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艾静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由于运营管理需要,医院往往会与外部企业、组织甚至个人签订合同或协议,以共同完成某一事项,约束在此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近年来公立医院收入增长,规模扩大,经济活动呈上升趋势,对外经济合同签订的数量、种类及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加强公立医院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有助于保护公立医院的合法权益,理清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维护公立医院的经济利益,提高医院整体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医院平稳健康发展。在我国,公立医院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主要机构,加强公立医院经济合同风险管理,可以避免国家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更好地完成政府服务社会、关心人民健康的目标。
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医院开始重视合同签订环节的风险控制,有些医院专门聘请了法律顾问参与合同审签,但对经济合同各环节的风险控制仍不够,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如何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的风险管理,避免因合同纠纷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是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N医院为例,从内部控制视角就经济合同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探讨风险防控对策。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及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指的是在公益性前提下,为实现其合法合规、风险可控、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目标,医院内部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主要是通过制定制度、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运营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管控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合同内部控制是指借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实现经济合同风险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
风险是指对实现目标产生影响的一系列不确定性。经济合同风险是指可能影响经济合同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风险既可能给组织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也可能给组织带来超预期的收益,因此风险不等同于危险或损失。本文所说的风险专指经济合同给组织带来的损失。
风险管理,是指为实现风险管理主体的风险管理目标,而对风险实施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等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经济合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全面、系统地识别本单位在经济合同订立、履行等环节存在的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然后评估风险大小,针对超出组织预警值的风险采取规避、转移、降低等措施。
以N医院为例,公立医院经济合同主要涉及(工程、货物、服务)采购、医疗合作、维修、科教、捐赠等方面的协议,含各种收入及支出合同,不包括劳动、劳务合同。
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特征,医疗收入坚持物价收费标准,开具医疗收据,常规医疗收费不涉及合同签订,因此涉及收入类合同较少,仅个别业务,如一些团体体检、科研等合作合同。其余主要以支出合同为主,大部分为采购合同,金额较大的合同主要是工程建设及设备采购合同,支出合同作为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重点。
按公立医院经济合同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法律风险管理及财务风险管理。法律风险指的是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因法律方面的因素而使经济合同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偏差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合同条款设计的法律性因素;二是合同双方资质的合法性、签章手续的合规性;三是双方是否按时按质履约。财务风险指的是因组织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不善而使经济合同没有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付款条件是否合理。
按公立医院经济合同风险管理的流程分类,主要包括合同准备期风险及合同履约期风险管理。合同准备期风险主要涉及合同是否实现了归口管理,合同签订前是否严格进行审核或审批,是否做到应签尽签等。合同履约期风险主要涉及是否严格履行合同订立的条款,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处置的机制等。
N医院为广西某三级专科医院,自2017年初起建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近几年对外签订的合同逐年上升,2017年签订160余份,2022年签订260余份,合同签订由业务职能部门草拟,经财务、审计、分管领导审核,20万元以上合同须法律顾问审核,院长审批后盖章生效。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合同执行数据,发现N医院在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未设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各单位应当明确经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由其负责对所有签订的合同统一予以编号,统一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并进行归档管理。N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中,对合同的订立、审核与会签、履行与管理等进行了较细致的规定,但未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仅提及业务部门及审核部门的职责,业务部门各自承办各科合同,缺乏医院层面统一的协调和监管,未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出现合同纠纷时,无牵头部门统一协调,各部门纠纷处置方式不统一。同时,《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本单位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合同归口管理、内部控制的建立或实施,但N医院合同编号由内审部门进行审核提供。上述做法与内控规范是不相符的,容易产生职责混乱、不相容岗位未严格分离的风险。
