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君
(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75)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ERP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ERP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所有资源统一管理,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明确自身责任,强化主体意识,将ERP系统与企业经营相融合,把握核心管理思想,才能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
成本控制是基于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加强生产经营控制,对比成本预算,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对其进行调整,并健全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对生产经营期间的所有成本费用准确计算、评估。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意识,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ERP也被称为企业资源计划,最早是在90年代美国针对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提出的ERR概念,其核心管理思想是以供应链为核心,对参与企业经营的供应商、客户等统一管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资金集成。
ERP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利用ERP系统对企业管理各模块整合,将经营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统一标准实施管理,解决模块不兼容这一问题,为企业运营提供便利;第二,数据传递,ERP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共享,更新传递经营数据,有助于管理人员随时了解经营情况,提高数据信息准确性、时效性;第三,动态监控,利用ERP系统将各个环节集于供应链体系,实施监控信息流,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第四,贯彻先进管理理念,ERP系统作为成本管理有效手段,可以体现企业管理理念,整合各项数据信息,实施全过程控制,优化管理流程。
有很多制造企业由于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未能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工序比较少,认为成本控制不重要,ERP是财务部管控的工作。部分中小制造企业甚至都没有购买ERP软件,为了节约成本全部依靠财务人员控制成本,给财务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使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企业部门相对独立,部门之间联系不够交流较少,信息共享会受到阻碍,导致成信息传递不及时,会给财务部门采集数据信息增加难度,引发众多问题。企业对其的监督不到位,各部门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会修改信息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加上物品名称不统一,财务部门在进行成本信息采集时出现混乱,会影响到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大多是以人工、电算化方法为主,对企业生产成本准确计算,根据标准工时分摊。财务部门成本核算是在次月结算上月,成本控制时效性比较差,对活动控制能力会降低,进而影响控制质量。
ERP系统可以对企业各项资源统一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实现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想要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在ERP系统制定目标,事中控制、事后收集,根据财务预测、决策强化成本管理,与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ERP是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发展而来,在财务上主要强调内部控制,是企业做出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对ERP管理方式进行改进,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达到控制成本费用的目的,受各地会计法规、市场变化的影响,ERP系统成固定程式。
ERP是将商品供应整个过程看作供应链,连接到供应商、客户,贯穿至企业运营过程,不仅可以增大价值链,还能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对其做出调整,进行成本核算,将价值计量作为目标,得到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
ERP系统决策科学性与成本项目划分之间有很大的联系,通过作业基础管理实现成本细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发展。作业基础管理是将制造、服务划分为作业,增值作业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增值功能区域必须比产品成本范围小,为作业管理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
ERP成本管理属于集成性信息系统,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效益,节约成本费用,主要是利用ERP信息管理系统对制造企业业务环节进行系统的成本管理,以此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满足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需求,比如:标准成本法对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目标成本法会忽略产品质量、作业成本法未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ERP系统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可以对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弥补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不足,在ERP环境下,合理运用以上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成本管控成效。
ERP对企业成本费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属于定量效果:第一,营业成本降低,营业成本与产品生产成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是基于生产成本而确定,通过构建成本标准控制偏差,减少增值,从而控制生产成本,固化至产成品成本中,最终会转化成营业成本,ERP系统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时管理,达到降低营业成本的目的;第二,运营费用降低,ERP系统可以在成本管理的同时降低协作成本,包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等,形成价值链管理,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因为交流不畅而产生不必要的代理成本,可见,ERP系统对降低运营费用的作用;第三,资产周转率提高,根据客户订单生产,降低库存,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通过ERP加强管理,了解客户信用情况,在赊销后跟踪记录客户还款情况,有利于降低制造企业坏账风险。
除定量效果外,还有定性效果:第一,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利用ERP系统优化业务流程,站在长远发展角度,将各个活动环节相结合,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健全成本管控体系。站在企业价值链角度控制成本费用,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第二,资源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战略伙伴非常重要,通过ERP系统建立评价机制,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准确,从而加强合作关系,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排查潜在风险,推动企业发展;第三,效率优势,ERP系统能够保证数据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数据信息利用率,促使企业高效运作[1]。
