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视角下红色精神的传播探赜
——以蚂蚁岛精神为例

2023-09-13 06:43陈浩哲陈改玲
关键词:蚂蚁集体红色

陈浩哲 陈改玲

(1.浙大城市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2.浙江理工大学 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红色精神内蕴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联通“过去”和“现在”的历史纽带,在红色精神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价值。蚂蚁岛精神是浙江的红色根脉之一,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登岛考察,并指出:“蚂蚁岛曾有光荣的艰苦创业史,现在又与时俱进,渔区呈现新气象。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1]蚂蚁岛精神是红船精神引领下的浙江“红色根脉”之一,是浙江探索共同富裕的缩影,体现出集体主义的鲜明品格。因此,传播好蚂蚁岛精神也成为讲好浙江故事的重要抓手。笔者从传播学角度对蚂蚁岛精神进行研究,通过每年实地走访的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从集体记忆理论的角度研究其红色精神的传扬。

“集体记忆理论”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或一个特定群体内,成员之间传承、共享和共同建构一个事或物。集体记忆可进一步区分为“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交往记忆诞生于个体的日常生活情境,由个体存在脑中的鲜活回忆或亲身经历等为历史经验架构而成;文化记忆则摆脱了日常生活的限制,超越了个体间的交流,它跨越时空的维度,实现情境之间的迁移、代际的传递以及历时性向非共时性的过渡[2]。文化记忆的产生多源于群体性参与和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内容高度成型并客观稳定,能在特定的文化时间维度中被唤醒。交往记忆与文化记忆既有区分又互相交融,二者互构并彼此延伸。具体于蚂蚁岛精神而言,其内蕴了哪些集体记忆?这些集体记忆的传播现状如何?基于其传播困境,如何改变其传播策略?研究这些问题,不仅为蚂蚁岛精神在新时代尤其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走出去”提供路径方法,同时为其他红色精神的传播提供借鉴。

一、蚂蚁岛精神所内蕴的集体记忆

“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是蚂蚁岛精神的内涵,凝聚着蚂蚁岛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内蕴了蚂蚁岛人民不同时期深厚的集体记忆。关于蚂蚁岛精神的研究,目前学界多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来探讨蚂蚁岛精神的产生、特点以及意义,丰富了蚂蚁岛精神的内涵以及作用:段治文[3]认为,蚂蚁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贝静红[4]指出,蚂蚁岛精神是全国唯一以海洋奋斗观为核心的精神,其中的奋斗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是各个历史时期都需要的精神支柱;于海腾[5]指出,蚂蚁岛精神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洋文化和革命文化;周爽等[6]认为,蚂蚁岛精神体现出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浙江高质量发展需发扬蚂蚁岛精神的内核;杨菊平[7]肯定了蚂蚁岛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可以看到,学界对蚂蚁岛精神边界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依靠其精神的内在品格,而这些品格需要通过故事来固定和表现,也需要集体记忆去激发和唤醒。

(一)艰苦创业:共创共苦的集体记忆

“艰苦创业”是蚂蚁岛精神的底色,也是其最为标志性的注脚。艰苦创业是蚂蚁岛精神形成的渊源,是其助推共同富裕的历史性实践,为蚂蚁岛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新中国成立前的蚂蚁岛人民饱受国民党侵扰之苦,艰难求生;新中国成立后的蚂蚁岛生产资料匮乏,但蚂蚁岛人民在艰苦创业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蚂蚁岛人民多以海为生,在生产生活上表现出明显的海洋特质,即集体配合劳作。为提高生产能力发展渔业,蚂蚁岛人民尽其所能合资购买大捕船进行远海捕捞。1954 年,蚂蚁岛人民共同创业,300 多名妇女搓出12 万斤草绳,并收集冬日取暖用的450 多只铜火囱等物件换钱集体倾力购置大捕船,命名为“草绳船”和“火囱船”。1955 年,全岛妇女又建立“勤俭持家小组”,省钱打造“妇女号”机帆船,并派遣女船员到“妇女号”工作,还产生了女轮机长;1959 年,岛上的青年带头吃苦耐劳、省吃俭用购得机帆船命名“青年号”。蚂蚁岛的艰苦创业史震惊浙江,感动全国,独特海洋文化孕育了蚂蚁岛人民风雨同舟的精神品格,也构筑了蚂蚁岛人民特有的集体记忆。在蚂蚁岛人民的集体交往和文化构建中,艰苦创业始终是其最深刻的精神符号和集体记忆。

