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辉,赵晓东,李焕丽,庞 荣,杨介川,路阿慧
(1. 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2.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干眼是眼表的一种多因子疾病,特征是泪膜稳态的丧失并伴有眼表症状,其病因包括泪膜不稳定、泪液高渗性,眼表炎症与损伤和神经感觉异常[1]。干眼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他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2]。目前伴随着视频终端产品在生活中的广泛普及,以及角膜接触镜的推广应用,干眼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中医学具有多种简便效廉的外治方法,针对干眼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成为大家的研究重点。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干眼可改善睑板腺功能,然而针刺因留针时间、针刺恐惧及治疗场所等导致患者依从性差。而揿针安全、起效快、操作简单,痛苦小且与针刺有相同功效[3]。中药超声雾化治疗干眼症可善眼干、眼涩等不适症[4]。本研究观察了揿针联合中药雾化熏蒸治疗干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诊断标准 参照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审定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5];①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泪膜破裂时间(BUT)<5 s或泪液分泌试验(SIT)<5 mm/5 min可诊断干眼;②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5 s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干眼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70周岁之间;③若已用其他药物治疗,须已停药2星期及以上;④对本次治疗所用中医煎剂无过敏反应;⑤愿意接受并能坚持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患有结膜炎、角膜炎、泪道阻塞、严重沙眼等眼部疾病者;②眼科手术后6个月之内者;③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对本研究器材过敏,畏惧针刺者;⑥2周内有眼部或全身用药,影响泪液分泌及眼表健康者。 1.4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门诊2018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干眼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12.5)岁;病程(1.4±0.9)年。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7.2±10.6)岁;病程(1.5±1.0)年。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2022)科研伦审第(52)号] 。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双眼外点玻璃酸钠滴眼液(EUSAN GmbH,进口注册证号H20150150),4次/d,连续治疗3周。 1.5.2观察组 给予揿针联合中药雾化熏蒸治疗。 揿针埋针治疗:取穴攒竹穴、太阳穴、四白穴。 操作:使用一次性无菌揿针(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020号,规格B型0.20×1.0 mm,0.20×0.8 mm),常规碘伏消毒埋针部位后,镊子夹持带有揿针的胶布,将针尖对准穴位按下揿入皮肤, 胶布在皮肤上贴敷,并用手指按压埋针处约1 min,以增强穴位刺激效果,每日按压4次,每次间隔2 h,留置2 d后用镊子夹住胶布取出,隔日进行第2次治疗,每周2次,治疗3周(共6次)。 雾化熏蒸治疗:采用自拟疏络润目方煎剂加热雾化熏蒸 ,疏络润目方组成 :金银花10 g、桑叶10 g、麦冬10 g、防风6 g、 薄荷6 g(后下)。该方水煎每剂留取煎液150 mL,每次取用煎液20 mL加蒸馏水20 mL稀释后调匀,将雾化器(广东粤华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型号:wH-802)连接眼罩,固定雾化量,雾化温度设置为42 ℃,每次持续30 min,雾化治疗每周一至周五,每日1次,连续3周。 1.6观察指标 1.6.1SIT泪液分泌量 治疗前后在非表面麻醉的情况下,观察2组患者一次性泪液检测滤纸条(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5 min湿润长度。<5 mm可诊断为泪液缺乏;6~10 mm可疑分泌减少,>10 mm为正常。 1.6.2BUT 荧光素钠溶液均匀染色泪膜,通过裂隙灯钴蓝光观察记录从患者睁眼到角膜上第一个黑斑出现的时间间隔,此项检查由同一人完成。BUT≤10 s表示结果异常。测量3次,若平均值<10 s则为阳性,提示角膜上皮有损害。 1.6.3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 荧光素钠染色角膜,观察角膜受损情况,有受损即为角膜染色阳性。角膜染色评分采用12分法,将角膜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为0~3分,无染色为0分,有染色则根据着色点数及融合情况计1~3分。 1.6.4主观症状疗效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评分进行评估。 自觉症状包括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物疲劳、畏光5项。自觉症状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无症状为0分;有症状且很少出现,休息可消失为1分;有症状且有时出现,休息可缓解为2分;有症状且经常出现,休息缓解不明显为3分;持续有症状且不能缓解为4分。各项积分之和为症状总积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70%;有效:症状缓解,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疗效指数<30%。 1.6.5综合疗效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SIT>10 mm, BUT>10 s,FL评分0分;显效:症状明显减轻,SIT实验滤纸泪湿范围增加5 mm,BUT比治疗前延长≥6 s,FL评分1分;有效:症状有所减轻,SIT实验滤纸泪湿范围增加<5 mm,BUT比治疗前延长≥3 s,FL评分2分;无效:症状无改善,SIT无明显变化,BUT无明显变化FL评分3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SIT泪液分泌量、BUT、FL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SIT泪液分泌量、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眼患者治疗前后SIT泪液分泌量、BUT 、FL评分比较 2.2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2组治疗后眼部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眼部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眼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分) 2.32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单项症状眼干涩、视物疲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干眼患者治疗3周后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2.42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干眼患者治疗3周后综合疗效比较 干眼为目前眼科常见、多发的眼表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干眼患者多达3亿人[7],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8]。