科室合同台账不完整,部分合同未按规范进行会签。一是医院收入合同未进行会签,主要是临床业务科室与外单位进行业务洽谈对接,但临床科室对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不太熟悉,导致科室与对方直接签订合同,且办公室用章审核把关不严,造成了该类合同未经过会签直接订立。二是部分业务已开始执行甚至已经执行完毕,待付进度款或尾款时才发现合同未签,部分合同已到合同期限未能及时续签,而补签合同容易使医院处于被动的局面。三是审核把关不严,未进行供应商资格审核,合同空白的地方未及时督促补齐。
第一,部分经济合同未经结算而直接付款。经济合同的结算方式主要有包干制和据实结算制,业务部门为节省时间,有时往往以已完成、能使用为主观判断标准,验收时“走马观花”,验收不到位,未按合同约定经实际工程量结算就直接申请付款,存在结算不准确的风险。
第二,随意增加合同金额超支结算。尤其是工程类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不得当,改变原设计图,擅自增加签证,导致结算金额远超合同金额;定点的后勤物资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随意增加清单外的物资,价格未经审核直接定价,合同执行方面存在偏差,存在超支的风险。
第三,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沟通,收入类合同签订后未到财务部门办理备案,没有做到与财务部门定期核对往来款,催收不及时,导致应收未收的风险。
合同缺失遗漏,查找困难。N医院合同统一由档案室进行归档,但档案室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关联,仅依靠业务部门自觉送交合同档案,未能及时发现漏交档案的情形,合同未进行电子版归档。有进行编号登记的合同经发现未归档尚可及时向业务部门追查,但未经编号登记的合同没办法追查,合同散落在各科室,合同档案不完整,不利于合同档案的有效监管,同时合同归档后借阅复印的随意性较大,未进行借阅合同档案的审批,存在泄密的风险。
医院各部门间职责不清晰,未形成合同管理的意识。业务科室认为合同双方合作意愿强烈,以信任代替契约,不重视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不了解合同签订的流程、缺乏统一的格式合同文本;审核部门不了解业务需求、未掌握政策规定,未能及时发现漏签合同;用章部门盖章随意,未严格用章申请,不及时收集合同归档,合同归档的强制性不够,由于法律顾问为兼职,部分重大合同缺少专业法律咨询意见。由于没有归口管理部门,无相关的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部门间沟通协调不顺畅,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与公立医院内控规范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医院合同会签仍以纸质流转会签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虽有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但不支持掌上办公功能,如遇审核人员外出,不便于审核,工作效率不高。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未全部发挥作用,N医院虽购入HRP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但模块间的关联不够、模块的功能未完全启用。如供应商管理模块仅做了银行账户的输入管理,供应商资质审核不到位,未能做到按供应商分类统计、查阅合同,不能全面地分析与某一供应商的经济往来关系,且不能对供应商进行精准的履约合格评价。合同的预警功能没有发挥作用,仍出现合同超期未提醒的情形。合同系统目前仅能查询拟定稿,无合同终稿的扫描件,合同电子化档案落实不到位,合同管理与财务预算系统、报销系统脱节,缺乏相互间信息共享,未能及时监控合同的履行情况,依靠人工查询合同的付款进度,系统未能实现进度款付款提醒等。当经济合同与特定科研项目或特定设备有关时,项目档案或固定资产卡片没有与合同之间建立相互的关联关系,无法同时查阅两者信息,无法了解项目、设备相关合同执行情况,无法掌握设备的维保是否在质保期内。
合同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依法治院的大背景下,须提高职工依法治院的意识,尤其是合同管理的法治意识,首先可邀请医院的法律顾问每年为职工进行合同法的普及宣传,让职工掌握合同管理的一些注意事项。
其次完善制度机制是合同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经济合同管理中的各种风险隐患,医院应坚持依法治院的原则,根据《民法典》合同章、《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及时修订完善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涵盖业务决策机制、工作机制、审核机制、监督机制及纠纷处置机制,确保医院有章可循。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架构,在合同订立与会签审核、签署与保管、履行与监管方面规范合同管理的各环节,确保权责清晰,流程可操作性强。由院领导统一领导,归口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业务部门承办、财务审计监管的体系。确保合同签订与审批,合同执行与付款审批,合同签订与用章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归口管理部门规范合同编号、用章审批、档案归整。业务部门分类拟定承办各科室所辖范围内合同,财务、审计及法律顾问做好会签审核,财务审计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
将合同管理嵌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功能完善强大的HRP综合管理系统。一是按照内控不相容岗位的要求,在信息化中设置关键的审核审批节点,确保内控完善,不相容岗位间职责明确,实现掌上合同审核审批功能,便于随时随地审批,高效办公。二是合同管理系统各模块功能发挥作用,由于医院合同种类繁多,因此可通过内审部门收集相关的格式化合同文本,待法律顾问审核后置于信息系统,建立格式合同库,避免业务部门拟定合同条款不规范,可最大限度地规避合同法律风险,提高合同的拟定效率加快合同流转会签。设置合同有效期预警,避免合同到期未及时采购或续签的情形,做好供应商库的登记管理,避免出现供应商黑名单仍继续合作的情形。三是加强医院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报销管理系统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之间的关联,避免合同金额超预算、不按节点付款等情形,做好各种到期预警。
本文以N医院为例,从内部控制视角对公立医院经济合同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公立医院各科室都应秉承契约精神,最大限度维护医院经济利益,针对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可通过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归口管理及各部门合同管理岗位职责、加强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关联等措施,提高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的风险管理效果,促进医院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