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绿色通道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9-12 04:59甄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

甄涛

【摘要】  目的    分析胸痛綠色通道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北京市台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院前急救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02例患者进行调研。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分组,试验组对患者实施通过胸痛绿色通道的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总结与探究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转诊时间为(18.5±3.3)min,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转诊时间(33.5±6.2)min,试验组转诊用时较对照组缩短15 min(P<0.05)。试验组病死率(1.92%)低于对照组病死率(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痛绿色通道的急救管理措施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救援时间、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胸痛绿色通道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est pain green channel 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Zhen Tao.The Beijing Taih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11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hest pain green channel on pre 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102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Group by time nod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asures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 for chest pai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convention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for the patients.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mmarized and explored. Results    The average referral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18.5 ± 3.3) minutes, while the average referral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3.5 ± 6.2) minutes. The referral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5 minute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92%)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00%),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arrhythmia and cardiogenic shock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and r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6-month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P>0.05). The score of satisfa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green channel for chest pain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rescue tim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death of patients in cas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ich is worth further study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Pre-hospital emergency;Chest pain green channel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3-003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3.01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其病情凶险,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据统计约25%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而死亡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当中约70%发生在院外[1]。北京有12.3%的心脏病患者死于去往医院的路上[2]。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在短时间内接受有效的救治,是保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3]。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否得到成功救治,院前急救是关键。患者往往需要通过三道关卡,第一是患者早期症状识别和自我救助能力,第二是接触到120或医疗机构后快速诊断紧急处理并迅速转运至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能力的医院,第三是到达医院后快速展开使阻塞血管恢复供血的治疗[4]。每一关都至关重要,环环相扣。本文主要讨论在基层医院通过胸痛绿色通道对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的临床效果。通过建立胸痛绿色通道,可以实现与上级医联体医院、急救120系统的紧密配合、无缝衔接,在抢救的过程中做到信息的实时传输,第一时间得到上级专家的远程指导。同时上级医院导管室可以提前了解患者情况,做好接应准备,以便患者经120转运至急诊后可以立即接受治疗[5]。通过建立胸痛绿色通道改变了以往救治过程中各个部门信息互不相通、只能被动等候患者的狭隘局面,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及流程的简化,提高了急救效率[6]。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北京市台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院前急救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02例患者進行调研。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分组,试验组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8~78岁,对患者实施通过胸痛绿色通道的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2~74岁,对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典型症状,持续剧烈胸痛>30 m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未显著缓解;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 mV;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水平异常升高[7]。(2)研究前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与沟通异常者;(2)精神疾病者;(3)合并恶性肿瘤类、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4)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调研中对患者实施未通过胸痛绿色通道的常规院前急救措施。接诊医生将以“胸痛”为主诉的患者直接带入抢救室,边做心电图边快速询问患者的症状、症状持续的时间、胸痛部位、疼痛性质、缓解因素、用药情况、既往史等。发现心电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刻通知化验室进行床旁抽血,完善心脏标志物、D二聚体(D-dimer)等检查。呼叫护士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测量双侧血压。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意识等生命体征,做好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准备。同时关注患者心态变化及时给予精神安慰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呼叫120准备转运。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及时将患者信息、病情状况、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心电图、心脏标志物等化验检查结果同步发到“胸痛绿色通道”工作群内,医联体医院专家同步指导抢救治疗,除了给予常规的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开通静脉通道外,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立即给予患者由医联体医院统一配发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替格瑞洛180 mg口服进行双抗治疗。将静脉通路建立在左侧,避免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手术通路相冲突。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的同时,提前铺垫后续转往上级医院介入治疗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家属对患者当前病情的严重性和后续治疗的必要性有充分认知,为签署介入治疗知情同意书争取时间。转运时120急救人员在群内实时共享位置信息及救护车上的抢救治疗情况。如遇交通阻塞,与交通部门联系协助规划疏导路线,缩短路程。医联体医院导管室PCI团队提前做好接应准备做到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缩短转运时间。到达医联体医院后直接对接导管室,同时上级医院也将造影情况、治疗情况、治疗后效果反馈到工作群内。