现代医学对轻中度干眼以外点人工泪眼或自体血清、配合热敷及睑板腺按摩治疗;对于重度干眼则需局部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联合上、下泪小点封闭、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等方法治疗。但人工泪眼与天然泪液有一定差距,维持作用时间较短,大部分人工泪液因其含有多种添加成分,长期使用后反而加重眼睛的不适感,手术治疗又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寻求更为有效的干眼症治疗方法是目前中西医学共同关注的问题。 干眼属中医学“目涩候”“白涩症”“神水将枯”等病范畴,是中医眼科优势病种。本病因泪液减少,甚至枯竭,致使白睛、黑睛无泪液润泽而干燥失润,甚则出现黑睛混浊等症。神水将枯一名首见于《证治准绳》,该书在“杂病·七窍门”谓:“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目经大成》称为神气枯瘁,谓:“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掀睑细看,外面养睛神水有若蜗牛之涎,涎游于黑白之间,徒光无润。”指出了本病的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或邪热留恋,或肺阴不足,或脾胃湿热,或肝肾亏损,或阴血不足,导致邪热阻络、血气不通,终致阴虚津亏、目窍失养,患者自觉眼内干涩不适、瞬目频频。因此,本病的治疗需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整体上调养脏腑,益气养血;局部应用中医外治法畅通眼络,宣通气液,共达滋目润燥的功效。目前的临床研究已表明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外治配合针刺、雷火灸、中药熏蒸、眼睑按摩、皮内针等可以明显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及各项检查指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近年来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一直致力于中医外治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本课题通过揿针联合中药雾化熏蒸探讨对干眼的中医治疗。揿针是皮下浅刺法的继承和发展,即将特制的针具按压刺入皮下并固定,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刺激,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治者,治皮毛”。揿针即在十二皮部理论指导下通过治皮毛而起到抗病防病之功。揿针的特点是突出了长效针感,能够减少患者就医的次数,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既能提高疗效,又能降低就医成本的针灸治疗技术。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中, 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清热明目、祛风止痛,可均衡眼部气血阴阳,有滋阴降火之效;四白穴位于目正视时瞳孔直下颧骨上方凹陷中,属足阳明胃经,主祛风明目、通经活络,可改善眼部疲劳;太阳穴位于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属经外奇穴,主清肝明目、通络止痛。攒竹穴、太阳穴、四白穴三穴合用可祛风通络、滋阴降火以治疗干眼。 中药熏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眼部熏蒸疗法基于中医辨证的基本理论,热疗是治疗中必备的选择,使眼睑达到合适的温度,促使睑板内脂质溶解,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眼部组织营养情况,从而促进泪液分泌并起到改善睑板腺功能的作用[10]。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引进了具有加热功能的中药雾化仪,使眼睑热敷和中药熏药可同时进行,达到物理热效应和中药疗效的双重作用[11]。金银花甘寒,有疏风清热、养血补虚的功效;桑叶甘寒质轻,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薄荷疏肝理气、清利头目;防风辛甘微温,宣通玄府,散头目滞气,引津液上行于目,达“辛以润之”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滋阴清热、疏肝润目之功效。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干眼是一种由炎症过程引起的疾病,其机制与泪液高渗有关,从而引发涉及先天及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12]。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缺氧、抗过敏、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金银花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的作用[13];桑叶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机体耐力、调节肾上腺功能的作用[14];麦冬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和刺激作用,可抗过敏抗缺氧[15];防风具有抗炎、抗病毒以及免疫增强的作用[16];薄荷薄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结膜炎有特殊疗效,可以增强体内自由基清除活性,适合应用于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人员[17-18],同时薄荷的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可以增强中药煎剂对眼表的作用效果[19]。疏络润目方眼表局部应用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角膜上皮细胞,从而改善干眼症状。 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显示,揿针埋针有助于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有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增加SchirmerI数值的作用,对角膜的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20-23]。中药超声雾化持续保持42 ℃的温度可以有效疏通睑板腺导管,改善睑板腺功能,并通过热疗和药物渗透的共同作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抑制变态反应,降低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性水肿,起到改善患者眼表环境的作用[24],加之发挥中药疏风清热、行血滋阴作用,起到促进眼表修复及抗炎的双重作用。 本研究通过揿针持久作用于攒竹穴、太阳穴、四白穴,激发人体正气,疏调眼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配合中药雾化熏蒸采用局部给药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眼部,发挥物理热效应和药物双重作用,滋养眼表,疏通睑板腺。揿针较传统针刺安全、无痛、方便、长效,可降低患者不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揿针联合中药雾化熏蒸方法治疗干眼的总体疗效确切,可以显著地改善相关临床症状,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2 结 果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