(二)敢啃骨头:共拼共闯的集体记忆

“敢啃骨头”是蚂蚁岛精神的风貌,也是其得以发扬的精神支柱。敢啃骨头蕴含了蚂蚁岛人民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啃硬骨头的勇气。蚂蚁岛人民历来是命运交织的共同体,集体性地攻克了许多难关。1955 年,蚂蚁岛开始向“实现机帆化捕鱼”迈进,公社依靠集体力量筹集资金并千方百计解决技术难题。1959 年,蚂蚁岛渔民凭借设备优势在震惊全国的吕泗渔场海难中得以损失最小,并意识到加快实现机帆化的重要性。从1956 年到1959 年底,蚂蚁岛人民打造27 艘机帆船,使蚂蚁岛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实现渔船机帆化的渔区以及浙江沿海渔区最早实现“机械化”的单位。到1979 年,蚂蚁岛远洋机帆船的产量超过了近洋涨网,标志着蚂蚁岛结束了以传统作业为主的历史。1972 年,由于岛上缺乏耕地且经常受到台风和海水侵扰,蚂蚁岛人民公社号召群众修筑海塘,向滩涂要地,增加耕地面积,全岛300 余名妇女勇挑重担,仅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完成修筑任务,比预期工期缩短一年多,围海造田450 多亩,有效缓解口粮困难和海水倒灌的问题。

(三)勇争一流:共富共荣的集体记忆

“勇争一流”是蚂蚁岛精神的指向,也是其最为骄傲的荣誉勋章。蚂蚁岛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同甘共苦,创造了精神丰碑,赢得了时代瞩目。在建设“全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历史中,“集体”仍然是蚂蚁岛人民的关键词,特别是人民公社的集体记忆已经成为蚂蚁岛的一个文化符号。1954 年,蚂蚁岛探索“一岛一乡一社”的体制改革,为人民公社雏形;1956 年,蚂蚁岛成立五社合一的高级渔业生产合作社,使蚂蚁岛渔业社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生产力高速发展。1958 年,“蚂蚁人民公社”正式诞生,成为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蚂蚁岛的改革举措以及取得的巨大成果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称蚂蚁岛一刻不停向共产主义奔跑,成为“我国渔岛中的一面旗帜”[8],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同志更是赞其“小小蚂蚁赛苏联”。1960 年,全国海洋渔业现场会在蚂蚁岛召开,并号召把蚂蚁岛人民公社的红旗插遍全国渔区[9]。改革开放后,蚂蚁岛接连赢得了全国、省、市的各项荣誉,始终以勇争一流的决心创造辉煌。共富共荣成为印在蚂蚁岛人民记忆深处的信念。

二、蚂蚁岛精神的传播现状分析

(一)展示形象:历史语境下的形象呈现建构固定

蚂蚁岛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舟山县和中央农村工作部、水产部的现场会成为浙江和全国渔区的楷模,浙江省开展“赶大寨,学蚂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蚂蚁岛也随着《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报道被全国知晓,并以“艰苦创业”的形象名扬全国,蚂蚁岛在浙江的名气一时无二。此外,著名歌词作家马金星的《军港之夜》也让蚂蚁岛作为词作地保留了时代记忆及想象空间。蚂蚁岛精神的第一次提出是浙江作协原副主席陈山在1963 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现代诗《蚂蚁岛精神》,诗中赞扬了蚂蚁岛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取得的成就;2005 年,习近平同志登岛考察后肯定了蚂蚁岛精神,并将其内涵概括为“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从此蚂蚁岛精神实现了空泛到具体的转变,但相比于习近平同志同时期所总结肯定的“红船精神”和在安吉考察时提出的“两山论”,蚂蚁岛精神的知名度不高,挖掘度不够。通过在中国知网选取全部关于蚂蚁岛的60 篇学术论文和24 篇报纸文章后,经词频抓取分析及词频高低输出后得出,蚂蚁岛在学界和媒体的呈现形象以20 世纪50—70 年代的渔村建设风貌居多,蚂蚁岛被提及的高频词是“人民公社”“妇女”“大捕船”等, 蚂蚁岛的精神形象也固定在计划经济时代,见图1。近年来,随着蚂蚁岛作为浙江独特的红色资源被官方重点挖掘,蚂蚁岛精神成为引领地方实践及发展的精神指标和理论指向,蚂蚁岛的名声及蚂蚁岛精神也再次开始集中广泛传播。特别是在2022 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构建浙江红色精神谱系,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蚂蚁岛精神内嵌新时代浙江的发展脉络,牢牢把握红色精神传播的大好时机,与政治大局的联结更为紧密。

