与经济社会领域其他相关体系耦合互动。全局思维也体现为一种全面的教育生态观,充分认识到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都是这一生态体系中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和制约,有机构成了“教育生态”这一整体。

5.协同思维。高质量教育体系包含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从宏观层面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协同把握多重关系,如教育体制与教育政策的协同关系、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协同关系、教育改革效率与均衡的协同关系、教育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协同关系、教育改革动力与支撑的关系等。从中观层面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教育发展指标与达成度、学校布局调整与资源合理配置、教师队伍建设与人口布局匹配等方面的协同关系。从微观层面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学科核心素养、学校发展理念与全面育人理念、校园文化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6.发展思维。发展思维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中的问题,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从而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良方”。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一书中指出,单纯就教育论教育并不能完全化解我国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我国诸多教育问题的症状来自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均衡、社会就业难与价值观功利化等问题。只有运用发展的思维,不断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我们的教育系统才会变得更加健全。发展的思维意味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同样地,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精神来解决教育系统中的沉疴弊病,实现以社会的良好发展来带动教育的质量提升。

7.辩证思维。从社会不同系统看,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协同处理好经济建设、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与生态友好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教育发展方向、社会进步提供教育前进的动力、生态文明则是教育发展的环境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大部署体现了教育、科技与人才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通过解决“卡脖子”的科技问题、提升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来破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困境。辩证思维对于“双减”时代的教育改革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通过赋权增能和提质增效的方式,在做好学生学习时间、学习负担方面的“减法”的同时,做好学校质量方面的“加法”。

8.比较思维。从国际视野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众多发达国家在21 世纪的战略选择,其显著特征便是21 世纪技能运动在欧美国家如火如荼地开展。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与日本等国家都将教育公平、质量、创新作为其改革的核心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0年11 月发布了《学会融入世界: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的报告,描绘了2050 年及以后全球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该报告认为,人类的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地理和生物圈系统,引发了一连串的生态危机,威胁到地球生命的未来,呼吁为了地球未来重构教育,将“生态正义”“可持续发展”等纳入全球教育发展框架中。报告提出到2050 年,未来生存教育的目标从“人道主义”转变为“生态正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需要将以创新能力、批判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高阶能力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在教育技术、知识创新、产学研转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有益镜鉴。

9.调查思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不断调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动态发展状态。首先,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各类智库提供具有重大决策咨询价值的政策专报,精准把脉我国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堵点与盲点,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出“良方”,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其次,调查思维要求我国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根据生育政策、城镇化与人口流动、空间分布、教师供需均衡以及质量保障、教育经费需求、城乡学校布局规划以及入学机会配置等来合理调整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配置。调查思维可以杜绝“拍脑袋”决策,让各类方针政策更加精准有效。

10.反思思维。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思维是人类独有的思维品质。反思思维要求我国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让教育体系变得更加公平、全纳、以人为本。反思思维可有力批判弥漫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功利化”“短视化”“庸俗化”等不良倾向,使得教育发展中的“工具理性价值”转变为“价值理性价值”,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而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202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准确洞悉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与新的战略环境。调查研究也是反思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思思维也意味着我们需要避免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境。反思思维还意味着教师、家长和社会需要审视ChatGPT 等人工智能对教育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重申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重构新的教师观、知识观与教学观。

猜你喜欢
高质量体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