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反面刺绣图案数字化研究

2023-09-13 01:25:32叶静文胡澎樊珊珊
西部皮革 2023年17期
关键词:瑶族场域刺绣

叶静文,胡澎,樊珊珊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541001)

0 引言

广西瑶族反面刺绣图案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在现代发展中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广西瑶族的民族精神,同时,作为广西瑶族的民族符号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2011 年,瑶族刺绣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妇女的手工刺绣技能,促进瑶族妇女创业就业,当地的政府部门经常组织各类刺绣比赛,推广民族文化。瑶族刺绣中,有一种独特的绣法是反面刺绣,即反面绣,正面看,且刺绣过程不需要打底稿图,依据布料的经纬绣出构图和谐、颜色美观、风格质朴的图案来,反映了瑶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分析反面刺绣图案深层内涵和形式表达,利用数字化手段保存、传承和创新其形式和内涵,对于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塑造地区形象具有重要的价值。

国内相关学者对广西瑶族反面刺绣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大多都是对刺绣图案的图案内涵、图案形式、刺绣技法以及现代设计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对于广西瑶族反面刺绣的数字化采集、传承和创新上的研究较少,并且缺乏完整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体系。对于图案的研究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仅分析图案的艺术特征,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刺绣实物已经渐渐消失、腐烂,不利于保存,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可以引入数字化手段对保护和传承提供技术支持,再利用数字技术对图案进行再创新,推动反面刺绣图案的传播,弘扬广西瑶族民族文化。

1 挖掘——反面刺绣图案的艺术特征

1.1 题材选取

从反面刺绣图案的题材选取上分析,主要有动物元素、植物元素等,如小鸟、八角花、禾苗等。也有一些反映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的纹样,如盘王符号和万字纹等,这些元素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总结、提炼和传承下来的,集中反映了广西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倾向,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图案最初的形式主要是人们对一些具体事物的临摹,将生活日常记录在瑶绣上,慢慢经过演变,对图形进行抽象、归纳和整理,形成了现在的图案。图案淳朴自然,瑶族反面刺绣上的图案具有高度抽象性[1]。对于这些图案的具体内涵,瑶族人民没有给出直接的表达,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当地人已经不清楚图案内涵是什么,只是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对于多数图案纹样的名字也只能用瑶族语言表达,没有汉字形式的表达。

动物纹中以“老虎爪”纹样为代表,在红瑶服饰中,“老虎爪”仅绣在衣服背后,左右两边对称各绣一个。通过走访传承人,了解到其他图案都可以随意替换搭配,只有“老虎爪”是每一件衣服都必须绣的图案,且位置固定。相传在很久以前,皇帝出门打猎碰到了一只大老虎,在危险时刻,一位路过的瑶族姑娘将老虎射死救了皇帝,所以为了感谢瑶族姑娘的救命之恩,将老虎的爪砍下并盖在姑娘衣服背后并许诺,今后有此印记的人见皇帝以外的人都不必下跪。从那以后,为了纪念先祖的勇敢和善良,红瑶妇女的衣服上都会绣上“老虎爪”[2]。“老虎爪”图案的元素基本是有“花头”和“万字纹”组成。造型简单,高度抽象,红瑶女性喜欢变换其中的细节和色彩搭配,所以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图案。

植物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八角花纹”,是瑶族人经过提炼加工演变而来的图案,根据大自然中的花草形态并结合想象力创造而成[3]。广西瑶族服饰的装饰上会大量运用“八角花纹”,从上衣的领口到腰节线的门襟上分别绣有两排“八角花纹”,花的八片花瓣呈放射状向四周排列,造型相同,颜色一致,具有强烈的秩序美。

1.2 色彩体系

在色彩体系方面分析,不一样的色彩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代表不同的民族文化,广西瑶族反面刺绣图案的色彩也具有独特的特征,瑶族反面刺绣一般以靛蓝色的布为底,先用红线依底布的纹路绣出基本的图案,再在本图案的空格中填入黄、白、绿、蓝、粉红色丝线,最后形成了一个刺绣图案[4]。瑶族好五色,黑色和蓝色经常作为面料的颜色,其他鲜艳的颜色通过刺绣呈现,所以色彩的搭配具有强对比的特点,色彩多用对比色和互补色的组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如表1 所示。