图1 蚂蚁岛论文与报道中的词频词云图

(二)传播实践: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下的实践育人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10]蚂蚁岛以其独特的红色资源,通过育人实践传播,初见成效。2018 年,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启用。通过建立红色教育基地,蚂蚁岛推动整岛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红色经济。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的建立使蚂蚁岛精神有了系统性的传播载体,有利于蚂蚁岛精神系统化地整合传播。此外,蚂蚁岛挂牌“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报业小记者海洋研学基地”“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等多个红色基地,高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多来此社会实践,特别是在全党开展党史教育之际,从蚂蚁岛精神中汲取力量。红色基地的建立整合了蚂蚁岛原来零散的红色资源,将其系统化地呈现,并通过仪式化的过程与个体形成情感纽带。受众在红色教育基地中将得到高效的情感能量,进而将自身置身于蚂蚁岛精神的滋养之中。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以搓草绳、织渔网、打缆头绳等特色体验描绘艰苦创业的生活图景,并在当下艺术性地呈现,使蚂蚁岛精神得到传递、唤起和巩固。2021 年,蚂蚁岛依托红色海岛旅游接待游客逾8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 805 万元,同比增长66.1%。虽然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初获成效,但相比于“红船精神”起航地嘉兴南湖旅游区2021 年超300 万人次的游客量和“两山论”发源地安吉县余村2021 年近90 万人次的游客量,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吸引游客和实践传播的能力还相差甚远。

三、蚂蚁岛精神传播的困境

(一)时空范围局限,记忆主体消解

蚂蚁岛精神带有强烈的海洋特质,其实质是新中国建设初期海洋渔区人民响应国家建设新社会背景下的集体主义精神,时代特征与区域特征明显。蚂蚁岛精神的创造主体是20 世纪参与蚂蚁岛建设发展的蚂蚁岛人民,其开始是作为交往记忆在社群内部之间传播,在经过一系列定格与凝固后,由交往记忆逐渐固定为文化记忆,并升华成为红色精神。集体记忆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一定的集体记忆的框架进行回忆,而集体记忆又是通过个体记忆来实现[4]。创造蚂蚁岛精神的记忆主体掌握构建、叙事和传播的能力,但其作为独立个体需要依靠集体去反复强化和印证交往记忆,以此获得共鸣和归属,但是随着记忆主体逐渐消亡,交往记忆也将随之消失。蚂蚁岛精神的传播需要记忆主体作为载体,截至2022 年8 月,蚂蚁岛61 周岁以上的户籍人口共1 359 人,平均年龄71 岁,他们是蚂蚁岛改革开放前各项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也是蚂蚁岛精神诞生的孕育者,有着最直接和鲜活的交往记忆,见表1。但随着直接经历者的衰老,将导致蚂蚁岛精神的一手资料丧失,只能通过后期的文化加工来进行复刻传播。而交往记忆转化为文化记忆是集体记忆得以固定和成型的条件,交往记忆一旦消失,文化记忆的构建及身份认同也无从谈起,由此产生的集体记忆也将被淡化和遗忘。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西方的各种自由思潮的冲击,艰苦创业的内涵被逐渐弱化,或者说蚂蚁岛精神的传播对象被异化,使蚂蚁岛精神的传播陷入“过去历史”的泥淖。