1.4    观察指标和评估方法  (1)对照转诊时间,从接诊患者开始至患者被转运至医联体医院的时间;(2)对照病死率,追踪患者转运后续治疗情况及转归,统计死亡例数,计算病死率;(3)对照治疗期间2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4)对照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5)满意度评分。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量表问卷调查评分,问卷共有正向评分15题,反向评分5题,满分100分,分数和满意度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转诊时间对比    试验组患者平均转诊时间为(18.5±3.3)min,较对照组的(33.5±6.2)min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4,P<0.001)。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死率评估    试验组病死率为1.92%(1/52),对照组病死率为6%(3/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4,P=0.288)。

2.3    治疗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期间试验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4    试验组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对比    出院后6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对比    试验组满意度评分平均为(89.1±10.2)分,与对照组的(70.1±13.2)分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0,P=0.021)。

3    讨论

心肌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只有约30 min,如果闭塞的冠状动脉超过30 min得不到再通,心肌细胞便会发生不可逆性坏死,且坏死的心肌细胞不可再生[8]。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前10 min,阻塞冠状动脉的再通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每延误1 min便会增加新的坏死心肌细胞。因此大多数的学者赞成且提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能否最短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9]。为此如何缩短救治时间,是临床重点关注话题。

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大多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条件,基层医院接诊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需要在紧急处置后以最快的速度转运至附近有PCI治疗条件的医院,因此对医院间的快速转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为了规范和加强急性胸痛院前急救模式,需要区域各医疗单位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医联体单位间的双向转诊,整合医疗资源,为百姓就医提供便利[11]。通过实时共享信息、远程指导、提前对接、缩短流程等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胸痛绿色通道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不用排队的便利,更重要的是一套从接诊到检查治疗再到转运等各个环节整合、压缩,从而提高抢救效率、以抢救生命为首任的、高效畅通的运行流程[12]。通常情况下,患者到达医院后会面临挂号、候诊、实验室检查、等待检验结果、办理相关手续等一系列流程问题,且门诊往往就诊人数多,等候时间长,各科室地点分散,流程烦琐,最终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基于上述情况,该院通过与医联体单位合作开通胸痛绿色通道,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先治疗后补手续,所有状况均能够进行紧急处置,并迅速协调相关科室参与诊疗救治,同时与120等部门联动,促进了转诊交接的连贯性,提升了救治的效率。

胸痛绿色通道微信工作群的建立,可以实现快捷的远程会诊,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共享救护车位置,随时沟通流程上的改进和注意事项,为继续教育培训等提供了便利。作为院前急救主力军的急诊科及120一线医务人员,只有拥有过硬专业技术才能够快速识别、紧急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才能最大程度为患者赢得更大的生机。为更好地提升基层医生的院前急救能力,胸痛绿色通道工作群内专家除了远程指导抢救现场之外,应定期对基层医生及120急救人员针对院前急救注意事项、最新指南解读、病例分享、并发症的处理(如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等)进行线上培训。线上培训后,北京市台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进行院内二次培训及练兵演练,强化急救人员专业技能,优化急救流程,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1)试验组平均转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治疗期间试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试验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出院后6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胸痛绿色通道的急救管理,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以显著缩短救援时間,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继航,田进文,王建,等.急救绿色通道智能支持系统在胸痛中心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1,42(10):937-940.

[2] 李亮,张锦玉,胡世华.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延迟时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92-96.

[3] 黄建,王志.胺碘酮预防性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21,18(6):170-172.

[4] 邓红梅,陈文静,潘菊芳.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病死率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6):269-270.

[5] 周正文.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6):28-30.

[6] 杨叶,华飞,刘宏波,等.常州市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无缝衔接的现状与展望[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0,6(6):375-377.

[7] 叶齐威,孙宏永,应乾良.标准化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4):46-47.

[8] 王有龙,金永浩,陈红波,等.胸痛中心建设对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影响[J/OL].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1,7(2):79-82.[2023-05-18].http://www.cnki.cn/Artiole/ CJFPT otal-YJW 202102003.htm.

[9] 俞宙,秦强.胸痛中心建设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6):9-11.

[10] 靳志坚.观察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20):42-44.

[11] 胡地勇.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联合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11):23-25.

[12] 巫丽萍,叶曜衢,张哲,等.规范管理急性胸痛院前急救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0):58-60.

(收稿日期:2023-05-18)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院前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