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冬梅
(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100)
内部控制对于当前国有企业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由于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内部控制监督控制不足的问题,不仅给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内部管理造成负面影响,也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为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帮助企业实现强化内部优势,国有企业应当基于自身发展目标以及实际规模,从各个方面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完善。
内部控制并不是单一的管理工具,而且从多个方面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业务要求推动企业发展的体系,在企业中主要起到监督、控制以及规范行为等作用。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借助平衡机制以及岗位权责分离制度等工具,在保障企业规范运行的同时确保企业实现不同阶段的目标。
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往往会面对不同类型的经营风险。不健全、不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能会对国有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综合使用达不到规范作用,造成各种不良经营结果,比如在采购环节,出现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合谋现象,给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较大隐患,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相反,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根据经营业务管理特点和具体的业务经营流程,借助科学的分析工具,准确分析经营过程中的内外部风险来源,从而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控制与降低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由于国有企业目标与经理人目标可能存在短期不一致的情况,个别项目负责人为了完成既定经营目标,获取私有利益,有些人员在具体流程操作上没有按照规定的具体流程推动项目,而是采取一些违规手段,虽然完成了相应的业务目标,但是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有企业内部资产安全性与完整性,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间接造成隐性成本增加。因此,国有企业需要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以标准化的流程管理,约束内部人员的行为,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推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合规性,承担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时,一旦出现了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不仅会造成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还会带来税务风险。财务信息是由各个部门提供的业务数据信息以及会计信息构成,借助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一手信息准确。使用规范的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归集处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避免管理人员由于错误的财务信息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
首先,国有企业的层级部门较多,各部门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统一,有些部门的人员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理解不到位,业务流程缺乏统一标准,使得会计信息不标准需要人员二次整理,财务信息准确性难以保障。其次,国有企业将内部控制工作交由财务部门完成,其他部门人员思想上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在自身工作中的重要性,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亟待提升[1]。最后,国有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实施制度。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岗位职责制度并没有严格执行,在实际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工作。企业内部经常存在职责不清,人员之间互由于不明确的分工机制,互相推诿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各个岗位发挥职能和独立管理的作用。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监督检查和风险管理都是不可缺少的,借助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发挥对企业业务的监督控制,同时借助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风险识别制定应对措施。但是当前内部控制体系中,国有企业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在面对不确定环境下的各类风险无法提前预测,在穿行测试中缺乏全面性[2]。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与企业实际业务执行相脱离,风险管理缺乏全面参与性,只是由企业中高层管理执行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业务一线人员参与度不足,内部人员的风险管理仍然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无法在损失发生前提前采取规避措施,企业在风险管理的处理能力仍处于事后处理,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当前一个企业之内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则会导致信息不对称,进一步产生各种风险。
一方面,受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影响,各个部门之间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部门内部之间合作顺畅,一旦需要跨部门完成则就会导致横向沟通不流畅产生较大的时间成本,从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3]。此外,国有企业内部层级较多,若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则很容易出现管理部门的指令不能有效传输到一线部门,基础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管理人员不能准确掌握,最终导致基础信息不足,无法针对具体岗位实施有效监督与评价。
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但是由于信息接收方不能正确理解信息输出方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信息沟通不通畅。例如在采购环节,专业度较高的企业网络系统搭建,IT部门向采购部门提供了一系列的需求以及技术参数,虽然财务部门觉得预算偏高,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提出相应意见,最终只能按照人员要求采购,可能存在浪费现象。