表1 2022 年蚂蚁岛村人口结构分析

(二)人口流失严重,代际传播减弱

哈布瓦赫认为,记忆是一种社会建构,个体只有经由某一社会组织或群体才能获取记忆,而集体记忆的传承条件是群体意识和社会交往持续不断提取记忆的需要。蚂蚁岛精神的传播需要原生群体进行身份认同,在蚂蚁岛人民的社会交往中获得直接的记忆复现,从而“活”在蚂蚁岛人民的群体意识当中。但20 世纪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初,舟山市开始实施“小岛迁,大岛建”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等中心向舟山本岛集聚,蚂蚁岛因地缘关系和经济因素,无法为年轻群体提供相对优越的工作和物质生活条件,而舟山本岛以及长三角较为发达的经济中心对于年轻人口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岛内年轻群体大量流出。当前,蚂蚁岛上50 周岁以下本地常住人口仅占本地总常住人口的9.6%。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使得蚂蚁岛总体老龄化程度较高,也导致蚂蚁岛精神在集体记忆建构框架中唤醒和再现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削弱。目前,尽管蚂蚁岛大力发展船舶工业,外来务工人员也随之而来,但由于外来群体对于蚂蚁岛精神缺乏身份认同,也无法构建关于蚂蚁岛精神的集体记忆。原生群体的流出削弱了蚂蚁岛精神的代际传播,即失去了一部分最直接的传播受众。集体概念和身份认同的缺位,代际传播的减弱,使蚂蚁岛精神的传播和传承面临着多重维度的考验。

(三)叙事衔接不畅,文化认同缺失

蚂蚁岛精神作为拥有海洋特质的地域精神,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特点。“艰苦创业”是海洋文化背景下集体主义的体现;“敢啃骨头”形象地将地域名称和其精神特质联系,形成“蚂蚁啃骨头”的隐喻;“勇争一流”表现出蚂蚁岛精神并非徒有虚名,而是经过荣誉沉淀后的精神产物。与其他的红色精神不同,蚂蚁岛精神的内涵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匮乏时产生的,本质上是渔民通过集体劳作走向共同富裕的探索和实践。纵观蚂蚁岛精神的叙事策略,其叙事重心依然放在以集体劳作为主的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时代确实是孕育蚂蚁岛精神的摇篮,但其当前的叙事没有把改革开放以后的建设与20 世纪50—70 年代的蚂蚁岛建设形成有机串联,而是把独立的单元进行捆绑,将改革开放后蚂蚁岛的故事叙事附会在20 世纪的叙事之后,弱化了其当代价值。蚂蚁岛精神孕育时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如今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较大区别,蚂蚁岛精神的叙事若固守在20 世纪50—70 年代,其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文化内涵则难以受到广泛的认同。但蚂蚁岛精神无论是在大集体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其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因此更需要做好时代间的叙事衔接。与其他意识形态类似,蚂蚁岛精神的传播需要物质载体,物质是其表现形式,文化符号是其表征。蚂蚁岛的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载体多为文创产品以及红色旅游开发。但是目前文化产业的产值不高、特色不明,文化创意产品种类少,同质化高,红色旅游也未形成明显的带动经济的效应。在进行文化产业开发时,也只是简单拼凑符号,将蚂蚁岛精神印在商品上,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四、基于集体记忆的蚂蚁岛精神传播策略

(一)打造完整叙事链,发挥品牌叠加效用

集体记忆在现实的不断变化中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区域,成为现实与过去、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桥梁[12]。在红色精神的发展演进中,也同样需要通过集体记忆构建身份认同,凝聚文化传统。蚂蚁岛精神是浙江精神谱系的重要支撑,并在历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蚂蚁岛精神指引蚂蚁岛人民改善生活水平,取得辉煌成就;而在新时代,蚂蚁岛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作为浙江红色根脉,成为建设地方、推进“两个先行”的重要思想力量。在时代的变迁与交汇中,主动参与新时代叙事,对话各历史时期是红色精神得以传播和弘扬的重要手段。而具体到蚂蚁岛精神建构和传播中,引导记忆主体参与叙事是一条重要途径。在此,蚂蚁岛做出了尝试,比如组织岛上大事亲历者成立宣讲团讲述奋斗历程,传承集体历史记忆。在这里,需要申明的是,这里的历史记忆,不只是20 世纪50—70 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故事”,还有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记忆。即对蚂蚁岛形象的建构中,要突破蚂蚁岛20 世纪50—70 年代的主题形象限制,将蚂蚁岛各历史时期的故事衔接好,联通“过去”和“现在”,联系“特殊”和“普遍”,以此塑造蚂蚁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体形象,充分发挥蚂蚁岛多种品牌形象的叠加效应,将蚂蚁岛改革开放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系统化、品牌化,为蚂蚁岛精神注入新案例,建构蚂蚁岛历史完整叙事。