表1 广西瑶族反面刺绣典型纹样

2 保护——反面刺绣图案的数字化采集

2.1 数据库的建立

瑶族反面刺绣的图案代表了瑶族人民的文化精神,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意义,然而由于实物的保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也无法做到对图案的长期保存,所以引进数字化手段可以使瑶族反面刺绣图案获得全新的储存和传播方式,而建立数据库也可以给各设计行业带来设计灵感,对于当代设计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反面刺绣的图案采集一般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如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进行初步采集,获取数字图像;另一种是通过数字化设备,如图像扫描仪等,将要处理的图像转换成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图像[5]。再按一定标准对采集回来的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将采集到的数字资料等录入到数据库中进行保存,并注明纹样名称、类别和主要内容,这一块主要是利用图像存储模块来存储图像信息。

2.2 反面刺绣图案的数字化处理

由于图案存在不清晰,有缺损的情况,所以需要对采集回来的图案进行进一步加工,使之转化为矢量图。主要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图案的元素进行提取,用矢量图形来表现,可以使传统艺术形式和现代流行表现形式相结合,也就是说图案的造型和构图形式是属于传统的,而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当代的表现形式,具有简洁、干净和单纯的风格。在使用Photoshop、IIIustrator 等软件图像编辑软件进行勾勒线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线条的表现形式,对线条进行梳理,线条要流畅自然,整体花纹的转换需要注意层次感[6]。

在色彩的采集方面也就是对色彩进行整理和提取色彩特征,保留原来的主要色彩关系和色块面积的比例关系,保持色彩的主体风格,通过软件对色彩进行提取,将导入计算机的图形利用Adobe Photoshop 提取图案中的色彩信息,同时记录下色彩的数据值。软件中最常用的色彩模式是RGB 和CMYK,RGB 是通过对红、绿、蓝三种颜色通道的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其他的颜色,属于显示器所能呈现出来的最佳的颜色[7]。而CMKY是一种专门用来印刷的颜色模式,具有四种颜色,分别是青色、洋红、黄色、黑色。两种色彩模式根据不同的需要而进行选择,如上传数据库,多是在显示器上表现,则用RGB 模式,如若做出创新的成品,需要数码打印则用CMKY 模式。

3 传承——“场域”理论下的数字化传承路径

3.1 场域和数字传承

“场域”的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8]。换句话说就是“场域”是由关系构成的网络,是一个抽象意义上的概念,场域可以被看作为是一个无形的虚拟的空间,这种空间有其特定的结构和组成要素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布迪厄曾指出,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然而世界万物,不管是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都处于关系之中,且“场域”的这种关系网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运作规律[9]。民间艺术又具有地域性、传承性、群众性、自娱性的特征,以此活跃在特定的文化生态领域中,属于边缘化、小众化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传承,而家庭场域、村落场域是民间艺术的主要传承场域。少数民族原始的村落布局和生活结构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程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依赖于家庭场域和村落场域的传承模式遭遇了极大的挑战,而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挥着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可以改变传统艺术传承场域的结构,由于科技的进步,传播方式交叉融合,给反面刺绣图案带来了新的传播空间,进入数字化时代,形成了新的传播场域,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应从新的场域出发,借助数字化手段进行重构和再现[10]。在非遗传播场域中构造以数字媒体为主要形式的新的传播场域,构筑广西瑶族反面刺绣图案的数字化传承场域,也就是说构建广西瑶族反面刺绣图案在特定群体、时间和空间进行的文化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客观关系网络。

3.2 基于数字化平台传承场域的构建

中国非遗保护研究中心的朱小建曾经提到过如今非遗的保护是静态和活态保护相结合,通过创新性改造,让非遗更适应当代社会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而现在中国也进入了互联网数字化时代,非遗不能仅仅只是在博物馆内供人参观,而应该突破限制,与时并进,将非遗文化和互联网结合[11]。如上文所说建立新的传承场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或者视频传播的方式,形成一个新的数字传承场域,让民众可以更加直观和深切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所以对于广西瑶族反面刺绣图案的传承可以借助如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进行传播,加大影响力,且年轻人基本都活跃在这些平台,以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非遗文化,帮助传统文化成为流行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然而短视频主要输出具备情绪价值的碎片化内容,而对于具有完整结构,需要逻辑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内容,如图案背后的人文内涵和符号意义,则需要借助图文信息的传达,例如微信公众号平台,短视频是自动推送,推广面更宽,但是往往粉丝的粘性不够高,而传统图案的文化价值难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解读,所以为了筛选出粘合度更高的粉丝,可以选择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深度的传播,且微信公众号是属于私域流量的最佳承载体,任何博主商家不管用什么渠道吸引粉丝,最终还是想把粉丝沉淀到一个专业场域,而主动进入这个场域的粉丝,毫无疑问,几乎都是对传播内容感兴趣,所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做深度内容的推送,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垂直性。

