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Fib、DD 对预测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的价值分析

2023-09-12 06:27:42申艳红李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脑微病史颈动脉

申艳红 李帅

(河南宏力医院检验科,河南 新乡 453400)

高血压需及时就医并采取药物等手段控制血压,若血压长时间控制不理想,可导致机体心脏后负荷增加、脑部血管压力升高、肾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等不良后果,引发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诸多并发症。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常见,在所有脑出血患者中,这类患者可占70%左右,且病发后预后大多不良,致残率及病亡率均较高[1]。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十分复杂,与机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纤溶系统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1]。血清白细胞介素6(Ⅰnterleukin-6,ⅠL-6)在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中参与炎症细胞募集,其浓度往往可预示伴免疫应答异常疾病的发生风险,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D 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浓度可有效反映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分析凝血病理状况,参与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一种参与机体凝血和止血过程的糖蛋白,其浓度可反映血液流动速度,也与血压具有相关性[2]。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ⅠL-6、Fib、DD 水平在预测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中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9 月至2022 年9 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2010 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中该疾病相关诊断标准;首次就诊并接受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沟通理解能力良好;遵循知情自愿原则。排除标准:有脑出血病史;有外力作用下颅内出血史;入组前1 m 内有高血压治疗史;拒绝参与或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基线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脑血管家族病史、吸烟史、酗酒史、高脂饮食史、高盐饮食史、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尿酸血症史、失眠、便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脑微出血史、冠心病史、服药依从性及血清ⅠL-6、Fib、DD 水平等。

1.2.2 血清IL-6、Fib、DD 水平检测

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1转速离心15 min,取上层清液采用免疫比浊法及相关试剂盒(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格:48T)测定浊度,对比标准品,计算患者血清ⅠL-6、Fib、DD 水平。

1.2.3 脑出血的判定标准及分组

开展为期3 y 的随访跟踪,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脑出血。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4]诊断标准及CT 等影像检查结果判断脑出血是否发生,脑出血需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方面:急性起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等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头颅CT 等影像学检查显示高密度出血灶;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根据患者的脑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未发生脑出血组。

根据上述脑出血判定标准分析120 例高血压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状况;对比分析未发生脑出血组和脑出血组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ⅠL-6、Fib、DD 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的效能。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预测效能采用ROC 曲线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出血发生状况

120 例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脑出血的患者有10 例,未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为110 例。脑出血发生率为8.33%。

2.2 未发生脑出血组和脑出血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脑出血组的高血压病程明显长于未发生脑出血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与脑微出血病史患者占比及血清ⅠL-6、Fib、DD 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脑出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3 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发生脑出血为因变量,一般资料分析中有明显组间差异的因素为自变量,然后予以赋值,其中高血压病程和血清ⅠL-6、Fib、DD 水平均为连续变量,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脑微出血病史为分类变量(有=1,无=0),其后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过长、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或脑微出血病史及血清ⅠL-6、Fib、DD 水平较高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2.4 血清ⅠL-6、Fib、DD 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的效能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ⅠL-6、Fib、DD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760、0.997,见表3。

表3 血清IL-6、Fib、DD 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的效能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持续升高极易诱发脑血管发生变性或破裂,以致血液溢入脑血管周围组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脑出血风险预测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3 y 随访120 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发生率为8.33%,相较于未发生脑出血患者,脑出血患者高血压病程更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和脑微出血病史患者占比及血清ⅠL-6、Fib、DD 水平更高,提示上述因素可能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有关。既往研究中也曾提及高血压病程越长,血压控制效果欠佳。颈动脉粥样硬化极可能影响患者脑部血液循环。脑微出血提示高血压患者出现脑部微小血管病变,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5]。

ⅠL-6 高表达的高血压患者血管收缩增强可增加脑出血风险[1-4]。DD 水平异常升高往往表示患者体内血液高凝,极易形成血栓而增加脑出血发生风险[2]。Fib 水平与血压的关系少有研究,其可帮助临床了解患者凝血状态[5]。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脑微出血病史及血清ⅠL-6、Fib、DD 水平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ROC 曲线分析结果也提示血清ⅠL-6、Fib、DD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综上所述,血清ⅠL-6、Fib、DD 水平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用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脑微病史颈动脉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及其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比较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6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