ERP系统可以分为多个财务管理子系统,包括固定资产核算模块、现金管理模块等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手工核算工作量,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在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具备折旧、统计等功能,模块不同功能也不同,工资核算模块可以自动计算工资、保险,现金管理模块可以提供基本核算功能,还能做出账务处理,使会计数据更加准确、可靠[2]。
ERP系统大多都是采用标准成本体系,根据系统标准成本自动核算,并计算出实际成本,通过固定计算流程得出差异,编制报表,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便于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可见,ERP系统可以在减少核算工作量的同时,提高财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成为成本管理依据。
在ERP环境下,会计核算数据作为会计管理的基础部分,重点在于预算、控制、反馈,能够促使财会人员职能向着管理职能转变。ERP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成本核算,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对财务信息分析并加以利用,条件允许可以前往业务部门,对其有个全面了解,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由此可见,信息共享财务管理平台在制造企业起到的作用,可以集成财务信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要求财务人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发挥自身职能。
ERP是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作用在于通过信息集成系统预测、控制,所有成本模块都统一采用一个流程体系,在信息管理平台输入各项数据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另外,ERP系统还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转变,解决核算问题。生产经营环节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对成本管理跟踪控制,在业务处理期间,便于财务人员实时核算,系统会按照程序计算生成报表,财务人员可以将其作为依据对成本差异分析,控制可能会影响成本的各个要素,有利于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畅通的信息是企业掌握业务处理过程的关键,可以对业务开展情况实时监督,加以控制,保证成本核算时效性。
利用ERP系统优化资金管理流程,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增加新功能,比如:电子支付、对账等,便于随时掌控资金使用情况,了解未到账款项,对现金流量分析,利用票据管理等功能,详细记录下票据领用情况,实现控制目标。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控制,降低因为人为因素而引发的问题,ERP系统的实施可以丰富资金管理功能,贯彻科学的管理流程,提高资金管理成效,做出科学决策。
标准成本制度作为ERP系统应用基础,是由西方国家成本控制方法衍生而来,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对其分析比较,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在成本发生前,根据历史成本资料反馈推算,制定出符合要求的标准成本,在成本发生过程中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在绩效报告体现出二者的差异,记录下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成本发生后,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解决现存的问题,调整标准成本,形成完善的标准成本体系,将成本计划、控制、核算等环节相结合,使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以此满足集成要求[3]。
责任会计制度是编制责任预算的主要依据,通过组织责任经济核算明确控制目标,对责任中心核算、监督。责任中心分为三类,其中成本中心是企业最基础部分,负责管理控制成本,对其核算、控制、监督是既定产品质量的关键。通过ERP系统实行供应链管理,从供应商到供应链,合理划分成本责任中心,在增值目标区,对价值量计量、确认、考核。现阶段,部门、单位、班组已经无法适应这一需求,因为作业中心不同价值增量功能也不同,在同一成本责任中心只会导致考核指标不一,失去应有的意义。在实行责任成本制度时,应当按照统一成本指标核算,与ERP标准成本制度协同使用,适应市场变化,由不同责任中心做出反应,确保ERP系统能够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企业在市场的地位[4]。
成本核算是将固定间接费用分摊,根据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全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了解企业收益与纳税等情况,变动成本法则是排除固定费用,考虑总成本变化与产量,变动成本是指分辨具体项目费用,转变成本法观念,细化责任,为企业管理提供便利。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相比,更符合ERP系统核算要求,利于成本预算与决策,可见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观念不符,未能得到财务会计法规的认可,现行会计制定规定采用全部成本法,按照变动成本法对日常费用分配,在期末按照要求调整列入损益表。成本核算工作量比较大,在ERP方式下,对材料费、人工费做出明确规定,设置成本项目,可以提高成本管理成效[5]。
作业成本法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成本归集中心点,将作业成本纳入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源于制造费用单一分配标准,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比成本信息会更加准确,还能改善价值链,为企业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弥补传统成本计算法缺陷的同时,保证成本信息真实性,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实时跟踪各项作业活动,对产品形成过程控制。ERP系统是以供应链管理为主要内容,从供应商到客户,在作业概念角度上统计各环节所耗费的作业量,企业供应链是业务生产各环节相连接的作业链,完成作业会耗费资源,作业产出会形成价值,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可以解决成本核算方法现存的问题,完全符合ERP系统成本核算要求,能够与ERP功能相互配合。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制度时,ERP系统因此成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以目标为导向,优化ERP系统,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及战略定位、市场状况,利用ERP系统设计管理方法,发挥ERP系统的最大作用,有助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在利用ERP系统开展经营活动前,要先优化业务流程,以价值链为核心构建成本管理体系,确保各部门沟通无阻碍。ERP是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根据内部牵制制度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在ERP系统运行期间给予支持,组建专业团队,有助于活动顺利开展,应对经济市场变化给成本费用带来的影响[6]。
根据上文可以得知,在成本管理角度上,企业应当对自身发展情况有个正确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健全标准成本制度,与ERP系统相互配合。ERP系统作为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成本核算效率,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从单一核算职能到一体化管理控制。在ERP环境下,企业应当对信息化管理加以重视,加强内部控制,安排专人对ERP系统更新升级维护,促使其稳定运行,发挥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