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资金流失。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监督控制由内部监察部门实施,但是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部门容易受到上级部门干涉,独立性缺失。比如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导致内部审计报告参考性不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问题难以发现,给企业造成非必要损失。个别企业的财务内部监督人员在具体执行中没有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检查工作流于表面,不仅没有为企业发展带来积极效应,反而成为增加相关人员负担的无效工作。此外,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容易导致内部控制质量下降,而外部监督的介入能够有效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提高信息获取质量,降低信息成本,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措施,使得内部监督控制不足,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经济活动开展必须合法合规,因此需要企业在基本的工作汇报中加入财务内部控制内容,定期对内部控制实施评估,由二级部门向上层领导汇报具体项目的财务状况,认真分析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增强中间各级领导的内控意识,确保内部控制目标达到企业运行标准。此外,企业应当定期对企业记录进行复核,建立一套有效的报表控制机制,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培养出职能差异化、责任意识和价值观,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4]。
以H国有企业为例,该公司通过展开《年度经营计划与财务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邀请了专业人员为公司人员系统教授了如何制定经营计划以及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包括制定流程、工具以及模型应用等等,并且在培训完成后以分组练习的方式促使人员进行实操演练,并在后续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让大家对财务内部控制带来的效益有了清晰的理解与认识,并初步掌握了实施内部控制的流程与方法。通过此次培训让公司的管理团队对年度经营计划编制与财务内部控制有了系统的理解与认识,并初步掌握了落地实施的工具与方法,对提高公司管理团队实现经营计划以及规避经营风险有很大帮助,对公司后续管理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迈向国际化,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企业不仅需要拓展自身业务方向还需要与国际相接轨,这些都要求国有企业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应对未知风险。
首先,国有企业应当对企业内部的管控体系全面检查,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改善。同时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锻炼相关人员的敏感度,在遇到风险时能够提前识别并积极采取措施。
其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借助大数据以及信息系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可以量化的风险指标,设置风险预警数值警报系统,在采购环节、销售环节等重点环节实时重点风险管理。通过各种风险平台对企业各类业务实施动态监控,提高业务执行风险管理能力。
最后,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实施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于提前识别的风险,积极采取规避措施,转变投资方向或者优化项目流程。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划分,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损失。将风险应对,风险处理策略等纳入企业业务流程,借助流程化操作使人员自发地避免违规操作,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国有企业应当以目标为导向,完善企业信息沟通机制,提高信息沟通质量。企业内部存在着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信息不仅来源于企业内部,还来源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这些数据在企业内部不断循环,在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数据的差异,导致不同部门对同一数据获取的统一性难以保证,给企业管理造成困难。因此,国有企业应当进行一体化的平台建设,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将所有数据信息放置在统一的平台之上,通过数据统一,实现信息在各部门以及各层级之间高效运行,实现数据随时可视化,使企业数据成为能够支持经营决策和风险管控的有效信息。
具体来说,借助信息化平台将生产、经营、管理等系统相互连接,能够及时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数据及时反馈给财务管理部门,使得财务部门由原有的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以及事中分析,降低业务风险发生概率。以H企业为例,为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推动内部控制体系持续优化,该企业在信息化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了各种职能分类的查询功能,企业员工可以通过自身职能需要,在自身权限范围内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全方位满足工作需要,降低时间成本。特别是企业各部门的检索关联提示功能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由于信息过于专业而产生的沟通壁垒,企业应当在完善内部组织构架的基础上,调整企业内部专业人员配备,通过内部培训,减少信息供需双方的专业差距。对于非财务部门的人员培训相应的财务基础知识,不仅可以培养相关人员的财务思维,而且还可以提高查预算表单的准确度。此外,引入第三方机构,帮助企业完成专业信息解读。
首先,完善国企内部监督体系,明确了权责管理体系是必要前提,针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作出清晰鉴定做到各领导人员各司其职杜绝权力滥用的问题。其次,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由企业最高领导人统一制定审计计划,调配审计资源,增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避免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在内部审计中以经营业务风险为导向,要关注企业业务中哪些业务逻辑相对较复杂、相对具有较高的风险属性、具有较高战略重要性地位的业务活动,如对于采购、工程活动业务等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业务环节进行重点审计。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报告的可信度。最后,若某一个管理人员在某个岗位任职时间较长,容易形成利益团体,人员之间相互维护,即使出现问题也很难进行追责。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对重点岗位实施轮岗制度,在发掘员工潜能的同时避免个别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对企业整体利益造成损失。
此外,企业应当针对内部控制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约束与激励措施。让内部控制和人员激励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稳定发展。对于积极推进内控体系的员工正面激励,比如通过奖金和行政升职等方式来鼓励员工继续遵守内部控制机制。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政策,尽量保持经理人与企业所有人的目标一致性,确保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需要从内部管理着手实施全面改革。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专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等多维度配套支持,以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控文化建设为基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提前识别风险;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以促进企业业务为核心,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完善业务控制职能,尽快实现业财融合道路;不断刺激管理机制健全并完善内控系统,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