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琳,孙颢洋,盛心怡,蒋佳怡,董徐易
(苏州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325)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文化自信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由此而迎来了蕴含传统文化元素服饰的市场繁荣。在现代婚礼中,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装也备受推崇。宋代凤冠霞帔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婚嫁礼服,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审美风格,以及华美富丽的外观和美好寓意而受到广大年轻人的青睐。
文章立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分析了宋代凤冠霞帔在形制、纹样、色彩方面的服饰特点及研究价值,探究了凤冠霞帔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意义及其对当代时尚文化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我国现代中式婚礼服创新设计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使宋代凤冠霞帔的具体形制、宋代服装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特点为更多人所了解,有助于现代服装设计师在对宋代凤冠霞帔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提取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元素如花纹、色彩、形制等,添加现代化时尚元素,从而设计出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需求的婚礼服饰,这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提振全民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也是公认的汉文化鼎盛繁荣时期。其中因为高度发达的手工业与制造业,宋代的服饰文化也独具特色,在冠服制度上大多沿袭了汉唐服饰文化意蕴。自周代婚礼服制确立后,经过了“玄纁色制”的周代婚服、“钗钿礼衣”的唐代婚服,宋代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大衫霞帔”的婚服形制[1]。与汉唐时相同,宋代在婚礼服的选择上大多倾向大袖和霞帔。《宋史·舆服志》也载“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背子、生色领皆用绛罗,盖与臣下不异”。凤冠霞帔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强盛。宋代女子兴起戴冠之风,有团冠等肩冠等。宋代服饰中的凤冠便是在团冠基础上演变而来。宋代的霞帔是一种隆重的装饰品,平垂于胸腹之前,因飘动、美若彩霞,于是又称之为“霞”,这也是“霞帔”名字的由来。
宋代的凤冠形制具有鲜明的等级制度,根据凤冠的形制便可以区分此人的社会身份。例如,皇室女子头戴凤冠便缀有龙、凤、翟等,皇后的凤冠缀有龙与凤,而妃子等内命妇人则缀有凤与翟,外命妇却只能缀朱翟、花钗等。凤冠还分礼服冠和燕居冠,礼服冠地位高于燕居冠。其中最大的区别便是燕居冠的两侧有长串珠饰,当女子大婚时便可以根据地位来取决佩戴何种凤冠,这也体现了宋代凤冠等级分明的形制特点。
宋代的霞帔具有沉稳端庄的形制特点。霞帔由帔身和帔坠组成,霞帔两条罗带在一边裁成斜边缝合,使之呈三角状,并在尖上缀有坠子,另一端平且直,是当时最具特色的配饰。帔身形似两条彩带,霞帔的帔脚也分两种形制,一种是呈V 型,常见于宫廷之中,另一种便是呈W 型,常见于民间。帔坠由两片相同纹样的金银片扣合而成,挂在霞帔末端的帔角。南宋时期帔坠还曾是婚嫁聘礼中的三金之一。宋代帔坠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水滴形,另一种是圆形,主要是水滴形,这种形制的帔坠可以让女子在行走时,让霞帔稳定,不会随身飘动,展现女子温文儒雅的姿态,也体现了“程朱理学”思想中的伦理纲常和明心见性的境界。
凤冠霞帔作为宋代最具特色的婚礼服,在保证其符合穿戴者身份的同时,独特的纹样寓意也象征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宋”时期,凤冠才被正式纳入贵族女性的服饰体系中。宋代凤冠主要以金属银为基础材料,周围装饰龙、凤、珠、花,并镶嵌各种珠宝。甚至有些凤冠的样式蕴含丰富寓意,其中不乏对神话故事和自然环境的模拟。
霞帔帔身的纹样主要以鸟禽纹样和云霞纹样为主。根据等级来划分纹样的使用,如皇后的霞帔纹样与帝王的冠服纹样相同,以龙纹样为主体,分升降龙和全升龙,皇妃用云霞凤纹等,均代表了穿戴者地位的尊贵。比较大众的纹样,如翟纹样(翟是长尾雉鸡,类似于凤凰),寓意仁义礼德和高尚品德;孔雀纹样(孔雀是九德之鸟),寓意吉祥如意和前程似锦。鸳鸯纹样、练鹊纹样和缠枝花纹样都是根据古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制成的纹样,寓意美好。
帔坠作为配饰也有其独特的纹样特点,不同等级的人选用不同的纹样帔坠,如玉制龙纹坠子、玉制凤纹坠子、金制翟纹坠子等;而民间常使用松鹿纹、瓜果纹、双鱼纹等,材质大多是银质,充分展示了古代能工巧匠们的智慧。
宋代沿袭了唐代“红男绿女”的传统,男子婚服多使用绛红色,女子婚服多使用青绿色,相应的凤冠霞帔也会采取配套的颜色[1]。但因受到宋代各朝皇帝“务从简朴、不得奢华”的原则,在婚服材质、花纹、装饰上也主张简朴风格,特别是色彩与唐朝形成了很大的差别,降低了色彩饱和度和明度。在凤冠上,大多选择镶嵌金银饰品和天然珠宝。在色彩上则呈现出整体为金色、珠石绿色或点翠蓝色,以彰显雍容华贵的效果。
对于霞帔的色彩搭配,宋代皇室女子多穿着红色的霞帔,而外命妇则穿着青色或者深青色的霞帔,在纹样的配色上也多使用相近颜色,体现宋人低调典雅的气质。例如在霞帔中使用青莲纹饰及云纹饰,在色线的选择中会选择饱和度、色系相近的蓝青色或以淡色系的蓝白为主体;金红色龙纹会搭配成系列的红黄色禽鸟纹,给霞帔增添一抹亮色,使得穿着者更加优雅富丽,展现霞帔夺目的特色。