(二)依托空间场域,增强现代复刻唤醒记忆

在集体记忆的构建框架中,唤起或再现是其重要环节。集体记忆依附于一定的媒介,现实的物质场域就是其唤醒和再现的重要表征空间。蚂蚁岛通过对于标志性的场所建设来再现峥嵘岁月的集体记忆,如人民公社、三八海塘、创业纪念室、搓草绳、织渔网场景再现、物品复刻和场所重构,强化来访者的文化体验。而文化记忆是借助“文本系统、意象系统、仪式系统”等文化符号作为记忆媒介传承的,并过渡和转换成文化层面的记忆[13]。文本系统是其内蕴故事或具体表征,通常以文字或影像呈现;意象系统是其凝练的抽象精神或意识形态,具体以当前社会存在为依托;仪式系统则是再现或强化蚂蚁岛精神的社会仪式。三者都以具体的物质或媒介空间为依托,共同形成其传播的话语体系。对应于这三大系统,蚂蚁岛精神传播中,既有2021 年播出的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蚂蚁岛的奋斗》等影像呈现,又有学术界关于蚂蚁岛精神价值取向的研究,还有蚂蚁岛红色旅游环节在人民公社旧址或党建广场设置的入党宣誓仪式等。但是,这三者中,针对蚂蚁岛精神传播困境而言,首要任务仍然是物质空间的场域复现,即重建“记忆场”[14]。老物件或者老建筑能直接建构“记忆场”,但是,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对虚拟空间的建构功能,可以在蚂蚁岛创业纪念室增加VR 捕鱼的体验,在网上建立3D 纪念馆等方式,打破代际传播壁垒,增加传播路径。

(三)拓宽红色精神产业,传播红色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通过“记忆场”得到保存、复刻和再现,因此,文化记忆建构要多维度、多领域建造“记忆之场”。在新时代,红色精神文化产业是强化文化记忆、凝练文化符号的重要手段,红色文化产品更是承载和固化文化记忆的媒介。例如全国闻名的长征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挖掘深化特色内涵,最终发展为成熟的红色文化产业链,借助文化符号的渗透作用走进千家万户。特定的红色精神文化产业的外化表现形式和呈现手法要与其他的红色精神形成区别,凸显自身的特色和内涵。比如,承载蚂蚁岛精神的三八海塘、人民公社旧址、创业纪念馆等现有文旅资源都是红色教育基地的感性体现,折射出历史实感和感性生动的力量,但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则需将其置于红色文化产业中盘活资源,展现出其独一无二的特色优势,进而依靠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记忆符号转化为文化记忆。在红色精神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避免红色精神成为抽象空洞的符号,即“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话语叙事要在鲜活的现实实践中呈现,要让红色精神在现实语境中重新唤醒历史记忆,在感悟当下的时代价值中传播红色文化记忆。因此,要生产出具有红色精神内涵,有温度、有特点、有质感的文化产品,使受众在文化消费中获得“沉浸式”思想引领。

传承好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让红色精神成为建设新中国的精神动能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承的关键是在于如何传播。从“小小蚂蚁赛苏联”到“渔区呈现新气象”,蚂蚁岛精神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沉淀出更有精神价值的内涵。蚂蚁岛精神是蚂蚁岛人民集体记忆的凝练和表征,连接过去和现在,联通现实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并通过集体意识形成认知框架而审视历史。在蚂蚁岛精神的传播中,唤醒和丰富“艰苦奋斗、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集体记忆,是其传播的关键,也成为维系蚂蚁岛精神与记忆主体的纽带。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精神成为引领地方发展的强大思想支撑,因此,挖掘红色精神内蕴的集体记忆,传播、复刻和再现红色精神并融入时代语境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义。

猜你喜欢
蚂蚁集体红色
我为集体献一计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警犬集体过生日
追忆红色浪漫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蚂蚁找吃的等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