把传播看成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深刻挖掘背后的人文内涵,提高内容质量,并通过相关场域的建构进行共享,使之与当代社会更加契合[12]。传承是在传播的基础上继承,所以必须做好传播场域的构建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辩证的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对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加以继承,在传播场域中,主要行动者应该汇编整理优秀的内容。

4 创新——反面刺绣图案的数字化再设计

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还应必须关注发展,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只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筛选优秀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才能保持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1 当前创新发展的困境

当前的创新困境,从物的表征层面分析,广西瑶族反面刺绣的传统图案是瑶族人民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再现,对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提炼、归纳和抽象,图案具有几何性、装饰性、可读性和符号性,在与现代设计融合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相加,仅仅将这些图案的形式与现代设计结合应用,难以体现背后深层的人文内涵,且对瑶族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也就失去了民族感情色彩。这些图案虽然简单,但是承载了瑶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不能过多的更改。且这些符号一旦脱离了传统环境,那么瑶族反面刺绣图案的文化特征就很难被识别,也就容易缺乏记忆点,而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中,具有特点和强烈记忆点的东西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4.2 数字化时代文创品开发的内涵

图案的发展和传承需要承载符号功能,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原有的场域改变或者消失,也就意味着图案的功能和意义也发生了变化[13]。如今,广西瑶族反面刺绣图案更多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瑶族刺绣图案,需要结合当代的时代特征,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手段,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实用的文创产品。根据新时代的特征,结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注入新的活力,在文化内涵上,提炼出符合当代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图案是具有向心性和内聚性,凝聚了瑶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所以要将符号功能贯穿设计的整个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文化符号的嵌入如果过度会给人一种繁复、杂乱之感,而嵌入太少,则就失去了文创品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作用,成功的文创品应该是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回忆、共鸣这种情感体验,所以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如何提升用户文化体验。

4.3 互联网+交互式体验数字产品研发

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如开发小程序,线上APP 等,将瑶族图案以娱乐化的方式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如可以设计开发瑶族图案的拼图小游戏或者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图案的DIY 创新设计,如2020 年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手打造的“云游敦煌”小程序推出“云采丝巾”,用户可以自行设计丝巾,利用敦煌壁画中的图案元素进行组合设计,再上传自己照片,生成一张DIY 丝巾试戴效果图,线上试戴满意就可以下单。所以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来扩大瑶族文化的传播范围,给瑶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来保持它长久的生命力。

4.4 “科技+文化”文创产品设计

数字文创是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文化产品生产方式。借助数字技术,将文化创意类产品数字化、互联、互动,形成跨终端、跨平台的数字产品[14]。主要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作为输出设备,无需传统的物料成本,也不受加工工艺的影响,文创产品的开发者在制作平台可以看到最终效果。这样也可以使文化的传播速度加快,开发者可以凭借优秀的文化内容吸引用户。作为一种文创新形态,将瑶族反面刺绣图案以更年轻化的方式传递出来,有利于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5]。目前的数字文创产业涵盖了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等多个领域,以数字化的方式创造文化创意产品。

广西瑶族反面刺绣图案数字文创品需要强调非遗文化的创新价值,如何增加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需要贴近当代的网络趋势。角色IP 设计,具有延展性。笔者设计趣味性的角色I P——瑶家姑娘,通过虚拟角色设计,活用非遗文化,解锁民族文化消费新场景。

除了IP 角色的设计以外,还可以进行角色的拓展,融入各类应用场景,如微信的表情包,年轻人都非常喜爱下载表情包,用户可以通过表情包表达自己,传达话语。

5 结语

广西瑶族反面刺绣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难、发展难的问题。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需要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保存和发展广西瑶族反面刺绣。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刺绣图案就是他们的语言符号,因此图案的数字化保护和发展对弘扬与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瑶族场域刺绣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幼儿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34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10
瑶族织锦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52
瑶族舞曲
清新唯美的刺绣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2:48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15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