国内目前的婚礼形式逐渐演变成为多以中西合并的形式为主,大部分中式婚礼的婚礼服以租赁为主,成为了婚礼中的表象化道具。同时也忽略了婚礼服穿着与传统礼仪制度不相符合的缺陷,使中式婚礼服给穿着者带来外在审美和内在教化功能缺失[2]。因此,新中式婚礼服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设计是必须的,如何在控制经济成本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传统礼制、吉祥寓意的新中式婚礼服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基于服装外观设计的角度,我们从整体造型、服装廓形、花纹色彩、面料辅料的选择上入手,设计更符合传统文化含义、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新中式婚礼服。
3.1.1 审美性原则
宋制凤冠霞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三书六礼”“三媒六聘”“明媒正娶”等象征着中国人对结婚的“仪式感”。以图案来说,多采用含有吉祥含义的组合纹样;色彩上除了传统的大红色,也可使用多种色彩搭配;工艺上以彩绣龙凤为主,也可运用一些肌理技巧。将宋制凤冠霞帔创作新中式婚礼服时,要遵循现代审美观念和民俗要求。
3.1.2 文化性原则
从宋制凤冠霞帔第一次出现至今已近一千年,在这一千年里历史风云变幻,对于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有所发展。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宋制凤冠霞帔蕴含着中国自古以来对婚嫁习俗的思考,其自身集宋代美学、纺织工艺、染整技艺等于一体的展现也赋予了其极高的文化价值,需在新时代新中式婚礼服的创作中被展现。
在宋代,凤冠霞帔第一次作为命妇礼服登上历史舞台。宋代凤冠霞帔的形制延续了汉唐,但因宋代各朝皇帝多次提倡“务从简朴、不得奢华”,因此宋代婚服风格上趋于质朴自然、简约典雅,这与大多数现代人的想法一致。凤冠霞帔是与大袖相配的服饰,现在市面上的凤冠霞帔式中式婚礼服在款式上,改变了大衫及霞帔的长度、衣型的宽度、侧面开衩的高度和增加腰部系带等创新[3],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要。也有设计师将凤冠霞帔与现代轻礼服结合,将霞帔简化成肩部装饰,在造型上增加吸引力的同时,也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其他中式婚礼服的设计中,结合现代服装设计元素使得婚礼服款式版型更加丰富,比如,会在霞帔的边缘添加珍珠作为装饰,或改变霞帔肩部造型,使其更加突出,增加了中式婚礼服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宋代的服装面料,主要以丝织品为主,包括织锦、花绫、纱、罗、娟、缂丝等[3]。在对于宋制凤冠霞帔式婚礼服的面料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面料的性能,要能适应印染工艺的使用和刺绣工艺的添加,同时需要极强的可造型性、抗皱性。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婚礼服除了少数使用真丝、织锦等传统面料外,更多的是选择聚纤维、精棉等柔顺、抗皱性好、挺括的面料,在穿着时也更具垂感。其中提花面料在经过独特的工艺制造后,花型凹凸有致、立体感强,不易变形,可作为尝试使用。
通过深入研究宋制凤冠霞帔婚礼服,我们在了解其服饰特点及研究价值的同时,也对宋制凤冠霞帔婚礼服的样式、纹样、色彩、面料等多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感知,这对我们进行现代新中式婚礼服设计的研究有很大帮助。由于中国传统服饰大多采用平面的裁剪方式,所以其穿着效果也较为宽松,强调飘逸与形态,而西方则会通过各种方式及手法以达到合体的效果,所以目前市场上的婚礼服产品多采取图案纹样、色彩及配饰等元素。
我们想要实现的是结合新时代审美进行创新与传承,将传统服饰改造成新中式婚礼服,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感,在化繁为简中保留传统嫁衣的中国元素,同时又带有适用于当今时代特色的创新设计,如图1。在形制上我们保留了凤冠霞帔的基本形制,其中霞帔演变成近似于云肩的装饰品,但保留了其基本特征,作为服装的搭配点缀,更好地体现出穿着女性的优雅风韵和美丽高贵。其次在纹样上大量采用了龙凤图案、缠枝花纹样、宝相花纹样等,搭配祥云、几何图案,形成了单独纹样、组合纹样和综合纹样的构成形式,纹样工艺主要为刺绣,构成龙凤呈祥等寓意,象征喜庆吉祥。在色彩方面采用了现代人较为喜爱的经典红色为主要色彩,辅以湖蓝色、金色、黄色、绿色等经典色系,体现穿着者端庄大气的气质。
图1 《十里红妆》新中式婚礼服设计效果图
服饰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同时也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宋代,其时的繁荣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面对当今新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技术的迅猛发展,服装设计师应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深入研究宋制凤冠霞帔礼服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重点是要把握当今时代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文化,充分了解当代人透过服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浸式感悟,在引入现代元素,对宋制凤冠霞帔式新中式婚礼服的款式、纹样色彩、面料等进行深入的创新设计同时,让宋代凤冠霞帔蕴含的哲学、美学、伦理等内容得以传达。为了满足当今时代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多元化需求,我们应积极将传统服饰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服饰设计中,让更多人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